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信徒遍天下,卻為何得不到天下?真的是因為指揮不當嗎?

說起三國,張角就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其領導的“黃巾起義”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更為三國分立種下種子。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並最終走向了滅亡。

那麼,張角是如何發起聲勢浩大的起義呢?

張角信徒遍天下,卻為何得不到天下?真的是因為指揮不當嗎?


《三國演義》中有如下記載:

時鉅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採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

起初,張角信奉黃老學說,是一個不第秀才,之後有幸偶得奇書《太平經》,其全稱為《太平清領書》。

據傳由方士于吉所著,其在曲陽泉水上得此神書。還有一些傳聞,于吉在東吳的地盤上用符水給病人治病,在當地很受老百姓、甚至官吏們的崇敬和愛戴,對此,孫策怕這個蠱惑人心的方士給他出亂子,就把他殺了。

太平經的宗旨以解救天下受苦受難的人為綱,堅決反抗壓迫,懲惡揚善。《太平經》內容很廣,涉及天地、陰陽、五行、災異、神仙等。所謂太平,

是指陰陽和順、國富民安、社會公平無私。它包含了"無為而無不為"的黃老學說治國方針;百姓對明君清官的擁護和嚮往;要求平等,反對過度剝削;勸善思想;還包含豐富的中醫中藥知識;重視符咒,用其水治病等內容。

張角是有思想、有知識、有抱負的人。經過深思熟慮結合《太平經》與黃老學說,自創了一個門派-"太平道"。其理想是創造 "無剝削壓迫,也無飢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的太平世界。這種觀念正好深深打動,當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社會底層老百姓心坎。

張角信徒遍天下,卻為何得不到天下?真的是因為指揮不當嗎?


張角給自己取了個號,叫大賢良師,開始遊走四方,傳播太平道。令他意外的是,太平道非常受人歡迎。很快便發展了幾萬道徒,聲勢浩大。張角按照地區把道徒組織起來,每萬人設一方,共設有36方。幽、冀、揚、豫等八州及中原東部地區數個省份無不風雲響應。參加太平道的多數是貧苦農民,他們無衣無食,受盡欺壓,反抗意識強烈,紛紛趕來,拖家攜口的入道。

張角有個大葫蘆,誰若有病他便從葫蘆裡倒出一種渾濁的湯水給病人喝,喝過後病人沒多久就好了,百姓們為之稱奇。這種湯水是用什麼做的誰也不知道。貧民得病無錢抓藥,都希望求到張角的湯水。其實,這湯水是用甘草、生薑、蔥頭等物熬成的,有些藥效,對於生病沒吃藥的人來說還是可行的。張角秘而不傳,越是這樣張角越發顯得奇異。他被道徒們奉若神明,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信徒多達數十萬,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州、豫州等八州之人,都積極加入太平道。

甚至有些鐵桿粉絲,變賣或遺棄家產,投奔張角。這些人塞滿通往"朝聖"的道路,有的還死在途中,死者為多達數萬人。這麼大的動靜,肯定瞞不了官府,想隱瞞也來不及了。可能是郡、縣官吏們,或許不瞭解張角真實意圖,剛開始他們反而大讚太平道,說張角教化老百姓向善,所以百姓擁戴他。

以此,張角一步一步地,按著既定計劃,朝偉大夢想前進。數十萬信徒,這麼龐大的組織,若無良好組織體系是管理不好的,管理不好,就是一盤散沙,所以張角設置三十六個方,大方有一萬餘人,小方有六七千人,每個方設立統帥,叫渠帥。等於是分成三十六個軍分區,各分區自有分區司令全權負責管理,張角他就是最高統帥-總司令。

張角信徒遍天下,卻為何得不到天下?真的是因為指揮不當嗎?


