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䜣和醇亲王奕譞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两人都能决定晚清未来的走向?

安夏shine


恭亲王奕訢和醇亲王奕譞,首先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生母是静妃(博尔济锦氏),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生母是贵人乌雅氏。虽然一个第六、一个第七,但是两人的年龄实际上差了七岁之多。

(担任议政王时代的恭亲王奕訢)

可能是因为年龄上的差距较大,没有证据显示奕訢和奕譞在早年有什么特别的友情。而且两个人的性格脾气截然不同,奕訢锋芒毕露,奕譞则有点老实巴交。

二人之所以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叱咤一时,都源于哥哥咸丰皇帝死了之后,两人都卷入了和慈安、慈禧太后联合发动祺祥政变的活动。

祺祥政变成功后,奕訢担任议政王,领班军机,又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权倾一时,可以说对当时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发挥了很大的影响。

而奕譞一度比较低调,负责统领神机营。但是自同治皇帝死后,奕譞的儿子成了光绪皇帝,奕譞在皇族中的身份就变得不一般,再加上奕譞的福晋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更使得其政治背景特殊。

(担任海军衙门大臣时代的醇亲王奕譞)

到了中法战争时,慈禧太后对长期关系龃牾的恭亲王进行反攻,将恭亲王彻底踢出了权力中心。而与自己认为非常忠心的奕譞结盟,可以说是为奕譞量身打造了“第二总理衙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从此,奕譞掌握了大量以往由奕訢掌控的国家大权。

不过,奕訢、奕譞兄弟掌握国家大权是真,但是从二人的见识和作为来看,似乎还谈不上去决定晚清未来的走向。


海研会


奕䜣和奕譞是道光帝为数不多的两个儿子,他们相差七岁左右,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由于满清时期的制度,他们两个见面机会很少,因此关系淡如水。不过他们却通过一个女人,联系在了一起,成为晚清最重要的风云人物之一。

奕䜣和奕譞的翻身

恭亲王奕䜣在咸丰帝在位的时候处处受到打击和贬低,究其原因是:道光帝早年想要立奕䜣为帝,因为奕䜣的体格和才能都在奕詝之上,只可惜后来奕詝在他的老师帮助下成功登上帝位。这两位昔日情同手足也分道扬镳,咸丰帝(奕詝)嫉妒奕䜣的才能,没有重用他,直到英法联军入侵,咸丰帝携家带口的跑到热河,独留下恭亲王奕䜣议和,有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光绪帝的父亲、宣统帝溥仪的爷爷,不过他为人胆小怕事,本来只是一个郡王却娶了慈禧的姊妹为妻子,因此和慈禧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因为这层关系使得平庸的他有机会成为纵横晚清政局的风云人物。

咸丰帝因为常年纵欲加上体质本来就差,刚一逃到热河就身染重病,卧床不起。一时间热河两大势力——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和慈禧为首的后宫派紧张了起来。最后慈禧通过亲家奕譞在热河牵扯肃顺,同时又派人联系京城中有暂时实权的奕䜣。内外夹击最后剿灭了肃顺等人,为慈禧太后成为晚清第一人打下基础,这两位亲王的地位也一跃而上。

奕䜣和奕譞的权力巅峰

说起奕䜣大家都很清楚,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訢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奕訢获得“贤王”美称。如果没有恭亲王奕䜣,就没有后面慈禧,更别说再让满清苟延残喘几十年。

至于奕譞,是晚清海军军机大臣主要负责人,但他做的却不是人事,为了讨好慈禧,擅自挪用海军军费为慈禧修建颐和园,导致在远方的海军次次打仗都失败,满清也因此签订了一条条丧国辱权的条约。除此之外他的儿子成为后来的光绪帝,孙子溥仪成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不得不说他对晚清未来的走向影响颇深。

结语:这两位王爷,都因为一个女人慈禧走上了政治巅峰,同时他们一个为满清苟延残喘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却加速了满清的覆灭。因此,好好坏坏自有后人评价!


