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農村的老人為什麼都不捨得休息,每天都要堅持勞作?

醉美雪巖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就按我的父母親的生活來講,早出晚歸,早上不吃早點就下地裡,在地裡忙活一上午,中午回來吃飯,飯後休息一小時,接著下地裡繼續勞作,在我們農村除了老人生病,村裡有紅白喜事和下雨天之外,幾乎都是在地裡勞作。

老一輩人,不是捨不得休息,是不敢休息,休息就渾身不自在,休息就怕沒有收成。





紅河岸邊的縴夫


你好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農村老人不是不捨得休息,只是他們一輩子了已經養成了勤勞的習慣。

說一下我們家裡的老人吧,我家也是農村,生活在山區。我家奶奶 九十多歲了,應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了吧,但是奶奶每天都不閒著 每天總覺得有幹不完的活,有時我們讓她老人家多休息會兒,老人家也不聽,總說習慣了 閒不下來!九十多歲了身體特別棒,這可能也跟每天勞作有關係吧!



枝子的趣味生活


農村老人為什麼不休息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吧:

1.農村的老人都是以前窮苦日子熬過來的,所以對現在的生活特別珍惜,他們已經習慣了每天干活,如果不種地不幹活,哪裡來的收入?

2.農村老人不比城裡老人,他們不敢休息,因為他們沒有退休金,只有好好種地,才能有好收成,能多賣點錢

3.農村老人負擔都比較重,現在娶媳婦都要幾十萬,作為老農民幾十萬不是個小數目啊,所以他們才拼命的賺錢,給下一代能夠娶妻生子,能夠有好的生活條件,我自家媽媽都七十歲了,還在幹活,不讓她幹,她老是嫌不住,看著她幹活心痛。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


炒菜張哥


這個問題我認為有三點原因。

1.觀念的問題。

經常聽到老人教育偷懶的年輕人都會說一句話,就是不幹活哪裡有飯吃?那就說明在他們的觀念裡幹活才有飯吃。

2.習慣問題。

那一輩人都經歷過三年大困難時期,可以說從懂事起就開始不停的幹活,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經常聽到有些老人到城裡住個兩三天就嚷嚷著回鄉下的事情,不就是因為不做事不自在嘛。

3.為年輕人減輕負擔。

我有幾次勸我老爸不要種田了,他說種一點最起碼糧食不用花錢買。這也說明老人家心裡是想著為我們節約的開支。

所以說很多農村老人都閒不住,不幹活不自在,我有個大伯快80了還種田種菜養魚養鴨,還不是因為上面幾個原因?

大家怎麼看呢?




打工仔的農村生活


很多農村老人都在田間地頭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外公今年93,外婆87,兩個人到現在還在每天忙碌,菜地裡,近點的田裡都能看到他們兩個的身影。總結有以下幾點

1、他們這代人在地裡勞作了一輩子,對土地是有情感的,讓他們什麼都不用幹又閒不住的,他們不像我們玩手機,打牌搓麻將,也不像城裡老人這健身那活動的,只有在田間地頭當健身了。

2、自給自足不給後背增負擔,他們就是想在自己能動的情況下儘量都自己動,自己種菜不用跟兒子伸手要。

3、每次我們這些晚輩去,他們還能拿出自己收穫的東西給我們,這也是他們能做到的比我們的一種方式。記得半個月前我去看外婆,她還拿了兩斤多泥鰍給我,說是外公去裝的😂,知道我要特意留著的。




婺源鄉村


我外公外婆70多了,身體還可以,在家裡種地,搓繩子去賣,外公會一門手藝,年輕的時候幫村裡人打深水井,現在老了也不停歇,也經常出去打深水井,重活做不了,可以在旁邊輔助。

我爺爺奶奶的話,身體不適太好,年紀也70多了,家裡活都是奶奶在做,雖然嘴裡經常抱怨,可手裡卻不停,家裡有地,但不種了,包給別人種樹,家附近也有地,爺爺平時就種種菜,玉米這些常見的。

子女也都勸他們休息,他們嘴裡答應的好好的,但手裡卻依舊不停,我想,他們忙碌了一輩子,突然有一天,不忙碌了,心裡可能會空落落的,畢竟這些事情幾十年如一日的去做,而且人閒了,也不知道幹啥,農村的生活和城市不一樣,農村人喜歡家裡長家裡短的嘮嗑,忙裡偷閒去打打牌,平凡中透露出一點點的幸福,這就夠了。


