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上升?2020“推免生”处境尴尬,保研还是考研该如何抉择?

carrrrrson


想读研的话,成绩达不到推免资格的就专心考研呗!有何尴尬的。一心想保研的就要从大一开始就要努力,尽量把专业成绩保持在前几名吧,英语6级肯定要过,争取拿到奖项,想保外校的就入夏令营,这样就不用纠结保研考研了,大学前3年不努力,那就只有努力复习去考研吧!现儿子985读大四,大三下学期拟推免,暑假已经入实验室了,9月22号正式保研成功了,做父母的为儿子骄傲。


小若36


不知道楼主说的尴尬从何而来?

我儿子上的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今年大四,成功保研。因为当初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就本着理科看专业的原则,上了这个学校最好的专业。

儿子很争气,每个学期都有奖学金。最好的学期排名在他们学院在前二十多名。专业课成绩也很好。大四本来是积极准备考研的,后来综合评定,成功保研。专业是他想读的,好像是海洋机器人,导师是他自己选的。

我和老婆听到孩子成功保研,都非常高兴,家里的老人也非常高兴。真不知道保研的尴尬从何而来?


笑红尘ZB


据我所知,保研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但是保研的难度肯定没有考研的难度大,所以能保研还是保研吧!

(一)2020保研难度在上升

1.推免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首先是因为获得推免资格的院校在增多,2017年新增了54所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院校,2018年也新增了54所,未来还是会不断增加的,因此推免人数增多导致竞争肯定越来越激烈,难度上升会很快。

今年保研的同学就有跟我反映,以前的学长学姐去这个学校基本都会要,虽然要复试走个过程但是都招不满,但是2019年保研面试竞争却非常大,20个推免生当中只要2个!

2.不少优秀的人广撒网造成成绩较差的推免生没有Offer。

现在信息普及的特别快,因此一些成绩比较好的人手里都拿着几个Offer来进行选择,这就会导致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推免生无法拿到满意的Offer,因为推免成绩真的占了很大的影响因素。跟我说没有Offer的很多也都是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所以难度在不断上升!

(二)保研和考研相比还是轻松的

1.考研人数比保研人数增长的更快。

考研由于要求比较低,没有成绩等等要求,任何人都能报名,这就导致了报名人数非常多,2019年考研报名达到了290万,增长速度达到了21.8%,保研由于限制了推免资格的院校只有367所,那么保研人数相对于考研人数还是非常少的!

2.考研由于保研的限制更难。

很多学校虽然整体上接收保研率刚好是50%,但是具体到专业上就不是这样了,热门专业招收推免生比例可能达到了98%,冷门专业接收推免生比例可能就10%左右,这样来平衡,但是考研的人里面很多也是想考热门专业啊,这就加大了热门专业的上岸难度!

以南开大学为例,2020年计算机学院计划招收学硕30名,专硕21名,而其都只给考研的学生留了1个名额,想象一下因为名额过少有多少人会沦为炮灰,尽管他们十分努力!

(三)如果保研不满意可以选择考研

虽然我前面说能保研还是保研,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推免生由于无法保送到满意学校之后“下水”选择考研。只要你没有在国家推免系统上面确认拟录取,那么你还是可以选择放弃保研名额去考研的。

有一个学霸就是想要跨专业保研去计算机,但是没有去到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所以最后放弃了保研选择了考研,虽然只复习三个月但是由于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最后顺利上岸,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吧!

结束语:未来保研肯定是越来越难的,毕竟想要读研的学生越来越多,所以能够保研还是保研,但是最主要的是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就像那个学霸毅然放弃保研选择去考研。


高校研究生


其实很多成绩还不错的同学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很有希望保研,但是又有更高的期许;想尝试考更好的学校,但是又害怕自己最后名落孙山,那到底应该如何抉择呢?

