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有哪些?

洪浩仁慈


1916年2月21日,德军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进攻法军驻守的凡尔登,使整个法军的防线很快的就笼罩在枪林弹雨与产生的浓烟之中。

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德军就攻占了法军构筑的第一阵地和第二阵地,而且还抢夺了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都十分重要的都蒙炮台。

但是法军向来构筑防线是一流的,他们所构筑的凡尔登防御体系,密布着战壕,掩体,障碍和铁丝网等,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攻破。而且法军高层认为凡尔登极具战略价值,向军队下达了最为严厉的命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死守住防御阵地,没有,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战斗力,所有的物资和士兵都被优先派往凡尔登。

同时,德军也看上了凡尔登这块地方,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块阵地。于是双方就展开了一场反反复复的拉锯战和纯粹的消耗战。而且德国军队在凡尔登战役中,首次使用了催泪性毒气弹和窒息性毒气弹。

但是经过反复的拉锯争夺,直到12月18日战役结束,双方的战线仍然维持在开战之前的地方。

凡尔登战役历时长达10个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到底有多恐怖,这样说,当时的法国军队一共有70个师,其中有66个师都在这场战役中参加战斗。而他们的对手德国人也在这里投入了46个师。最终双方的伤亡人数,总共达到了70万。所以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拉锯战,又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激烈进行的时候,英法联军为了缓解在凡尔登战场的压力,6月24日在索姆河沿岸开辟新战场,对德军展开攻势。在这次战役中,英军还首次将坦克投入实战。索姆河战役也一共进行了4个多月,英法联军虽然投入大量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未能正面突破德军坚硬的防线。

索姆河战役三方的伤亡人数更高,据统计,索姆河战役之后说了三方清点,英军损失42万人,法军损失34万人,德军损失则高达53万人。


一盘拉条子


1948年10月20日的深夜,蒋军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从沈阳赶回位于新立屯的兵团部,在沈阳召开的军事会议让他憋了一肚子气:从北平飞回来的卫立煌传达蒋介石的指示,廖兵团须继续向锦州攻击前进,以配合葫芦岛方向的东进兵团“收复锦州”,这基本就是找死的作战行动。



卫立煌私下里又对廖耀湘表示,希望他退回沈阳固守,而同机抵达的杜聿明态度则是模愣两可:可以转进营口,有了港口依托后再寻机向西攻击锦州。廖耀湘的脑袋瓜子嗡嗡的,三条道的选择快把他弄疯了,不过他倒是与杜聿明达成一个共识,无论是从海路逃跑,抑或是攻向锦州,都必须先把黑山拿下来。

黑山和大虎山地区是一道狭窄的通道,更像是个天然“隘口”,其西侧为医巫闾山脉、东侧为大片沼泽地(如今是水稻及河蟹的天下),由此成为从沈阳通向辽西、辽南的咽喉所在。为了掩护攻锦部队的侧后安全,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早已经部署在这里,阻击一切可能自沈阳方向来援的蒋军。



廖耀湘于10月22日下达作战命令,兵团所属第71军两个师自北向南、青年军第207师一个旅由东向西,包围并会攻黑山。而东野司令部派来增援的一纵第3师、内蒙骑兵第1师也到达战场划归第十纵队统一指挥,当日午夜,解放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三大阻击战之一“黑山阻击战”正式打响。

廖耀湘手中掌握的是全部美械装备的新一军、新六军、第49军、第71军和青年军第207师,合计五个军11万余人的兵力,是东北蒋军最精锐的部队,光“五大主力”就有两支,第71军和青年军第207师也是嫡系主力。不仅装备有坦克和200余门大口径火炮,还可以得到沈阳机场空军的支援。



而我东野十纵司令员梁兴初指挥的,只有四个步兵师(骑兵师为总预备队)的兵力,约为敌人的四分之一。纵队唯一的山炮团炮弹又严重不足,却要守备长达25公里的防线,任何一点被蒋军突破都是灾难性的,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和艰巨的任务,使黑山阻击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惨烈程度。

