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常見的老稱杆是用什麼木材料做的?有收的價值嗎?

農友君


農村常見的老杆稱,是最古老的稱量工具之一。從公元前至今,一直伴隨著各種商業活動。雖然現在已經有了點子稱,但仍然在一些商業活動中時不時的看到老桿秤。

別覺得老桿秤看上去很簡單,但製作老桿秤的工序卻十分複雜,尤其是在制稱材料的選取上,制稱工匠們會非常用心,唯恐因材料的質量低劣而影響了稈稱的正常使用。


那麼,僅就秤桿而言,工匠們會選取什麼材料呢?

一、楠木

楠木,屬於一種名貴木材,一般產於我國的貴州、雲南、四川等地區。

楠木的材質非常堅硬,耐腐蝕性能非常好,可以製作各種傢俱,而且,楠木還帶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兒,可以避免蟲蛀。尤其是楠木種類中的金絲楠木,更是楠木種類中的極品,在古代,只有皇家才能使用。並且,其數量非常稀少,其價格更是堪比黃金。

由於楠木的材質非常優良,因此,在製作大號桿秤時,許多工匠都喜歡選擇楠木做稱稈,以便使桿秤更結實耐用。

二、西北栒子木

西北栒子木,又被稱為紅栒子木,是一種薔薇科栒子屬的落葉灌木。其枝條雖然比較瘦弱,但非常堅硬,不易被折斷,也因其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而不易被蟲蛀。並且,其小枝呈圓柱形,深紅褐色,看上去非常漂亮。非常適合做小型桿秤的稱稈。因此,有一部分小型桿秤的秤桿就是西北栒子木做的。

三、東亞棗木

東亞棗木又名赤金檀,俗稱紅花檀,屬於多年生木本植物。

棗樹生長的速度非常緩慢,如果想讓棗樹長到碗口粗,就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因此,棗木的質地不但堅硬,而且細密,非常耐蟲蛀,也耐腐蝕。長得時間比較久的棗樹其心材呈紅褐色,看上去非常圓潤。在古代,許多印書的印版就是棗木雕刻的。所以,棗木被譽為最古老的“印刷機”。

正是基於棗木有這麼多的優點,所以,在華北地區,制稱工匠常常用棗木製作各種桿秤的稱稈。

以上介紹的就是老胡所知道的製作桿秤的材料。


至於說桿秤有沒有收藏價值,這就要依據桿秤的材料來判斷。據收藏專家介紹,楠木做的桿秤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而西北栒子木和東亞棗木做的桿秤因民間存量太多而收藏意義不大。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桿秤的使用歷史非常悠久,一直在各種商業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最古老的稱量工具之一。製作稱稈的材料一般就是以上介紹的三種。如果你遇到了楠木製作的桿秤,是值得收藏的;如果不是楠木製作的桿秤,其收藏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了。


老胡說三農


農村常見的老稱杆都是用什麼木材做的?真的有收藏價值嗎?

小時候爺爺房間的牆頭上總是掛著一杆又老又舊的稱,偶爾在家裡調皮玩耍亂扔東西,但是爺爺從來沒有讓我砰過家裡的那一杆秤。爺爺說這一杆稱是我們老李家的祖宗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到我這一代以不知道過去多少年了。它彷彿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我們家裡的老手藝豆腐活可千萬不能丟,因為沒有它也就不會有現在的我們。


對於爺爺來說這杆稱的收藏價值不僅僅在於對老手藝豆腐活的繼承,更重要的是對上一輩人的思念與懷念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子秤以逐步完全的取代了先人們所謂的稱杆。所以對於現代人而言稱杆的收藏價值在於它材質的選擇做工與雕刻的精細程度,更重要的是在於它歷史年代的久遠性等一系列方方面面的問題。

說完了稱杆的收藏價值,下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關於稱杆的其它故事,老稱杆一般都是用什麼材質做成的呢?


爺爺說我們這邊的稱杆大多數都是用棗樹或松樹製成的,因為這兩種木材相比於其它木材來說更加的輕巧柔韌性比較強,這樣的稱杆用起來也更加的順手麻利。

以前村裡的地主家比較富裕,所以都會請人做一把水沉木稱杆掛在中堂的旁邊。爺爺那時候一個村都沒有幾把稱,地主家的那把水沉木稱杆他們自己也捨不得用,只是掛在那裡臭顯擺而已。


職業農民小強的故事


農村裡常見的老稱杆是用什麼木材料做的?有收的價值嗎?

現在人們稱東西喜歡用方便快捷的電子秤,但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還是喜歡用秤桿,我家有兩根秤桿,一根是很小很細的,用來稱一些小東西,還有一根很粗很長的,記得每年過年殺豬都是用大秤桿來稱豬肉。當然在我小時候,大秤桿也用來稱過我,看看我長了多少肉。農村的秤桿都很結實,雖然我家的秤桿放了很多年,現在拿來稱百八十斤的豬肉、糧食,一點問題都沒有,那麼這些老秤桿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呢?

