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22个儿子,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

吴建义


历代以来,皇室家族的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手足相残的事例屡见不鲜。

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和19个女儿,按常理思维,应该会出现像雍正王朝九子夺嫡那样有很多人争夺皇位的状况,可事实是李渊的众多儿子中却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斗得最凶,而且这三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是太穆皇后窦氏的儿子。


那为何只有这三人斗得最凶?难道是其他孩子不想去争夺吗?

他们之所以没有参与皇位的争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年龄都很小,根本就没有能力和意识去和哥哥们斗争,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个旁观者。

李渊的孩子们的年龄差距都很大,李渊的长子李建成是在589年出生,老二李世民是在598年出生,老三李玄霸是在599年出生,其次是李元吉和李智云都在603年出生,然后第六个儿子李元景是在618年才出生。

在603年到618年这15年当中,李渊只有两个女儿出生,所以确切的说从李渊的第六个儿子之后的孩子年龄都远小于前五个孩子。

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是在621年~626年这段期间发生的争权夺利,而此时李渊的所有儿子只有前五个成人且有能力参与争权,其他的孩子都非常小,最大的也不过才十岁左右,有的有可能还在嗷嗷待哺,更多是还有没出生的。所以李渊的22个儿子除去前五个,剩下的17个儿子完全不在争权的考虑范围。


可能参与争权的五个儿子为何最后只有题目中的三个?

是因为在李渊还是隋朝官员时,李渊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后来在617年,李渊成为了太原留守,这让李渊有了自立的能力,之后便暗中联系有才能的人,随即李渊便开始谋划大事。

李渊需要更多人的协助,可是当时的李建成一家都住在河东,所以李渊只好派人去通知李建成一起去太原起义。李建成去太原时却没有带上李渊庶长子李智云,而是让李智云留守在河东。

后来因李渊起义,李氏一族都遭到了隋朝的通缉,李智云因此被逮捕,后来在被押送长安后被杀害,此时的李智云年仅15岁。

之后经过一年时间,在618年李渊起义成功,攻入长安城后称帝。此时的李渊年长的儿子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所以后来权力的争夺者自然就只有他们三人。


毫无疑问,作为嫡长子的李建成是太子的不二之选,不出任何意外的话可能会是大唐的第二个君王。可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李渊起义的就立下了不少功劳,在李渊建立大唐后也是战功显赫,这让李渊对李世民已经封无可封。后来在621年,李渊只好给李世民造了个天策上将名号,权利和地位非常高。不仅位于亲王之上,而且还可以开府置署官,因此位高权重的李世民此时也开始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

这让身为太子的李建成肯定对李世民有了忌惮,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肯定不容得他人窥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权力争夺之战便由此开始。

三人之争分为两个阵营,李元吉选择站在李建成这一方阵,虽然之后两个阵营纷争不断,但李渊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这让李世民更加有了争权储君之位的信心,之后因李建成的步步逼近,以至于李世民不得不采取行动了。

在李世民的精心谋划下,那场玄武门之变政变终于在626年六月初发生,这场政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被杀,李世民便成了储君之位的唯一继承人。


到了此时,慢说因为李渊的其他儿子都还小,即便还有几个长得大的,李渊哪里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李世民又怎么会给这种选择余地?李渊只好自己退让出皇帝之位让李世民合法继承皇位。对于李渊来说,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太上皇是他最好的选择。


历来现实


李渊只有一个皇后,叫窦皇后,她的父亲叫窦毅,母亲是北魏的襄阳长公主,舅舅就是周武帝宇文邕,窦皇后为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隋唐演义里面的李元霸的原型就是这个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也就是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李渊的嫡子,储君之位必然是从这三个人产生。而且,窦皇后为李渊生的这四个儿子又刚好是李渊最年长的四个儿子,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生于公元589年,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李玄霸生于公元599年,李元吉生于公元603年,李玄霸在公元614年就死了,终年只有十六岁。