廖耀湘留了个致命的小心眼,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为了保持自己嫡系部队战斗力的完整,并没有将新一军和新六军投入进攻,只是驱赶另外三个军疯狂进攻,期间还因为作战不利下令将第71军第91师师长戴海蓉就地枪决(跑掉了没执行)。在尖子山阵地,蒋军207师采用了正面强攻和侧翼偷袭相配合的战法,一度与我骑1师一团展开残酷的白刃战,美式枪刺和骑兵马刀耀眼地惨白。



1948年10月23日晚八点,“梁大牙”司令员接到野司林罗刘的急电:攻锦的野战军主力已经隐蔽出发,预计三天内到达战场,电文最后一句令十纵指战员热血沸腾“务使敌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不得前进,只要你们坚守三天,西逃之敌必遭全歼”!对面的廖耀湘也拣到了我军的动员传单,黄埔六期的这个兵团司令立知大事不妙。

第二天拂晓,敌第九兵团主力尽出,共展开新一军、新六军、第71军和青年军207师第三旅,统由新一军军长潘裕昆指挥,共计六个师的兵力发起全线进攻,一天之内沈阳来援的飞机多达200余架次,尤其是207师猛攻92号、101号高地。



在敌人凶猛的空地火力覆盖下,十纵84团的一个营全体壮烈牺牲,至下午二时,两个高地全部失守,我军的防线被敌人撕开了一个口子。十纵第28师师长贺庆积调动预备队反攻,黄昏前收复101高地(这个高地背后就是黑山县城)。

第三天,廖耀湘再换上了新六军军长李涛担任主攻指挥,后者组织了300多人的“敢死队”,又以百余名尉官组成“效忠党国突击队”,在新六军头牌新22师两个团的配合下,这两支敢死队不顾一切冲向101高地,我军坚守部队一个营牺牲殆尽,下午三时,101高地再次失守,整个黑山防线危如累卵。



然而英勇的十纵82团官兵,在得到89团一个营的增援后,在天黑前又夺回了失去的阵地。就这样十纵指战员用血肉之躯死死挡住了廖兵团五个军的逃路,在惨烈的阻击战中十纵及配属部队伤亡逾万(其中牺牲4144名),为“辽西围歼战”创造了良好的战机。

1948年10月26日凌晨三时,已经打得精疲力尽的十纵接到了林彪的电报:“北上主力已经到达,敌已总溃退,望协助一、二、三纵队从黑山正面投入追击”!黑山阻击战胜利落幕,廖耀湘兵团的末日即将来临。


度度狼gg


笔者认为有两个: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

第一、苏德战争

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至1945年5月9日止,前后共1414个昼夜。作战区域之广、参战人数之多、破坏力之大,都是堪称是人类战争史之最。德国为这场战争前前后后征招了近1790万人入伍,到战争结束仅剩不到760万。苏联动员3448万人入伍,损失约1144万人。两国的工业基础都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特别是苏联,处在欧洲部分的几个主要城市除首都莫斯科之外,列宁格勒、基辅、哈尔科夫、明斯克、斯大林格勒几乎都被都被战火涂炭。

列宁格勒遭到德军围困、火力打击长达900天,创下了一个城市被围时间的最长记录,被饥饿、寒冷、疾病夺去生命的人就有100万以上。

斯大林格勒在战役期间一次遭到上千架携带燃烧弹的德军轰炸机的空袭,铺天盖地的大火从斯大林格勒郊区烧起穿过市区一直扑向水流汹涌的伏尔加河。这个战前作为苏联最大的拖拉机生产基地的大型工业城市在一瞬间被化为一片废墟。

库尔斯克之战双方投入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兵员、装甲力量、空中力量。

柏林之战,带着复仇雪耻之恨的苏联红军官兵也没有对纳粹德国的老巢客气,在付出30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后最终一举埋葬了把死神带向全世界的纳粹恶魔。

第二、太平洋战争

从1941年12月9日至1945年9月2日,日本和美国在浩瀚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一部展开的一场激烈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海空作战和丛林、岛屿作战。双方动员兵力超过6000万以上。日军约有96万人战死,另有死在炮火中的日本平民更是数以百万计。

