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为什么选择咸丰继位,而不选择恭亲王奕䜣?

微百科noland


很多人都认为道光帝在选择继承人时犯下大错,不该立后来证明无能的咸丰帝奕詝,都为恭亲王奕訢鸣不平。

实际上,在奕詝与奕訢的明争暗斗中,他们身后各站着一个“邬思道”式的人物。二位阿哥争皇位,两位师爷争帝师。奕詝身后的“邬思道”杜受田,比奕訢身后的“邬思道”卓秉恬,更通官场人情。奕詝和杜受田笑到了最后。

四川华阳人卓秉恬生于1782年,比山东滨州人杜受田大6岁。论资历,卓秉恬是嘉庆七年,1802年的进士,杜受田中进士则是在道光三年(1823年)。

杜受田和生性刚直的卓秉恬不同,他更接近于三国贾诩的角色,擅长审时度势,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雍正王朝》有个情节,康熙帝在热河让阿哥们射杀猎物。八阿哥不杀猎物,说不忍杀生。这个情节极有可能是受杜受田启发的。

道光帝有一次打猎,想试试儿子们的功夫。道光帝突然来一招,杜受田敏锐地意识到,这是皇上要选继承人了。杜受田赶紧告诉奕詝: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果然,在猎场,四阿哥按兵不动,也不让随从射杀动物。道光帝很奇怪,奕詝按杜受田教他的,说冬去春来,万物正在复苏,儿臣不忍杀生,有伤天和。看到别的阿哥,包括六阿哥射杀了很多猎物,道光帝嘴上不说,但对四阿哥的“仁慈”深表赞赏,说老四有当皇帝的气度。

事后证明,道光帝是被杜受田坑了,可当时谁看的出来?老四的性格看上去比较敦厚,老六锋芒过于外露。这样的性格当皇帝,万一遇到大事,会不会太过急躁。

杜受田教老四说的这段话,和《雍正王朝》里邬思道教弘历的那段话,内容也高度重合。

老四占了先机,杜受田还是觉得和六阿哥相比,四阿哥短板太明显。有一回,道光帝又要考察二子,让他们进宫问话。问什么,谁也不知道。杜受田对四阿哥说:论才智、口辩,你都不如六阿哥。……,你使劲哭就行。

果然,道光帝问天下时政时,六阿哥按着卓秉恬教他的,慷慨陈词,条条鞭辟入里。道光帝对老六的才干非常欣赏,而问及老四,老四跪在地上哭了起来。道光帝怪之,四阿哥说皇阿玛病的这么重,儿臣哪还有心思管天下政事,只求了皇阿玛能早日康复。

道光帝虽然迂腐糊涂,但本质不是坏人,非常重感情。四阿哥的生母钮祜禄氏(孝全成皇后)早逝,老四算半个孤儿,道光帝本就有点心疼他。看到老四宁可不要天下,也要父亲病愈的迫切心态,一下子打动了道光帝。

在夺位过程中,天平不断向四阿哥奕詝倾斜。

这就是杜受田的聪明之处。清朝一直吹嘘以“仁孝”治天下,在选择继承人时,他的品性也在重点考察范围内。无论是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他们中选,都在一定程度上扯起“仁孝”牌虎皮大旗,裹着自己吓唬别人。即使道光帝本人,他上位,也和嘉庆帝认为他“忠孝兼备”有关。当然,道光帝和他的四儿子一样,都占了母亲早逝的便宜(道光帝生母,嘉庆皇后喜塔腊氏死于嘉庆二年),赢得了不少感情上的同情分。

在杜受田一通猛如虎的操作下,让道光帝越来越认为四阿哥奕詝“仁孝”。这在清朝家法的大环境下,对六阿哥奕訢的“贤(能力强)”的打击,是致命的。

卓秉恬的失败,是过于看重能力强在道光帝心中的比重。能力强当然很重要,但问题在于,道光帝会认为传位于能力差的老四,大清国就会灭亡吗?道光帝显然是不会这么认为的,无非是老四治下的大清朝平庸一点而已。

