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督促自己做到自律?

劇說永遠


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瞭解你的動機,制定目標。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自己的目標,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能堅持某一個習慣,是因為我們沒有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目標。

《自控力》一書中說:“我要做”和“我想做”是自控的兩種表現,但是他們不是意志力的全部,還有第三種力量就是清楚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對於學生來說考上一所理想學校是自己想要的,那麼他們就會不停地努力,為目標而奮鬥。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升職加薪是自己的目標,那麼他們就會努力實現自身價值,不斷提高自己。

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去多遠的地方,你身體的意志力才會被這份雄心壯志喚醒,陪你度過這個艱難的歲月。

做好時間管理!

早睡早起是不是真的困難?當然,前幾天肯定會很困難的,但當你養成了習慣,你就會發現你不需要鬧鐘叫醒了,你自己就會在那個時間醒來。

規律的作息會讓你形成穩定的生物鐘,保持一天的精力充沛。

很多時候你以為是抖音,是微博,是社交軟件佔了你的時間,其實不然,是你的不自律毀了你。

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熱度的你,在每天起床後可以計劃好今天要做的事情,並把每件事情固定在一個時間段。

只有能控制好自己時間的人,才有可能控制好自己的人生。

總結一下,

1、只有把你應該做的事做完了,才有資格去做你想做的事

2、如果你想要自律,請先把日子過規律。

3、做好時間管理

4、逃離舒適圈,做自己不擅長的事





鬼谷子思維


古訓說,“勤者可成事,惰者可政事。”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要守住勤,忌掉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懶惰是一種墮落,它就像精神腐蝕劑一樣,慢慢的侵蝕著你。一旦背上了懶惰的包袱,生活將為你掘下墳墓。

人為什麼會痛苦,生活為什麼會變得很艱難。歸根結底,不是人們擁有的太少,而是人們想要的太多。不是沒有在自由,而是理解不來自由的本質。自由應該聽命於理性,理性的自由就是想不做什麼,就不做什麼。只有這樣,人才會成為自己的主人。香港首富李嘉誠說過,。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條件。從大的方面說,它是一個群體的思想品質的體現。從小的方面來說,它是對一個人意志力的考驗。自律的表現就是懂得自愛、勇於自省和善於自控。美國的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群小孩子放置在同一個房間裡,並放上糖果,告訴他們等工作人員回來再吃。然後又用隱藏的攝像頭觀察他們,發現只有少部分孩子克服了糖果的誘惑。後來,工作人員跟蹤調查,發現沒吃糖的孩子成人後在事業上大多都很成功,而吃了糖的那部分孩子很少有成就,並且失業率很高。可見,自律是成功的基石。

不要認為偶爾放縱一次對自己和他人都沒什麼影響,偶爾多了就變成了習慣,有惡習或有過惡習的人是不受人喜歡的。不要認為今天過了還有明天,事事都說不定,有些事你今天不做,以後就沒有機會去做了。所以不要放縱自己的時間,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做,想起了就立馬做。

在大學裡最怕的不是沒有上進心而是不加以束縛自己的思想,我們最需要努力的方向,在尋找目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簡單的說呢??就是需要提前想好自己畢業的時候要幹什麼?要考研還是就業?大學最不怕的就是犯錯,在所有人都擠著進校門的時候是沒有人關注你的對錯,只關注你的結果。不要怕錯誤,怕就怕在自己沒犯錯誤的能力。最佳成長值是由效率和效果相乘得到的。去做一件事情,可以有一百個理由去做這件事情,不去做一件事情就有一百個藉口讓自己逃避,所以決心只能自己去加把勁讓它充滿你的整個身體,讓你熱血沸騰。

生活有時真的讓人看不懂,你儘自己的最大努力辛辛苦苦地做到一件事情,但凡事卻沒有什麼改觀。而身邊一些人,尤其是昔日的同學、朋友或鄰里,似乎不費吹灰之力,一個接一個幸運當頭,得其所願。原因何在?