大家都知道,秤桿要用來承受比它本身沉幾十倍甚至是幾百倍的重量,所以用來做秤桿的木材一定要結實,當然用來做秤桿的木材也多是就地取材,比如南方的鐵力木、柘木、紅綢木等木材比較多,這些木材不僅結實,還有光澤度,是用來做秤桿的最佳選擇,但是北方很少能看到這些木材,但是黃花梨、紫檀木相比較能多一點,所以北方的秤桿多是用黃花梨、紫顫木做的。雖然上面所說的這些木材都可以用來製作秤桿,但是這些木材多是很珍貴也很奢侈,所以只有比較細的秤桿用這些木材來做。

對於比較粗、用來稱重東西的秤桿,農村人一般會用棗木、槐木,在農村棗樹和槐樹最常見,一棵棗樹或者是槐樹可以用來做很多秤桿,算下來一根秤桿並不貴,我家那根比較粗的秤桿就是用棗木做的。棗木、槐木做出來的秤桿相比黃花梨、鐵力木等這些名貴木材秤桿來說,光澤度差了很多。我家那根小秤桿雖然很多年沒用,擦乾淨的話光澤度很好,相反大秤桿在經常用的時候,也就是普通的木頭色,用來那麼多年也沒看它有光澤度。

在農村之所以會有很多人來收老秤桿,一是因為可能這些秤桿中有很名貴的金絲楠木或者是紫檀木,二是因為秤桿屬於物質文化遺產,有很好的收藏價值。


小馬話三農


農村雖然很貧窮,但是卻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很慶幸自己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

小時候,我是在農村讀書,我們稱體重沒有現在的電子稱,就是用老稱杆來稱的。

是大號的老稱杆,上面由兩個健壯的男老師撫著,我們小孩子就抓著老稱杆的鉤子,就這樣稱體重的。最多可以稱到250公斤,所以只要你有力氣扶起來,就可以稱!

小時候我比較調皮,有個女同學上去的時候,我把它褲子往下拉了一點點,嚇唬她來著,嘿嘿!

好了,廢話不多說,以下就介紹,農村常見的老稱杆是用什麼木材料做的?有收的價值嗎?

什麼是老稱平?

首先早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運用槓桿原理髮明瞭木杆秤。

所謂的老稱平也就是木杆秤了,用來稱量東西的!

秤沿用十六兩為一斤的規矩,延續了一千多年,在秤桿上有十六個刻度,每個刻度代表一兩,每一兩都用一顆星來表示。

至今,在我們那邊的農村老人家,還是有人用的,過年殺豬的時候,也會用到老稱平!現在的年輕人,估計很多人都看不懂吧!

用什麼材質做的?

接著,老稱平製作秤桿的木材,90%以上都用的是柘木。反正都是一些硬木製作,比如檀木啦,鐵力木,紅綢木等等!

有什麼收藏價值?

然後任何歷史悠久的東西,都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而那些質量好,時間最久的,作品又出至於名人,收藏價值就更高。

老稱平也不例外哦,它可是歷史悠久,如今算物質文化遺產吶!

比如,你擁有一個老稱平,製作用樹齡4.5百年以上的好木,比如紅木的材質。加上構件保存完好,又出自於名人之手,那麼就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了!

又或是,你們手上有你們老祖宗留下的老稱品,也可以拿去鑑定一下,萬一是明清那個朝代的文物呢?

就算不是,那也可以當做一件紀念品來收藏著,你們覺得呢?

最後,你們見過這種稱品,並且使用過嗎?我想80年後到90年初的,是最後一批用過這個東西的吧?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祝大家節日和家人團圓,歡喜哈,可憐的我早早就上班了吶!

感謝大家來圍觀,期待大家去擴散和關注我哦!


農村來的坐家


以前在農村裡面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把或幾把桿秤,方便於平時買賣一些農產品和禽畜類等。


筆者家裡就還有三把老桿秤,其中一把是淘汰很久了的,我不會用,據婆婆說那是16兩為一斤的稱,最大稱重只有5斤。還有一把是我常用的,最大稱重達到了30斤,是我專門拿來賣雞的時候過稱的。還有一把200斤的大稱,光秤砣都可能有十幾斤,那是我公公以前做稻穀生意的時候買的,現在都還保存完好,只是幾乎用不上,都被電子秤和地稱所替代了,剛剛特意問了下剛剛,他說是用小葉紫檀木做的。