那我们再来看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在公元617年,被隋将阴世师所杀。李渊的第六子李元景生于公元618年,刚好是唐朝建立的那一年,而在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才九岁。

也就是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除了已经去世的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云,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兄弟之外,其他的最年长的,也只有九岁,那么其他几个儿子想参与争斗,也根本就不现实。

那我们来看看李建成他们三兄弟此时的地位如何。

李建成,显然是嫡长子,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食邑三万户,天策大将军,司徒,尚书令,天策府自置官署,文学馆。

李元吉,是齐王,司徒,侍中,并州大都督。

李世民因为军功极高,手下的谋臣与猛将也很多,所以李建成才要与李元吉联合,对付李世民,不过最终也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历史简单说



这个问题有意思,宋安之来回答!

李渊这么多儿子,为什么会出现只有三个儿子斗得最凶这种情况呢?

关键原因是唐高祖李渊造小孩有一个巨大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就是公元618年唐朝的开国。在唐朝开国之前,李渊有5个儿子,而唐朝开国以后,李渊身为皇帝,是要什么有什么,于是治国之余就努力造小孩,所以又有了17个儿子。

我们看看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间,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说当时不算开国之前所生的5个儿子,其余17个儿子,有的还没有生下,而最大的第六子李元景当时也不过9岁。

因此年龄上的巨大差距,直接就将夺嫡三人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跟以老六李元景为首的17个弟弟划分开了。

因为这些个弟弟太小了,别说发生玄武门之变时还没有出生的弟弟,就是已经出生的最大也就是9岁,是什么也干不了,别说参与夺嫡了,就是站队都不会。

那么年龄上的巨大差距已经排除了17个小弟弟,还有两个兄弟与夺嫡三人组同样出生在唐朝开国之前,为什么没有参与夺嫡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两个都早逝了。

这两个人分别是李渊第三子卫王李玄霸和第五子楚王李智云。

老四李玄霸早逝于隋大业十年,都没有活到唐朝开国。

老五李智云的死则有些耐人寻味,史书记载:“及义师将起,隐太子建成潜归太原,以智云年小,委之而去。因为吏所捕,送于长安,为阴世师所害,年十四”。

意思是在李渊起兵之际,李建成和李智云在一起,结果李建成认为李智云年幼,干脆没有管他,就自己悄悄地回到太原,不久李智云被捕,后被处死。

李建成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可能李智云只是他的异母弟,有可能是故意借刀杀人,想要提前解决掉潜在的竞争对手。不管怎么说李建成是真的坑弟了,而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唐朝开国以后,坑弟的李建成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死于二弟李世民之手,说起来还是有些讽刺的。

所以总结来说,李渊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儿子参与了夺嫡呢,主要是跟夺嫡三人组年龄相近的两个兄弟,在开国之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早逝了。 而其他17个兄弟,在玄武门之变之时,最大的不过9岁,因此自然没有参与夺嫡了。


宋安之


李渊22个儿子,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这还不简单,其他人不够格!

爹是一个爹,区别就看妈!

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的妈妈是窦皇后,其他人的妈妈都是嫔妃之类的。当然窦皇后还有一个儿子叫李玄霸,可惜16岁就死了。如果李玄霸不是死的早,估计后来斗得最凶的就应该是四兄弟了。

在隋唐时期,还是门阀政治,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关陇贵族集团",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而李渊就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陇西李氏。

话说李渊年轻的时候还不是皇帝,但是作为"关陇贵族集团"的陇西李氏,你以为一个娶妻就一个漂亮就够了吗?那得联姻!长得漂亮能当个妾就是很大的成就了。

李渊的妻子,也就是后来的窦皇后是何须人呢?那是北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

就娘家这样的背景,哪个妃子敢挑战敢欺负?而作为皇子们说,哪个皇子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舅舅们那样的势力支持?

