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国不趁着岳飞身死,一举拿下南宋?

阿意西特鲁


大家好,我是奇趣讲史,我来为大家解答。

岳飞被杀的时候,金国也不可能消灭南宋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国与南宋之间《绍兴和议》的内容就可以看出灭不了南宋

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
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要点如下:
重划宋、金两国的边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割唐州、邓州(在今河南省),又重定陕西地界,宋失去商州(在今陕西省)、秦州(在今甘肃省)两州约一半土地予金。
宋奉表称臣于金,金册宋主为皇帝。
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
宋每年向金国缴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1142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在《绍兴和议》的内容里已经明白了金国的意图了,就是想得到更多的物资,更多的金钱和土地资源,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更多的资源。所以他们就没有更一步的侵略,如果近一步侵略后果也是他们不知道,也担当不起的。

原因②经济方面也让金囯灭不了南宋

我们先来看南宋这边的经济

南宋帝国与印度洋北岸的阿拉伯帝国构成了当时世界贸易圈的两大轴心,鉴于此,美籍学者马润潮把宋代视为“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期”。



南宋时候,水田增加,产量进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等地,稻米产量很大,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绵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有了一套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南宋所造的船,上面已装有指南针,并且具有较强的抗风力。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广州和明州,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再看金国这边的经济

金朝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金朝建立之初,女真族尚处于渔猎农耕的混和制度,而它所控制的汉地,农业经济早已高度发展。

从金熙宗到金章宗的半个多世纪里,北方社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比辽时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冶铁业有明显进步。在金世宗与金章宗期间,原来使用奴隶生产的猛安谋克户也逐渐转化成地主。这个转化主要有受田、赋税、区别平民和奴隶等,女真贵族借此扩大土地占有范围,实行"括地政策。”




两者之间一对比就可以发展,南宋是更占优势的。打仗也是国力之间的较量,打的越久,消耗的国力就越大,对军队,百姓和朝庭都没有好处。所以经济方面的因素,金朝也灭不了南宋的。

原因③
地形因素

金国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游牧民族最擅长的就是骑马,所以在军队上骑兵是他们的精锐。之所以北宋会灭亡,有一个因素就是他们的骑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到了南方可就不一样了,南方的地形不像北方平坦开阔,而是有更多的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根本不适合骑兵的有效发挥。

这个因素也不会让金国灭了南宋的。

在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里面还有忠诚,爱国人士,是不会让侵略者得逞的。

引用资料:

————《绍兴和议》


奇趣讲史


题主这里有点太高估岳飞的作用了。

在岳飞被冤杀的时候,宋金双方经过了很多轮的较量,双方处于谁也吃不掉谁的局面。

岳飞被杀前的宋金局势

1139年,宋金双方达成和议。但实际上纵观宋金之间的每次和议,几乎都是金朝实力耗尽,以和议为借口,借机回去休整,休整完了则第二年再来。

果然,1140年金撕毁和议,举兵南下。

五月份,金朝以收回河南、陕西之地为借口,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出山东、陕西及汴(宋东京,今开封)、洛(今洛阳)两京,大举攻宋。宗弼亲率主力10余万,夺取东京后,挥师南下。

南宋抗金大将刘锜在顺昌迎战宗弼。五月份,刘锜与宗弼经过三次大战,历时6天,击溃了金军的前锋部队。六月份,宗弼亲率金军主力来顺昌决战,结果被刘锜打得打败。顺昌大捷震动了金朝,史载金军把燕京的财物向上京方向运,打算放弃中原。

刘锜也向高宗请命追击。但是,赵构严令刘锜退兵,不得追击。

(刘锜)

顺昌大捷的过程中,岳飞有没有参与?有的,但是没赶上。

金军主力往顺昌进发时,赵构担心顺昌有失,便命岳飞发兵救援。岳飞接诏后,立即派张宪、姚政率军东进,援救顺昌。未至顺昌时,刘锜已于顺昌之战中大败金军。

到了六月下旬,金军在西线受阻,东线也被打败。局势对南宋有利。

岳飞反攻:

赵构比较了解积极主战的岳飞,怕他继续出击,就派李若虚去向岳飞传达诏命,让岳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李若虚到达的时候,岳飞已率军开至德安(湖北安陆)。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大计,李若虚素主抗金,他被岳飞的热情所感染,他不顾矫诏之罪,支持岳飞北伐。