在菲律宾作战中,由于美菲军队全线崩溃,被俘虏的七万美菲军遭到日军残忍虐待。死在从战场到战俘营路上的战俘高达1.2万人。

瓜岛战役,双方围绕争夺瓜岛控制权,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海战、空战、陆战。由于美军切断了日军补给线,数万日军饱受饥饿、疾病折磨,人吃人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莱特湾海战,双方投入军舰、飞机规模达到海战史上之最。

硫磺岛、冲绳岛之战这两场发生在日本国门口的岛屿争夺战,日军将武士道精神发挥到极致,在给予美军以沉重打击之后,十余万日军官兵或战死或自杀,岛上数十万平民也大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战争进入尾声后,美军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海空封锁和战略轰炸。日本本身就资源匮乏,遭遇美军海上封锁后,国内很快发生饥饿,至1945年春季,本土居民每天能领到的口粮仅有100克左右,堪比被围困时期的列宁格勒。美军的战略轰炸对日本人造成的打击更为沉重。1945年3—5月的大轰炸,美军先后把一万吨燃烧弹投向了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等城市,炸死的日本人数以十万计,日本几十年间建起的工业设施被悉数摧毁。其破坏力远远高于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


大将军威武K


1、欧洲“绞肉机”——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因此也素有“绞肉机”之称。这场战役,德法双方共投入200余万军队,共计消耗炮弹4000多万发,造成法军55万人

伤亡,德军45万人伤亡

凡尔登战役有多惨烈?战争伊始,德军就立马进入疯狂进攻模式,一下子集结27万大军、1400门大炮,以平均每小时10万发炮弹的射速,向防守凡尔登的法军狂泻200多万发炮弹。德军凶猛的火力打击,将凡尔登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全部夷为平地,压得法军完全喘不过气来。

一名亲历凡尔登战役的战地记者,在自己的报道中这样写道:“整个森林被削得如同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的覆盖物都弹痕累累……到处是残骸:击破的战车、击毁的大炮、以及无数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正因为战况实在太惨烈了,所以人们才将此战称之为“绞肉机”!

2、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作为二战中最惨烈、规模最大的城市攻防战,斯大林格勒的惨烈程度,完全超越了上述的凡尔登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历时六个多月,约200天,苏德双方光是伤亡人数,就达到了惊人的350多万,其中德军伤亡为150万,而苏军伤亡为200万。也就是说,苏德两军平均每天在斯大林格勒就得消耗1.7万人,相当于每天吃掉一个整编师。

因此,当时苏军一个新投入作战的满员师,往往坚持不过两三天就会被打光。而被送上前线的新兵,平均的生存时间更是不超过24小时,一线军官也只有3天左右。斯大林格勒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战斗中,苏德两军围绕着斯大林格勒的每一间房子、甚至每一寸土地,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况最惨烈时,苏联甚至连女兵都得像男兵那样,抄起枪就冲锋陷阵,直接投入到最前线得作战中。

而战斗对德军来说同样惨烈,德军不仅要面对苏联严寒的气候条件,还要应付顽强反击的苏军。当时,德军第6集团军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自己的《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回忆道:

“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而那时坚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也曾流传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

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更以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伤而著称。战斗中,苏德两军对城市展开了惨烈争夺,已经到了无视军事人员与平民分别的地步,造成了大量斯大林格勒平民的伤亡。据统计,斯大林格勒战前尚有60多万居民。然而战争过后,却只剩下数千人得以存活......



这些历史要读


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役无疑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整个战役持续199天。双方动用的总兵力达到300多万。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联红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联红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部分,有21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序列表中消去,另有大量直属部队被消灭。

苏联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红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1129619人。更令人心痛的是,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战前有85万人口的斯大林格勒,战后只剩下了1500人。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西岸,在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之前,大约有85万的居民。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一个重要港口,还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着一家全世界闻名的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并且,在当时主要生产作战当中军队所使用的坦克。

不仅如此,在斯大林格勒地区以西、以南,因为都是非常广阔、富饶的土地,所以,还是当时苏联粮食、石油、以及煤炭的重要产区之一。由于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唯一的交通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双方都是志在必得。