既然号称“贵族集团”,那可不是一两个高官就算的,当时多少文官武将或者读书人都是有师承有姻亲的,没有背后的支持,是不可能出来争斗的,一争小命都没了。

当然,个人的能力咱也不能否认,但是妈妈的力量可能才是决定皇子们力量平衡的关键一环。


南柯


李渊的儿子确实很多,二十多个,但是在历史上能叫的出名字的也就那么几个,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这几个算是最多的了,至于其他的一些人,比如说李渊的五子李智云大家有谁听过呢?在晋阳起兵之后不久就被隋兵杀了。六子李元景,还是很多人没听过,到高宗的时候因为房遗爱谋反被赐死。还有李元昌,李元亨等等。作为一个皇帝,李渊的儿子已经算是够多的了。

但是可以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人是知道的最多的,关于李玄霸在隋唐英雄传里是李渊的四子,力大无穷,李玄霸死的很早,隋大业十年就死了,这个时候李渊还没有造反呢。除了这三个人可以说其他的人别说和这几个人斗了,站边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去和他们斗呢?

其实说是这三兄弟斗,其实不如说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两兄弟斗,李元吉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跟着李建成的。死也是一起死的。当时来说也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才有实力去斗,李建成是太子,李渊的长子,实力自然不用多说了,即使什么都不干后面也会有大把的人支持他。李世民呢?靠着军功起来,可以说如果大唐没有李世民想在隋末这个大混乱的时代一统天下根本是不可能的。可以说真正一手缔造大唐王朝的就是李世民,当时大唐的兵马基本上也都在李世民的手里,自然有实力和李建成斗了。

那么其他的十几个儿子呢?只能靠边看着了。李玄霸在隋大业十年就死了,再看看李渊的五子李智云,李渊刚刚造反就被杀了,根本没有机会斗了。六子李元景公元618年才出生,我们都知道李渊晋阳起兵就在617年,我们一般说的大唐建立就在618年,玄武门之变在626年,这个时候李元景也还不到十岁,怎么去和他的那些大哥们去斗。之后的就更不用说了,都是一些小屁孩,而且很多都是在李渊禅位之后才有的,所以说这些人从年龄上来说就没法和李建成,李世民来斗了。

李渊的儿子可以说是出现了断代的情况,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前几个儿子要比后面的明显大的太多了。不知道李渊这几年时间干嘛去了。特别是前五个,而当李渊当上皇帝之后,长大成人的就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了,其他的要么就是小屁孩,要么还没有出生。所以历史也只能选择他们三个了。最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都被杀,那么这个时候可以说李渊就只能选择李世民了,而李世民也没有给李渊选择的机会,玄武门之变三天之后李世民就被封为太子,不到三个月李渊就退位了。李世民正式接管大唐,开创了贞观之治。


中国历史研究所


李渊确实是有22个儿子,可是很多都是学龄前儿童,成年的也就那么几个,但是还有很多毛病最终无法参与夺权,以至于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夺权,接下来我就为你仔细分析一下原因。


一、年龄不够

李渊的前六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智云、李元景,其中前四人是嫡出,后边两个都是庶出,但是玄武门之变时,李元景9岁,也就是说从李元景之后的兄弟都是学龄前儿童,根本不可能参与夺权。



老五李智云早夭,玄武门之变时已经不在人世,没法夺权,老三李玄霸,也就是电视剧里的李元霸角色,也是早夭,史书记载李玄霸身体不好,故而早夭,于是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成年人可以斗一斗。

此外,当时的继承制度也是优先嫡子,所以从继承制度而言也只有他们三人还可以一决高下。


二、实力不允许

其余皇子哪怕年龄小,但凡身边有几个厉害人物支持,也有机会争夺一下,可惜的是,当时的能人志士要么属于李建成,要么属于李世民,其余皇子只能靠边站,最后看热闹也要距离远一点,免得惹火烧身。

