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劉鋒:既不輕視也無需恐慌

目前,全國正進入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攻堅階段。疫情及防控工作的進展對於我國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將有何影響?就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

劉鋒認為,如果能夠通過嚴格措施使疫情拐點在一季度出現,則疫情進展對於全年經濟的影響不必要過度悲觀。應科學客觀冷靜應對內外複雜局面,立足市場化思維激發經濟活力。宏觀政策應當全力施為,果斷降準降息。適度階段性給中小企業減免稅費。資本市場應著重引導機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行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緒宣洩。

如何看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劉鋒:既不輕視也無需恐慌

客觀評估疫情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

記者:您認為當前疫情對於經濟活動有多大影響?

劉鋒:疫情對於經濟活動到底有多大影響,首先應該弄清兩個關鍵因素:第一,疫情影響經濟的作用機制;第二,影響會持續多長時間。在此基礎上客觀評估疫情及全國防疫工作對於經濟和市場的影響。

從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機制看,主要是從防疫角度,各地主動(政府作為)或被動(居民部門自發)地限制並大量縮減經濟社會活動,導致人流、物流與資金流的萎縮而帶來需求緊縮。旅遊、餐飲、娛樂、酒店、交通運輸及零售等服務行業的終端需求顯著減少;隨著終端消費需求的減少,經由供應鏈傳導,整個經濟體系的生產、投資與進出口將會受到顯著影響,各類企業將面臨顯著增大的經營壓力;進而居民收入可能因上述形勢減少、失業人口可能因上述原因增加;財政收支與信用擴張受阻;最終經濟運行將因此而進一步放緩。

從疫情影響持續時間看,依據現有的疫病傳播速度和廣度、治療效率與公共衛生應對措施,並參考2003年SARS病毒傳播及消亡的經驗,預計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並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換言之,有較大概率是整個事件會持續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經濟運行將受到疫情進展的顯著影響,全年角度預計疫情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衝擊在0.5個百分點左右,估計2020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5.5%左右。考慮經濟政策對沖效果之後,估計實際經濟增長處於5.5%~6.0%的增速區間。

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

記者:那麼,經濟預期豈不是不容樂觀?

劉鋒: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預計2020年的就業與居民收入情況也會面臨顯著壓力,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估計高於2019年各月保持所在的5.0%~5.3%區間,對5.5%的控制線構成顯著壓力。但也應看到,上述經濟影響並未使得經濟增速和失業水平顯著滑出合理區間,況且2019年四季度開始,由於各項政策措施得力,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階段性反彈,屬於短週期復甦態勢,上游行業出現一定的被動庫存回補也有利於對沖疫情帶來需求弱化,因此總體上不必對2020年的經濟增長過度悲觀。

對於因防疫需要而推遲的春節後復工對經濟的影響不必過於擔憂。最遲2月10日前後,全國經濟部門生產經營秩序將得到基本恢復。目前,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與上海等東南各省市已經要求非必要企業不早於2月9日(正月十六)24時復工。那麼,可以預見之後全國(除湖北之外)的生產經營秩序將基本恢復。根據國家專家組鍾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計,正月十五左右現有防疫措施會看到效果,那麼整體上看3月開始全國生產經營將進入相對較好的狀態。

從通脹的角度看,CPI數據可能會受到一定擾動,但是由於總體上疫情將使經濟需求弱化,通脹總體上在2020年仍將趨於溫和。此前預計本年度CPI同比增速經歷高點(2020年春節前後)之後,從2020年第二季度起開始的顯著回落進程可能因為疫情有所延緩。疫情的爆發通過影響生產經濟秩序將對消費品的供應產生一定的拖累,春節後一些消費品的供給可能會較為滯後,導致CPI各分項的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上升。但這種影響並不是全局性、持續性的。總體看疫情對經濟運行主要是總需求抑制作用。總需求弱勢時期,通脹將失去高增的基礎,反而需要注意防範需求萎縮所致的通縮風險。

此外,考慮到疫情對工業企業生產的不利衝擊,本次工業企業的補庫存行為可能會延遲,或者變得更加微弱,這就意味著PPI增速的回升可能推遲,工業品價格通縮風險仍需關注。但以往經驗顯示,春節期間季節性生產停頓是這個時期的一貫特徵,加之假期後北方地區氣候仍然較為寒冷,生產經營活動在歷史上就並非旺季,因此一季度GDP佔全年的比重歷來相對較低。我們認為,如果政府能夠通過嚴格措施使得疫情拐點在一季度出現,則疫情進展對於全年經濟的影響不必要過度悲觀。

如何看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劉鋒:既不輕視也無需恐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