最终,杜受田赢得了这场帝师之战。虽然道光帝觉得对不住老六,遗诏加封亲王,但毕竟君臣有别。

杜受田获得的战利品是什么?除了帝师之外,他还在死后赢得了“文正”谥号。清朝文官无数,但获谥文正的只有八个人,杜受田就是其中之一。咸丰帝去世时,选定了顾命八大臣,其中就有杜受田的儿子杜翰,这也是咸丰帝酬谢杜受田当年的扶立之功。

卓秉恬死于咸丰五年(1855年),谥号不过是文端。

故事还没有结束。1861年,咸丰帝崩于热河,为了巩固独子载淳的帝位,把老六排斥在顾命之外。奕訢不甘心,与肃顺的死敌慈禧合作,联手除掉了顾命八大臣。奕訢仇人杜受田的儿子杜翰,被发配到新疆,也算是奕訢为师傅卓秉恬出了一口恶气。

在野史传闻中,杜受田反对咸丰帝让慈禧入宫,慈禧恨透了杜受田。但没有杜受田,慈禧的丈夫就当不了皇帝,自己也没机会发达。所以,慈禧咬牙切齿地杀掉了肃顺、端华等人,却留杜翰一命,也算是报了杜受田当年佐四阿哥奕詝即位的恩情。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道光皇帝,大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道光皇帝一生节俭,整顿吏治,勤于政务。但是由于能力有限,也没有挽回清朝官场腐败,走向衰败的境况。道光皇帝在位期间还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让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在国内,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清朝处于内忧外患之际。


道光皇帝不光是没能让清朝中兴,而且在继承人方面也是指定错误,导致了咸丰的老婆慈禧太后干政,为清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那么为什么道光皇帝要选择没有能力的咸丰呢,而不选择有能力的奕昕。


首先,道光皇帝大限将至时候可以传位的只有两个人选就是咸丰和六王爷奕昕,而咸丰是皇四子完全追寻立长不立幼的原则,虽然咸丰没有奕昕才能卓越,可是他很孝顺,而且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一开始咸丰还是和他父亲一样兢兢业业,可是当时的内忧外患的境况,很难力王狂澜。再加上咸丰他命很短,最后咸丰死后被慈禧太后掌权,最终导致大清的灭亡。这些都是不能预料的。

其次,有一个小故事,就是皇子们一起打猎,咸丰知道自己肯定没有奕昕打的多,所以一只猎物也没有打,最后打了感情牌,说不忍心杀生,以干天和,道光就认为咸丰有帝王的心胸。还有一个故事就是道光老年生病时,问他们两个人怎么治国,奕昕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咸丰又打了感情牌,没有做答,只是说父皇的病没事,一定可以好的,然后就一直趴在道光的床榻前哭哭啼啼,亲自喂药。所以道光年纪大了,被感动了,立了咸丰,而又因为六王爷奕昕确实有才,所以在立褚时,特别又加了奕昕为亲王,辅佐咸丰治理国家。



事实证明道光错了,如果让六王爷奕昕继位说不定能学习西方国家制度,振兴大清。而让咸丰继位,固步自封,只会更加腐朽,与西方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同时咸丰知道奕昕才能比自己高明,一直就不重用奕昕,导致他的才能无法展现。如果道光让奕昕继位,说不定又是另一番景象。你们觉得呢?


楚风说历史


古来帝王选择继承人都是看自己胃口的,和咱们吃饭一理,纵是山珍海味,不对胃口,那都是白搭。

自满清入主前,我汉人选储克成大统,向来讲究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无才可以,但不可无德,比如明朝那位“好圣孙”最开始在解缙谏立时就还没显得多有才嘛!嫡长子无德,才能退而求其次。


(好圣孙朱瞻基)

满清的观念传统,和我汉儒并非一茬,讲究更多的是任人唯贤,反倒不那么讲究嫡长子继承制。从皇太极以来,嫡长子继承者鲜有,但也并非没有,比如道光与咸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都是在前位空缺,才捡了个漏。事实上,满清从康熙开始,就很讲究出生(由谁所生),并不一定非得抓着嫡长子的死理。