做桿秤的材料必須直、硬和耐腐蝕的木材,像本地的小葉紫檀木就有這個條件,只是筆直的非常難找,記得以前去山上砍柴的時候見到過這種樹,硬度非常好。要扛一根大一點的木柴時就會找一根小手粗的小葉紫檀木來做撐杆用,可以把重量分到兩個肩膀上,輕鬆一些。

聽說以前有錢人家裡的桿秤是用真正的紫檀木或者黃花梨樹做的,像這樣的收藏價值應該就比較高了,在我們平常老百姓家裡用的甚至還有些是杉木做的,在市場上見過一次稱東西時斷掉的桿秤,這應該就是杉木做的劣質稱了。

不過筆者還是認為,收藏應該不在於它的材質,而是年份。就像前些日子很多人說的那個回收餵豬石槽的事,那種石頭多的很,而且以現在的工藝完全可以做得更加好,所以我認為材質不重要,大夥是怎麼認為的呢?


農村蔣小蘭


在農村很難覓得到象金絲楠木,黃花犁木等名貴樹木做成的秤桿,就算有極個別以前富人留下來的,也被識貨的人收藏著。所以,樹夫夜話認為,如果想靠收購秤桿來賺大錢,恐怕得非所願,撿漏的可能性較小。但隨著電子秤的普及,老式杆子秤被逐漸取代,作為觀賞性收藏,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特別是不同地方不同年代的秤砣、秤桿、秤鉤都有不同的式樣和形狀。

桿秤隨著時代的變遷,本已經過了一些改變,從過去的十六兩制到十兩制。還有十兩制的老秤到十兩的新制秤也有區別。

秤桿的材料,應該全國各地不一樣,因秤桿都是民間藝人手工製作,多半是就地取材,不過選用的都桿直節稀的樹材,有較強的硬度,木紋細膩光滑,不易彎曲和開裂。象我們這邊,以山上一種叫做枓樹的最普遍,其次是橡樹,(其中的一種叫細葉金鋼慄的最好),還有一種檀木。都是做秤桿的材料。

以前的桿秤由於做秤的師傳的工藝水平不一樣,秤與秤之間也些誤差,新秤與老秤之間也有些誤差,但一般誤差不是太大。但在市場上一些不法商販喜歡在秤上做手腳,造成缺斤短兩。象換秤砣,將秤桿做成活動的兩節可以伸縮,還有一種主要稱重物的大秤,在秤卡子上做手腳,抬起重物時卡子朝一邊傾斜,卡住秤桿造成失準,叫靠秤。更有甚者,將秤桿內部掏空,灌進水銀或鋼珠。過秤的時候,買進,秤壓得越低,稱出的重量越輕。賣出,秤桿翹的越高,稱出的反而越重。所以,鄉下有個說法叫“秤稱良心秤稱金"。講的是稱秤的人要憑良心。做買賣要公平。

如今,商店一般都使用電子秤,但在農村,老式桿秤也有人部分人在使用,起碼我們這裡是這樣。


村夫夜話


農村裡常見的老秤桿是用什麼木材料做的?有收的價值嗎?

農村的秤桿現在不多了,尤其是那些老秤桿更是少見了。記得我家有一根近一米長的老秤桿,現在竟然不知道去哪裡了。農村的老秤桿確實有一定歷史了,至於是用什麼木材做的,這個就比較多了。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看看什麼木材的多。



老秤桿都是硬木做的,沒有疑問。大家從影視劇或者文學作品裡都聽過像金絲楠木,沉香木等名貴木材,由於這兩種木材材質較軟,可以判定老秤桿的原材料並不是這倆寶貝。

像古代皇家使用的紫檀木,黃花梨等御用木材,一般人也是可望不可即的,能流落到民間的也屈指可數,還是不要考慮了,如果誰家真的有一杆這樣的老秤桿,目前也能賣個幾百上千萬吧。


前幾天專門問了年老的爺爺,以前家裡的老秤桿都是什麼木材做的?爺爺說,家裡富裕的人家就買用杉木做的秤,還有就是松樹做的。普通人家的就是用棗木,槐木的居多。以前村裡的能工巧匠把一顆顆大棗樹或者槐木做成農民使用的多種工具,像劈柴板斧的把手,家裡菜刀的把手,還有鐵鍁,掃帚等農具,大多都是用槐木或者梧桐木做成的。


現在農村的老秤桿也不多了,老秤桿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文化印跡在傳承,由於普通人家的秤桿並不是什麼名貴的木材做的,所以沒有多少收的價值。不過如果你會分辨名貴木材的話,還是可以去農村走走,試一試能收多少,萬一收到一個金絲楠木或者紫檀木的,可能就會發一筆不小的橫財呢。