这个就看你考研的目的还有对你自身实力的认知是否清晰了。先说前者,所谓考研的目的,就是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你是为了求稳,还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追求?对于大部分可以保研的同学,他们保到的学校或者是专业方向一般都比自己内心中最心仪的学校或者是专业方向要差强人意一些,这个时候,你就要自己做决定了:是稳扎稳打,安于现状,还是破釜沉舟,勇往直前。后者就更直白了,说通俗点,就是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如果觉得自身水平是很不错的,那我觉得去选择一个更好的学校,一个更心仪的专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清晰的认知,又害怕失败,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那还是建议直接选择保送的学校和对应的专业方向吧。

最后总结下吧,既然是考试,就一定有未知的风险,但是高风险一般带来的是高回报,所以如果心有不甘,不想留下遗憾,那就全力以赴;但是如果保送的学校和专业是自己能够接受的,且不愿意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博一个未知的结果,那还是选择相对比较稳妥的那个吧。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考研回答,总有跟你情况相近的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张雪峰,一个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考研老师


张雪峰老师


我们学校的推免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比如学习成绩班级排名,英语等级,科研水平等综合素质都是作为考核标准的要素,题主有这个想法,说明题主在学校想必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

在能够取得推免之前,先了解本校的推免条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如果都达到了推免要求,不防放手去试试,推免生可以报三个学校,只要面试过了就行,其中一个院校你可以填自己本科学校,如果另外两个学校都不选择你,那么你只能考虑自己本校了,能留在学校继续读研,很多老师还是很喜欢你认可你的,学校评奖、评优之类的老师也会第一时间想到你,真没必要尴尬。如果题主想要往更好的学校发展,那就只能选择考研,经历笔试面试环节,过程还是挺艰辛的,如果保送不了,再选择考研也无妨。

我们班有个学霸就保送到华南理工,她是自己联系学校的导师,如果这个导师确定收你为徒了,那你去面试只要走走流程就行了,所以还得提前联系好导师。祝你顺利,功夫不负有心人!


小小花姐


不知道你说的难度上升是什么,就我校的情况来看,不仅难度没有上升,反而难度有所下降。难度下降主要体现在,获得推免资格的门槛有所降低,之前要求成绩在前百分之五十,且在过去三年中要拿过奖学金;而现在的情况是,成绩在前百分之五十就可以申请。这样的话,可以申请推免的学生一下就增加了不少。

另外,就接收推免的学校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开始倾向于把名额都给推免生,减少统招的名额,从这个角度来说,推免的难度在下降,而不是上升。

所以,不知道你说的难度上升是从何得出来的结论……

回到问题的第二部分,到底是应该保研还是考研?如果你保研的希望基本上就在本校,自己不甘心,想换个学习环境,那就去考研吧。

考研的意思就是,你要承担几个月努力打水漂儿的危险……如果没有那个勇气的话,还是选择保研吧。


半岛外语


我是博雅燕园,我来回答。

由于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不太好,且有总体越来越差的苗头,这使得就业市场对于学历的要求愈发水涨船高,好一些的单位在校园招聘中对学历的要求都较高,不少单位都已经把研究生作为招聘的学历门槛,这当然会刺激在校大学生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这就是最近几年愈发明显的考研热的重要原因。

但考研只是寻求读研的其中一条常规路径,而且因为竞争大,风险较高。另外一条同样比较常规但风险相对较低的路子就是保研。

保研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需要就读本科的院校具备推免资格;

2、学生需要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

目前,全国共有366所高校具备推免资格,但不同的学校,推免比例可能是不同的。大体而言,越好的学校,保研的比例越高,比例最高的是北大清华,大致50%左右,其次则是华东五校等名校,比例大约30-35%,然后比例依次递减。比例相对较小的是双非院校,有些双非学校保研比例只有3-5%。

要获得本校保研资格,则需要在大学之前的几年持续努力,在课业成绩、 竞赛活动、科研活动等多方面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才可能在大四的时候获得本校的保研资格。