岳飞于是率军北上,直指开封。岳飞同时派人联络中原地区义军,共同行动。

七月份,岳飞率前锋军到达郾城,宗弼派15000人前来进攻,结果被岳飞杀得大败。金军随后又派大军赴郾城,结果依然被岳家军杀得大败。

郾城失败后,宗弼率十三万步骑进攻颍昌。结果岳家军在颍昌大战金军,金军溃败,被杀五千余人,被俘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获马三千余匹。

岳飞被胜利说感染,也被中原义军的反抗精神说振奋:“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

宗弼被打得没脾气,打算放弃开封北逃。但有人对他说:“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果然,后面就有赵构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事情。之后岳飞被夺兵权,1141年被下狱冤杀。

岳飞被杀后,宋金双方局势如何变化?

岳飞被杀后,金军能否乘势消灭南宋,这要看双方的局势发展,看金是否强大、宋是不是变弱了。

先说金朝这边。金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

首先,金朝国力消耗严重。金朝与南宋以及北部蒙古部落在1141年前,大战不断,其实力损耗严重。重要的财富来源区---中原,因战乱频繁,生产凋敝,金朝的财税无法支撑大规模战争。

其次,金朝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无心对外。宗弼兵败之后回朝,与丞相完颜希尹(跟随金太祖阿骨打一起打天下的功勋之臣,创造了女真文字)发生矛盾,奏请金熙宗除掉完颜希尹。金熙宗完颜亶当然偏向于他的四叔宗弼,就以谋反罪诛杀了完颜希尹一家及其党羽。

随后,宗弼就常驻汴京,发展社会生产。史载也是轻徭薄赋,百姓大悦。

宗弼因为参与了几乎所有金朝对宋的主要战争,他驻守河南之后,知道南宋无法轻易攻取,于是一改以前好战的做法,力主维持与南宋的和议。直到1148年宗弼去世,宋金双方无战事。

再说南宋这边。

虽然南宋一直是乘胜求和,但是南宋也不会自废武功。南宋在抓岳飞之前已经解除了中兴诸将的兵权,派了文臣接替了几大护军主将的位置。但是,大军还在、除岳飞外的大将都在。因此,南宋并没有岳飞离世而实力大减

结束语

岳飞被杀后,金的力量衰弱,无法再发动灭宋大战;南宋虽然完成了文臣替代武将的过程,但实力并没有减弱。

同时,宋金双方在岳飞被杀之后很快达成了和议。1142年二月,双方正式约定: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淮水上游的唐邓二州和西面商、秦二州的一半割让给金朝;南宋向金称臣,输纳岁币银、绢二十五万两、匹。

在这种情况下,金得到了实际的好处,也没有再侵略南宋的必要。

(完)

凌烟阁论史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关于岳飞死后,金国为何不一举拿下南宋。需要从两方面考虑。

虽然,岳飞不幸遇难风波亭,但是当时的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中的刘锜、韩世忠、张浚等人依然健在。如果今朝想要借机起兵灭掉南宋,那么势必会激发南宋朝廷上下的同仇敌忾,再度启用这些已经被打入“冷宫”,明升暗降的抗金名将。到时候,金朝是否能在战场上讨便宜就不一定了。所以,与其将未来寄托在不可预知的战场上,还不如通过议和来对南宋进行经济和物资掠夺,顺便获得充足的经济利益。之后绍兴和议,南宋每年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外,岳飞死后,金朝内部的各种矛盾开始凸显。比如,曾参与拥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金朝名将完颜宗翰(粘罕),在1132年就在金朝内部的立储事件中反对拥戴太宗长子,而是积极谋求立年幼的完颜阿骨打嫡孙合剌为继承人。最终,完颜宗翰没有成功,等到的是1135年金熙宗即位后对完颜宗翰系统的大清洗。生性暴躁的宗翰,坐视心腹亲信被杀,无能为力,未及一月便愤懑而死,终年58岁。而且,在金朝内部主和派的实力也很大,以完颜昌(挞懒)等人为首的主和派,在1129年时就对宋军的实力产生了忌惮,所以极力开始在金朝内部寻求与南宋和解的方式。甚至当年曾经押送押送宋徽宗、郓王父子和他们的姬妾北上的完颜宗隽 等也和完颜昌结成统一战线。直到1139年,金熙宗才以谋反罪,诛杀了完颜宗磐和完颜宗隽,解除了完颜昌的兵权。可见,金朝内部有多少问题。