满清几乎所有皇帝选继承人表现都可以解释为爱屋及乌与重孝。比如康熙时的太子胤礽,如此无才无德,康熙都能容忍,一度废而后立,并非出于其嫡长子考虑,而是出于其生母赫舍里及其那股子孝顺劲儿的考虑。四十多年太子俯首帖耳,不容易。乾隆爱富察氏,则立富察氏所出为储,奈何早夭。爱魏佳氏,才在永琰与永瑆之间选择了更为平庸的魏佳氏所出之子永琰(嘉庆帝),当然,永琰相比永瑆也孝顺得多,因缘巧合他倒刚好算是嫡长子。


(道光帝)

轮到嘉庆帝,他也效仿父辈选择了孝顺的道光,巧合得很,道光哥哥早夭,退而求其次,他也刚好是嫡长子。

因此,道光算是嫡出。所以作为嫡出派,他自然按照自己口味选择了老四咸丰。不好意思,老四前面三个兄弟也死了,可不就得轮到他嘛!

咸丰出身还是很不错的,生母是道光生前最后一任皇帝钮枯禄氏,又是爱屋及乌吧。

总而言之,满清从他们的开祖看,是不看重我们汉人嫡长子继承的,之所以后面大多数储君都是嫡长子,也仅仅只能说是他们在符合满清皇帝口味后美妙的巧合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咸丰和“六鬼子”奕訢出身还是有区别的。兄弟两打小好得穿一条裤子,奕訢也从小在咸丰生母钮枯禄氏膝下长大,但是帝王家最不值钱的就是兄弟情,小时候好得穿一条裤子,长大了也会因为权力争斗反目成仇,因此长大后的老四和老六颇为不对付。


(爱新觉罗.奕訢)

怎么着呢?老四嫉妒老六的才华与能力,外界都疯传老六将是大清的中兴之主,这对于他八字还没一撇的皇帝位来说可不是啥好事。而老六呢,看不惯老四那套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脸皮,每天和道光卖孝顺,卖仁义,直呼“卑鄙!”

所以在道光那,从出身上奕訢就矮了一截了,他的生母还仅仅是道光死后咸丰追封为皇太后,而钮枯禄氏是道光正儿八经册封的后宫之主。

其次,刚刚说了,咸丰虽无才,但到底没犯过啥大错,最主要他总是能把自己生母那套亲情牌打得贼溜,并且还很孝顺,或者说看起来孝顺。满清的那些大多数皇帝不都正好这一口来嘛,于公于私来说道光是没有理由弃咸丰而选他人的。

为什么我们又说咸丰看起来孝顺,奕訢那么讨厌自己这个四哥呢?这和咸丰在道光面前那套精湛的演技有关。

一次,道光带着满清一干子弟去木兰围场狩猎,正是众阿哥表现的时候,各位阿哥自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着在狩猎时多猎获,在皇阿玛面前拔得头筹留个好印象。不用说,这次狩猎自然是打小弓马娴熟的奕訢拔得头筹,但是他累死累活却架不住老四的卑鄙啊!



原来,老四自知自己在弓马上比不过老六,于是他的幕僚老师杜受田便教他一个字“哭”。当大家满载而归拎着猎物在道光面前嘚瑟时,道光打眼一瞅,反倒老四面前空无一物,于是纳闷就问啦“你为何无所获?”

老四一听,扑嗵一下便先跪在地上,随即便嚎啕大哭直呼“皇阿玛赎罪,儿臣实在不忍在这万物复苏生春的季节,将箭镞对准那嗷嗷待哺的幼鹿……”

道光听罢直感叹“天下至仁莫过于此啊!”

老六一边听后,气得牙痒痒!

此正是杜受田“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也”。

又一次,道光病了。皇亲贵族与众位阿哥一个个焦头烂额,一筹莫展,唯有老四哭得涕泗横流,声泪俱下,道光问他为何如此伤心,他说“儿臣只恨不能代皇阿玛受体疾之祸!”最后竟哭得晕死过去。这又一次成功吸引了道光的注意,直叹“天下至孝莫过于此啊!”。

之后,老四计谋得逞,顺当地成了咸丰帝。


老六气得直骂娘,那是真的骂娘啊!

