《红楼梦》和《西厢记》不都是古代文学名著?为什么说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

乌家墩子


《红楼梦》和《西厢记》当然都是古典文学名著。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首,小说以贾府怡红公子贾宝玉为视觉,描写了一群不让须眉的闺阁女子的人生百态,揭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学著作。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的古典戏剧名著,以华艳优美,富于诗意的笔触,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那么,为什么过去有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的说法呢?

一,男不读红楼的原因。

1、《红楼梦》小说的男主角贾宝玉的思想与正统观念相悖。

正统观念是男子应该走“学而优则仕”之路,即立足读书做官,学习仕途经济学问,金榜题名,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光宗耀祖。

而贾宝玉称劝他发奋读书的是“俗物”、把追逐仕途经济学问的叫作“禄蠹”,而终日混迹于脂粉队里,倚翠偎红,吃女孩儿嘴唇上的口红。

贾宝玉自己说: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中国小说史略》说:

宝玉亦浙长,于外昵秦钟蒋玉函,归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侍儿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辈之间,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冷子兴说:

……将来色鬼无疑了。

判词说: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莫效此儿形状”,读了红楼,怕是会仿效此儿形状!

2、《红楼梦》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难免有女儿作态之嫌。乃至学会了云雨。

无论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都是少年男女之情。

无论“贾宝玉初试云雨情”里,“袭人无可推托的,扭捏了半日,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真的男欢女爱也罢;还是“椿龄画蔷痴及局外”里,金钏儿所说的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 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似是而非的调情也好。也都是少年儿女之情。

看多了这些儿女之情,就是学会了成人才该有的感情,直白点说,难免也就学会了云雨。

3、《红楼梦》小说里,无处不在的贪淫无耻,更是旧礼教的大忌讳。

宁国府的主子“爬灰的爬灰,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父子共一个女人,有“聚麀之诮”。“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荣国府贾赦、贾蓉父子逼死母婢,“脏的臭的往屋里拉”。

整个贾府的下人们也是“ “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无所不至。”

如此这般,在只看表面意思,不解其中味的情况下,这《红楼梦》男人还读得么?

二,女不读西厢的原因。

杂剧《西厢记》里,进京赶考的张生在普救寺游玩,偶遇暂住在寺里的美丽娇俏的崔莺莺和丫鬟红娘。张生一见崔莺莺便心生爱意: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张生也搬到普救寺居住,接触频繁,二人互生情愫。崔莺莺在花园美烧香,张生偷看:

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二人诗中都有“寂寞”二字,崔莺莺明显回应了张生的追求。

此后二人经过多次幽会,终至私定终生。虽经老夫人再三阻挠,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封建时代,“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才子多情,佳人怀春。私定终生,当然不容于世人。

结论:《红楼梦》和《西厢记》都是古代文学名著。男不读红楼,是因为《红楼梦》男主角贾宝玉的思想与正统观念读书作官相悖,另外小说《红楼梦》可能让男人变得淫秽;女不读西厢是因为避免女子受其影响与男人私下结合。当然,这是旧时代的思想观念。


初晓兒


《红楼梦》和《西厢记》当然都是古典文学名著。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首,小说以贾府怡红公子贾宝玉为视觉,描写了一群不让须眉的闺阁女子的人生百态,揭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学著作。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的古典戏剧名著,以华艳优美,富于诗意的笔触,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那么,为什么过去有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的说法呢?

显示所有大图

一,男不读红楼的原因。

1、《红楼梦》小说的男主角贾宝玉的思想与正统观念相悖。

正统观念是男子应该走“学而优则仕”之路,即立足读书做官,学习仕途经济学问,金榜题名,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光宗耀祖。

而贾宝玉称劝他发奋读书的是“俗物”、把追逐仕途经济学问的叫作“禄蠹”,而终日混迹于脂粉队里,倚翠偎红,吃女孩儿嘴唇上的口红。

贾宝玉自己说: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中国小说史略》说:

宝玉亦浙长,于外昵秦钟蒋玉函,归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侍儿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辈之间,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冷子兴说:

……将来色鬼无疑了。

判词说: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2、《红楼梦》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难免有女儿作态之嫌。乃至学会了云雨。

无论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都是少年男女之情。

无论“贾宝玉初试云雨情”里,“袭人无可推托的,扭捏了半日,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真的男欢女爱也罢;还是“椿龄画蔷痴及局外”里,金钏儿所说的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 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似是而非的调情也好。也都是少年儿女之情。

看多了这些儿女之情,就是学会了成人才该有的感情,直白点说,难免也就学会了云雨。

3、《红楼梦》小说里,无处不在的贪淫无耻,更是旧礼教的大忌讳。

宁国府的主子“爬灰的爬灰,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父子共一个女人,有“聚麀之诮”。“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荣国府贾赦、贾蓉父子逼死母婢,“脏的臭的往屋里拉”。

整个贾府的下人们也是“ “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无所不至。”

如此这般,在只看表面意思,不解其中味的情况下,这《红楼梦》男人还读得么?