有些人往往把原因歸結為自己能力有限,認為自己本就是不如別人、看到有些看似不如自己的人都活得比自己好,就把原因就歸結為命運、其實,他人可以成功,並不是他天生就比你能力強,更不是自己命該如此。人人都渴望成功,但上蒼並沒有給我們一本成功指南,然而我們有能力戰勝各方面的挑戰。其實,最好的成功指南就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身上,只不過我們沒有意識到,這本指南就是潛能。發揮出你的潛能吧!

我上大學一直都在努力的規劃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在每個時間都過的有意義,上課的時候我會、也會扣手機但是我會努力的剋制住自己,在手機上下載了一款軟件,逼迫自己不可以玩手機,我這個軟件可以給你介紹一下:日事清。它每次在後臺運行的時候有個番茄鍾功能,番茄鍾就是一種類似廚房計時器的鐘表,一般正常人集中精力的時間大概為25分鐘左右,也可以使用類似沙漏等計時工具,讓自己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的去做事,然後時間停止不論是否做完都站起來活動活動,你也可以想玩手機的時候讓這個軟件限定著您,不能讓你過度“用功”。

我會 每天都給自己列計劃,不給自己做無用功,我會每天在這個軟件上列下自己的計劃然後每個時間段都會讓自己做一件事情,這樣日積月累自己總會進步的,雖然有可能進步不明顯但是我知道我每天過的還是有意義的。我還最後會在收納箱的功能裡寫在我今天的感想有什麼心得啊見解都會寫下來,

我用這個軟件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它還是一個團隊效率軟件,剛好讓我提前熟悉畢業後在工作裡做事的速度,讓我分清楚任務的緊急性,什麼事情先做什麼事情考慮怎樣做才能更有效率。

這個軟件還有一個筆記功能,剛好在課堂上老師說過什麼重點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在本子就不會隨身帶了,可是手機會一直帶在身邊的,時不時的看一看,總會讓自己的專業課更好,不要在畢業後就說感覺自己讀了一個假大學一樣!

實際上來說大學的規劃,還是要看自己的造化。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每個人的方向不一樣,每個人的策方法也不一樣,並且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和調整的。所以一切看著自己!

我們要把自律的生活方式當成自己的目標,向內心時不時湧現出來的各種偷懶的想法和藉口發起挑戰。經常反思自己,把自己培養成有自律能力的人。去駕馭自己的情緒、慾望和情感,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不斷地取得成功,成為真正的強者。

要知道,強者之所以強,是因為他拿出了自己好的一面去面對生活,因而他才超越了所有人,激發了自己的潛能,活得更好。我們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窮無盡的,然而能發揮多少,就全看自我認知了。不管你認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都會馬上影響你對自己潛能的發揮。

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好的風景往往都是危險的地方。很多人因為懼怕危險而止步不前,只有一少部分人登到了頂峰,領略到了人間仙境一般的美景。真正的成功人生必定是由冒險堆積而成的高山!越是敢於冒險的人,越是能引爆自己的潛能。所以,失敗者不是因為命運成功者不是因為有異能。每個人都隱藏著驚人的潛能,任其埋沒,就會平庸一生激發潛能,就能輝煌一生。

所以不要一直沉迷於手機,努力剋制自己吧!


歐咧小姐


感謝問答!。如何讓自己自律這個問題從主觀意識層面上看似乎有點狹義的感覺,其實,當你認真考慮的時候,不然發現要真正做到自律就不是一個普通的問題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讓自己自律,不但關係到國家安定和社會和諧,同時也關係到人民安居樂業的整體大局。因為,我們從那裡找到學會如何自律的本能這才是最為關鍵的一節。但之前我們應當首先弄清楚什麼叫自律,自律通常有兩個層面上的意義:一:對國家社會以及公共團體包括任何單位所擬定的如:法律條例,治安規則,生活秩序等若干問題都必須無條件遵守與服從;二:能做到自己在一般生活中克服種種不良陋習,保持作息勤逸兼顧,並養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和規律。如果我們做到以上這兩點,也就等於基本符合自律的內在含義。這就是說你要做到客觀上的自律,首先必須要從主觀上對自律含義的深刻理解,讓你的意識充分設定自律含義的各個細節和內容並保持自律的主觀想象與客觀行動的緊密通融。這樣也就很容易地達到我們想要讓自己做到的自律。


