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大学值得出省吗?

BjMr_T


我是一个出省二本毕业生。毕业工作14年了。一线工作多年了。

因为曾就职于教育培训的行业,接触过一线城市的在校大学生及毕业生,说说我的看法。

先说二本大学的甄别情况:分数线敲定之后,有时候你要知道自己兴趣,未来希望发展是什么,我个人当年选择了服从调配。结果被二本学校录取自己喜欢的专业。

专业+城市是核心之核心。如果你学大数据,科研方向今年毕业极其缺人,都校招了,不管你哪个学校。只要你学精专。城市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你大学以及毕业后的转折,再次强调一下。如果你想未来只待老家,省份又是教育极强大省,那就不要废周张了。但如果你家境贫寒,大城市在校有很多实习机会。可以增加视野,收入,见识。这些都是小城市所没有的,而且毕业时一个一线城市的三本生也许比一个二三线的二本生更容易谋生。想在毕业城市立足也好一点。

看好城市,选对专业之后,就是二本学校背景了。我当年读的是科技类大学,文科生。其实学校里当年很多校友都是国家顶尖人才啊。只是我懵懂。老师让我们学好计算机也没什么意识,稀里糊涂就毕业了。某种程度上,你的学校校友和老师会在你未来的事业助你之力,无论是毕业后创业,工作后留学深造。在校时,老师说要认真学的,要考的证书一定要努力一把,拿下它们。

某种程度上,选择比努力重要。但到达一定认知之后,在你极致努力下,这时选择和努力就会变得同等重要了。甚至一线城市会有出国留学工作的机会。路就会更广。命运从此不同也说不定。


王珏雯


自己高考考得并不好,刚过二本线,基本也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在高考志愿填报书上找了一个北京的学校就报了。

最终来读的就是这个99%的人都不知道的二本学校,幸运的是碰到了一个专业的好老师,他们善良又有很高的知识水平。而自己完全是各种看书中,而经过努力的考研还算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但对自己重要的还是大学碰到的老师和同学,特别是这种高水平的老师,也只有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才有可能碰得到。

对大部分小城市的考生来说,高考是很难得的去大城市闯荡的机会,个人经验有机会还是去省外,特别是大城市读书闯荡。


老李有刀


大家好,我是北京徐师,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之前我有一节讲座,专门讲二本、三本志愿填报的一些注意事项。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给家长解释一本、二本、三本的划分,其实一本、二本、三本在国家层面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像“985”、“211”、“双一流”,实际上一本、二本、三本是各省招生办自己的规定,而且每年都是变动的,有的专业原来是二本后来变成一本,有的是原来是三本后来变成二本。现在很多地方改革,一、二、三本进行合并,所以基本上是不存在好一点的二本这个命题的,比如排名220位和250位或者300多位,只是差几十位,实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别说二本,甚至一些排名靠后的所谓的一本,除了在本省有一定的认同度,省外几乎是没人认可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本省学校的排名差一些,也要尽量选择在本省就读。一是因为学校在本省有一定的认同度,二是因为二本院校在本省招生量比较大,多年积累下来的校友资源都是将来可以利用的资源,所以除了小部分行业性特别强的学校(不多但是有),二本和三本都尽量在本省就读。


升学易E


看个人的意愿了,我当年是在广西读的大学,从山西过来,石家庄转车,票不好买,只有两趟车,T5和K157,大学7年,每年寒暑假都回去,单程就是24个小时,离家远了,我家人担心我的独立生活能力,经过几年的锻炼,已经很自立了。一本大学就那么点,二本才是主力,出省上大学以后会越来越多。山西本身二本院校就少,出省也是大势所趋。


用户61707800747


问这个问题的很可能是山东人,因为山东人不管是几本,都很喜欢在本地读大学。对于毕业后想在本地工作的,就留在本省读;如果更想趁着大学去大城市开阔眼界寻找发展机会,那就出去读。大学不光是学知识的场所,也是开阔眼界的重要时机,而非以读几本来区别去哪儿读书,好大学和好城市都值得一去。

1.问这个问题的很可能是山东人,山东人安土重迁的思维特别重

作为山东人,我们高中同学百分之70都留在了山东本地,山东人安土重迁思维很重,特别喜欢留在本地上大学,就算去外地上大学,毕业后也多选择回到山东工作。

我有个同学,明明高考分数可以去武汉大学,最后还是选择了在山东本地分数很高全国排名却不高的山东大学。

2.选大学,好大学更重要,在不在本地更重要

现在交通非常方便,你在临省读书,可能跟你在北上广等交通发达的地方,回家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必要因为哪里距离远所以不去读书,现在各地飞机都很方便。