崔可夫中将接过指挥权之后,苏军与德军战斗更是进入了一种白热化的状态。双方展开了巷战。斯大林下达了著名的227号命令,不许撤退。而在巷战当中,苏军的装备也仅剩下了各型火炮九百门左右,坦克110辆;各师、各旅的实有战斗人员也只有200至300人,甚至,有的师的全部装备就是几门火炮和几挺机枪。而每个坦克旅也仅余6至10辆坦克。当时守卫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就流传着一句话:“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

因为一个满员的建制师只要一进入到了斯大林格勒地区,竟然在不超过三天的时间内就马上没有了,就需要不断补充部队,也就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集团军,苏联第62集团军,兵力前后达到200多万。

斯大林格勒所有工厂里的工人背着枪在制造武器,十几米外工厂守备部队就在与敌人交火。坦克下了流水线就开打。没有前线,没有后方,只要是活人就得拿枪战斗。士兵活一天是班长,两天是排长,以此类推,因为你的战友和军官全死了,周围都是补充的新兵。

苏联女兵直接参战,是直接拎枪就上,不是当卫生员报务员,而是战斗人员,挖战壕拼刺刀开坦克高射炮防空都得干,到最后只要能动的人都上了,监狱的囚犯都上前线了。

总之,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当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没有之一。而这场被称为“史上最血腥”的战役,究竟死了多少人?始终也无法得到准确统计。但是,根据资料显示,它有一个大体的统计数字是,在200天的时间里就大约有200万人伤亡,送上前线的新兵平均生存时间是19个小时,军官则为3天。





茶烟里


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战斗是哪一次?

历史知识曾介绍过上甘岭、松骨峰、长津湖等惨烈的战斗场景,这些战斗,我军在艰苦的战场环境中坚持作战,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相对于抗美援朝战场,解放战争的战场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大烈度,没有那样的大规模牺牲了。即便如此,依然有一些局部战斗让人动容。

今天我要说的是锦州战役中的配水池战斗。

众所周知,辽沈战役我军的战略是“关门打狗”,关上锦州的大门,整个东北的国军就成了瓮中之鳖,再也没有逃脱的可能了。这注定了,在锦州必然有一场恶仗要打。

在锦州的城北,有一处制高点,距离锦州城有1公里,这就是配水池据点。原本这里是一个日本人修建的供水设施,国民党守军把这里改造成一个永久性工事。配水池据点地势高,靠近公路,如果不拔掉这个据点,从北面进攻锦州的解放军指战员就会笼罩在敌人火力之下,伤亡势必很大。

配水池的国军,使用了大量钢筋水泥配水池打造成了永久性工事,并且还有一个营800人把守。配水池周围,有14座地堡和10余个明暗火力点,再往外作战壕沟纵横相连。壕沟外有铁丝网等障碍,壕沟内又有雷区。国民党守军自认为配水池固若金汤,他们说“配水池将成为第二个凡尔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

军令如山,当攻打配水池的作战任务下达到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师第20团第一营营长赵兴元那里是,赵营长眼睛都不眨一下说”保证完成任务!“赵兴元深知,这场战斗注定是九死一生的,眼前这些说说笑笑的精状小伙子,可能绝大部分都见到不到明天明天的太阳了。

为了鼓舞士气,赵兴元带着战士们喊出了”攻配水池的是打铁的汉!“口号,嗷嗷叫着就冲上了战场。这场战斗在白天发起,不存在任何奇袭和取巧的可能。

首先冲上去的是三连,英勇的战士们冲到了敌人的壕沟里,等待进一步冲击,没想到,壕沟里每隔100米有个暗堡,里面有机关枪,而壕沟的坡上还有预先埋设的航空炸弹。航空炸弹被引爆。这一个连最后只有指导员活着回来。

经过艰难突破,一营终于占领了距离配水池阵地不到100米的6间红房子。可是就在这时,锦州城中出来四辆装甲车增援配水池,企图围歼一营。赵兴元在红房子里召开营党委会,要求战斗到最后一人,也绝不后退!敌人先后发动了27都被一营打退。

战斗从10月12日上午,一直打到傍晚,最终敌人全军覆没,而一营最终也只剩下20多人活着,算上赵兴元自己,能站起来的,只有6个人。

为何最后仅剩下6个人还能占领配水池?这是因为,这六个人中有四名战士,一名营长还有一个战地记者。当这6人冲上阵地开始最后一场冲锋时,敌人吓破了胆,全部被俘虏,清点俘虏,发现被俘虏的敌人竟然还有150人。