可是李元吉为何还要参与进来呢?原本这场夺权应该只有李建成与李世民就够了,但是李元吉心里有小算盘。他知道自己与李世民和李建成相比,实力相差都大,尤其是李世民,自己更是无法逾越。

所以李元吉打算先跟随李建成一起收拾李世民,以后有机会将李世民铲除之后,自己再与李建成一决雌雄,这样还有一丝丝夺权的机会。


当然,李元吉的算盘原本挺好,可是却因为站错队伍最终葬送了一条小命。其实对于李渊的这些儿子而言,原本争夺皇位是毫无必要的,因为李渊一当上皇帝,就立李建成为太子。

李建成兢兢业业,没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按照正常情况而言,理应李建成继承大业,可惜李世民就是功高盖主,手下还有一群野心勃勃的能人志士。

就像赵匡胤当年,即使自己不想当皇帝,兄弟们也要趁他熟睡黄袍加身,李世民面对的基本上也是这样的情况,哪怕自己满足现状不与大哥李建成争夺皇位,但是自己手下也不满足。

手下之间你争我斗,总会直接影响上级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最终导致李世民与李建成反目成仇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在权利面前,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结语

我们可以试想,当时即使李世民不参与争夺权力,最后他的结局还是会被李建成赐死,因为势力太大,不允许他过正常人的生活,仅此而已。至于其余那些皇子,长大后也不是省油的灯!



嗔痴历史观


这话不假,确实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而且李渊其他的儿子连站队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只能羡慕的看着这三个大哥哥,表示并没有看出来他们之间有争斗。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太小了。


四姑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李渊一生共有41个孩子:19个女儿和22个儿子。按理说,儿子这么多,争皇位的一定很多,但是李渊的儿子是一个例外,李渊生子很不均匀,他589年有了长子李建成,然后是李世民(598年)、李玄霸(599年)、李元吉(603年)和李智云(603年),然后一直到618年,才有了第六个儿子李元景。

这期间的十五年中,李渊只有两个女儿出生,可以说断层很明显,前面的五个儿子远大于后面的十七个儿子。我们知道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争权大约发生在621年~626年这段时间。也就只能李渊的前五个儿子有可能参加,其他的十七个儿子最大的也不到十岁,小的则还没有出生,中间的那部分则正在襁褓中,所以十七个儿子完全不用考虑在内。


接下来就看看李渊前五个儿子,其中李渊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彼时李渊还没有起兵,还安静的做着隋朝的官员。617年,李渊成为太原留守,正式开始有了自立的条件,当时李建成拖家带口住在河东,秘密联络有才能的人,以图大事。李渊起兵之前,派人去河东叫李建成奔赴太原共同起义。李建成在走的时候却把李渊的庶长子李智云留在了河东。

李渊一起兵,其宗族自然被隋朝官员下了通缉令,李智云被逮捕,押送到了长安,被阴世师杀害。年仅十五岁。

所以,李渊攻入长安并在618年称帝后,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这三个长大了的儿子,而且三人还是一母同胞,都是太穆皇后窦氏的儿子。自然权力的争夺集中在他们三人身上。而李建成因为是嫡长子,是毫无争议的太子人选。李建成做太子也很合格,本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李建成会成为大唐的第二个皇帝。


但是,就是有意外存在,这个意外就是李渊的的嫡二子李世民,李世民太强悍了,他是既能打又会指挥,军功蹭蹭往上涨,一直到621年李渊对李世民封无可封,就造了个天策上将给李世民。天策上将位在亲王之上,最重要的是可以开府置署官,这权力可就大了。