对于上大学来说,大学是开拓眼界的好地方,其他的城市也是开拓眼界的好地方。

对于上大学来说,首先肯定是选择自己分数能上的最好的大学,以便让你接下来的四年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更优质的老师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且,好城市也很重要,大城市带来的锻炼肯定比小城市多。大城市的资源很好,对于年轻人来说绝对是充电和奋斗的好地方。

3.去外省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以后就离家很远了

很多人说大城市是奋斗的好地方,却不是定居的好地方,因为大城市工作机会多,实践机会也很多,对于年轻人的成长非常有利。

所以,你完全可以出去读书,大学期间多实践增长本领,以后即使这个世界都看过了你还是选择回到老家,那也没有什么。

4.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带给人的感受,真心希望每个人都有除了自己家长之外的喜欢的留恋的有记忆的城市

我本科去了武汉,虽然夏天热死冬天冷死,但是毕业好几年了,武汉仍是除了老家以外的,让我最亲切又怀念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我收获了很多,有曾经奋斗过的大学校园,也有曾经一起奋斗过的小伙伴。


考研东住佛小仙女



净彡羽3


上二本大学或者专科学校,有必要出省读吗?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也非常重要的问题,问得特好,因为它针对的问题现在很普遍了;我们应该感谢提问者这一抛砖引玉的问题。

一般的同学和家长都认为,重点大学、好大学可以不远万里出省,甚至出国读书,二本大学或者专科学校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了。

其实这完全是错了!

上二本大学或者专科学校,出省读书更是一个明智之举,物超所值,非常有必要!

为什么呢?

简单说就是:分数还是那点分数,但你可以有更多的不一样的地方,读到更好的大学,获得更多、更大的收获!

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之所以不选择出省读二本大学或者专科学校,家长和同学想的不外乎几个方面:

1、除了重点和一本之外,二本学校都那样,专科就更不用说了,没必要舍近求远了。

2、出省读书经济开支更大,为二本或者专科学校多花钱不值。

3、到外省生活不习惯,难以适应,为了二本和专科学校去吃那份苦、受那份罪,不值。

总之就是两个字:不值。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里,首先要明确一点是:真的二本学校都一样的吗?哪里的二本大学会更好些呢?

一本、二本、三本,也就是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的第一、第二、第三批次,并非大学好赖的唯一标志,而只是大学招生录取时的先后次序而已;也就是大学是被当地招考部门是安排在第一还是第二、或者第三批录取而已。

是的,安排在第一批录取的学校大都是重点大学、好大学;但如果学校加强协调,很一般的学校一样也可以放在一本招录,也就是说,并非一本大学就都是好大学;反之,如果学校不重视协调,好大学也会被安排在二本招录,也就是说,并非象你们想的那样:二本都一样,就那水平,没有好大学。

大家都对一个现象疑惑不解:很多大学都是在省内招一本,去省外则二本就招;在临近省区市招一本,到远处的省区市则二本就招;本省或者临近省区市的考生要上一本线以后才有可能读到的大学,外省或者远处的省区市的考生则只要上二本线就能够读到。

其实就是这个原因:本省或临近省区市方便协调,所以一般学校也可以进入一本招录;省外的不便协调,或者协调不了那么多,所以名气不是足够大的好大学也都会放在二本招录。

因此,远离家乡到省外去,你的二本分数可以读到别人的一本大学;二本分数的你,照样能读到很好的大学。

以云南省为例:今年文科一本线575分,理科一本线530分;省内由原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10年以上的学校主干专业都已经全部一本招生了,只有少数边缘专业和新开设专业仍放在二本招录。

滇中五州市的昆明学院、红河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相差不大,但楚雄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稍低。

A同学男生,文科548分,差一本线27分,进不了上述学校主干专业;欣然老师给他的方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后来自己改为省内学校,最后录取玉溪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而内蒙古师范大学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是542分,他完全能进主干专业。专业先不评价,只看内蒙古师范大学与玉溪师范学院就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学校了。

B同学女生,文科535分,差一本线40分,欣然老师的方案是内蒙古民族大学;回去以后还是有些犹豫,第一志愿位次改为楚雄师范学院,最后还是去了内蒙古民族大学英语专业;因为楚雄师范学院主干专业最低录取分数572分,边缘(二本)专业最低录取分数537分,她都不够。岂不说连边缘专业都进不去,单比学校,楚雄师范学院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同样也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C同学女生,理科530分一本压线,欣然老师的方案是天津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回去后不知道怎么想,自己调整了志愿方案,最后录取云南警官学院法学专业;而天津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云南最低录取分数为522分,她进入毫无悬念。岂不说法学专业与软件工程专业的是非,看看云南警官学院与天津师范大学有可比性吗?