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炊事员老王挑着猪肉炖粉条给战士们送饭,发现阵地上一个活着的都没有,老王生气地把马勺摔在地上。这个镜头,取自于配水池战斗的真实场景。当时1营炊事员拿出这辈子最好的手艺包了几百人份的牛肉包子,送到前线后发现已经没有几个人还能吃饭。当后续部队赶到后,发现烈士的遗体已经把壕沟填平了。

配水池战斗,打开了锦州的北大门,仅仅四天时间,锦州就获得了解放。为了表彰一营的功绩,,一营二连荣获“攻克凡尔登 战场建奇功”锦旗一面,七连荣获“锦州连”光荣称号,七连一排荣获“打铁汉排”光荣称号,1营荣立集体大功一次,营长赵兴元被授予“文武双全的全面英雄”光荣称号。

可惜的是,那些在配水池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全国大解放了。

现在配水池战斗遗址已经成了红色旅游工程、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配水池上上面留下的弹痕和标语,一直在诉说着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和慷慨牺牲。


历史知事


上甘岭之战。

上甘岭之战,在3.7平方公里的山地上,双发共聚集了10多万人,这一场战争从规模可能不非常大,但是这一场战争的惨烈程度不亚于世界上人任何一场战役,而这场战争也打出了中国志愿军的风采,打出了新中国的风采。

这场子战争的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美军总共投入了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而战争开始前,每军只计划用200人的代价,花费六天时间攻占下来,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里会成立中美战场上最后的一次大规模战斗。上甘岭是五圣山的一个高峰,他是坚守关系五圣山的阵地,同时也关乎志愿军是否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当美军向上甘岭发动冲锋的时候,上甘岭的驻军只有一个营的部队,面对美军的机械化兵团进攻,我军拼死抵抗。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美军的攻击部队七师三十一团的二营、三营损失均超过了70%,之后美军换上第三十二团接着再战,一直打到黄昏,也未能攻下597.9高地,而我军也伤亡惨重,四十五师的135团伤亡了一半。

战斗激烈进行,激烈的炮火使得整个上甘岭都被硝烟所笼罩,白天达成了黑夜,黑夜打成了白天,相隔百米就无法看到信号枪的光亮,双方只好都使用迫击炮发射信号炮弹来进行联络。而由于战场地域狭窄,最多只能展开两个营的部队,双方只能采取逐次增兵的战术,一个营一个连,甚至一个排一个班的投入作战,双方阵地上都是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高地,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战争进行到第二阶段的坑道作战时,志愿军的条件更加艰苦,尤其是后勤保障和兵力支援很难进行。当时四十五师的兵力损失已经过半,伤亡已经超过了4000人,15军军长秦基伟将军呈请第三兵团为四十五师补充4000新兵,同时使用总预备队29师。

最艰苦的是坑道里面的士兵,他们艰难的进行战斗,还要与饥饿和饥渴抗争,当时15军为了激励士兵,买了3万斤苹果,但是送到坑道的寥寥无几,因为战线的损失比达到了90%以上。战斗进行到紧张时刻,秦基伟将军将自己身边的警卫员派上了战场,但是96人的警卫连,只有24日到达了坑道,其他人都战死了。

坑道作战是艰苦的,但是成果也是显著的,在坑道作战是十天时间里面,坑道部队夜间主动出击达158次,其中仅9次失利,其余均获成功,累计歼敌2000余人,大量消耗了敌军,并极大破坏了敌军阵地的稳固。

10月30日我军的各部队调整到位开始反击,十五军以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向597.9高地实施猛烈的炮火准备,炮击持续达四个多小时。之后45师仅剩的11个连的兵力,对地方占领的部队发动11波攻击,双方反复争夺,最终我军占领了主峰及几个要点阵地。而由于45师的人员损失严重,秦基伟只得将调归其指挥的十二军的部队调上597.9高地,接替四十五师无力再守的七个阵地。