非假追真


自律其實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曾經我是一個減肥多次,多次失敗的人,那個時候爸爸每天早上五點就會叫我起床,寒假暑假都一樣,但是他還要工作,所以不可能每天都跟著我跑,於是我就趁他不在家的時候出去溜達一圈就回來了,有時甚至會賴床,所以長期這樣,我也沒有瘦下來。

後來大學即將畢業,我遇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段感情,我又一次產生了減肥的想法,與以往不同的是,我這次採用了我自己喜歡的方式,我喜歡跳操舞蹈之類的,所以我就看一些健美操視頻,吃的方面也改善了。時間長了,我發現,曾經讓我害怕的減肥變得簡單了起來,我每天早上八點之前起床,八點半之前完成早飯,十一點開始運動,十二點吃午飯。慢慢的,我的生活開始變得有規律起來,早睡早起也不再是問題。

所有的不自律,不過是因為一開始給自己定下來了太苛刻的目標與條件,考慮一下自己喜歡的,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從最小的開始,慢慢累積,當所有的事情都變成了習慣,你說,會不會自律呢?


安瀾wjx


一個自律的人,包含了人的素質修養和良好的人生習慣。考驗著一個人的思想的堅強度、思想的深刻度,以及人的成熟穩健度。那麼又如何讓自己變得自律呢?

首先在思想上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人只有在思想上想變的自律,人才能變的自律,態度決定著一切,只有積扱的態度,主動的態度,想去改變自已不能自律的地方,自己才能改變的很好。特別是主動的態度,越主動變得自律越快。

再者要言而有信。要變得自律,不是你自己認為自律了就自律了,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接受別人的監督,別人認為你做到了自已的一言一行,你才算在言而有信中自律起來。

比如說,養成把事情做的有條理,有主次,有輕重,把事情做的不僅符合自己的要求,還要符合大眾的要求。

再比如說,做什麼事情都能自覺地去做,而不為自己找理由,找藉口,這也是一個能完成任務的自律人。

還有,變得自律還要靠自己下決心行動。只有行動起來,才能看到你對自律的實行,對自律的熱情度。只有時刻保持自律的行動,才意味著自律的成功。行動起來吧,自律的人終會成為一個完美的實幹家。你認為對不對?歡迎發言交流,謝謝支持!


千年古縣將相故里


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了一個問題:

在精進自己的過程中,很多同人都會將自我管理奉若圭臬,他們堅信,只要能夠掌控自己,就能夠掌控未來。

於是,他們不停研究各種時間管理/自控/自律/心理調節等主題的文章,一邊慨嘆著"臥槽,這句說的TM不就是我嗎?趕緊看看怎麼解決",一邊把文章裡介紹的方法逐一抄下來,信心滿滿地照著去做。

然而他們的實際表現,經常將他們的臉打得啪啪作響。

我有個關係不錯的高中同學,去年也到了我所在的這座城市工作。由於上學時關係就很不錯,所以他來了之後,我們經常互有來往。在我眼裡,他的生活是這樣的:

今年三月,他把微信頭像換成了"不瘦二十斤不換頭像"。結果這個人真的信守承諾,直到現在還沒換頭像--然後還經常深夜放毒,拍一些燒烤海鮮的夜宵曬到朋友圈裡;

今年過年的時候,他訂下了一年一百本書的閱讀計劃。前幾天我去他家借東西,發現桌上擺著的還是二月份就已經拆封的《少有人走的路》,其他的書,都堆在電腦旁邊吃灰……

如是種種,不一而足,看著是不是很眼熟?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甚至我們自己,也可能是其中一分子。

我們渴望自我約束,無數次地制訂計劃,卻不斷拖延,不斷失敗,直至自暴自棄,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毫無疑問,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然而我們往往有著高漲的熱情,執行起來卻異常困難。面對目標,每個人都是"高級的策劃者",卻是"低級的執行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你用來約束自己的,是自控,而非自律。

什麼是自控?