二,女不读西厢的原因。

杂剧《西厢记》里,进京赶考的张生在普救寺游玩,偶遇暂住在寺里的美丽娇俏的崔莺莺和丫鬟红娘。张生一见崔莺莺便心生爱意: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张生也搬到普救寺居住,接触频繁,二人互生情愫。崔莺莺在花园美烧香,张生偷看:

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二人诗中都有“寂寞”二字,崔莺莺明显回应了张生的追求。

此后二人经过多次幽会,终至私定终生。虽经老夫人再三阻挠,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封建时代,“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才子多情,佳人怀春。私定终生,当然不容于世人。

结论:《红楼梦》和《西厢记》都是古代文学名著。男不读红楼,是因为《红楼梦》男主角贾宝玉的思想与正统观念读书作官相悖,另外小说《红楼梦》可能让男人变得淫秽;女不读西厢是因为避免女子受其影响与男人私下结合。当然,这是旧时代的思想观念。



唐小扇在修行


古人说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那是古代价值观使然。也就是说,这两部文学名著与中国古代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冲撞,若是读了这样书,会潜移默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异化,产生一大批三观不正的逆反分子,从而与社会期望背道而驰。这要从两部作品中两个男女主人翁说起。

首先说男不读红楼。

中国社会男女构型二千年来基本是男主外女主内,要求一个男人要有雄伟之态,霹雳之风,有齐家治国安民平天下的谋略与胆识,表现在性格内涵上要有阳刚之美,这样的男子齐家则家兴,治国则国昌,平天下则天下幸甚!为了达到这一个修养水平,首先要求男子饱读经书,学富五车,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武则纵横天下,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文则经邦治国,施仁义于四陲,布理智于中原。

可是,《红楼梦》中主人翁贾宝玉离古代文化对男人标准要求相去甚远。他生于锦绣丛中,长于女人堆里,从小倚红偎绿,经女人们调理,变成女人队里一个明星人物。他性格温柔,觉得女人是水做的骨肉,一见女人就感觉清爽可爱,而男人却是龌浊之物。因此一有时间便朝女人队里钻,与女孩子散步,吟诗,饮酒,体现着女性化色彩,有着阴柔姿质。事实上在学业上,贾宝玉不愿意读四书五经,不愿意谈兴邦治国之理,他对父亲要他陪客坐而论道十分反感, 他喜爱读男欢女爱的作品。他不仅性情阴柔,而且行为怪异,比如爱吃女人们化妆用的胭脂。【说明一下,古代胭脂不是现代胭脂,现在胭脂多是化学品做的,而古代胭脂却是由红花之类中药材料做成,能活血养血养颜美颜,虽说是化妆品,却是品之可口闻之芬香食之无碍的】。胭脂是闺房之物,一个男人爱吃胭脂,也说明此男有着女性化变异。

所以,贾宝玉这一个人物如果让天下男人读了,学了,以为师表,结果是什么?天下男子失去阳刚之美,失去男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与担当,那将是可怕的事,因为古代人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男子就要天行健,终日乾乾,充满阳气大气壮气与底气。否则阴阳颠倒,母鸡司晨,结果男将不男,国将不国,整个社会处于倾覆状态,那才是可怕的事。就象中国国足,相比女排,阴柔得紧,上场基本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屡战屡败,亚洲大小国家足球界无不以与中国国足比赛为耻辱,因为渣得不能再渣了。这样的男人不若女排巾帼英雄。这就是这些男人是锦绣堆里吹着呵着护着长大的,没经过沙场的血雨腥风,你无论怎么奖励或怎么鞭笞都没用,因为骨子里充满阴柔,雄不起来了。

所以客观说,古人说男不读《红楼梦》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女不读《西厢记》呢?

同样,中国古人要求女主内,要求女人阴柔,要求女人三从四德,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而《西厢记》主人翁莺莺与红娘却是大胆追求爱情的叛逆者,她背着母亲与一见钟情的陌生男子花园幽会,私定终身,将女子三从四德抛弃到九霄云外。古人认为,女子主动求偶,严重影响女守深闺女主阴柔基本规律,从而引发女权主义极度嚣张,打击男权主义历史基本格局。淫乱之风一旦遍布全国,那会导致礼不礼教不教混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正是因为崔莺莺与红娘的叛逆性与追求爱情主导性,所以古人认为此风不可长,女人不可学,方有女不读西厢之说。


东楚龙野虎


那个年代思想封闭守旧,《西厢记》的内容其实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开放的,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和男人私相授受,违抗长辈,这类书籍肯定是不建议女人看的。而《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从某种程度上讲不思进取、无心考取功名整日沉溺于小儿女的情思中,这样的书被男人看了肯定也会助长这种颓废之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