所以古来千秋王侯事,并非你有能力就够了的,除了要求你出身足够外,你还要有惊世骇俗的演技与拍得一手好马屁的机灵,和珅那么牛,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书公子


道光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皇帝,他是一个勤勉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节约的皇帝,前20年励精图治,可惜道光20年的时候,彻底摧毁了他的自信心,1840年,道光2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让中国开始进入了半植民半封建社会。

道光皇帝本来有9个儿子,可惜的是前面3个儿子都早妖了,只剩下6个儿子,而能继承皇位和就只有成年的老四奕詝(后来的咸丰)、奕誴(惇勤亲王)、奕訢(恭亲王),后面的3个都太小,完全不考虑范围内,而老五奕誴又是一个相貌粗陋、举止浮躁的主,道光皇帝非常不喜欢他,于是将他过继给已去世八年且无后的三弟惇亲王绵恺,这样奕誴就失去的后选人的资格。

那道光能选择的继位者就只能是老四奕詝,老六奕訢。

到底应该选谁呢,就相貌和聪明而言,奕䜣要远远胜过奕詝 。奕詝因为一次骑马摔成骨折,脚有点跛。可在老成稳重方面,奕詝又胜过奕䜣,这让晚年的道光非常头痛,难以取舍。

两个儿子都想当皇帝,老四奕詝小时候得天花,留下了一脸的麻子,而且骑马摔断了腿,是一个瘸子,又没有什么才华,他也自知自己比不过奕訢。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利害的师傅,这个师傅叫杜受田,他才是真正帮助咸丰走上帝位的人。

杜受田,对道光皇帝的心思非常了解,尽管道光更喜欢奕訢,但是近清明的规矩,长子无过就应该立长子。

咸丰非常听他老师的话,有一次,道光带着宗室子弟去打猎,他的老师杜受田给他讲:你到了围场你只管看热闹,一箭都不要发,皇上要是问你,你就说:春天正是万物复苏、动物怀孕产子的季节,不忍心伤害生命,同时也不想和自己的兄弟在围场上竞争。

道光一听,非常高兴,认为咸丰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连动物不能忍心伤害,做为皇帝就应该有一颗爱天下万物的仁爱之心。

道光皇帝在晚年的时候身体很差,经常生病,有一次,道光感觉自己不行了,要召见了奕詝 、奕䜣。两个人都知道这次召见意味着什么,于是都分别向自己的老师讨主意,杜受田知道论口才咸丰绝对无法胜过老六,于是让他到了道光面前,什么治国的话都不要说,就哭,表示自己对父皇身体的担忧。

而老六的师傅却奕䜣在道光面前展露才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没有想到就是这一哭,让道光认为咸丰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于是决定将皇位传给老四奕詝。

如果当初皇位传给了奕訢,那清朝后期的命运是不是又会不一样了呢,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可能被改变的。


浩瀚文史



清朝有两个最勤奋,最职业的皇帝。一个叫雍正,一个叫道光。两个人接班时都面临一个烂摊子,但这两人最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雍正十三年的努力,又带来一个甲子的鼎盛王朝;而道光二十年的努力,十年的沉沦,却带来了整个中国落后于世界。

道光的布丁与鸡蛋曾经是那个时代最奢侈的节俭!(一个鸡蛋5两银子,一个补丁5两银子)道光刚登基的时候,平叛张格尔,收复喀什四城。整顿吏治,改革盐法、漕运,一度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然而时间定格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熟悉近代史的人都明白1840年意味着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这是一个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代。这是一个大国梦醒的时代,这本应是个顺势改革、奋起直追的时代。然而第一次鸦片战争,直接击碎了道光皇帝的自信与果敢。他从此变得消沉,变成了一只把脑袋塞进沙子里的鸵鸟。道光20年后的道光,对于政事,变得越发谨慎,越发需要得到认可,喜欢别人的阿谀奉承,听不得真话。


从雍正发明秘密立储制后,就没有储君制度了。所以不到道光闭眼,我们无法得知谁会是下一个皇帝。然而到了道光晚年的时候,可供立储的人选已经很少了。活着的仅剩三个儿子。分别是道光最喜欢的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生的奕詝(后来的咸丰)、奕誴(惇勤亲王)、奕訢(恭亲王鬼子六)。而奕誴是过继给惇勤亲王绵恺,袭亲王位的。所以继位皇帝的人选只会在奕詝和奕訢中产生。


很显然奕訢其实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从其理政能力和政治智慧,即便不能挽回败局,至少可以不输得那么惨!

