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構建多層次“小湯山”醫院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趙峰通訊員黃桂紅程榮東

1月30日,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會議,要求加大相關醫院及病房改造力度,全面提高醫院收治能力。各縣市區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專門醫院,切實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地方版“小湯山”醫院怎樣建設?怎樣運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對孝感、嘉魚等地進行了採訪。

1月31日,孝感市新增新型肺炎確診病例87例,新增死亡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達628例,僅次於武漢和黃岡。

患者短時間急劇增加,每一張床位,都承載著一份生命的希望。

截至1月31日,孝感市及下轄的應城市、雲夢縣、大悟縣,通過徵用已有醫院,設立4家“小湯山”模式醫院,擁有床位990個;安陸市傳染病醫院正在爭分奪秒的建設過程中,預計2月5日投入使用,擁有床位500個;孝南區西河鎮、大悟縣三里城鎮因地制宜,建成微型“小湯山”病區。

應急

1月31日,歷時3天緊張改造,孝感市東南醫院正式收治新型肺炎病人,擁有床位375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重慶第六人民醫院30名醫務人員進駐,同時孝感市中心醫院、湖北航天醫院共計72名醫護人員組建三組醫療隊,輪流進駐該院區,所需藥品、物資、設施設備等全部準備就緒。

該院區總指揮鄒三明介紹,緊急時刻,利用原有醫院改造成為“小湯山”醫院,更應急,更高效。

通過對原有醫院升級改建,已成為孝感市建設“小湯山”醫院的重要模式——1月28日,應城市中醫院被徵用加以改造,目前擁有發熱病房145間,實現“一人一床一房”就醫環境。該院相關負責人說:“工作難點主要是前期騰空病房,要為患者妥善辦理出院手續或轉院手續。總體來說,患者還是理解和支持,接下來的消毒、改建工作就很順利。”

另外,雲夢縣人民醫院縣河病區被確定為發熱病區,設置病床50個;大悟縣第三醫院經過改造,配備床位450個、醫護人員59人。

鄒三明說:“設立‘小湯山’模式醫院,可以將新型肺炎患者與其他患者隔離治療,既降低交叉感染幾率,又能集中醫護人員、藥品、設備、物資力量,提升治癒率。”

謀遠

在安陸,一座更加規範的“小湯山”醫院——安陸市傳染病醫院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疫情發生以來,為加快遏制新型肺炎疫情蔓延,遵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原則,安陸市政府於1月26日決定建設安陸市傳染病醫院,當天完成徵地和規劃工作,1月27日開工建設。截至2月1日6時,全市建設、規劃、環保、衛健、交通、財政等部門100多名幹部現場辦公,場地平整、道路建設、給排水系統和地基混凝土澆築均已完工,土建工程完成90%,下一步將進行醫院主體結構建設。預計2月5日投入使用,設置病床數500個。

安陸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醫院規劃面積100畝,分為生活區域、物資供應區域和急救區域三部分,同時設有病人通道、醫護人員通道、清潔物品通道和醫療廢物通道。

功能區域劃分為何如此嚴格?該負責人稱,隨著安陸市不斷髮展,城市亟需一座專業的傳染病醫院,當下可以抗擊疫情,長遠來看,也能提升全市醫療衛生水平。

鄉鎮

微型“小湯山”接地氣

“新型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外出務工人員大量返鄉,農村地區成為重點防控地區。”孝感市孝南區西河鎮衛生院院長謝志強,說出了當前很多基層衛生院的心聲——壓力大、條件差。他說,西河鎮衛生院發熱門診無留觀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如何破解?1月27日,經孝南區相關單位同意,該鎮在緊鄰鎮衛生院一側,利用10餘個集裝箱建設微型病區,已於1月30日投入使用。該病區佔地面積400平方米,建設標準的發熱門診和留觀病區,還根據地形結構預留一個醫療廢棄物運輸通道。

無獨有偶。在大悟縣三里城鎮,鎮政府為緩解鎮衛生院床位緊張現狀,將位於望山村的原福利院空置房屋收拾出來,並組織電力、自來水等部門重新安裝電燈、自來水管,使其煥然一新。該病區佔地面積600餘平方米,成為專門的留觀病區和發熱病房,設置床位20餘個。

