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到底算好人還是壞人,你怎麼看?

一塊錢網站


辯證看待吧,我只能說換了人能做得更好的也寥寥無幾,更不會是你我!過去的,都讓隨他去吧。做好自己!


無名小卒910724


我認為他是好人,人孰能無過呢?大家看完下面這些就知道了。

1888年,李鴻章建成北洋海軍。為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他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並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鴻章是晚清中國官僚集團中比較清醒和理性地對待“千古變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圖建立中國對外關係的新的明確的原則和適應性的方式,他實現了從崇拜皇權到推崇國權的政治價值觀的轉變,證明他本質上仍是一位現實主義的外交家。

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現實主義與晚清外交面臨的兩難:既要維護帝國的傳統外交體制,天朝禮治體系或朝貢體系的傳統理想,又要適應完全對立的現代民族國家的國際關係體系的現實,便構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客觀的說,在晚清權臣中,李鴻章是最具洞察力的。李鴻章對時局有明確的看法。他其實是一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矛盾的人,一個處於夾縫中的人。

李鴻章的墓地在現在的安徽合肥大興集。這個墓整整修了十六個月。據傳,其墓地的墓道用從英國進口的耐火磚砌成。原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共建有大大小小房屋99間。合肥大興集不是李鴻章出生的地方,也不是他家祖墳所在地。

李鴻章將自己的墓地選在這裡,是因為他平生崇拜包拯,你們說一個崇拜包拯的人,能是壞人嗎?


一葉子的秋天


我認為他是好人,人孰能無過呢?大家看完下面這些就知道了。

1888年,李鴻章建成北洋海軍。為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他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並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鴻章是晚清中國官僚集團中比較清醒和理性地對待“千古變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圖建立中國對外關係的新的明確的原則和適應性的方式,他實現了從崇拜皇權到推崇國權的政治價值觀的轉變,證明他本質上仍是一位現實主義的外交家。

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現實主義與晚清外交面臨的兩難:既要維護帝國的傳統外交體制,天朝禮治體系或朝貢體系的傳統理想,又要適應完全對立的現代民族國家的國際關係體系的現實,便構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客觀的說,在晚清權臣中,李鴻章是最具洞察力的。李鴻章對時局有明確的看法。他其實是一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矛盾的人,一個處於夾縫中的人。

李鴻章的墓地在現在的安徽合肥大興集。這個墓整整修了十六個月。據傳,其墓地的墓道用從英國進口的耐火磚砌成。原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共建有大大小小房屋99間。合肥大興集不是李鴻章出生的地方,也不是他家祖墳所在地。

李鴻章將自己的墓地選在這裡,是因為他平生崇拜包拯,你們說一個崇拜包拯的人,能是壞人嗎?


一個影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好回答,在我眼裡,他確實是個非常nb的人物,興辦洋務運動,至於籤的條約,背後指使人都知道的,而李鴻章也靠著一雙嘴皮子,讓清朝少割了一些地,去日本籤馬關條約的路上,被日本憤青打了一槍,也讓清朝少陪了1億銀子,在辛丑條約簽完後,兩個月後就吐血而亡


社會的不得了的fliqpy


李鴻章對滿清來說是忠臣。對漢族來說,是漢奸。對太平太國運動來說,是劊子手。對洋務運動來說,是改革家、外交家。腐朽的滿清政府以延續皇權專制而賣國、割地賠款的條約,他又是簽字人。對外國列強瓜分中國,他又是幫兇與恩人。總之,李鴻章生逢亂世,是個複雜的人物。角度、立場不同,觀點、態度各異,評價其人,需要有唯物的歷史觀、正義感、使命感和有歷史責任感的良心專家、學者。


午夜夢醒18


李鴻章是位飽受爭議的晚清大員,對他的爭議大致有以下兩種觀點:

一、喜歡他的人,稱讚其開明、務實、有遠見,是好人!他為挽回清朝的頹廢之勢耗盡了心血,洋務運動與北洋水師能夠取得可圈可點的成就,李鴻章功不可沒。


可最終卻在甲午前後,因受到頑固派的牽絆、掣肘,導致慘敗給日本聯合艦隊,其引以為傲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因此失敗!