張角來到洛陽城北的一個小村莊,舉行太平道首領會議,商量怎樣發動道徒起義,推翻東漢政權的計劃。會上,張角慷慨地說:“現當今天下形勢,劉氏天下壽命已盡,只在殘喘掙扎,皇帝荒淫,宦官當道,民不聊生。我等應立即起義,率領眾道徒,推翻漢政,開創新世。”

眾人聽得熱血沸騰,一致決定明年3月5日發動起義,戰鬥口號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根據偉大華夏文明創造的相生相剋五行學說,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口號中“蒼天”指的是東漢王朝,其軍隊服大多數為蒼青色;"黃天"指黃巾軍,他們頭裹黃巾以作標記。"甲子"指公元184年。其大概意思為,漢朝即將滅亡,其替代者為黃巾軍,184年,天下將太平安樂。

還做了一些,實地準備。用白土在京城各官署及各州、郡官府的大門上都寫上"甲子"二字。他們計劃,由大方馬元義等集結荊、楊州黨徒數萬人,按期會合,在鄴城起義。馬元義多次前往京城,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人為內應,約定公元184年3月5日,京城洛陽內外同時發動攻擊。

但,人算不如天算,出了個大問題。公元184年春,張角弟子濟南人唐周告密,準備在洛陽起義的馬元義被捕並在洛陽車裂(五馬分屍)。皇帝下召,命令三公及司隸校尉調查,皇宮、各級官府官員及將士、百姓中的張角追隨者,並誅殺千餘人。

還命冀州官府緝拿張角等黨徒。張角知道事情已暴露,晝夜兼程通告各方,同時起兵,均以黃巾為標記,當事人稱之為"黃巾賊"。二月,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弟張寶稱"地宮將軍",張梁稱"人工將軍",焚燒官府衙門,劫掠城池,州郡失去抵抗,大多長吏逃亡;不到一個月之間,天下紛紛響應,朝廷震動。甚至安平國、甘陵國的人捉拿其國王,也響應黃巾軍。

張角信徒遍天下,卻為何得不到天下?真的是因為指揮不當嗎?


漢靈帝見張角太平道如此厲害,急忙讓何進負責鎮壓,讓他當大將軍,率領左右羽林五營士屯于都亭,在京師周圍佈下大量兵力,鎮守京師。

同時又讓各地州郡招募士兵,訓練士兵,加強鎮壓起義軍的力度,所以那時劉備等人趁此機會參軍,建功立業。

後來東漢朝廷為了鎮壓黃巾軍,漢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便下放權力,讓地方長官擁有一定的軍政大權,這樣讓地方官更加有效控制,才能順利有效的鎮壓起義軍。

起初黃巾軍勝場較多,可等到東漢朝廷緩過勁來,便漸漸控制住了局面。在185年8月,皇甫嵩大敗黃巾軍幾千人,就在這段時間,張角病死了。

原來皇甫嵩又繼續進攻張角所在的老巢廣宗,但沒攻破,後來在第二日,皇甫嵩就地安營紮寨,他還派人去觀察起義軍動靜,趁著在夜間敵軍鬆懈,皇甫嵩率領大軍偷偷前往敵軍營地,並在凌晨時分發動進攻。

張角信徒遍天下,卻為何得不到天下?真的是因為指揮不當嗎?


這一戰斬殺張梁及三萬多人,逃走到河堤時溺死的也有五萬多人,又將張角屍首挖出,割下其首級運回京師。又在11月,皇甫嵩打下曲陽,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至此,黃巾軍之亂基本平息。

就這樣,黃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風湧全國,殺聲響徹後漢江山,血染大地,極其悲壯,慘烈無比。然而,勝利是暫時的,戰鬥中黃巾軍暴露出一個致命的弱點:他們互不統屬,沒有統一指揮,缺乏經驗,各自為政,只知道拼殺,不會用計謀。因此,逐漸被官軍包圍消滅了。

在組成三十六方、確定起義日期上,張角的確這為黃巾軍起了帶頭作用,但後來卻失去了這種有計劃性的行動。他們並沒有統一的指揮,張角雖是太平道的領導,卻只在冀州轉戰,沒有為其他軍團作調控,沒有同一目標,只是佔地死守或到處搶劫。加上當友方有難時,各軍都不會相救,漢軍就用此一個一個擊破。雖然黃巾起義,令天下震動,但因這些原因,黃巾軍未能成就推翻漢室的事業。並且黃巾之亂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影響,由於儘快平定戰事,因此中央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黃巾之亂無法快速的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覆亡的時機。但是卻造成了地方輕視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將領或是官員,藉著在黃巾之亂的兵力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序幕,併為了三國分立種下遠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