謝志強稱,這種“衛生院+專用病區”模式具有兩大好處:一是通過區域劃分,將普通患者和新型肺炎患者分離;二是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機構作用,對輕度患者進行救治,減輕市區醫療機構壓力。

孝感構建多層次“小湯山”醫院

嘉魚縣人民醫院醫務工作者相互鼓勁加油。(視界網 馬辰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通訊員 江開群 龍鈺

36個小時,住院患者全部騰挪,醫院就地改造成縣級版“小湯山”醫院。

這是嘉魚縣在應對疫情中的果斷抉擇。

嘉魚縣與武漢隔江相望。據統計,春節期間,武漢返鄉人員約2.1萬人。

研判疫情,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決定,將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兩家條件較好的醫院,分別於1月27日、1月31日轉化成“小湯山”,總計騰挪215間病房、653張床位。

截至2月1日,縣人民醫院共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133例(疑似和確診)。縣中醫醫院已收治疑似病例14人,目前縣中醫醫院尚剩餘病房70間、病床210張。

提前開始小範圍改造

1月25日晚,正月初一,一紙騰挪通知抵達縣人民醫院。

電話聲、腳步聲、救護車聲……不絕於耳,整宿沒歇。

天矇矇亮,350名住院患者,有的辦理出院手續,有的開始往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泰康醫院等轉移。

1月26日晚上10點,縣人民醫院大樓封閉,向社會發出通告,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幾乎只用一天時間,病床基本騰空。”院長熊安嶺說,部分重症患者,也陸續轉出,妥善安置。

此前,該院預判可能會被要求就地改造,已提前用木板,按照傳染病醫院“三區兩通道”(清潔區、汙染區、半汙染物區,醫務人員通道、病人通道)的要求進行改造。

1月27日,工作全部就緒,前後不到36個小時。

改造後的縣人民醫院,102個單間,避免交叉感染,疑似病人嚴格住單間;傳染科84張床位,供確診後的患者。

1月30日起,原本承接縣人民醫院患者的縣中醫醫院,進入後備序列。1月31日,該院84間病房、252張床位也全部騰空。

專家們一起診斷

縣人民醫院改造好的第二天,雲南援助醫療隊抵達嘉魚縣。

“感覺一切緊張有序。”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沈雯說。

沈雯是嘉魚外援醫療隊的隊長,有著近20年從業經歷。“硬件條件改造好了,為軟件提升打下基礎。”她說:“發熱患者多,病情千差萬別,都收進醫院容易交叉感染,不收又擔心漏網,究竟什麼樣的患者住院,需要儘可能精準判斷,非常‘燒腦’。”

為此,該院實行24小時電子會診。每名患者檢查結果出來,專家們在微信群一起看結果。呼吸科、影像科、感染科的醫生必須發言,大家一致認可,才開具住院單。

“基本上每名患者結果出來5分鐘至10分鐘,我們就可以出結論。”沈雯說,嘉魚縣“進入狀態較快”,縣人民醫院的診療已在較好應對中,“這幾天我們也在向其他醫療隊的同事朋友推薦嘉魚縣的做法。”

加建108個活動板房

一座縣城,兩家主要醫院都應對疫情。一般疾病去哪裡救治?

“能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國家多年對基層醫療資源持續投入的結果。”縣衛健局黨組書記周瑞江說,騰挪前,縣裡充分論證,認為縣人民醫院具備改造條件,其他醫院的軟硬件這幾年都不斷提升,具備接受能力,壓力肯定會有,一起想辦法解決!

兩家醫院的大部分住院患者,轉到泰康醫院。這是一家民營醫院,平時門診量200多人次,現在暴漲到500多人次,兒科、腦外科等專業醫生嚴重短缺。“我們從通山、陽新等地調了醫生,還打算動員縣城暫關門停業的私人診所醫生來幫忙。”該院院長湯桂明說:“無條件接受轉院患者,關鍵時刻,必須服從大局!”

騰挪後,縣人民醫院派出專家組,對其他醫院承接的病例跟蹤。一名50多歲的發熱患者,肺部真菌感染,開始治療方案效果不佳,縣人民醫院專家過去會診,調整方案後,效果明顯。

目前,該縣決定在縣人民醫院停車場,再搭建108個活動板房,用於救治患者。

截至1月31日24時,嘉魚縣確診病例35例。治癒1例,成為咸寧市首例出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