顧名思義,自控力強調的,是自我控制。

油炸食品不健康,控制--不能吃;

自慰對身體不好,控制--別去擼……

聽上去很美好,但是"自控"最大的問題在於,當你把大部分意志力用在"控制"上時,你就再無餘力去幹別的了。

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一書裡面曾經說過,"我們身體像銀行一樣儲備著意志力,而做違背自我意願的事情則會透支這個'儲備':人們在戒菸戒酒時顯得暴躁易怒,深夜碼字的人更容易被零食誘惑,而開夜車準備期末考試的學子們,對所有事都漠不關心"。

換句話說,"自控"往往會帶有過多的主觀傾向,很多時候甚至會導致事與願違--越想控制,越會失控。畢竟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自控只可能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才是常態。

然而"自律",卻是在考慮客觀因素之後的自我改變--發現改變的誘因,創建持久的行為習慣,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

它們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意識到了自己需要改變。

管理教練界大牛馬歇爾·古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在他的著作《自律力》裡面這樣寫道:"大多數人都會嘲笑一家從不修訂菜譜的酒店,但我們不會這樣責備或嘲笑自己。"

在他看來,管控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做的,是改變並創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他們總認為知道就能做到,自信滿滿地宣稱"改變有什麼難的"?

拜託,陽明先生王守仁窮其一生,才勉強做到知行合一,你又憑什麼那麼自信自己"知道就能做到"?

開始改變很難,堅持改變更難。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行為習慣一旦形成,想要改變簡直難如登天。

為什麼改變自我,養成自律那麼困難?

原因有三:

否認自己需要改變

"怎麼會是我的錯呢?"這是面對問題時大多數人的真實想法。面對問題,我們總覺得不是自己的錯,而是別人需要改變。如果他們改變了,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生活也會變好。

你自己改起來都難,憑什麼要別人改?

我們不肯承認自己需要改變。並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意識到,而是人類天性習慣給自己找藉口,否認自己需要改變。

忽視習慣的力量

一個習慣,往往是長期養成的,也正是這些習慣,讓我們難以開啟改變的旅程。

新的習慣養成至少需要21天,而要將之轉化為固有的積極習慣需要不斷地循環。然而,這不代表轉化原有的習慣也只需要21天。實際有意義且持久的改變或許真的很簡單,但簡單不等於容易。

那些舊有的習慣會讓我們沉溺於舒適區裡,阻撓我們所有的改變--哪怕這些改變是有益的。

不知道如何改變

馬歇爾認為,動機、認識和能力之間是有區別的。

你看著別人在籃球場上飛來飛去,便也想去打籃球,這是動機;

自己跑過去投籃,卻個個三不沾,這是能力;

知道自己打得差,不主動打野球丟人現眼,這是認識。

有時候,我們不改變是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有時候,我們不改變則是因為我們有認識和能力,卻缺乏動機。

但至少,不知道怎麼改變,要比不願意改變好一些。只要願意,方法總會有的。

上面三點,只是妨礙我們改變的客觀原因。而想要真正達成自律,就必須明白一條真理:

沒有人能讓我們改變,除非我們願意改變。

改變總是發自內心的。一個並非全心全意想要改變的人,永遠都不會改變。

行為習慣的改變,其實只需要一個小小的"誘因"。而這個誘因無處不在,關鍵是你能否找到促使你改變的最強大誘因。

我老家有個遠方大伯,打小兒就抽菸,而且是特別烈的那種旱菸,抽到現在估計得有四五十年了。小時候每次去他家,基本待不了多久都會被燻出來。

大伯的兒子也常常苦口婆心勸他戒菸,可他總是呵呵一笑,根本不當回事兒。

今年春節我回了趟老家,去大伯家拜年的時候忽然發現他居然戒菸了。

原因很簡單:年前大伯兒子帶他去體檢,查出了早期肺癌。

結果回家之後,大伯就直接把煙都扔了。

想要改變自己、養成自律的最大前提,就是"想明白了"。

說到底,自律,就是不論你想或不想,總會在必要的時候,做該做的事的能力。

如果說自控是為了防止我們變得更壞。那麼自律,就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好。

我們總有機會創造更好的習慣:如何學習、如何提高、如何精進。

所需要的,只不過是大膽想象一個理想的自我,讓自己成為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你,"想明白了"嗎?