但這決非李鴻章個人的錯誤,都是那些鼠目寸光的愚腐儒生,以及因循守舊不是進取的保守勢力的錯誤。

而且慈禧太后與光緒的帝后爭鬥,也是造成甲午慘敗的原因之一。故李鴻章雖有能力,但卻沒有盡情展示的舞臺,終因處處受制於人,而導致功敗垂成!


二、不喜歡李鴻章的人認為:李鴻章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劊子手之一,他的手上沾滿了農民起義軍的鮮血。

而他卻憑此得以青雲直上、飛黃騰達,堪稱之清朝政權的忠實奴僕和鷹犬爪牙,是維護腐朽未落統治階級利益的封建衛道士,是應該受到指責的。

此外,李鴻章還曾代表清政權與外國列強,簽訂了許多賣國條約——尤其是《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都是李鴻章領頭籤的!因此李鴻章真是極盡賣國之能事,他和他的老闆——慈禧太后一樣的,都是大大的壞蛋,都不是好人!


結語:以上兩種觀點都是有人贊同的,如果放在局部來看也都有道理。不過未免有些武斷和片面,我認為李鴻章既沒有那麼好,更沒有那麼壞——他只是一位難以盡情發揮其能力的晚清重臣而己!一方面,他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言人和利益維護者,因而他仇視農民起義以及資產階級革命。

另一方面,他又是位熟悉世界形勢與發展趨勢的能臣,為此他主張改良、革新,千方百計的要為老朽的清朝續命!然而卻因為清未官場之腐朽,以及人事之掣肘,和慈禧太后的保守,最終使之有心而無力挽救清朝之危局——因李鴻章是以慈禧太后的背鍋俠的形像出現在世人面前的,故而才會引發如此多的爭議!

往事如煙已散去,歷史若雲去不還。

蕩盡浮塵留真相,後人評判勿倚偏。


北疆同心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1823年出生於一個官僚地主家庭。青少年時期的李鴻章,勤奮力學,志向遠大,曾投於一代名臣曾國藩門下,受其影響,開始關心時事,重視經世致用。1847年,李鴻章中進士,受翰林院庶吉士。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李鴻章先奉命隨屢賢基回籍團練鄉勇,後人曾國藩幕府辦事。1860年,在曾國藩的支持下編練淮軍,相繼取得了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的勝利,歷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1870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握清政府軍事、經濟、外效大權達30年之久,並多次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是晚清舉足輕重的實權人物。1901年病逝,諡文忠,晉封一等侯爵。

概括起來看,李鴻章一生共三件大事:

編練淮軍,鎮壓農民起義。1860年,李鴻章奉曾國藩之命回安徽招募漼勇,很快編成一支13營的淮軍,投入戰場後,淮軍聯合洋拴隊,獨當一面,克蘇州,下常州。成為剿滅太平軍的重要力量曾國藩鎮壓捻軍失利,李鴻章奉命擔任剿捻統師,經兩年而滅捻軍,李鴻章成為獨立的統帥,淮軍也成為清朝最最要的軍事支柱及李鴻章本人的政治資本。

興辦洋務,籌辦海軍,在19世紀60至90年代中國的洋務運動中,李鴻章是最關鍵的核心人物,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李鴻章認識到外國先進的軍事技術的重要性,在上海的經歷,也使他了解了一些西方情形和國際形勢,因而奮起辦洋務,以"求強""求富"他創辦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軍事工業一一江南製造總局,主持天津機器局,掌握著國家軍事工業。後相繼創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電報總局等一大批民用工業。此外,他還創建鐵路,興辦學校,派遣留學生,使國艱難地向近代化道路邁進。

幾千年來,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北部內陸邊彊,而19世紀中期從來,危機起於大海,李鴻章認識到此為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因而奮起籌建海軍,經數年經營,建立起北洋、西洋、福建三支海軍,李鴻章本人操縱著實力最強的北洋海軍。甲午戰爭前,這支海軍曾是中國海彊之保障。