最三農


櫸木,檀木,麻梨,也有荊,楸,榨,有收藏價值,特別十二生肖秤砣,一斤十六兩的那種老秤,那是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見證,大秤砣叫權,大權在握說的就是秤砣,現在的公斤桿秤也不多了,大的桿秤現在都讓人買了車珠子了。秤平斗滿,童叟無欺,這是商道,古人有一副對聯,“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吳龍騰飛身披萬顆金星。”這一副對聯寫的是燈和秤,有秤無砣就是擺舍,有砣無秤也用不了,秤和砣不能分家,分開一世無成,就和現在團隊一樣,抱團共同發展,小時候我家賣菜就用桿秤,我家有四桿秤,兩個五公斤的,一個十公斤的,一個五十公斤的,十公斤的時老十六兩一斤的秤桿改的,現那個羊砣沒了十六兩的老秤桿,現在就是個老物件,但無用武之地了,當今社會,電子秤成了主流,一杆秤,砣走到哪裡就能喊出多少錢,只能在農村有少量的人會了,一杆秤,所有的斤兩都是口算,上回回家,以前張口就能喊出多少錢,但秤會使,算帳得算會[呲牙]。一杆秤就是公平,你別多要,我也別少給,秤平斗滿,我把秤高高,零錢我不要,你買的歡喜,我賣的和氣,秤童年的記憶


用戶蒙山好人


農村常見的老秤桿是用什麼木材料做的?有收的價值嗎?


“稱盤子,掛千金”這事咱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農村老話,意思是別看秤盤子小,但是卻可以稱起來千斤重物。農村的老秤都有四部分組成:秤鉤和秤盤、稱杆、秤砣、吊繩,四個部分都非常的有講究,尤其是吊繩和稱杆,今天我們先著重的說一下這個秤桿。

如果大家平時在農村經常用稱的話,肯定就會發現撐杆是一個前端粗後端細渾圓一體的木棒。而且秤桿的製作材料非常的有講究,因為材料選的不好秤桿可能會變形,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影響稱東西的精確度。


在農村做秤桿是非常有講究的,首先做秤桿的木質材料要非常的堅硬,木質要密,因為這樣一來秤桿就不容易變形。除此之外撐杆還不能太脆,太脆的話稱杆容易折斷、不耐用,最後是要看做撐杆樹木的材料,樹木生長的紋路是否合秤桿一致,所以在北方一般做秤桿的樹木基本都是榆樹或者槐樹這兩種平時不常用的樹木。


前邊說了,老秤桿的材料基本都是槐樹或者榆樹,那麼槐木和榆木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呢?原來秤桿在民間有一個這樣的說法:因為秤桿是衡量重物所用,所以代表著公平、正義,因此很多農村人喜歡把老秤桿立在自家的門後邊,或者是放在堂屋箱子底下,保護自己的家庭有作用。還有一個原因是秤桿上有金星,金星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秤星子,稱星子一般採用的是銅做的,因為經常使用,被摩擦的金閃閃的發光,像金子一樣,這也代表著家裡面財源廣進,所以在農村秤桿一般都不會隨意的丟掉,要麼是掛在牆上,要麼是放在門後。


當然有的人會說,收這種老的秤桿子是去車珠子車出來的珠子做飾品,其實老張是不認同這種說法的,因為做秤桿子的材料是榆木和槐木,這兩種木質並不會有比較吸引人的紋路,即使車出來的珠子,一般也沒什麼人喜歡。對於這個問題,不知道你怎麼看,歡迎分享。


老張談三農


看到有個朋友說秤桿結實,我糾正下,我不太贊同,實際上秤桿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結實,之所以能承受那麼大的重量跟稱的構造有關,是力矩長短造成了秤桿稱重比率的不同,雖然與稱杆本身材質有關,但實際上是利用了力學與槓桿原理。

至於秤桿的材料就是五花八門了,在早些年,講究的人會用一些名貴的木材來做秤桿,比如黃花梨、檀木等,但這不是固定的。像有些地區用棗木、槐木、鐵力木等製作稱杆,在我們東北還有用椴木做秤桿的。到了近代,鐵工藝、科技越來發達,稱杆被鐵代替了,而這個桿秤也被電子稱所替代。

至於它的價值,這與稱杆本身的材質有很大關係,如果是黃花梨、檀木、棗木這些,還是有些價值的。如果是一些普通的硬木,如鐵力木、槐樹木、椴木這些,哪怕你收回去了,價值也有限。

但吊杆秤畢竟屬於老物件,還是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的,有一些收藏愛好者比較喜歡這類東西,如果有一些保存較好,且其他零件齊全的,還是有些收藏愛好者願意花大價錢購買的。

另外,現在的文玩界流傳著一個事,說用稱杆車出的珠子質量好,這話說的對也不對。如果稱杆保存較好,使用的木料比較珍貴,那麼車出來的珠子價格也就非常高。如果只是普通木料,也就不值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