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中山先生唯一不肯原諒之人,生前擁兵數萬,死後無錢買棺

在中國革命初期的滾滾洪流中,有一個人備受爭議。

此人有著天生的組織才能,白手起家,親自為革命打下一方安身之地;此人有著奮不顧身的革命熱情,衝鋒於陣前多年,麾下擁兵數萬人;此人亦有著難能可貴的婚戀操守,無論貧窮或富貴,一生只與太太廝守;此人還有著千金不換的高貴品格,廉潔儉樸,絕不多拿不屬於自己的一針一線。

革命先驅中山先生曾說:“他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儉樸,我也不如。”然而,如此有才有德有功之人,最終卻成為中山先生一生唯一不肯原諒之人,老死都不相往來。他是誰?

此人是中山先生唯一不肯原諒之人,生前擁兵數萬,死後無錢買棺

此人叫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出生在廣東海豐縣白町鄉的一個書香門第。由於父親陳曦庭和祖父陳翰香先後故去,家道很快中落。母親楊氏為了維持三個孩子讀書,常常餓著肚子出去做工。一家人常為一口清粥互相謙讓,在四鄰中傳為佳話。

陳炯明從小就懂事明理,入讀當時縣城最有名的學堂黃氏家。看他起五更,爬半夜地苦讀,一位賣豆腐的老者索性每天贈送一碗。他也確實爭氣,20歲中秀才,次年娶了老師的女兒黃雲。

後來,妻子生了4個女兒,就缺少個傳宗接代的兒子。鄉親和朋友勸他納妾,他嚴詞拒絕。據說他刻有兩枚圖章,上刻“不好色”,“不蓄私財”字樣,也一直謹遵印章原則行事。

此人是中山先生唯一不肯原諒之人,生前擁兵數萬,死後無錢買棺

1906年,陳炯明考進廣東法政學堂,在那裡接觸了很多新的思想和知識,並加入了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陳炯明馬上在香港召集了一萬多人去圍攻惠州,這是當時廣東唯一一支屬於同盟會的軍隊。期間,他沒有硬來,而是遊說和策反了當地駐軍,使廣東得以和平光復。不久,陳炯明被推為廣東副都督、都督,為革命創立了一方安身之地。

1917年護法運動中,陳炯明被孫先生任命為援閩粵軍總司令,佔據了閩南地區,稱為“閩南護法區”。1920年8月,他又率粵軍從廣西回粵,打敗盤踞廣東的桂系軍閥,被任命為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是當年革命黨人的主要軍事將領。

此人是中山先生唯一不肯原諒之人,生前擁兵數萬,死後無錢買棺

1921年孫先生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陳炯明很是反對,理由是非常大總統選舉不符合總統選舉法。孫先生再三表示,就職後即率軍北伐,成敗均不回粵,他這才無話可說。

孫陳的分歧在於:孫準備通過北伐,武力統一中國;陳主張學習美國的民主憲政,走“聯省自治”的和平統一道路。1922年3月21日,夾在兩人之間的鄧鏗突然遇刺,雙方一下子互相猜疑起來,關係就此破裂。

此人是中山先生唯一不肯原諒之人,生前擁兵數萬,死後無錢買棺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陳炯明手下葉舉指揮軍隊對總統府發了三聲士炮。孫先生登上永豐艦,開炮予以還擊。之後數年,雙方兵來將往,爭來鬥去,硝煙不斷,陳炯明連年兵敗,一退再退,避無可避,只好逃亡香港。

歷史證明,孫先生與陳炯明這次分裂的最大受益人是老蔣,他登上了永豐艦,短短几年時間,就繼承了孫先生的大多數政治遺產。

此人是中山先生唯一不肯原諒之人,生前擁兵數萬,死後無錢買棺

對陳炯明的叛變,孫先生極為受傷。北伐前,吳稚暉代為求情,孫先生擲地有聲:“人人可恕,陳炯明不可恕。”吳立即跪下說:“此事關係北伐前途,先生不答應,我就不起來。”孫先生才勉強同意,但他要求陳寫一份悔過書,而陳則堅決不寫,最終兩人未能再走到一起。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企圖拉閒居的陳炯明下水,他則反過來要求日本歸還東三省,並在日本人給他的八萬元支票上打叉退還。

此人是中山先生唯一不肯原諒之人,生前擁兵數萬,死後無錢買棺

1933年9月2日,窮困潦倒的陳炯明病死在香港寓所。其身後遺下老母、一妻、五女和三子,因沒錢購置新棺材,只好借用他母親所備之棺。靈前置一對聯:“以撥亂致治為任,從艱難困苦做人。”後在一些親友資助下,才於1934年4月歸葬於廣東惠州西湖畔紫薇山。

媒體刊登訃告,並評價道:國民黨死了一個敵人,中國死了一個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