当然,金朝除了内患,还有外忧。早在金朝创立之初,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各部就有不臣之心。结果到了1146年之后,俺巴孩汗被被塔塔儿部出卖,被送给金熙宗,金熙宗将其钉死在木驴上之后,蒙古各部就开始对金朝的大规模反击。甚至一度威胁到金朝的都城。虽然,蒙古人羸弱的后勤保障,以及城墙,最终没有对金朝造成致命伤害,但是这种袭扰让金朝不得不分兵去阻挡蒙古人的攻击。

所以,金朝不借机灭掉南宋,并非一个岳飞的生死那么简单。


潞州节度


岳飞之所以能被金国所忌惮,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抵抗意志最为强烈的南宋将领,而是因为有岳飞的存在,金国以占有的土地就会受到威胁。岳飞是南宋唯一一个有能力,也有勇气组织大规模的兵团进攻的宋将,岳飞死后,南宋再也没有一个人有能力组织起来对金国的进攻。虽然在宋孝宗的年代,也曾组织过北伐,但所起到的影响远远无法和岳飞所进行的北伐相媲美。

在这个前提被敲定后,我们就能够确定一点:岳飞之死不是停止了对金国的抵抗,而是停止了对金国的进攻。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灭亡不可能由一个人而决定。当时金国与南宋之间,即便岳飞死了南宋还是能够苟延残喘,因为金国并不具备消灭南宋的实力。


金国刚刚由原始社会开始转变,无论是从生产力还是政治制度都相当落后,它之所以能在对北宋作战中取得胜利,除了因为它有着强大战斗力之外,与北宋政治腐败,皇帝软弱无能,是分不开的。

但金国在攻下北宋都城之后,并没有吸收北宋的先进社会制度,来提高自己。只是进行了一场掠夺后就离开了。可以说,金国统治者并没有统一天下的决心与意识。从后来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出,金国依然采用的是刚刚建国时候的部落制度,以贵族合议制度为主导,即便吸收了一些宋、辽的管理制度,要逐步走向汉化,但从实际情况上来看,朝政还是被贵族所控制。

金国制度的落后,自然就导致了它管理方面的落后,其具体体现就是野蛮。这种野蛮不仅仅是对沦陷区百姓野蛮,对自己的百姓也野蛮。而上层也处在不断争斗当中。

金国本身也存在着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派代表完颜宗弼对割让河南、陕西的结果并不满意,他还希望夺取更多的领土,但被岳飞所击败。这样一来,金国的主和派也就占了上风,于是就有了“绍兴和议”的签订。从这一点或许我们可以看出,南宋这一方没有收复失地的梦想,而金国对于同一天下的梦想也并不强烈。

即便金国想统一天下,也没有哪个将领有能力指挥这场灭国战争。在完颜亮当政后,他曾亲自主持南征,最终的结果是被虞允文在采石矶打败。或许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金国根本无人可用。

另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沦陷区的抵抗。虽说南宋朝廷抵抗意识不强烈,但是民间抵抗从未间断。我们所熟知的辛弃疾,他就是生长于沦陷区的人,他最早就是在金人所统治的地区起义的。沦陷区抵抗势力不断,也是金国无法全力进攻南宋的要因之一。

更何况,南宋虽然软弱,一味求和,但那是因为没有遇到灭顶之灾。岳飞死后,南宋的确无法组织进攻式的兵团作战,但能够保南宋偏安一隅的将领还是存在的。

如此一个政治制度落后,人才缺失,目光短浅的野蛮政权,再加上沦陷区人民反抗,根本不可能做到消灭南宋。


再言春秋


岳飞一人不等于整个南宋的武力值。岳飞死后,南宋还存在了139年。

南宋采取的求和政策、联合蒙古的政策都是南宋在岳飞死后得以继续存在的大环境。

另外,说一说南宋的武力值吧。

金并不是没有南下取宋,而是打不下来啊。完颜亮即位之后,大举南下侵宋,可惜东路水军在胶西就被宋军歼灭了。完颜亮继续南下,此时后院失火,完颜雍自立为帝。此时的完颜亮继续南下,不料在长江边上,水军再次全军覆没,完颜亮还想继续,结果被部将反叛杀死。宋军趁机收复淮南。自此,金没有胆量再灭宋了。