而奕詝其实除了自己母亲受宠外,本无任何优势,小时候得天花留了满脸麻子;骑马摔了腿,成了个瘸子。

但是我们刚才分析过道光帝的具体情况了。道光二十年后的道光是一个失掉自信的鸵鸟。而奕詝在他师父杜受田的指导下,在儒家道德的包装下俨然贤者无二。

清史稿里《上谕档》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一日,道光帝领诸皇子狩猎,奕詝故意一箭不发,“上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道光帝庙号)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当然还有一则小说家言,可能也是大家最熟知的故事,说道光临死前问奕詝和奕訢两人的治国策略。奕訢张口若定,从国内外形势到具体策略方案一通谈;而奕詝则是一个劲地哭。道光问奕詝为何哭?他回答父亲已经病成这样了,我已经方寸大乱了,没心思想治国的事。道光大为感动!于是当场决定传位给奕詝。故事而已,听听就好!

实际上还是以奕詝师父杜受田和奕訢师父卓秉恬为代表的两股不同理念势力斗争的结果。杜受田是传统理学儒家,而卓秉恬是”心学”新理学儒家。面对大变局,一个求守,一个求变。

很显然道光并不认为时代变了,旧的理论需要变,而只是认为是做大臣的心不够诚,没有按照”康乾盛世”的祖制进行严苛自己。所以奕詝是个“贤者”,他定能承袭祖制,恢复荣光!而奕訢那种用“巧”之人,日后定是取乱之道。


这个理念其实在之后,不单单影响了奕詝(也就是咸丰帝)的悲剧执政生涯,还彻底影响了另一个人,那就是后来的咸丰的女人慈禧。慈禧后来教育光绪,完全就是按照这套逻辑来培养的,按照“圣君之道” 想把光绪培养成一代圣主!当然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培养出一个大杯具!


炒米视角


俗话说:话要往人心里说,事要向人心里办。人家想吃酸给酸,人家想吃甜给甜,人家才能喜欢你。顺杆爬,才上得快。


以上这几点,咸丰可是都做到了。当然,这不是说他聪明绝顶,而是他师傅杜守田教徒有招。说起来,杜受田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揣摩道光皇帝的喜好,迎合他老人家的心意,送其所喜 ,投其所好。

先说打猎吧,老六想的是打的猎物多,猎获时间快,展示自己的武艺和才华。而咸丰却剑走偏锋,武艺我不如你,猜心眼我可比你强。这会儿老爹正被人吹捧为仁慈的圣君,我就顺这根杆子往上爬,说春天到了,百兽产仔,我不忍心杀害它们。哇塞,一下子搔到了老爹的痒痒处:人家都夸我仁慈,这不,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四儿也是这么仁慈啊。呵呵,你看,两颗红心瞬间就一块跳动啦。


再说问计国家大事。老四事先做了大量准备,从三皇五帝,到秦汉元明,治国安邦之策背记得滚瓜烂熟,研究的鞭辟析里,在老爹面前是夸夸其谈,唾星乱迸。

而咸丰却一言不对,只是哇哇大哭,老爹问他因何而哭,他说,一想起老爹的身体,我就茶饭不思,日夜担忧,心里光想着用什么办法让你老人家身体健康,万寿无疆啦,那里还有时间想什么国家大事,想什么夸试夺魁呀。

道光一听,龙心颤战,感动地眼泪差点喷出来,心说,我的个儿呀,还是你心里有我,与我最亲最近最知己呐。好吧,这个大印把子就交给你吧。

话说回来,老六傻吗?他才不傻呢,要不人们怎么都管他叫“鬼子六”呐。不过,咸丰更胜他一筹,咸丰是大智若愚,大奸若忠。


菜根漫谭


图片一:道光皇帝

有个好母亲

道光皇帝不论在历史上对他有多少争议,但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就是他对谪妻,就是咸丰母亲钮祜禄氏的情深意重。咸丰的母亲深受道光宠爱,在17岁就被封为皇贵妃(后宫女子封号晋升很难,要知道慈禧有了儿子才被封为贵人)那时这个幸运的女人还没有任何子嗣。她和道光的感情很好,据说她和道光在一起时叫道光“老爷子”,后来她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咸丰虽是四子,但前三个哥哥都死了,所以咸丰实际就是谪长子,“谪长子”的份量为咸丰加分不少。而奕的母亲静妃虽也受宠,却比不上钮祜禄氏。遗憾的是咸丰的母亲在他九岁的时候去世了,幸运的是,尽管这个女人去世了,但在道光的心中并没有忘记她,道光一直思念着她,在修建陵墓时,还要求与她合葬。母亲在道光心中的份量,更是成为咸丰的助力。