本来李世民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就聚集了不少能臣猛将,这一下子就有了地方安置他们,也就真正和这些人组成了利益共同体。也由此,李世民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与此同时,李建成自然也开始忌惮李世民。争储之战由此开始,李元吉选择站在李建成这一边。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三个人分成两个阵营一直争斗不断,但是李渊却一直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给李世民增加了筹码,甚至在624年的杨文干事件后,李渊一度想要废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最终只是将王珪和杜淹等人外放了事。
李建成为了孤立李世民,开始将秦王府的能臣猛将进行收买或者外调。收买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只能是将秦王府的人外调,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在这一时期离开了秦王府。李建成的步步紧逼,李渊的默许等诸多因素让李世民的团队感到了危险,遂开始谋划一场政变。最终这场政变在626年的六月初进行,李世民成功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在这个时候,李渊的所有活着的儿子中,如果不算李世民的话,最大的一个不过才九岁。李渊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让李世民合法继位。


尚宫女史


关于李渊众多儿子中,为什么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斗得最凶这个问题?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解答:

一、身份问题

在儒家文化深刻影响下的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嫡庶有别,长幼尊卑”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在古代,有权有势有钱的男人大多三妻四妾,正妻生的孩子是嫡出,而妾室生的就叫庶出,虽然都是一个爹生的,但是嫡生子和庶出子身份地位差别挺大!

古代一些庶出“有如仆”就是说一些庶出在家族地位中的吃喝穿戴,用银,各方面选择低于嫡出正室外,有的庶出甚至和奴仆平等级,侍奉嫡出;第二就是庶子及妾室是没有继承家族财产的权利的。

李渊起兵前,共有共就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而李元霸早夭,只有三个儿子是嫡出,在李渊当上皇帝时,他们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其他人先靠边站;老二干翻老大,老二就最有资格;而老三干翻老大、老二,老三就最有资格成为皇帝。所以斗得最凶。



二、年龄问题

李渊共有22个儿子,大多数都是在他当上皇帝后出生的,年龄都太小;而成年的只有三个嫡出儿子。其他兄弟要么还在襁褓中,要么就是年龄太小,对他们三人够不成威胁,所以也就只有他们斗得最凶。


三、实力问题

李渊能当上皇帝,三个儿子的功劳甚大,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封李元吉为齐王。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这也让他在军中积攒了足够的威望。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遂大生了玄武门之变。


综上所述,你就知道为啥李渊的三个儿子斗得那么凶了。


知古鉴今


李渊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结束了隋炀帝的暴政统治,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据说李渊有很多个儿子和女儿。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中,李渊是有二十二个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是隐太子李建成,史实上说,李建成是一个有才华的能干之人,并不是影视上所表现出来的卑鄙小人,在“玄武门之变”时被李世民杀害了。第二个儿子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第三个儿子叫李玄霸,是卫怀王,在公元614年的时候去世,他死的时候只有16岁,还没有儿子。第四个儿子为李元吉,被封为齐王,在政治上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被杀死了。这四个皇子他们的母亲都是窦皇后,他们在历史也比较有名,其他的儿子就不过多的赘述了。

总的来说,在李渊的二十二个儿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儿子斗争得最厉害,原因是他的其他的儿子年龄都比较的小,没有什么威胁力,不具备应有的实力可以参与斗争,而且他们的生母身份也不是很高,所以竞争能力比较弱。

而李建成是权威性的太子,自然不允许有人动摇他的地位,一旦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他毫无疑问是要捍卫自己地位的,所以与李世民发生冲突。


李世民是一个有野心有实力的人,他靠军功建立起来的地位,也有不少追随者,自然不愿意屈居人下,而且他与李建成年岁相近,生母又是同一个人,都是窦太后,他的存在来说对李建成是不小的威胁。其实即使就算他没有野心,也会被太子李建成怀疑成竞争对象,所以无论如何两人的斗争都不可避免。

这里说下李渊的三儿子,三儿子李玄霸早在反隋时期战死了,所以,也没有办法争权夺利。李元吉与太子李建成交好,于是选择支持太子李建成,他自然会选择帮助李建成铲除政敌,因此也会与李世民有冲突,这就是他们斗得凶的原因。