辦理外交,力撐危局。晚清政府極端腐敗,對外的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次比一次敗得很摻。列強因此視中國為病夫,爭相宰割。李鴻章站在外交的最前沿與虎狼同旋,他被迫先後與列強訂立了《煙臺條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一系列決定國家命運的平等條約。在辦理外交的過程中,李鴻章以保和局為目的,以退讓為原則,以利用外部矛盾為手段,雖為中國爭取一定利益,卻喪失了眾多主權,非但不能改變危機日甚一日的大趨勢,反而加深了危機。

李鴻章的一生,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他是中國洋務的先驅,外交的奠基者,生前死後都備爭議。有人用"將傾大廈的裱糊匠"來比喻他,還是比較準確的。


陳年往事1222


我個人覺得評價一個人不能單純的以“好”或者“壞”來斷定。

李鴻章在歷史上有他的功績,但是也有“賣國”的行徑。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曾仿照曾國藩的湘軍組建淮軍,靠鎮壓太平天國和聯軍起家,歷任江蘇巡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等職務。

19世紀60年代以後,熱心洋務,提出了外需和容內需變法的主張,對外主持簽訂了馬關條約薪酬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對內興辦了江南製造總局輪船招商局等一系列軍事和民用企業,創建了北洋海軍。

一、李鴻章的主要功績如下

1、創辦近代軍事和民用企業

從19世紀60年代起,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先後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為了洋務的需要,洋務派還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

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在繼續發展軍事工業的同時,又提出“求富”的主張,開辦一些近代民營企業,以輔助軍事工業,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二、建立新式海陸軍

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組建新式洋槍隊淘汰傳統兵器採用西式兵操練兵,使清朝軍隊的武器和戰術逐漸發生變化,19世紀70年代中國邊疆形勢嚴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區被中亞浩瀚國將領阿古伯率軍佔據俄國還出兵侵佔了伊犁,為了加強西北塞防,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復新疆的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與此同時,中國的東南海疆也受到列強的嚴重威脅,在直隸總督李鴻章的倡議下,清政府開始大規模進行近代海防建設,籌建新式海軍。

到19世紀80年代,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艦隊規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同年還在臺灣建立行省。

可以說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1次近代化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李鴻章的過

19世紀60年代,李鴻章對外主持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馬關條約》的簽訂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為頤和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一河經過談判,雙方簽訂中日《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半島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鋪;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辛丑條約》的簽訂

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主要內容有: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延稅等稅收做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紮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郊名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三、那些條約的簽訂是李鴻章的過錯嗎?

《辛丑條約》簽訂後,慈禧太后對列強沒有把它作為“禍首”來承辦,感激涕零,保證今後要“量中華之物力,皆與國之歡心”。

其實,當時如果不是李鴻章去簽訂條約,也會有王鴻章去籤。他不過是清政府的代表,一個執行者而已。

總的來說,李鴻章的功還是大於過,所以不能單純用好或者壞來評價,應該把他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環境下去判定。


老道讀書


歷史人物的好壞,不以我們現在的三觀去度量,歷史人物,都是在中國發展道路上的曇花一現,他們的所做所為,是根據當時的現實情況做出來的,能成為一代名人,尤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個人名節是被自己很看重的。

我們現在就聊聊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其一生中參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西報有論者曰:日本非與中國戰,實與李鴻章一人戰耳;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梁啟超對李鴻章的評價:若以中國之失政而盡歸於李鴻章一人,李鴻章一人不足惜,而彼執政誤國之樞臣,反得有所諉以辭斧鉞,而我四萬萬人放棄國民之責任者,亦且不復自知其罪也;美國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第一、工作情況