藻無憂


農村人,肯定以農忙為主,不幹活就沒有收成,沒有糧食,所以必須得要幹活呀,就像城裡一樣,他們雖然不用幹農活可是他們也一樣每天都要上班是一個道理的。

就拿現在來說,我們老家現在要起花生了,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地裡收花生,因為去晚了這個天還很熱,所以要早點去,爸爸媽媽他們在家也很辛苦的,到時候花生收完還要收玉米,每年都是這樣,反反覆覆,來年在播種,農村人種一輩子地了,如果真的讓他們閒下來了估計他們也不會習慣的


gloomy


這裡就要說說我媽的後半生了。我親生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我媽帶著我從西充的一個小山村改嫁到了城裡,但日子也很不好過,繼父是個老實的木匠,靠給人打散工維生,收入勉強溫飽,住的地方也是漏雨漏風的,後來我媽生了弟弟,日子就更難了。

難也要過下去呀,怎麼辦呢?我媽就開始跟人在夜市賣花生、毛豆。那個時候是90年代中期,夜市很火,喝夜啤酒的人也多,我媽一個農村進城的婦女,畏手畏腳的,腆著臉,竟也把東西賣出去了,掙夠了我的走讀費。那個年代,沒有城市戶口又想在城市學校讀書的孩子,每一年要額外交納500元。這在當時可不是小數目,要知道當時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一個月才300來塊。

到了2000年初,我媽開始賣燒烤了,就是那種小推車上架個鐵架子,用碳火燒各種串兒。那個時候我的任務就是每天放學做完了作業,幫我媽用竹籤子串肉塊兒,每天都得串完一大臉盆,雖說手指經常戳破,大傷小傷的,但能掙著錢,一家人的生活好過多了。

2008年的時候我家買了房子,我也開始上班掙錢了。我弟去部隊當了兵,完全也不用家裡的錢了。照理說我媽該輕鬆一點了,可人家還是每天風雨無阻地出攤兒,生怕落下一天。

再後來我結婚了,家裡收入不錯。。我弟在部隊轉了三級士官,工資每月一萬出頭。我媽自己買的養老保險也開始領錢了,可她還是沒有歇下的打算,我媽老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趁自己還能動,多掙兩個。我知道我媽是前半輩子窮怕了,也勤奮慣了,你要真讓她什麼都不幹在家呆兩天,只怕還要閒出病來。我給她買的那些衣服,首飾,她也都收著,說哪天真幹不動了,她就好好倒飭倒飭,也像那些真正的城裡老太太一樣,享享清福了。


十年之前十年之後


農村老人為什麼都不捨得休息,每天都要堅持勞作。


首先老人從解放前就開始經歷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
,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日子,那時候不管做什麼,都只有靠自己的雙手。
後來改革開放又感上幾年的大饑荒


,然後土地下放到個人,大家手裡有了土地就使勁兒的幹,使勁的幹,只不過是為了養活自己的一家人,
這多年來養成的,勤勞耕種的習慣,他一下子是改不過來的
,很多老人心裡的觀念就是,兒女再有錢 他也有一家人要養活,他的負擔也很重,然後自己能做一點是一點,給子女減少一點負擔。
在老人心裡土地養活了他一輩子和他的子孫,現在看著土地沒人耕種,他心裡覺得難受,因為他熱愛著這片,什麼養育他和子孫的土地,


他種地就耕作,就像農村城裡老人,閒了出去公園裡跳跳舞,打打太極一樣,就當是鍛鍊身體

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很有出息了,接老人出去享福,可是去了沒幾天,又自己一個人跑回來了,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點菜,然後閒時跟老人聊聊天,他覺得心裡很踏實。
祝所有的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川南老郭


農村的老年人,多數都是40後或50後出生的人。他(她)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受傳統的家庭教育和生存環境的考驗,靠種莊稼,養殖家禽家畜維持簡單的家庭生活。一生中經歷了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十年的艱難困苦時期,過著吃過糠、咽過菜,衣不遮體、飢不飽腹和商品極度短缺,主副食品及日用工業品憑票供應的日子等,太多的生活磨練與考驗,養成了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美德。懂得和分享了一分勞動,一分財富的好處,養成了從早到晚忙碌不止,不停地幹活的勞動習慣。如果一天不勞動,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跟生了病一樣。就這樣天天、月月、年年如此地勞作,為了生計養家糊囗,養兒育女。直至現在人老了,在多數兒女都外出打工,農村勞動緊缺的情況下,仍然彎腰駝背地幹著農活和家務,甚至還要幫助帶孫或帶外孫。農村的老年人,他們生命不息,勞作不止的美德,既鍛鍊了身體,又創造了一定的財富,還為家庭相應地減少了負擔,這是值得每個年輕人學習和尊敬的,我們也應當為農村的老年人,善始善終地勞動熱情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