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今后的出路是什么?

程龙盛


民办教师是时代的产物。六七十年代国家还是生产队时期,国力贫瘠,但是还得搞教育,怎么办?于是出现了一部分“教书的农民”,他们在学校教书,挣的是生产队的公分。后来土地责任到人,这部分“农民”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民办教师,一边种地,一边挣十几块的收入。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农民们打批进城务工,南下闯广东,或者搞其他副业都挣钱了,但是这些人仍旧坚守学校,挣着几十元的收入。这期间国家从初中招收优秀的农家子弟上师范,确实为学校弄了许多好教师,撑起了教育半边天。

时间到了2000年,国力渐强,有些地方解决了民办教师问题,转成公办教师,有些则被清退,离开了战斗几十年的学校。说实话这样做有些不地道,用人时咋不说这不合格那不合格,清退时,问题就来了。

直至现在民办教师和当年为国出过力的师范生还在为职称问题而焦头烂额,还在为家里的柴米油盐而发愁。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了,应该想起这些曾经撑起做过教育半边天的人了,不要等人没了才发个30年荣誉证!真心不希望这样的悲哀继续……


桃子老师tz


民办教师的出路是什么?随着国家对民办教师队伍的整顿,多数民办教师离开了自己的教学岗位,转身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尤其是工作几十年的老民师,在经历被国家辞退后,回到自己原先的农村,似乎除了种地,自己并没有什么可以从事的工作,而且即使种地也不能算是什么好手,毕竟在自己人生的前几十年都在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并没有其他能够谋生的手段。

部分民师在被辞退之后,似乎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或者擅长的出路,绝大多数民师只能庸庸碌碌度过自己的余生。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也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解决民办教师历史遗留问题,着力解决民办教师今后的养老待遇,确保他们在退休之后有一定的养老经济来源,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多数地区的民办教师所获得的教龄补贴普遍较低,即使教学二三十年的民办教师,每月所能领取到的待遇也仅仅只有六七百元而已,过千元的几乎没有,其教龄补贴待遇的低水平,可以说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当然,对于比较年轻的民办教师,他们也有人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经商、种田、建筑等领域获得了不小的成功,离开了民办教师的岗位,却在其他领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光明,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光彩辉煌。

但是我们更应该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无法进行再就业、创业的民办教师进行重点关注,为其提供比较优质的老年生活待遇,不能让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但在自己风烛残年之时,去过着心酸的生活。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尊师重教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将尊师重教切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让民办教师真正体会到国家对其的关爱,社会对其的尊重,让他们真正融入到人民教师队伍中去。


东爱雨小公


称为民办教师的只有原民办教师。而原民办教师早在2003年后季被所谓的“政策清退”了。如今他们都是老农民了,还谈啥出路?出路又在哪里?

出路最常见的释义是希望和发展的方向。这里通过身边几个实例,想来诠释一下题主的问题。

袁姓夫妇,他们只做了五年多民办教师,九十年代初期,便辍教到北京打工,开始经营百货商店,如今成了一大型超市。生意搞得风生云起,挣得盆满钵盈,在北京定居落户。

姬,是被清退的原民办教师,自己50岁了去了内蒙一家公司当了保安,一月挣2200来元。十天前还与我视频通话,昨天我却去参加了他的葬礼。他竟然突发心肌梗塞而离开人世。

84年年底任教,是被“政策清退”的,而他却是83年任教的,只因任教的是村学,三个年级的复式教式班,只有5个学生,全学区期末考试排名垫底而被辞退。如今他当上了村支书,年薪一万八。

眼下原民办教师都是跨五奔六,有的都是古稀老人了,在种地基本不赚钱,打工没人要的尴尬时期,他们的养老面临很大的困难,仅靠新农保和原民办教师养老补助每月也就二百来元,很难是养老得到保证。最大的奢望是增加原民办教师的养老补助,也就是说将教龄津贴提高到150元——200元,只有这样,他们也就满意了。再还能有啥出路,安度晚年便是。


为生活而提神


国家应对这些民办教师重视起来,他们对中国的教育确实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国家财政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民办不计报酬,不计劳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的人才。现在国家在经济上即然是世界第二强国了,就应该照顾一下这些老民办了。尤其是那些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老民办。应纳入正式教师队伍,与公办同酬。那些提前离岗的,可适当给与生活补助,这个从大前年就实行了。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补助就行。可按年限分级增加,五年以下,每月二十元,十年以下四十元,十五年以下一百元。二十年以下五百元。二十五年以上,全部转成公办教师,六十岁,同公办一样办理退休。让那些辛辛苦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民办教师也亨受一下老年的幸福生活。感受一下祖国的温暖。


老明143974593


你提的问题应该是指私办教师吧!就是私立民办学校的教师!待遇按合同办事!

因为国家已经关停民办教师的人口,并且在2000年已经基本解决了民办教师的问题了!

民办教师与原民办教师、私办教师不能混淆!