1、成就

在人事上,他罷免了一批媚外過甚的買辦官吏,建立了不同於湘軍幕府,以務實幹練、通曉洋務為基準的淮軍幕府;在軍制上,“盡改(湘軍)舊制,更仿夷軍“,轉變成了裝備洋槍洋炮,並僱請外國教練訓練的新式軍隊,大大提高了戰鬥力;在對外關係上,他認為在追求自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外須和戎,內須變法“的洋務總綱,也就是在列強環伺,外侮日甚的環境中,盡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為中國的洋務--自強建設贏得儘可能多的和平時間。

李鴻章利用上海富紳的銀兩引進洋人的機器設備,於1863年左右創辦了中國第二個近代軍工企業:上海洋槍三局(第一個是曾國藩1861年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



1865年,李鴻章在署理兩江總督任上,鑑於原設三局設備不全,收購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與韓殿甲、丁日昌的兩局合併,擴建為江南製造局。與此同時,蘇州機器局亦隨李鴻章遷往南京,擴建為金陵機器局。同治九年,調任直隸總督,接管原由崇厚創辦的天津機器局,並擴大生產規模。於是,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一人就創辦了三個,已如他自己所言“練兵以制器為先“。爾後,在引進西方設備進行近代化生產的實際操作中,他又進一步得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則或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為富貴功名之鵠,則業可成,藝可精,而才亦可集“。



清朝中葉以後,由於京杭運河淤塞,朝廷南北貨物的調運部分改為海路。同治十一年底,李鴻章抓住時機,督辦創立了“輪船招商局“。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輪船公司,也是中國近代最大的民用企業。它承攬了朝廷“官物“運輸一半的運量,而其隨後展開的客運業竟擠垮了英美合辦的旗昌公司。輪船招商局先以朱其昂為總辦,後以唐廷樞為總辦,徐潤、朱其昂、盛宣懷為會辦。由此奠定了“官督商辦“政策的基調。

其後,在整個七八十年代,李鴻章先後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湖北廣濟煤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漠河金礦、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一系列民用企業,涉及礦業、鐵路、紡織、電信等各行各業。在經營方針上,也逐漸由官督商辦轉向官商合辦,從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誌。

而當洋人要在中國開設電報業務的時候,他不允許外國人進入,由他支持鋪設的中國第一條電報電纜線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間開通了。李鴻章能夠完全不理會“地脈“,也能夠完全不理會洋人,因為他知道電報業蘊藏著極高的軍事和民用價值。之後,由清朝國政府的銀子作為投資、以贏利為目的的電報公司成立。李鴻章稱此舉為“官督商辦“,因為在中國創辦擁有自主權的企業“事體重大,有裨國計民生,故需官為扶持並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由於李鴻章的主持和參與,洋務派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等。有曾國藩和李鴻章共同創造的安慶內軍械所。

李鴻章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輪船招商局。不但促進了沒落王朝的工業化,而且為在財政上捉襟見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穩定的資金。

從七十年代起,他就開始提出“海防論“,積極倡議建立近代化的海軍。1874年(同治十三年),李鴻章在海防大籌議中上奏,系統提出以定購鐵甲艦、組建北、東、南三洋艦隊的設想,並輔以沿海陸防,形成了中國近代海防戰略。中法戰爭後,鑑於福建船政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清政府決定“大治水師“,於1885年(光緒十一年)成立海軍衙門,醇親王總理海軍事務,李鴻章為會辦。利用這個機會,北洋水師建設成軍。 成軍後的北洋海軍,擁有艦艇25艘,官兵4千餘人,在當時是亞洲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此舉使我國東邊的鄰居日本望而生畏。)與此同時,李鴻章加緊旅順、大沽、威海等海軍基地的建設,以加強海防。



2、工作失誤

李鴻章一生簽訂了30多個條約,由李鴻章作為清政府代表與列強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有:1876年9月中英《煙臺條約》;1884年5月中法《會議簡明條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條約》,同年《中法新約》;1895月中日《馬關條約》,同年11月,中日《遼南條約》;1896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同年中日《遼南條約》;1896年3月,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同年6月《中俄密約》;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條約》;1901年9月八國聯軍《辛丑條約》等。