D组三个都是女生,理科,考分分别是466分、503分、517分;前两个在欣然老师指导下,分别录取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211工程重点大学——西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后一个分数比第一个高出51分,比第二个高14分,由父母和班主任老师指导填报志愿,结果落榜,参加两次征集志愿后,最后录取在五年前刚刚由思茅师范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的普洱学院。虽然分数高出那么多,录取的学校却比二者低出几个层次,实在令人遗憾!

这些实例印证了两条经验:一是“高考考得好,不如高考志愿报得好”,这话是对的;二是二本大学出省读书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

关于花费问题也有误解:其实所有公立大学里的饮食花费都差不多,本省和临近省区市的大学不会比远方省区市的大学便宜多少;甚至会更高;无非是多花点路费而已。

大学不只是读书、考试那么简单;大学是淬炼你的人格,提高你的水平、能力,增强你的综合素质的场所;远离家乡父母,更能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可以领略完全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和景致,获得不一样的成长,何乐不为呢?


欣然好志愿


我也是服了,明明不懂高考填报志愿的相关专业知识,却还头头是道,高谈阔论,洋洋洒洒,连篇累牍的回答问题,分明是在误导考生和家长,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站出来澄清这个问题。关于二本大学,该不该出省的问题,要看是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专业。因为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对二本大学的选择,是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考虑的,而且这些大学多为应用型大学。如果出省能选择特色非常其鲜明的大学,实力极其强大的专业,而且这些专业,就业和发展都具有广阔的前景,那就一定要选择出省上二本大学。

近年来,出省选择特色鲜明的二本大学,已经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共识,而且这类大学的录取分数,已经达到的一本分数线,或者超过一本录取分数线。这些大学是;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物资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东北电力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昌工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医学院,新乡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陆军工程大学,武警工程大学,陆军边海防学院等(备注;由于高考招生录取的综合改革,这些大学在全国各地录取的批次不一样,以当年各地颁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马上就要高考了,面对众多高校,选择哪所学校,到哪里就读,选择什么专业,我想这是目前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也许很多家庭为此绞尽脑汁,纠结不已。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

我想报考志愿除了自己的分数限制,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一、根据自己的分数所在区间选择合适的院校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了,报志愿量身定做,要仔细研究各分数段可以填报的院校都有哪些,选中目标院校。同类别同批次的院校,参考历年录取分数线,和院校所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上哪所学校。

二、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率选定专业

专业选择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身特长,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同时兼顾就业率和薪酬因素。如果一味追风,只关注热门专业,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学习方向,会影响终身。

大学所学专业基本决定着以后的就业方向,专业选不好,工作就找得不如意,这样下去,职业体验不好,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所以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追风。

最后 说说上二本大学值不值得出省的问题。人生总在不断的选择中前行,每一次选择对自己的人生都是一件大事,因为你不知道这个选择将来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这个值不值得,显得有些不够重视,敷衍塞责。

全国的二本院校那么多,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有相对不那么显眼的专业。选择哪所学校,哪个专业,院校所在地虽然是一个考虑因素,但不能作为决定因素。首先要考虑的是院校和自己的分数匹配,合适的专业是最重要的。其次才考虑院校所在地离家远近,来回是否方便。而不能像问题中所问的,值不值得出省。

出省不出省,不以想不想,值不值来衡量,而要看本省的二本院校和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同等条件下,选择本省院校离家近一些,这样当然两全其美。在无法两全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大学和专业,而不是地域。


小Z老师扎马尾


上大学,即使是二本,我也建议出省。

大学的目的是深造,知识上,人格上,人脉上,视野上。出省,让我们走到更宽广的天地,获得不同的体验。

视野更广阔

我在东北上大学,从陕西到东北,几千公里。四年大学,让我对异域文化,有了更多了解,视野更加开阔了。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不同思维相互激荡,差异想法激发创新。


我的母校

人脉资源更广

本省二本,多是本省学生,文化背景相同,地域背景不变。虽然更有利于短期适应和交往,从长期来看,缩小了人脉圈子。多个朋友多条路,我今天的同学,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做老师后,我和他们分享,交流不同地域的教育教学,也有利于我的工作。

体验更丰富

出省上大学,不可否认,会有更多苦头。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可我坚信,经历就是财富,因为吃过更多苦,经历更多,也会有更多异样的财富。比如,春运。故乡。亲情。这些概念,都是我远离家乡之后,有了更多的深刻认识,对我的成长,也有很多的运用。

没有到达过远方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这是我近几年的感悟吧,我很感激几年的求学远方,给予了我很多新鲜的思维,鲜活的文化。表面上,读大学只是身体走远了,实质是思维走出去了,对人生的体悟深刻了,这些,才是大学给予我的,比知识本身更有益的财富。

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