图片二:咸丰皇帝

有个好师傅

咸丰还有个好师傅杜受田,此人揣摩道光心理非常到位。道光曾举行了一次狩猎活动,要求皇子们参加,奕弓马娴熟,咸丰肯定不是对手,他就为咸丰准备了一套说辞。结果,奕满载而归,咸丰却两手空空,道光很是不满意,咸丰对道:“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这一下,他的行为就上升到了仁孝之心的高度,非常符合儒家教育理念,而奕的行为就逊色多了。

1850年,道光病重,他对立谁为接班人还犹豫不决,毕竟老四仁孝,老六能干。他决定召见儿子再进行一次考核,问问他们对朝政的看法。结果奕回答的头头是道,而咸丰又一次神回答:“皇阿玛万寿无疆,儿子不敢想这些非臣子能考虑的问题。”多么贴心的回答,道光被感动了,坚定了立咸丰为继承人决心。

图片三:剧照皇后、奕宁、奕

道光三十年,在他临终前,在圆明园召见了重臣宣示了亲笔朱谕:“皇四子奕宁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确立了咸丰继位的合法性。


驰骋古今


其实很多人都在想,如果当年继承皇位的是奕訢而不是奕詝,那么清王朝的命运会不会发生改变。按后世的眼光来看,奕訢的才能远胜于奕詝,但是道光帝为什么选择了庸碌无为的奕訢呢?

道光帝旻宁,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前三个儿子都死的比较早。道光二十六年决定确立继承人的时候,旻宁已经64岁。

当时,皇四子奕詝(其实是皇长子)也就14岁,而皇六子奕訢也就13岁,夹在中间的皇五子已经过继给了淳恪亲王。其他剩下的皇子都是六岁以下的小屁孩,所以当时能够作为皇位继承人的只有奕詝与奕訢两个人。

奕訢与奕詝兄弟两人年纪差不多,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奕詝10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突然死去,所以由奕訢的生母静贵妃抚养,两人感情更加深厚。

关于最后称帝的不是奕訢而是奕詝,有很多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旻宁在写继承人名字的时候,有小太监偷看,看旻宁最后一笔很长,认为是个“訢”字。谣言很快就传了出去,道光帝知道以后非常不高兴,所以就改立了奕詝。

第二种,就是旻宁顾念与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的情分。孝全成皇后与旻宁的生母关系非常不好,从皇贵妃成为皇后之后不久就突然去世,旻宁非常伤心,所以就决定立皇后之子,不立妃嫔所生。

另外还有说法就是奕詝之所以能够登基,就是因为他的老师杜受田。道光帝召集皇子们去狩猎,奕訢打了很多的猎物,而在杜受田的指导下,奕詝始终不愿出手,告诉道光帝:春天鸟兽孕育繁衍,不愿意为了与兄弟竞争而伤害它们,道光帝觉得奕詝非常仁慈,有帝王的样子。

另外一次就是道光帝召奕詝奕訢讨论国策,聪明的奕訢说得头头是道,而杜受田知道奕詝不如奕訢,就让他不停地在道光帝身边哭泣,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父皇千秋必定能够长寿。道光帝认为这个孩子非常仁孝。

所以最终,道光帝册立了奕詝为新君,奕詝也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众所周知,道光帝是个非常感情用事的皇帝,他册立奕詝而不是奕訢,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吧。