高太爺


如何讓自己自律並長期堅持下去,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

首先自律並不容易,在此長期自律更加不容易。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的,自律也不例外。在《意志力》這本書中寫道,當你在生活中一個方面自律的時候,在其他方面也會自律起來。

以我自己為例,我之所以能夠自律,僅僅是因為我當初堅持了早起。但是早起之後,我發現自己鍛鍊起來也更加容易了,於是我後來又為自己增加了鍛鍊。之後,我發現冥想對生活非常有好處,於是我又堅持做了冥想。與此同時我還堅持閱讀寫作,寫悟空問答。

那麼我就把自己變得自律的經驗分享給你。

你的動機是什麼?

也就是說你為什麼要自律?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動機,如果沒有動機,就好像沒有動力的火車一樣,根本跑不起來。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想清楚。但是僅僅想清楚是不行的,你還要問自己這個動機有多強。



如果是因為看到別人發的一個自律的朋友圈或者一篇文章,就決定自律,那麼我覺得你還需要好好想一下,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為了你的人生目標,你需要怎樣的自律?

微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做到自律,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方法不得當。我當時能夠堅持早起,就是因為利用了微習慣這個方法。

什麼是微習慣?微習慣就是你每天為自己增加一點點自律。比如說你如果想要早起的話,那麼就每天早起五分鐘,你想要鍛鍊的話,就每天堅持多鍛鍊一分鐘,你甚至可以多做一個俯臥撐,都可以。

前提就是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太多的負擔,很多人做到最後放棄,就是因為一開始用力過猛。

一次一件事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決定早起來培養自己自律的時候,就不要同時進行鍛鍊。這裡面的原因是,你為了讓自己早起,已經消耗了很多意志力,如果這個時候再繼續鍛鍊的話,你已經沒有意志力了,那麼你面臨的必然是放棄,這樣會打擊我們的自信心。



與其這樣,不如專心致志的用早起來培養自律。當你可以順利早起的時候,再考慮鍛鍊的問題。

公佈你的目標

因為自律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所以你需要把你的目標化小。我們以早起為例,你可以在自己的朋友圈裡面,召告所有的朋友,如果不能早起,就發兩百塊錢的紅包給每個人。為了顧及自己的人品以及自己的荷包,你當然不願意再賴床了。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找一個和你志同道合的一樣願意培養自律習慣的朋友一起,有了同伴一起打氣,一起鼓勵,你會更容易實現自律的目標。

不要過分苛責自己

當你有一次兩次不能做到自律的時候,不要過分的苛責自己,告訴自己就當是給自己放假好了,但是不可以長期如此,一定要反思自己為什麼沒有做到。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種平衡,你在自立的道路上才能夠更輕鬆。

當我們在生活中的一件事情上實現了自律,那麼我們在其他事情上也能夠輕鬆地做到自律。

核心的關鍵在於利用微習慣,一次只培養一個自律習慣,公佈你的自律目標,並適當的懲罰自己,當你一次兩次沒有辦法做到自律,不要過分苛責自己,但必須要反思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我是顧淺舟,專注閱讀寫作,奔跑在財富自由的路上。

如果有什麼好的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或者關注我哦。


顧淺舟


每個人都以為想要養成自律的習慣一定很痛苦、很難,但其實我想說,如果你真的想要變的自律,並且找對方法,這一點也不難不痛苦。

說起來,以前的我是個重度拖延症,相信大部份人都有像我一樣的經歷,明明是想上網找一點資料,但是不知不覺的就切換界面刷起了知乎微薄,或者明明是想做什麼事情,但是不一會兒就分心去做別的去了,做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有時候忙碌一整天,回憶下來卻發現其實什麼都沒有做似的,效率非常的低。

要想改變自己,成為一個自律的人,你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沒有目標,做事情沒有方向感,必然就會導致你分心,很容易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在反應過來後,心中不免就會產生迷茫、焦慮等情緒,但是過不了多久,你又會一次次的重新犯這個錯誤。

不過確立目標也不是個簡單隨心的事情,有些人一說到理想目標,張口就是先賺一個億,這樣的話,連你自己心裡都不信,更不要說去實現了。

所以,目標的制定,一定要是合理並且可以預期的,只有你真的很想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才會在心裡油然而生一種渴望的情緒,不斷驅動自己去追逐實現它。

