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和文天祥有何相同之处?

亘古怀念说史


两位都是忠烈名臣、忠心不二,都是民族英雄结局悲惨。但结局又有不同,于谦民族英雄一朝清官惨遭奸臣陷害含冤被杀屈死九泉,文天祥民族英雄忠于大宋,虽落入敌手却宁死不降气节高尚,壮烈就义以身殉宋。前者悲惨,后者悲壮。


小龙女5505


一,两个人都是德才兼备之人,又是良臣,一个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另一个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就清白在人间”

二,都是文官却做着武将的事儿,文天祥战败被俘,从容就义。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51岁的他带领士兵保卫京城。

三,一心为国,却不得善终

据说从小就崇拜文天祥,他确实做到了

据说文天祥是个超级大帅哥,肤白貌美,眉清目秀,长得好,有有才华又有人品



美妹趣史


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相似之处。

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其所作诗文《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垂千古,光耀史册!

于谦,汉族,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相声演员、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北京德云社著名捧哏,郭德纲的搭档。

于谦和文天祥的相似之处是——都是中国人!

别说芦芦哥没有告诉你们。



大葫芦芦芦芦芦


一、同为文官出身,当外族入侵、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担当起国家民族救亡的重任。

二、同样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并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三、在中国历史上同样被称为“民族英雄"。




用户屌兵T34


两个人的相同之处:都是明朝将领,都著有诗词传世,都是忠君爱国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

明正统十四年(1436年),北方瓦剌人侵犯边关,明英宗驾御亲征,却让太监王振任总指挥,50万明军在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京师动摇。瓦剌以“送驾还朝”为名,长驱直入,并侵占京师门户紫荆关。社稷危机万分。于谦临危受命为兵部尚书,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统率军民抗敌,瓦剌大败,终于认输献出英宗,取得北京保卫战全胜。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于谦被诬陷而遭杀害,时年59岁。七年后始得昭雪,遗体归葬故乡,墓侧建祠堂。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文史红尘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东尧12



渔樵之人W


摘要:

大多数人熟知文天祥可能来自他的那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而于谦我们知道他有石《石灰吟》“粉身碎骨全部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绝唱!

一、两位都是视气节大于生死的忠义之人

  • 文天祥在广东兵败,1278年12月被元军俘虏,随后囚禁在零丁洋上的战船中,元军在攻打崖山时,逼迫文天祥劝降崖山张世杰等守军,于是便写了《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从小就对忠义之臣崇拜!文天祥在小时候,看见学校祭祀的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他很是羡慕这些人。他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可见他的志向抱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而,不论元军怎样劝文天祥投降,他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他心里始终保持对宋朝的忠义气节,最后慷慨赴死,终年47岁!

  • 于谦在英宗被俘后,力主抗击瓦刺,绝不赞同迁都逃跑,他反对徐有贞等人的迁都提议,无形中也得罪此人,为以后被杀埋下祸端!

于谦忠于君、忠于人民百姓,忧国忧民。在天下大旱时,他亲自祈求上天替百姓求雨,不顾自己身体,斋戒又日晒,为的是让百姓被受苦!

英宗复辟后,于谦被诬陷,徐有贞、石亨等人落井下石,伺机报复。在被英宗杀害时,他没有过多的申辩,他知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他也明白他的死是不得已的,只有他死,英宗的皇位才很更正当合理。

二、两位都有抗击外敌入侵的经历

  • (一)文天祥是抗击元朝入侵,舍生取义

北宋被金朝灭亡后,赵构在河南登基为帝,建立南宋,元朝在崛起之后灭掉金朝,之后挥师南下,大举进攻南宋,文天祥就是南宋抗击元朝入侵的将领之一!

1275年,南宋朝廷告急,当时的文天祥还在江西赣州做知府,在接到勤王的诏令后,文天祥随即命人率兵勤王,在他的号召之下,随后各路英勇豪杰响应。

然而,当时的局势已经不利于宋朝军民,文天祥派的兵马根本就是狼入虎口。元军分三路大军南下攻宋,几十万人马团团围住京师,可谓水泄不通。

文天祥明知如此,但还是派兵了,因为他深知忠义,哪怕舍生也要取义,这是他作为大宋臣子应当做的事!

  • (二)于谦是抗击瓦刺的入侵,解北京之围!

明英宗不顾江山社稷,一意孤行,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不料却被瓦刺大军围困土木堡,随后英宗被俘,明军精锐尽失,北京随之告急!

于谦等人得到消息以后,虽然万分着急,但最重要的是要保住大明,保住京师!在危机关头,于谦会同太后拥立朱祁镇登基,组织军民抵抗瓦刺对北京的围困!

在朱祁镇的调兵遣将之下,于谦推荐石亨作为统领北京保卫战的将领,朱祁镇和于谦更是亲临一线,鼓舞明军士气!

最后,在于谦的努力下,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瓦刺的阴谋失败!

结语:

我泱泱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人物,于谦、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人。

面对外敌入侵,于谦、文天祥等人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领兵抗敌,成为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永留青史!


南山居史


相信题主一定是看了《大明风华》之后才有了如此感慨

他俩都是国士

宋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此为国士说法之一,二人都是为了国家慷慨赴死之人,皆为以丹青照汗青之人。

他俩都是民族英雄,

文天祥是抵御元军,死于气节。于谦血土木堡之耻,保卫京师抵御外敌。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题写匾额"丹心抗节"。由此看来乾隆皇帝也是将于谦比作前朝的文天祥。

总结来说两位仙人皆为:

重名节,轻名利

重成仁,轻杀身

重社稷,轻君王


九门提督PLUS


我说说个人观点哈!因为每个人都有相似之处。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人。

  1.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2.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文天祥是后世文人的偶像,他所作的正气歌一直被后人传唱。像那一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于谦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还有那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更是将文人的气节和风骨表达了出来,文天祥虽然没有像于谦那样挽狂澜于既倒但他以身殉国以身殉社稷的气节值得后人敬仰。现在广东潮汕每年都在祭拜文天祥


于谦从小的偶像就是文天祥,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这句诗出自于谦,当然还有最有名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像不像文天祥留在衣底那首诗。


现在知道他们的相同之处了吧?他们的相同之处:都具有文人的风骨和气节,都以君为轻社稷为重,都是古代文人不屈的代表,都是华夏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