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怎樣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毛澤東怎樣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1962年,毛澤東、朱德、董必武、鄧小平接見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代表。

毛澤東常常敢於和善於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彰顯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寬廣胸懷和嚴於律己的作風。

下發決定告誡全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怎樣才能跳出歷史週期律、防止執政後的腐敗,使中共“趕考”出好成績?毛澤東認為,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

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內容第一次被寫進《黨章》。1950年4月19日,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共中央又發出《關於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決定指出:“我們的黨已經領導著全國的政權,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很容易危害廣大人民的利益,而由於政權領導者的地位,領導者威信的提高,就容易產生驕傲情緒,在黨內黨外拒絕批評,壓制批評。”為此,中央決定:“在一切公開的場合,在人民群眾中,特別在報紙刊物上展開對於我們工作中一切錯誤和缺點的批評與自我批評。”

這一決定還指出:“只要報紙刊物確認這種批評在基本上是正確的,即令並未徵求或並未徵得被批評者的同意,仍然應當負責加以發表。”“批評在報紙刊物發表後,如完全屬實,被批評者應即在同一報紙刊物上聲明接受並公佈改正錯誤的結果。如有部分失實,被批評者應即在同一報紙刊物上做出實事求是的更正,而接受批評的正確部分。”

《關於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發出後,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產生了熱烈反響,在報刊上進行公開批評一時蔚然成風。

尋機倡導批評與自我批評

1962年1月至2月,黨中央在北京召開了中央工作擴大會議,也稱作“七千人大會”。這次大會是針對1958年以來在中央和地方的工作中間“發生了一些缺點和錯誤”,並且產生了一些不正確的觀點和作風,需要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來檢討錯誤、統一思想認識。

1月30日,毛澤東在大會上發表了講話。他借歷史上“霸王別姬”的故事,來批評地方各級領導幹部。他指出:有這樣的情況,一切事情,第一書記一個人說了就算數,這是很錯誤的。……儘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這樣,就是一人稱霸。這樣的第一書記,應當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長”。……我們現在有些第一書記,連封建時代的劉邦都不如,倒有點像項羽。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後是要垮臺的。不是有一齣戲叫《霸王別姬》嗎?這些同志如果總是不改,難免有一天要“別姬”就是了。我為什麼要講得這樣厲害呢?是想講得挖苦一點,對一些同志戳得痛一點,讓這些同志好好地想一想,最好有兩天睡不著覺。他們如果睡得著覺,我就不高興,因為他們還沒有被戳痛。

毛澤東身為黨中央主席,也作了自我批評,並主動地承擔責任。他指出:“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我們的省委書記,地委書記,縣委書記,直到區委書記,企業黨委書記,公社黨委書記,既然做了第一書記,對於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就要擔起責任。不負責任,怕負責任,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採取這種態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這次會議讓很多人深受震撼,也推動了全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

重視對歷史經驗的總結

毛澤東博覽群書,尤其喜歡讀中國歷史書。唐太宗李世民是個從諫如流的皇帝,毛澤東很欣賞他這一點。在閱讀《舊唐書·李百藥傳》時,毛澤東在李百藥上書給李世民的《封建論》上批註道:“李世民的工作方法有四。”這四大工作方法是:反省自己的行為,考慮是否勞累了百姓;避免外出遊玩,上朝時聽取群臣意見;下朝後和重臣們繼續討論是非,推心置腹,以誠相待;晚上和有才學之士論事,聽取他們的閒話。顯然,這四大工作方法與毛澤東提倡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上是一致的。

1958年11月,毛澤東給縣級以上的各級黨委寫信,提出要“使自己獲得一個清醒的頭腦,以利指導我們偉大的經濟工作”。信中還希望領導幹部“不要像熱鍋上的螞蟻,整年整月陷入事務主義,搞得很忙亂,要使他們有時間想想問題”。因此,“要把他們拿出來冷一下”。所謂“冷一下”,就是要擠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冷靜回味及深刻反省,即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更有利於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摘編自《紅巖春秋》2019年第6期孟紅/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