自然,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就读于具有推免资格的院校的学子而言,保研是优先考虑的。一般来说,只有不能保研的情况下,才会去通过考研去实现深造之路。不过,在打算深造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保研当然会受到更大程度的追捧,因而,最近几年保研的竞争越来越大,难度进一步上升,这是势所必然的事情。

所以,题主所言,2020年的推免生处境比较尴尬,这是有道理的。

在保研的竞争强度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对于那些打算走保研的路子的学子而言,其中的很多人确实比较尴尬,因为相对难度较低的保研,其实也并不那么保险了,获得了本校的推免资格,并不见得就能保证保研之路一定可以走通。

从保研的规律来看,在可以外推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以外面更好的学校作为首选,而把本校作为“保底”。从前些年来看,保研之路一般都能走通,即便外推失利,没能保研到更好的学校,也是可以让本校“兜底”的,保研本校一般无问题。

但现在的形势已经开始变了。外推到更好的学校,自然因为竞争很大而很可能失利,即便是保研本校,也不见得就一定成功,因为保研本校的竞争同样会不小,特别是对于名校而言。

这就让很多打算保研的学子陷入了尴尬之中:保研到更好的学校固然机会不大,即便是保研本校,也并不是十拿九稳,难道要保研到不如本校的其他学校去?

虽然前些年很少出现过保研的学校(或者学科实力)不如本校的情形,但随着最近一两年保研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部分拿到保研资格的学子,在保研本校也未必能成的情况下,如果要走通保研之路,还真得降低要求,考虑保研那些学校(或者学科实力)不如本校的学校。

事实上,就我所知,这样的情况在2019年已经出现过一些。比如,西南财经大学作为西南地区财经类最强的大学,其财经专业的学生保研通常会优先考虑经济类强校的综合性大学,比如北大、复旦、人大、南开、武大、中山、厦大等,以及两财一贸这样的知名财经专业院校,而把本校作为“保底”,一般不会选择财经类专业学科实力一般的普通985,比如四川大学这样的综合性院校,也不会选择实力不如自己的财经专业院校,比如江西财经大学。但在2019年的保研中,就有人因为保研名校失利,保研本校也失利,最终去了四川大学及江西财经大学这类学校。这足以说明,保研的形势确实比以往要严峻。预计2020年的保研形势会比2019年更加严峻。

因此,在保研并非十拿九稳的形势下,对于那些打算走保研之路的学子,甚至已经获得了本校保研资格的学子而言,有如下建议:

1、如果真打算走通保研之路,在自身竞争力不太强的情况下,建议适当降低要求,把本校作为主要目标,并可以考虑那些学科实力不太强但学校不错,或者学校虽然不太强但专业实力不错的院校作为保研的可选择对象。比如西财财经专业学子选择经济类学科实力不太强,但学校是985的四川大学,以及学校虽然不太强,但学科实力不错的江西财经大学,就是成功的例子。

2、如果并不一定非要走通保研之路,最好的办法就是两手抓,一手抓保研,一手抓考研。如果保研的结果是失利,或者不那么理想,完全可以考虑放弃保研而走考研之路。其实每年都会有少数学子会放弃保研而走考研之路,这当然是因为保研结果不太理想,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想通过考研去往更理想的学校读研。当然,考研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考研名校的热门专业,竞争很大,风险很大,所以,需要适度谨慎。

要化解由于保研竞争难度进一步加大而造成的可能保研结果不理想甚至可能失利的尴尬,对于已经获得保研资格,走上2020年保研之路的学子而言,最重要的是,需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保研的目标;而对于那些打算将来保研的学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在进入大学后就在课业成绩、 竞赛活动、科研活动等多方面提高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积累强大的实力,这才是根本保证。


博雅燕园


我不知道这样的问题逻辑何在?既然已经保研?何来考研之说?如果纠结保研专业学校不满意,大可放弃保研资格,专心考研。放弃高速公路走羊肠小道,佩服你的勇气!


killlx


我想人家问这个问题的人,应该说的不是985的学校吧,人家诚心请教,知道的还是知无不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