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名为“灵真城”,民间有“神鱼宝马”的传说

核桃园村隶属井陉县天长镇,位于县城西南 27 公里,307 国道与石太高速公路在村北并行而过。东与三里之许的大龙窝毗邻,西与山西省平定县旧关村接壤,山之南乃本县的大梁江和山西省平定县的企明村,岭之北即本县南峪镇的地都村。东西有国道贯通,南北可山路穿行,四通八达,交往便捷。核桃园位于晋冀交界处,古今均以界牌湾处界堠分壤,西乃晋省,东为冀地,是河北省的西大门。古时的核桃园既是晋冀商贸交汇之所,也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明清两代军方均在我村设汛,名为桃园汛,常派驻军队,分兵防守。并有官方所设检银站一处,商贾车马出入关口均需交纳过关税后方可通行。

西汉时名为“灵真城”,民间有“神鱼宝马”的传说

街道

古时,曾在村庄西北的灯台垴上建造烽火台一座,虽已倒塌,但遗迹尚存,据考证,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明末清初人地理学家顾祖禹曾编著《读史方舆纪要》巨作一部,其中有文记曰:“又县西南二十五里,有灵真诚,《志》云韩信伐赵时筑。”依据以上文献记载,核桃园在西汉时名为灵真城。灵真城之后又改为“段基村”,最后于大明万历元年将段基村改为核桃园村,一直沿用至今。村落建置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其形状犹如水中游鱼一般,故在民间有“神鱼宝马”的传说。为此,雕制大理石神鱼一尊,安置在村东文化广场东侧,以为村落之象征。

本村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南北向心,中间是一道东西走向的沟涧,到了行雨季节四周山川之水均汇集于沟涧中,顺势东流而下。为邑内 35 个小流域之一。为使沟涧南北的村民来往行走平坦便捷,尤其是夏日免受洪水阻隔,于乾隆、嘉庆年间,村人分别在沟涧的东、中、西各造石桥一座,三座石桥至今保存完好。村中保存下来的古建筑较多,且布局合理,建置妥切。村落的东西各建关阁一座,东名层宵阁,西名大慈阁,秦皇古驿道就从这阁洞中穿行而过。这东西两座关阁不仅是古村落的脸面门户,而且也是古时驻军防守的关隘要地,使得村落更显风光靓丽威严整肃。

西汉时名为“灵真城”,民间有“神鱼宝马”的传说

层宵阁

古驿道从村西关阁桥洞中穿行而出,先是西行后又南拐,一路上坡直至界堠。路途遥遥,西通川秦。在晋、冀交界处,过去建有高大的石牌坊一座,全部用青石建造。上面的花纹、字迹都是经工匠精心雕琢。村南建有龙王庙,村北建有培振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古庙古树点缀于村中,给村落增辉添色,使得山村更加绚丽多姿。另外还有很多古民居散存于街巷,青石砌墙,灰瓦布顶,晨烟暮云,古香古色,与现代化的建筑错落交织相互辉映,别有一番情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先民建造了关帝庙、苍山圣母庙、牛王庙、龙王庙、山神庙、玉皇庙、真武庙、文昌庙、观音庙、三官庙、井神庙等十余座,分布与村落各处。古树为核桃园的一大特色。有古楸一株,古槐五株,古柏三株,古柴树一株。古时,村人得驿道之厚,为发展经济强村富民,曾有二十四座店铺沿街林立,生意兴隆,经济繁荣。现如今古店铺虽然大多都已拆毁翻修,但现在仍可看到几座。如:大兴店、楼子店、恒泰店、树德昌、临桥粮店,这些古店铺均有幸保存了下来。

西汉时名为“灵真城”,民间有“神鱼宝马”的传说

古槐树

核桃园的山崖上天然石洞很多,其最精美者当属窑涵掌的溶洞。两边石崖上共有大小溶洞九个,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极富观赏价值。这是天地的造化,大自然的杰作!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流转,如今核桃园的村民深深热爱着这片热土,欲把村落的历史和价值重新展现给众人,把老祖宗的智慧成就保存下去,成为后人记住历史和研究历史的标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村民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护和创建好村子,发挥它的区位优势和厚重文化底蕴,实现乡村业态丰富与城市人民休闲、体验、消费相结合,搞活乡村经济发展这盘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