澹奕


普天下的父母都宣称自己对所有的子女一视同仁,但是心中必定有亲疏厚薄之分。

道光皇帝一生有九个儿子。

皇长子奕纬,是道光皇帝最喜欢的儿子,但是在他二十三岁那年,突然死去。

二儿子奕纲和三儿子奕继夭折。

四儿子奕詝,也就是咸丰皇帝。

五儿子奕誴,做事情浮夸,性格浮躁,不能担大事。

六儿子奕䜣。

剩下的三位年龄太小。

道光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只能够从老四和老六之中挑选一个。事实上,这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咸丰皇帝奕詝在外表形象上远不如奕䜣俊美,而且还是一个瘸子。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颜面,形象上起码要过得去,如果是残疾人,就算天下人表面上不说,背地里还是会嘲笑的。

道光皇帝虽然没有过人的才能,但是两个儿子之间的差别还是能够感觉出来:老四老成持重,但是才气不足;老六才气过人,但是看起来不太能靠得住。

因为康熙时期发生的夺嫡惨案,雍正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就建立的保密制度,乾隆更是把这一制度定为永久的制度。

这一保密的制度有助于皇位的顺利继承,本来是好事。但是对于道光来说,却成了一件麻烦事,他不可能听臣子们的建议,也不能表露出来对于哪个儿子的好恶。

在性格上,道光和咸丰都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那种没有太多才华和眼光的人。这导致他最终选择了咸丰。

除了性格上的因素,咸丰的老师在这场看不见的斗争之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咸丰的老师叫杜受田,他知道想要继承皇位,不是战胜六皇子奕䜣,而是战胜道光。这一战略确实高明。

同样是打猎,杜受田知道咸丰肯定不如奕䜣,所以就让他闲坐。等到道光皇帝询问的时候,咸丰就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心残害生灵。道光一听,赞他有君子之风,也就冷落了奕䜣。

今天的我们不停的职责道光选择咸丰是一个重大的错误:

咸丰昏庸保守,国家治理的一团糟,最重要的是他的宠妃懿贵妃,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因为咸丰的无能,才得以统治中国五十年,荼毒百姓······

我们能够看到历史的来龙去脉,所以能够指责。

但是摆在道光面前进行选择的只是一个刚满15的孩子与一个不到14岁的孩子。


诗书君


道光舍奕訢而取奕詝,立奕詝当了皇帝,原因有很多。

官方的说法,即道光的立储遗诏,说的是“皇太子(奕詝)秉性仁孝,植德贞醇,必能钦承付托。其即皇帝位以嗣大统,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惟刻矢忧勤惕励,于以知人安民,永保我丕丕基。”无非是道光认为奕詝比奕訢更加适合来保大清的江山社稷。

奕詝为何能在与奕訢的斗争中胜出,得到道光的肯定呢?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奕詝仁孝。

关于这一点,正史野史都有所描述。

其中一个故事,《清史稿》杜受田传中记载道:

“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

另外一个故事记录在《清朝野史大观》中。

道光年老时,有一天同时召见两位皇子,考察二人的能力。奕訢的师傅卓秉恬事先教他“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奕訢在父皇面前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对国政的看法。而奕詝的师傅杜受田则教他别谈国事,只跪在地上痛哭祈求道光病情好转,以此打动了道光皇帝。

在这两个故事中,奕詝的行为都有一点表演的性质在里面。不过演戏能演一时,却不能时时处处都演。咸丰的仁孝,应该也是发自内心的,而道光认为这是一名人君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第二,奕詝的身份。

咸丰,即道光的四儿子奕詝,是道光过世的孝全成皇后所生。奕詝既为嫡出,在道光在世的儿子中年龄又最长,自然是道光选择接班人的主要考虑对象。

此外,孝全成皇后是道光最爱的后妃,但红颜薄命,很年轻就去世了。道光很容易将自己对孝全成皇后的这份爱意,补偿到她唯一的儿子奕詝身上。

在许多讨论中,有人认为道光为了一己私心,放弃了更有才能的奕訢而选择奕詝,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太正确的,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说法。

无论道光在感情上是否更亲近奕詝,但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他必然要为祖宗社稷考虑,选出来的继承人也肯定是他认为更有能力执掌权柄的人。而事实上,道光年间大清面临内忧外患,一为太平天国,二为洋人挑起的鸦片战争,咸丰登基之后,重用汉人,花十年时间逐渐平定太平天国,这一点奕訢不会比他做得更好。只是在对待洋务的问题上,咸丰继承了道光的缺点,不能正确地面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总以天朝上国自居,对现代外交事务一窍不通,招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