第二、個人生活

1、書法造詣

李鴻章是位素養頗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詣甚深的晚清書法家,其中李鴻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佈局有序,字字和諧於一體,美若一粒粒生動活潑的珍珠在跳躍,行行有度,疏而不亂。覽之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篇書法高品佳作,顯示出李鴻章的書法造詣之深。






2、藏書成就

李鴻章從政之餘,喜歡收藏圖書。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園,有“望雲 草堂“藏書處。咸豐十年(1860)在上海鎮壓小刀會起義時,經常光顧著名藏書家鬱松年的藏書樓“宜稼堂“,鬱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給他。去世後,其藏書歸於李經邁繼承,其珍貴版本於抗日戰爭中經“漢文淵“書肆主人出售不少。其餘藏書在1940年由其孫李國超捐獻給震旦大學圖書館,計18000冊。其中有《李文忠公全集》100冊,內分奏稿、朋僚函稿、譯著函稿、教堂函稿、海軍函稿及電稿等。其餘為政書、兵書、方誌、科技圖書及歷代名人年譜等,抄本有《柔遠全書》,藏書交至震旦大學後,校方為之設有“合肥李氏望雲草堂藏書“專室,又稱“李氏文庫“,以特製雕鏤精美的西式書櫃貯藏。該館在《震旦雜誌》撰文介紹藏書捐贈之事。1949年以後,震旦大學圖書館藏書隨院系調整歸入復旦大學圖書館及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其中李氏藏書歸入復旦大學圖書館收藏。

3、個人作品

《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鴻章的組詩作品,共十首。這十首詩是作者奉父命入京應試時所作的藉以立志抒懷的作品,充分顯示了李鴻章的胸魄氣略。

其中的名句為: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臨終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第三、給個總評

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因此說,李鴻章也是人,不是神,不能之手乾坤,但是,他為社會的進步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在歷史的長河中,在中國向前發展的道路上,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李鴻章的好壞自在人心。


藍色火焰9431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客觀公正地看待,切忌以當代人的眼光和標準去評頭論足。李鴻章本人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相反還有很高的道德操守,但作為歷史人物,註定是個揹負罵名的壞人。

一、李鴻章身為翰林,不甘於養尊處優,有魄力走出書齋,自願回鄉幫辦團練。作為官員,不僅有一腔報國熱血,而且國難當頭時有責任有當擔。投筆從戎,參與鎮壓太平軍,剿滅攆軍,對大清有再造之功。

二、創辦北洋海軍,締造了當時東亞最強大的海軍。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他看待世界的眼光是獨到的,有遠見。隨著日本海軍逐漸崛起,兩國海軍只要不開戰,相當時間內北洋海軍都會保持心裡上的優勢。但戰端一開,勝負已分,功虧一簣。

三、李鴻章執掌兵權,卻不好戰。洋務運動搞得有聲有色,成效顯著,國力蒸蒸日上,成功地把國家的工作重心從戰時狀態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四、李鴻章外交手段靈活多變,多次處理棘手的外事糾紛,雖然勉為其難,處理得並不完美,但換做其他人處理的會更糟。

五、李鴻章憑藉科舉致仕,中年從軍,壯年洋務,晚年外交,搞得都很出色,是個多面手。勇於任事,在官場上樹敵過多,成為眾矢之的。許多不平等條約,按照現代國際法慣例,應該由國家元首簽署,但最後都由李鴻章代簽,既是處理危機的救火隊長,也是危機過後的替罪羊。

總之,李鴻章是個誇領域的全才,也是個辦實事的能人。私德不差,應該算個好人。但生不逢時,雖然以文人致仕,但卻以軍功成為封疆大吏。雖然極力避戰,卻總有列強挑釁。儘管情非所願,但還是三番五次在不平等條約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人生有許多身不由己的無奈。

大概源於專制體制落後,主事者居幕後,辦事者處臺前,掣肘之處甚多,辦事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結果事倍功半。所以李鴻章生前譭譽參半,死後罵名纏身,是歷史意義上的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