11月1日,十二军正式加入上甘岭战斗,他们的战斗同样惨烈,十二军的三十一师在防守537.7高地的时候,他们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九十三团损失惨重,依旧不能完全占领537.7高地,以至于31师不得不紧急

抽调106用卡车运送到上甘岭。

激烈的战争持续到战斗的最后一刻,一直到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结束。而此次上甘岭战役历时四十三天,双方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战斗发展为战役。


帝国烽火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时任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罗荣桓在黑山烈士陵园纪念碑题词。



1947年秋,继塔山阻击战后,辽沈战场上又一场艰苦的狙击战,在沈阳通往锦州唯一的走廊上打响。

廖耀湘的五个军,全部美式装备,更有飞机、大炮、坦克加持,正急切地从往沈阳/营口方向撤退。



横亘在走廊上是黑山与大虎山,东北野战军刚刚组建的十纵,不到五分之一的兵力和三个山炮营,需要防守正面宽达二十五公里的区域。

司令员梁兴初决心打好这一仗,誓要让蒋介石的“十万主力军”从军簿上彻底消失,为此要狠狠地咬住敌人,即便被扯掉几颗牙齿,也要等到大部队将敌人剁成血泥肉酱!

而国民党军方面,长春、锦州的失利让他们士气低落,但要与被逼入绝境的敌人作斗争,就必须做好艰苦战斗的思想准备。

双方摩拳擦掌,一场恶战不可避免。对于我军而言,如果不能在这里拖住廖耀湘,让十万国民党生力军逃入关内,用梁兴初的话讲就是“对人民犯下滔天大罪”。而整个辽沈战役我军精心谋划,也有可能功亏一篑。



战斗首先在黑山前沿阵地打响。没有阵地防御作战经验的我军骑兵部队遭遇敌重炮轰击,瞬间就出现伤亡,随后白刃战开始,经历一个上午的战斗,我军撤出前沿阵地。

接下来是警戒阵地的争夺。国民党军依然保持了极其凶悍的进攻,几乎从一开始就发动波次冲锋,被打退后又再次发起,连我军经验丰富的指战员都感到吃惊。



前沿和警戒阵地的战斗便如此激烈,核心阵地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就在战斗进行的同时,有一个插曲,黑山附近的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纷纷加入到支前工作中。

他们倾家出动,拆铁轨、修工事、送衣服,就是往返阵地送食物和水都达到约九百人次,牺牲在一个高地上的百姓就达四百多人。

人心向背,决定了敌我的战斗意志。



国民党新六军在一个小时内发动三次全线进攻,在第四次进攻时,我军一个排与敌一个连混战在一起,这时敌重炮群突然开火,瞬间阵地陷入一片死寂。我军幸存官兵用国民党军尸体堆起来作为掩体,近距离火力压制,勉强守住了阵地。



国民党新六军军长李涛亲自督战,组织了一支三百人的敢死队和一支由尉级军官组成的效忠党国突击队,轮番与我军一个营争夺阵地。在殊死搏斗后,全营牺牲,阵地落入敌手。当晚十纵组织五个连打反击,重新收复阵地。

面对十纵的顽强阻击,廖耀湘彷徨了,他的兵团竟然在小小的黑山停滞了整整三天,而背后的四纵已近在咫尺。



1947年10月27日,蒋介石在他的日记写道: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

小小的黑山,曾经历了历史上极其惨烈的战斗,70多年后的今天,一切又归于平静。唯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春秋正义


历时47天的衡阳保卫战是相当的惨烈。

衡阳是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的交叉点,是西南大后方的最后一道屏障。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一号作战”,其中在湖南发动了“长衡会战”。日军集结了兵力侵犯衡阳,守卫衡阳的是“泰山军”第十军。该军下辖第三师、预备第十师、第109师和友军的暂编第54师。守卫衡阳的军队虽然有四个师,但是第十军刚刚参加完常德会战,损失惨重,人员损失尚未得到补充。因此,守卫衡阳的实际人数只有1.7万人。


侵犯衡阳的日军为第11军,司令官为老狐狸横山勇中将。日军第11军下辖5个师团,加上其它直属部队,人数约11万人。

中国最早统帅部的原定计划是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坚守衡阳十天,从而吸引日军,待中国军队的增援部队到达后对日军围而歼之。狡猾的横山勇看出了中国军队的意图,遂改变了作战计划,没有用第11军的全部主力进攻衡阳。