第二,要養成規律的生活方式。

根據相關專家研究分析,那些成就很大的人,其實並不是他們意志力超過普通人多少多少,事實上,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只有百分之五的事情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其他百分之九十五的事情都是自然發展,並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而當我們看了那些雞湯,以為什麼事情只要努力,只要自己想做,就能夠成功的時候,往往會被現實撞的頭破血流,就是因為不懂這個道理,而且,人的意志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容易耗盡的,一旦意志消沉,每個人又會陷入原來的狀態。

優秀的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從來不急功近利,而是不斷的在生活中養成一個個好的習慣,不斷的循序漸進,提升自己,慢慢的,他們的習慣就能不斷的推動自己進步,而不需要這些雞湯和意志力。

就比如我,刻意給自己培養出了閱讀和畫畫的習慣,慢慢的,我的生活就開始規律起來,熬夜、打遊戲等習慣自然而然的就戒掉了,後來因為這兩個愛好,我又結識了很多有趣的人,並被他們所感染,又養成了健身、早起等習慣.......這樣一點點的日積月累,才能夠給我們真正的成長、自律。

第三,學習一些管理精力的小技巧。

其實,意志力也是可以通過鍛鍊來增強的,在運動中不斷挑戰自己,自己的意志自然就變的越來越頑強了。而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整個人一天都能夠保持精力旺盛,思維活躍,而不會像熬夜的人那樣反應遲鈍,錯漏百出,給人失敗的印象。

總之,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養成一些良好的小習慣,並且藉此不斷的培養更多好習慣,慢慢的,我們就能變的更加自律,成長的更快了,而那些打雞血的雞湯,是真沒用的!


銀呆子


這個事情我認為因人而異。我是那種隨性且自認有點懶的人,為了養成某種習慣而強迫自己實在太折磨。對於我而言讓我產生所謂的自律是必須有動力的,這種動力向來是我的強大好奇心或是一種極其明確的目的性。離開這兩種情況驅動,除了道德在生活學習上,我是從來沒有所謂的自律性,也認為沒有必要。說點具體實例,我從小學習平時在班級都是前20—30%,但是中考全校第三,高考全校第一,就是因為我是突擊型選手,也曾像學霸一樣早起背單詞給自己列了一大張list,全部堅持不過三天。也許有人說別自誇了,不努力還能考985,在此說明一下,我認為自律不代表努力,努力也不代表非要用一種狀態一以貫之,我認為方法比過程重要,正因為自己懶,所以我學習和做任何事情都先想框架和方法,往往花在總結和歸納上的時間超過刷題時間,但自我感覺效果最好。這就是我對自律的理解,如果你有一個很強的目的就會驅動你去做來達到它,那也不用管什麼自律不自律了。


用戶4615580525361


你喜歡做的事情,別人就算不要求你做,你也依然會去做,就算你感到辛苦,你也會認為很值得。這個世界優秀的人有很多,但是勤奮的人卻很少,所以到最後能有所成就的人會更少。

這個社會有很多人在混,在我小的時候經常聽到大人的交談:“最近混的怎麼樣啊?”慢慢到了高中,也會聽到很多人在談論大學,“上大學,無非就是混四年,拿個畢業證走人、”

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需要做泥中蓮花,眾人皆睡我獨醒,能保持自律,比如每天看幾頁書,每天更新一篇文章,每天背幾個單詞等等,這些都是在自律。

而人需要花很大的毅力來克服惰性,大多數人都願意安逸地生活,看一看《機器人總動員》,在未來每個人都在坐著,由機器人伺候著,變得比豬還胖。每一天都在利用智能軟件來聊天,思想變得愚蠢,行動變得遲緩。

瓦力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循環,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不應該再這樣活著了,通過艱苦的努力,開創了新的生活。

怎麼樣讓自己變得自律?首先你得找到令你感興趣的事情,並且制訂一個目標,每一天都要去想怎麼樣去完成這個目標。因為沒有目標,所以才迷茫,因為沒有目標,人才會變懶惰,慢慢地人的思維也變得懶惰。

