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破億的日本為何能住獨棟?

陳皮


所謂的獨棟在日本叫一戶建。


類似於這種


這種房子一般是在鄉下,或者小城市,而比較大的城市一樣是公寓樓,其實中國也一樣,大城市周邊其實也賣這種樓。

中國人有一點和日本人不一樣:中國人更喜歡距離上班較近,日常生活比較放點的城市中心,但是日本人上下班是要擠電車,日本人口大量集中在東京,大阪和京都,其他城市人比較少,是可以進行一戶建的。

日本的那種獨棟和美國的獨棟不太一樣,日本的獨棟很擁擠。


第二是土地政策和建設政策


日本的土地政策是私有制,中國土地是公有制,拿地的一般是企業。

企業會建什麼樓房?當然是單元樓了。

其實在中國集體用地上,大多數也就是和日本差不多的矮房子。

但是如果個人拿到土地,就只能搞一戶建,外加上日本地震頻繁,選擇一戶建是比較安全的。


而且日本政府對於建高樓是持有反對態度的,日本對於建高樓標準限值嚴格,住宅建高樓也過不了批。


中國也有大量的這種房子,只不過沒有日本人建的那麼好看,裝修的不如日本,舉個例子

這種房子在中國到處都是,尤其是小城市,鄉鎮,甚至大城市周邊都有不少。


對比一下日本的一戶建


其實也沒差到那裡去。


這類房子普遍有一個問題:一個是街道狹窄,也沒有院子,採光有很大問題,樓上樓下加起來還不及一個公寓大。往往上下兩層,陽臺壁櫥加起來還沒100平米。


外加上一戶建的房子是樓上樓下的,其實生活很不方便,比如說搬東西和打掃衛生。

而且一戶建也需要防白蟻,老鼠,颱風等等,維護起來非常麻煩。


真住過類似的房子,一般都不想再住了。


李建秋的世界


在日本雖然時常可以見到獨棟的民居,但這些主要集中在鄉下或者是小城市,大城市譬如東京、大阪都還是有很多公寓的存在。

日本人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非常高,雖然是獨棟民居,但它們的規模並不大。而且如果是稍遠一點的地區,都是一大家子好幾口人生活在一起,這樣一來,本就人口不多的鄉下就更加寬敞了。

除此之外,這和日本的自然條件也有一定的聯繫。眾所周知,日本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多發,人口過於集中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分散的獨棟民居可以有效地降低損失的程度,可以說是一種對策吧。

其實,日本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都市圈裡,那裡有公寓,有旅館,有網吧,裡面每個房間的空間都非常狹小,勉強可以擠進去吧。比起長住,短租的形式顯然更適應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但隨之而來的也有壓抑、壓力大等一系列問題,所以日本的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

還要說的一點就是,因為旅遊業的高速發展,日本流動人口的基數也相當大,而這部分人又不會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

所以,綜合各方面原因,人口過億的島國人民能住上獨棟小別墅也是情有可原了。


一碗酸菜魚


這個問題比較缺邏輯,可能是城市人提的問題吧。

14億人口,70%的人是農業戶口,農業戶口絕大部分有宅基地,有宅基地家裡住的就是獨棟。

所以,如果論人口比例,中國70%的人住獨棟,是不是日本公民也應該要羨慕一下我們?

日本土地面積小,像東京這樣的城市,獨棟是很少的,這點參考北京上海,其實沒有區別。

鄉下土地就沒有那麼緊張,農村宅基地可以買賣,因此在農村是有獨棟住宅的,這點和中國其實沒有很大的差別,只不過在日本宅基地是靠購買或者是競拍的,在中國是靠戶口進行審批分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