守卫衡阳的中国军队打得非常英勇顽强,但是随着衡阳守军的阵地越来越小,加上日军不断的轰炸。医务人员对伤兵无法换药,每天只能用盐水洗涤伤口。天热苍蝇太多,创口因污染而发炎、化脓、溃烂、生蛆者不可胜计。重伤者只有等死……一名卧地呻吟的伤者拉响了其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地面格斗的敌人同归于尽,其战斗之惨烈,诚足惊天地泣鬼神。

官兵在遍地尸首、满城恶臭、伤病呻吟、群蝇乱飞中,除了欲眼望穿盼望友军来解围之外,唯一的企求便是多杀一些敌人,多为战友索回一些血债。

虽然衡阳最终城破,但是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衡阳守军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激战长达47天,给予了敌人重大的杀伤,且日军的伤亡远大于中国守军。


历史军魂


刀叔导读:一战和二战同太平天国比起来,真的是小儿科了。

如果问世界历史上哪场系列战争阵亡人数最多?恐怕很多人多会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或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 ,直接参战部队2900多万人,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受战祸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

不过,我想告诉您:世界历史上阵亡最大的系列战争是清朝的太平天国,仅苏、浙、皖、赣、闽五省,人口过量死亡就多达7000万。

即使是动用了包括原子弹在内的现代化装备,战场遍及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很难与其匹敌。太平军掀起的狂飙席卷所及,庐舍为墟,遍地瓦砾。狂飙过去许多年后,依然是满目疮痍,残破萧条,一片凄凉。

人烟稠密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因地处风暴中心,为太平军和清军往复争夺烧杀之区,更是一片劫灰,生灵涂炭。

作为2000年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坚持时间最久,波及范围最广达到14个省,同时刺激了多个农民起义,直至让大清元气大伤,最后也导致灭亡。其规模,其破坏力也是相当惊人的!

太平天国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幕滑稽剧。甭管什么宗教都是博爱不杀生,洪秀全却不,他就创立这么一个教,叫做拜上帝教,目的是反政府。

钱穆先生当时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这么说的,如果太平天国运动成功了,那就是中国全部的历史失败了。

太平天国折腾得清政府死伤无数,又耗费了大量的国库银两,整个运动劳民伤财,对于死亡人数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 清政府为了平定太平天国,军费一共支出近3亿两白银,差不多是六年的总财政收入,不仅仅的是军费问题,这场浩劫把清朝当时最富庶的地区江南一带的经济彻底搞垮,清政府失去了赋税最大的来源。

太平天国爆发(1851年)前夕,中国人口为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人口只剩下2.3亿人。

一场农民战争使中国损失了2亿人,其中有4000万人直接死于大小各类军事活动,这是何等的残酷!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牺牲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洪秀全的残暴,他曾经利用韦昌辉将东王杨秀全和亲信等人杀掉,人数高达6千多。有记载曾表明洪秀全在两个月内就杀了2万多的文武官员,这就意味着当时每天有330多人死在他手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平军为了反抗清朝的统治不断地和围剿他们的清军作战,一旦有战争,死人是一件在所难免的事情,不仅太平军的损失惨重,清军的损失也非常的惨重,这就导致了太平天国期间人数的急剧下降。

当时为了恢复这些人口,直到1911年,全国人口才恢复到3.4亿人。

洪秀全死后十年(1874年),出生于湖南的黄兴也曾谈起自己受到过太平天国的影响:

“我革命的动机,是在少时阅读太平天国杂史而起。但是又看到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之后,起初他们的弟兄颇知共济,故能席卷湖广,开基金陵。不幸得很,后来因为他们弟兄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我读史至此,不觉气愤腾胸,为之顿足三叹。”

摧毁中,又有一种重生,没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崛起,就不会有湘军淮军,也就不会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臣的崛起。

无论如何,太平天国造成的巨大人口伤亡率,是近代的一次大的事件,虽然没有一战、二战在世界影响力大,但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次沉重的历史灾难。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MCN自媒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