第一、民办教师已经成为中国在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称呼(名词),不容篡改!

1、民办教师这个称呼(名词)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我国到1977年全国有近五百万的民办教师,占当时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6%!近五百万的民办教师、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们的政府、民办教师加上民办教师的学生、学生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民办教师这个称呼(名词)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民办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称呼(名词),是不容篡改的!

2、民办教师:身份是农民、职业是教师!他们是国家、集体办学的公办学校教师!他们是教书的农民!他们具有农民和老师的双重身份!他们是“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师”!他们就是业已成为历史名词的中国民办教师!

3、民办教师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历史产物。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民办教师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中国农村教育事业默默耕耘,兢兢业业服务人民教育,广大民办教师为发展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民办教师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称呼(名词)!

4、他们都不是民办教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扫除文盲运动的扫盲教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小队办或多队联办的耕读识字班的教师、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公办学校的临聘教师、解放初期及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私立学校的教师、民办学校的教师都不是民办教师!

5、现在私立民办学校的教师叫私办教师。

第二、私办教师

私办教师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私立学校的教师、民办学校的教师。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就是个人或者几人联合和私人企业开办的学校,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国有民办学校,其实就是民办学校。私立民办学校的教师叫私办教师,他们不是民办教师。

私办教师,是通过私立民办学校的主办方向社会招聘而到私立民办学校任教的教师。私办教师采用合同制,双向选择。他们的工作及工作时限、待遇等由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口头或书面)确定。他们的身份不是统一的。他们当中有的是公办教师离开公办学校来当私办教师、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大中专毕业生,等。

第三、原民办教师

专指在某时间界限(各省不同,多数是1986年)关停民办教师人口之前,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不干了辞职或者没得干了被辞退而离开教学岗位的、他们已成为以前是民办教师,政府还惦记着他们,现在要给他们生活困难补助的那部分民办教师称为原民办教师!并不是所有的民办教师。民办教师与原民办教师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物理佬75957


有良知制订政策的的当年功劳不浅的民办教师,都应该给教龄剩以200元以上为他们安度晚年……


标哥129924911


上一世纪60年代,政府为了发展乡村教育,提倡集资办学,当时中国贫穷落后,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非常少,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各村就从村里选拔有知识的优秀青年,到学校当老师,这就是民办教师。民办教师开始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把在编在岗在职的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从此,民办教师就成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历史。

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将近40年的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被辞退的的民办教师和因不在编而被辞退的民办教师,被称为原民办教师。

原民办教师们走下讲台,重返田野,拿起锄头,耕耘农田,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养活自己。你说他们能有什么出路呢?过着平常的日子,过着劳累贫困的生活。他们只有唯一的愿望,那就是重新返回课堂,登上讲台,再为乡村教育做一点贡献。一刀切使他们的愿望很难实现了,他们被尘封在茫茫乡村的人海里,被埋没在寂寞的生活之中。其实,他们是蒙尘的珍珠,是蒙尘的宝玉。

国家也没有忘记他们,给了他们生活补助,标准是干一年每月十元。这个标准高吗?仔细一算,你会觉得是微乎其微的数字,假如说干4O年民办教师,补助也只有400元,请问,干40年民办教师的能有多少呢?所以说,这批民办教师的补助,多的只有三四百元,少的只有几十元。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几百元钱能买些什么呢?

现在退下来的原民办教师,最年轻的也有五六十岁了,有的己是耄耋之年。多年的艰难生活,多年的沤心沥血,多年的精神压力,使他们大多数人身体状况都不好,有的卧病在床,没钱看病,没钱吃饭。还有呢,虽然身体好一点,但毕竟年纪大了,无法出门打工,只好靠收废品艰难度日。像这样的一群人怎么能谈出路?他们勉强的生活下去就不错了。

原民办教师们为中国的乡村基础教育奠定了基础,为共和国的基础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现在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提高他们的补助标准,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享受幸福的晚年,这才是他们的出路。

同时,社会也应该关爱他们,特别是当年从泥房子里边走出的泥孩子们,应该以感恩之心,关爱之心来救助他们,毕竟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尊重他们是我们的美德,年轻时候他们贫穷,到了晚年不要让他们再捉襟见肘了!

国家,社会一起努力,就会给他们的晚年开辟出一条幸福的道路!


寒韩寒


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名民办教师。在延安川口乡农村教书,后因家庭原因返回原籍。由于耽误了第一批国家对民办教师的待遇政策,所以至今领不到应有补贴。不知国家对类似情况如何给予解决?


用户3368562649156


今天怎么还会有民办教师的说法,这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前各省都出台政策解决了呀,如中师单独招生,直接转正,不合格的辞退,不许再招收民办教师等,而且这些人中的绝大大多数都已退休或过世,今天的民办教师问题已进入尘封的历史和遗忘的角落。


皓颢1


民办敎师过去是一个很庞大的队伍,在那很长一段时间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很大贡献的,祖国是不会忘记的,会妥善关注养老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