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飛天網評:疫情防控,關鍵做到“三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當前,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鉅,強化“防”的意識、織密“防”的網絡、嚴格“防”的舉措、靠實“防”的責任,至關重要。黨和國家以及地方政府作出防控部署以來,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形成了齊抓共管、逐級落實、分類施策的網格化防控體系。在這一體系中,越是基層、越是個體、越是末梢,就越是防控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防”這個關鍵,更多的是讓大家的“身”和“心”都穿好“防護服”,保護好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呵護好心理秩序。

  一是防“身”。聯防聯控、群防群治,人人有責,需要人人以身作則。一方面,每個人首先都要做到嚴格細密、科學規範的自我防護。保護好自己,不是自私,是責任。倘若放任自流、不防不控,每個人、每一個身體就極有可能是活動的病毒傳播者,都是對自己、對家人、對身邊的人不負責任。換句話說,按照黨和國家的部署以及當地政府的要求進行科學防控,服從組織安排,遵守政府公告和單位紀律,接受排摸和監督,就是對國家和社會作出了最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只有每個人都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才能實現人人發力、聯防聯控、群防群治。

  二是防“心”。“身之主宰便是心。”突發疫情和危機事件發生後,人們產生恐慌、焦慮、畏懼、逃避情緒在所難免,如果不能有效疏導,人們的心理秩序勢必受到影響。非常時期,人人自危只求自保的意識不乏有之,因顧慮而隱瞞自己及身邊實情的現象不乏有之,心存僥倖而抗拒防控部署的行為不乏有之。因此,大眾情緒及社會心理層面的問題也是當前不容忽視的重中之重,應該同步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這既需要政府以及心理疏導專業機構和專家及時介入開展專業工作,更需要大家團結一致、堅定信心、相信科學,不恐慌、不焦慮、不添亂。也正因非常時期,寧防一萬、不漏萬一,就是一種責任和擔當。“人心齊、泰山移。”只要我們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與身心健康同等對待,作為日常和當前最重要的頭等大事來對待,我們就能達到有效防控的目的,就一定能夠奪取這場戰“疫”的勝利。

  三是防“言”。除了防護措施科學、精準、得當以外,還要進一步做好防“言”工作。謠言是另一種疫情。網絡時代,信息氾濫和信息過剩容易導致人們心裡恐慌。除了對散佈謠言的行為和現象予以依法打擊和懲處以外,根本上須防止謠言滋生的“土壤”,政府組織“失聲”或“信息滯後”、信息不全面或不準確等等,都為謠言的出現和蔓延提供了機會。謠言止於知者,恐慌止於信息公開。對於政府和組織來說,一方面要全面開展科學知識普及,另一方面須積極啟動響應、及時公開信息,做到“權威發佈”,防止老百姓“矇在鼓裡”;對於群眾和老百姓個體來說,人人都應相信黨和政府,選定“官方聲音”“權威信息”作為信息來源渠道,不為其他信息所動,防止在莫衷一是的信息流中難辨真假、無所適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