岳飞确实牛逼,但岳飞不是代表了这个南宋,岳飞完了,南宋就完了。


东东历史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积极联络义军,收复了襄阳六郡,北伐中原,当之无愧的中兴名将。






金国没有南下究其原因有这两点,于南宋方面岳飞被夸大,实际上并不是南宋唯一的屏障。

再有就是,决定国家战略走向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的综合因素考虑。


南宋方面

岳飞的死,确实对南宋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个影响达不到损失国家力量的高度,

因为后世演义的原因,致使后世只知道岳飞,实际上南宋初期共有中兴四将,除去岳飞在,其余三人也是战功赫赫,具有不错的统兵能力。即便是岳飞被害,韩世忠、张俊等人也有能力抵抗的住金国南下。

岳飞虽然被害,但是其军队被没有解散,而是打散编入了其他将领的麾下,对南宋的军力而言基本上没有损失。



两国战略实力

在南宋和金国议和之时,两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趋于平衡,我个人认为南宋的军事实力甚至已经超越了金国一点。

金兀术南下之时,一度越过了长江,直逼当时的临安,逼得赵构躲入大海。但是随后金兀术被岳飞和韩世忠大败,军事实力损失严重,而南宋乘机北伐,稳定了根本局面,实力得到了提升。

此消彼长之间,金国的实力受到了重创,而且由于过度的极速扩张,内部出现了不稳定因素,对于刚刚占领的辽国和北宋领土,统治力不足。需要一定时间的整合消化。



总体来说岳飞是被演义夸大,实际上并不是南宋的唯一屏障。而且决定国家战略的不是将领,而是国家实力。


我是越关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守仁君只能这么说,不要小看南宋。

金国人一开始就奔着灭亡宋朝去的,赵构南逃,金兀术就搜山检海捉赵构。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时候的金国,实际上并没有能力灭宋了。

第一 随着金国版图的扩大,实力也在不断衰减。

女真兵不满万,满万则无敌。这句话除了说明女真兵很厉害之外,还说明啥,女真人口少啊。


女真先灭辽,后灭北宋。版图是越来越大。但是这么大的家当也就要更多的人去保卫,纯种金兵就那么点,想要扩大军队,就只能从占领区招人,招什么人呢?契丹人,宋人。我就是一个种地的,总不能说我一被你拉进军队就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了吧,随着军队的壮大,战斗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战斗力反而大不如前。所以,那个时候的金军,早就不复当初灭辽时的强大。

二 南方地形不适合北方军队施展。

北方人陆上打仗个个都是好手,但是一上船立马歇菜。尤其是那些契丹人,女真人。你们天天在草原上骑马竖着晃惯了,一上船横着晃起来非得头晕反胃,吐得昏天黑地不可(玩笑话)。就是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南方的地形骑兵军团你也冲不起来。军队再生猛,束手束脚的也发挥不出来实力。

三 这一点最关键也最重要。岳飞的功绩不容置疑,但是南方不仅仅只有一位岳飞。宋朝将士在和金国多年的战争中去芜存菁,吸取教训,逐渐变得强大,已经完全可以和金兵抗衡。



韩世忠黄天荡大捷,把金兀术打得抱头鼠窜,掘河而逃。刘琦顺昌大胜,在毁约开战的金兀术脸上狠狠地扇了几巴掌。吴阶吴璘二兄弟固守川陕门户,和尚原,仙人关两仗让金人再不敢窥探川陕。

还是刘琦,在庐州,太平州等地大破金军,让金军见顺昌旗帜即走。


宋将虞允文,本来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在采石矶以少敌多,破金主完颜亮的水军。

有句话说的好,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南宋虽然名相不多,但是能打仗的将军可不少,岳飞身后自有人金国哪里来的实力去覆灭南宋。