这三兄弟斗争的最凶的时期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后。还是那句话,这段时期内,李渊的儿子还有很多没有出生,而且还死了两个儿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儿子是成年的,而六儿子还小,还不到十岁自然没有什么能力可以去竞争。


其实以其说是三兄弟的竞争,倒不如说是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竞争,李元吉只是追随太子李建成的步伐与李世民斗争,但斗争的最后结果是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胜利告终,李世民被封为了太子,在这不久之后,李渊退位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会登基。

李渊其他儿子成熟些后,李世民早已登基,成了天子,斗自然是在找死,而且李世民也依旧对其他这些皇子有所限制,他的其他兄弟也大多没有什么实权,而且还远离京城,自此李渊的其他儿子就更没有什么权力可以威胁到李世民的地位了。


夏目历史君


历朝开国君主似乎都比较能生,估计是因为刚刚立国,要开支散叶,都暗暗加了一把劲,结果个个子嗣众多。

唐高祖李渊也不例外,他的一生,总共生了41个子女,其中儿子22个,女儿19个。而且,李渊生育子女,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存在一个生产高峰期,我们随后揭晓答案和原因。

那为什么22个儿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为了皇位,机关算尽,争夺的你死我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时,他们其他还在世的弟弟中,最大的六弟,也才年仅8岁。这……人都还没长大,更不要说战功和支持者了,让他们去跟已经成年,屡立战功,并各有支持者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相比,差距太大,没法争呀。

原本他们还有两个年龄比较大的兄弟,分别是老三李玄霸和老五李智云,但是二人去世的比较早。

老三李玄霸又名李元霸,在很多历史评书中都是重要人物,属于力大无穷,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主,而且在唐朝建立前,就因为跟天斗气,拿锤砸苍天,自己把自己给砸死了。而历史上的李元霸,599年出生,死的同样窝囊,因为从马上意外跌落而亡,年仅16岁。

老五李智云,同样死的比较早。李智云出生于604年,617年,李渊晋阳起兵时,其跟随李建成居住在河东。李建成逃回了太原与李元吉会和,而李智云却被隋朝官吏捕获,当年被解往长安,被隋将阴世师所杀,年仅14岁。

争位的三兄弟,李建成出生于589年,李世民出生于598年,李元吉出生于603年,626年玄武门之变时,三兄弟中最小的李元吉已经24岁了,李世民29岁,而李建成已经38岁了。

三兄弟年龄最长,而且都是从晋阳起兵之时,就跟随李渊四处征战,特别是李世民,战功最卓著。再加上晋阳起兵,是李世民联合刘文静、裴寂一起鼓动的李渊。而李渊也曾答应过,事成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结果,李渊失言,建立唐朝之后立了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李渊也很狡猾,故意让手握重兵的儿子们相争,他就可以安享皇位了。只可惜,李渊低估了李世民,引发了玄武门之变,最终酿成了失去两个儿子、十个孙子的惨剧,而李渊自己也成了太上皇。

这就是李渊22个儿子中,只有李世民三兄弟为了皇位,争斗最凶的原因。

我们前面说了,李渊有一个生育子女的爆发期,那就是晋阳起兵后的两年。李渊的第七子李元昌到第十一子李元嘉,五个儿子均出生于619年一年。由出生日期推算,应该都是在618年和619年初播的种,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

真相竟然是,隋炀帝在618年四月被杀,而李渊随即逼迫隋恭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在当时,女子再嫁,或者被重新收入宫中,并不是世俗不允许的事情。可以想像,此时的李渊是有多么的开心,不但可以尽情将隋炀帝从全国挑选来的女子全部收归己有,还可以向全国征集宫人了。当时已经53岁的李渊,充分发挥了老骥伏枥的精神,竟然奇迹般的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种出了5个儿子。如果再加上女儿,只会更多。

每次想到这个时候非常开心兴奋的李渊,都有一种莫名的喜感,这李渊在登上皇位之后,那是得有多开心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