我們是否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說:“你別讓我去思考,別讓我去查資料,直接告訴我答案就好了!”這種不思考的後果是什麼?會被騙,因為你很容易相信別人的話,不經過努力思考,必然會變成別人的奴隸。

我們日常的談論是那麼的膚淺和庸俗,原因在於我們不再學習了,書本上的知識早已忘光,我們在本能地活著。

沒有清晰的思考,何來美好的生活呢?如果感到自己缺乏自律,那是自己沒有想過該怎樣生活。並且還有一種可能是你的父母不是一個正精進的人,人是受環境影響的,當學校大多數人處於荒廢度日,當家庭的成員處於抽菸、喝酒、打麻將,那麼人又怎麼可能進步呢?索性和他們一樣就好了。

但是你心有不甘,你不想苟延殘喘地活著,因為現在沒有到養老的年齡,可是為何卻在過著老年人的生活呢?

儘快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且你需要調動起你內在的動機,改變你的思維,你的行為也會隨之改變。

不要變得人云亦云,不要變成老年人,當你感到懈怠時,不是去聽一些勵志的演講給你打雞血,而是好好問問自己:你想怎樣生活,以及你想怎樣改變。

沒有比自我教育更好的大學,因為你只有你知道你想要什麼,我們需要老師的引導,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的職責。老師要去發現你對什麼感興趣,去了解你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你需要做出哪些努力來讓這兩者之間產生連結。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有思想的人,可是最後又變成了平庸,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地利用每一天,只是刷手機,去看那海量的信息,去閒聊,去看劇,最後他們沒有比那些在思想上不如他們的人發展地更好。

我們都聽過那句話:你有顏值,你竟然還要再和其他人拼才華,那是因為這類人知道不能只有顏值而沒有思想,所以一個人優秀,但卻不再努力,只是吃老本,那麼他最後也會泯然眾人。

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所以要善於聚焦,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好的習慣是怎麼養成的?是先要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可實現的,是具體的,可測量的,是每天都要做的。

我們的語言不夠深刻,那是因為我們對深思想的探索淺嘗輒止。這個社會有太多的人選擇了遊戲人生,而我們都知道培根那句話:誰若遊戲人生,誰將一事無成。

把注意力迴歸到自身,去用知識和能力來武裝自己,人想改變但沒有方法這是不要緊的,人就怕不想改變,死豬不怕開水燙。找不到方法可以去找有經驗的人請教,可以去找長輩請教,只要你有改變的意識,你就在改變著。

往往很多人已經選擇了安於現狀,可是要維持安於現狀會有多痛苦,知道嗎?每一天無所事事,不知道該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什麼地方,生活對於他來說沒有期待,他也沒有想過要怎樣生活,思想流於表面,一個人不想改變,那麼他哪來的動力呢?

我們很多時候佩服殘疾人身殘志堅,那是因為殘疾人會想到,我必須要突破自己,如果我氣餒了,那麼我這輩子就廢了。所以他們拼的是一口氣,是給自己頭腦中注入一股活力,而我們有手有腳,卻精神殘疾,為什麼?

這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大的缺失,可是我們也沒有辦法去怪罪了,需要自我教育,去結識更多比我們更優秀、更自律的人,去看到對比,去了解別人是怎樣安排日常生活,為什麼都是24小時,而別人就可以做出很多有成就的事情?

當然,如果你選擇了安逸,請繼續安逸吧,因為你敗給了你自己。在初中或者高中為什麼會有很強的競爭意識?那是因為你能很直觀看到別人的成長和進步,而到了大學以及步入社會以後,你感覺不出來你與其他人的競爭關係了,直到當別人在畢業時拿到了好的工作條件,進入了滿意的工作崗位;直到別人在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上司的賞識,你才會感到差距。

你可以自由地選擇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你很辛苦,但以後你會享福;一種是你很享福,你以後會吃苦。不去承擔生活的責任,不是在自由選擇生活。真正的自由選擇,是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選擇最優的,並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我們的命運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通過每天的每一個選擇,而你在做每一個選擇之前有沒有做到清晰的思考呢?自律就是清晰的思考加果敢的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