守仁读仁


关山铁马夜行匆,南国君臣犹梦中。

百年河朔空良策,半壁临安醉高宗。

佞相白绫莫须有,将军赤壁满江红。

而今西子湖边过,且祭英杰酹青松。

――肥猫过岳鄂王庙



岳飞蒙冤而死后,金国未趁机南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主力重创

在宋金的长期对抗中,金国的兵力折损很严重,形势已经转蛮。金军依赖的重装骑兵部队――铁浮屠,在战役中消耗怠尽。铁浮屠的造价微高,无法及时地得到有效补充,在骑兵装备方面已经失去了优势,无法快战快决,形成优势。



二,兵力不足

金军攻破汴京,实属意外。宋朝虽然都城被占,但实际上主力部队并未受到歼灭性打击。南宋建立,军队通过整合,南宋各将领重新训练和提高,又形成了战斗力。

而金国兵力并不充足,攻城掠地,往往需要大量兵员驻守,兵力被牵制和分散,难以集中重兵,重点突破,双方形成僵持。 岳飞虽死,但其麾下的军队战斗力仍然很强。其他的南宋各个将领的军队实力也有增强。



三,后方不稳

沦陷区的宋朝军民反抗势力风起云涌,组成了大量的义军,呼应南宋军队。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金军如果勉强南攻,退路和补给线就很容易被切断。

四,旧辽势力

辽国虽然新灭,但其残余势力仍然存在,他们时刻怀着复国的梦想。如果金军在南方与宋国形成僵持,久拖不决,旧辽的残余势力就很有可能发动叛乱,从金军背后发起攻击。



五,蒙古异动

北方的蒙古族势力已经趁势崛起,逐渐体现出了脱离金国控制的苗头。若宋金纠缠僵持下去,就牵制了金国的主力部队,急切间难以征服,而北方蒙古再起烽烟的话,金国将腹背受敌,首尾难顾。

六,国内生变

金国老王新丧,幼主初立,国内政坛各方势力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纷争不断,急需重要的将领回去稳定局面,镇慑异动。

对南宋的战斗如果打不好,对重要将领的威望形成巨大挫折,在朝堂上就会被拿来做为攻击的理由。这种情况下,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应该把将领和主力部队及早抽出身来,先回去稳定住国内政坛的大局面才是上策。


馋嘴肥猫铲史官


岳飞被杀后,其地盘湖北由朝廷接管,岳家军由朝廷改编为国军,朝廷实力因此大为增强,势力直达西川,吓得本来准备在西川独立的吴氏兄弟也因此不敢造次。金国若于此时攻宋,恐怕讨不了什么好。

此时,南宋在赵构与秦桧的励精图治下,百姓恢复生产,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对外贸易强劲,经济实力远超金国,此为抵抗金国的物质基础。

南宋国泰民安,反观金国境内,汉人不堪女真人压迫,纷纷起来反抗金国的统治,虽说未能动摇金国国本,但也使金军疲于奔命。

另外,金国西部有蒙古与西夏,亦为金国之大患,而南宋却可并力向北,以御金国。

岳飞对战金军时,并不是什么常胜将军,韩世忠与吴阶战绩皆在岳飞之上。金国也从未想过要趁岳飞被杀而南下侵宋,金国人又不是傻瓜。

淮河以南,在宋时水网密布,不适合骑兵作战,故以淮河为国界,也是金国军事力量的极限。

所以,岳飞被杀,并未给金国造成可趁之机,金国也就不可能趁岳飞被杀而进攻南宋。




当代曹植


在岳飞被杀害之前,南宋已经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之后,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金帝海陵王完颜亮兵分四路,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激战正酣时,完颜亮之从弟完颜雍,乘他南征和中原空虚而在东京(辽阳)称帝。南征将士也有从前线逃回去拥立完颜雍。十一月二日,完颜雍登位的消息传到前线,军心动摇,加之有三路水军被宋军击败,至此己军无斗志。

完颜亮决定先取南宋或至少胜利渡过长江,捞回个"面子"后,再北上与完颜雍抗衡。于是金军自和州渡江攻宋,宋将虞允文大败金朝水师于采石矶,战船全被宋军烧毁。金军伤亡惨重,海陵被迫移驻瓜州渡。完颜雍称帝和采石矶之败,使完颜亮觉得更没面子了,他仍无退意,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说:“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这就激起了兵变,兵马都统领耶律元宜与其子王祥和都总管徒单守素、猛安唐括乌野等联兵反叛,完颜亮被杀,金军北返。

之后,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也进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金国也有几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