淡墨青史


(图片前三张为奕忻 后三张为奕譞)

恭亲王奕忻:道光皇帝之子,咸丰皇帝的六弟,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终年67岁,咸丰皇帝时期曾打败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后与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帮助慈禧掌权,是洋务运动中央的主要代表,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 。

醇亲王奕譞(xuan):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终年51岁,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爷爷,辛酉政变中全力支持慈禧太后,后得重用,被授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职务,负责建设海军时,为了让太后有个玩的地方,便将很大一部分海军经费挪出来修建了颐和园。

兄弟两人都是属于晚晴风云人物,参与了许多大的历史事件,总的来说奕譞比奕忻风光多了,自己没当了皇帝,但儿子,孙子都在慈禧的安排下过了一把皇帝瘾,要说决定历史走向,当然是辛酉政变了,毕竟没有他两的支持,慈溪很难夺权,至于其他重要事件,他两大多都是朝廷的代表人物,具体事情都有负责人,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光辉的地方,生为爱新觉罗子孙,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伟业,奈何当家的是慈禧老佛爷,大厦将倾之时也只能抱憾终身了。








博古论今00


恭亲王奕䜣是道光帝的第六子,醇亲王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所以说他们是兄弟关系。他们能够决定晚清未来走向,肯定和权利有关,他们先后被慈禧信任,又因为他们和慈禧又是亲戚关系,所以他们先后出任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朝的决策机构,他们能够任职于军机处相当于国家二把手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晚清未来的走向。

恭亲王奕䜣

慈禧太后能够垂帘听政,是因为奕譞坚定的支持慈禧,当时奕譞还在热河,就通过自己的福晋给慈禧传密信,又和在北京的恭亲王奕䜣联系,成功发动了北京政变,奕譞还亲手捉拿了顾命八大臣的核心人物肃顺,当时他送咸丰帝梓宫还京途中。

后来因为政变有功,慈禧封给了一堆头衔给他,比如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事务……

奕䜣因为能力出众,早已出任军机处大臣,他在同治、光绪二朝掌权久,政绩卓著。同治十二年(1873),载淳亲政后,在慈禧太后授意下,以“奉养两宫”为借口,下令修治圆明园。恭亲王奕䜣等大臣反对修园,理由是百业萧条,民生凋敝……,慈禧修园的愿望没有达成,遂对奕䜣怀恨在心。

醇亲王奕譞


光绪十年(1884)恭亲王奕䜣被黜退后,奕譞接掌大权。奕譞和奕䜣性格千差万别,奕譞为了自保,选择了事事迎合慈禧太后,没有一点主见,或者说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满足慈禧喜好,他主持海军衙门后利用权利便利,前后挪用海军经费两千多万两。

自光绪十四年(1888)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日本却在此时投入巨资,大力购买和建造兵舰。至甲午战争前夜,已有兵舰70余艘。实力超过中国海军。

北洋海军不是用来强国的,本来不多的经费被奕譞用来修园了,虽说是慈禧的意思,但是他作为国家二把手,位极人臣,居然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用国家的血汗钱讨好慈禧,这一点比奕䜣差多了,奕䜣敢反对慈禧,而奕譞只会明哲保身。

奕譞的行为加速了国家灭亡,真是慈禧的好奴才。

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初三日,慈禧太后终于撤帘归政。

醇亲王奕譞、礼亲王世铎等人已命军机处起草了一个有关归政事宜的奏折,规定在皇帝亲政后,凡有内外折奏,经皇帝朱批或谕旨后,需“恭呈皇太后慈览”;简放大员及各项要差,需先由军机大臣请旨裁定,再由皇帝奏明皇太后,然后再颁谕旨。

你看,这个醇亲王奕譞利用手中的权利,把光绪帝给架空了,但凡有内外折奏,经皇帝朱批或谕旨后,需“恭呈皇太后慈览”。这是归政于帝吗,国家一切大小事都要慈禧点头才行,这不是助纣为虐吗?

如此可知,奕䜣在挽救晚清,而奕譞在加速晚清的灭亡。在不同的时期,他们都在决定者清朝的未来。


名鸣得意


两人都是道光皇帝的儿子,同父异母兄弟,恭亲王老六,醇亲王老七。恭亲王主攻涉外,签条约背黑锅。醇亲王忙着捞钱搞腐败。都对清末的官场风气做出了“极大贡献”,使得一方面开始向外学习,一方面贪污横行,吏治腐败,让大清一步步滑向深渊。


二序草堂


奕譞决定晚清命运?他只不过是西太后养的一只金丝鸟儿。恭亲王奕訢才是功在千秋。另外还有个常爱给慈禧难堪的五王爷奕誴,与京城人民打成一片,经常请素不相识的劳动人民吃火锅。可惜这哥仨并没有阻止住慈禧的昏庸决策,也没能挽救晚清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