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橋樑之父,建成中國第一座現代大橋,89天后又親手炸掉

  1934年,我國浙贛鐵路正在興建,目的是要與滬杭鐵路銜接。而彼時浙贛鐵路已經修到了蕭山,上海到杭州的鐵路也早已通車。但是錢塘江卻橫在中間,讓兩條鐵路一江之隔,無法通車。面此情況,必須在錢塘江上架設一座大橋。

  

  錢塘江地處入海口,江面遼闊,江水兇險,江底的泥沙深厚、變幻莫測。蘇杭地區自古以來,也有有”錢塘江無底“的說法。就連蘇東坡早年受朝廷之命,在杭州修建堤壩,拯救災荒的時候,也曾作詩描寫過錢塘江的兇險就好像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巨獸和巨禽在水中搏擊、十萬武士行軍奔襲、猶如古代吳越沙場上紅黑兩方互相沖鋒、殺敵、屠滅。

  

  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造橋,冒險性質不言而喻。且當時的中國在建橋領域,可以說是一張白紙,面對選址處就定在入海口的建橋規劃,連外國一些專家都表示束手無策,嘲笑中國根本不可能建成錢塘江大橋。

  

  時任浙贛鐵路局的局長杜鎮遠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老同學——茅以升。


他是中國橋樑之父,建成中國第一座現代大橋,89天后又親手炸掉

  

  茅以升,早年留學美國,21歲時,畢業於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美國康乃爾大學橋樑專業,取得碩士學位;23歲時又成功獲得了美國為卡耐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且是該校第一位工科博士。在橋樑工程博士論文中發表的獨到見解,受到了廣泛認可,被譽為“茅氏定律”。

  

  他自幼立志建橋,茅以升10歲那年的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站在橋上關看比賽的人太多,脆弱的橋基承受不住而坍塌了,造成了多位觀眾的不幸。年僅十歲的茅以升聽說後暗下覺醒:日後一定要造出一座最結實的橋樑。

  

  於是接到杜鎮遠自杭州寄來的信函,茅以升二話沒說,直赴杭州擔任錢塘江大橋總設計師,於1934年8月8日正式開始主持修建錢塘江大橋。彼時茅以升時年38歲。

  

  擔子是已經接下了,但是險峻的形勢也切實擺在眼前。擺在茅以升面前的第一個困難,錢塘江的沙層太過厚且又硬,打橋樁時,工人用力太輕打不下去,用力太重木樁又打斷了。

 

他是中國橋樑之父,建成中國第一座現代大橋,89天后又親手炸掉


  第二個困難是水流太過湍急,難以施工。茅以升發明了“沉箱法”,首次採用氣壓法沉箱掘泥打樁成功。

  

  第三個困難是架設鋼樑。茅以升機智的想出來了借用自然力量,潮水漲起來時,將鋼料運送到兩個橋墩之間,當潮水退去時,鋼料就會落在兩個橋墩上面。不僅省時省力,還大大加速建橋進度。

  

  歷經艱險,錢塘江大橋終於於1937年9月26日正式建成。

  

  然而1937年日軍開始全面侵略中國,大橋才剛剛修完,茅以升正帶領工程師在仔細檢查,日軍的炮火就打響在了中國的國土上。

  

  為了阻止日軍通過大橋,茅以升接到上級指示,必須炸燬錢塘江大橋配合抗日行動。

  

  就在埋好炸藥的第二天,茅以升又突然接到浙江省政府的命令,上海戰事爆發,百姓需要渡江避難,炸燬錢塘江大橋的任務就暫緩了下來。據當年統計,每天數以萬計的百姓通過錢塘江大橋渡江避難,過橋撤退的光火車有幾百輛多輛,客貨車有兩千多輛。

  

  剛剛建好的錢塘江大橋就能承受如此大的重壓,可以看出建橋的水準之高,但歷史的腳步卻讓它暫時退出了歷史舞臺。


他是中國橋樑之父,建成中國第一座現代大橋,89天后又親手炸掉


  

  12月23日,炸橋的命令還是下達了,這座凝聚了茅以升和中國人民三年心血、耗資160萬美元的大橋,就這樣在通車的第89天坍塌在日軍侵略的戰火中。

  

  凝視著由他親手建好又親手炸燬的大橋殘骸,茅以升滿腔悲憤地前寫下8個字:“抗戰必勝,此橋必復”。後來的回憶中他說到,炸掉錢塘江大橋,就如同親手毀掉自己的骨肉一般。

  

  直到抗戰勝利後,1946年,茅以升繼續擔任修復錢塘江大橋的重任。終於,茅以升實現了自己在戰爭中許下的「不復原橋不丈夫」的誓言。當他再次踏上自己設計建造的大橋,一生的心願得償,淚水沾襟。錢塘江大橋見證了一段屈辱和堅韌的民族歷史,也告訴我們正是有著橋樑界前輩們的辛苦付出,才有了中國今天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