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新年诗体小说《饺子歌》,回味无穷,真是美文

春节到来之即,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又出新作,莫言的《饺子歌》发表在2019年第12期的《北京文学》上。这是莫言从2017年起,莫言打破了获诺奖后持续多年的沉寂,屡有新作发表。这些作品的体裁也不仅限于一种,而是包括了小说、诗歌、剧本等多种体裁。

莫言:新年诗体小说《饺子歌》,回味无穷,真是美文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9年,莫言创作的《等待摩西》获得第15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新作又了一种不那么常见的体裁——诗体小说。全文以诗歌形式写就,共计五百多行。虽然新作整体观感是一首长诗,但其中并不缺少叙事性,甚至整部作品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

莫言:新年诗体小说《饺子歌》,回味无穷,真是美文

    1981年,莫言发表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北京文学》编辑、《饺子歌》责编王童认为,与其说《饺子歌》是“诗体小说”,它其实“更像是一出令人回肠荡气的‘诗剧’”。

莫言:新年诗体小说《饺子歌》,回味无穷,真是美文

     新作中除了有“男生”“女生”和“老莫”的对话,不少动物形象也参与到对话之中,包括“神鸦”“校猫”和“文鼠”,甚至还有一个“角色”是“夜游神”。这也让这篇作品带上了一种“魔幻”色彩。

  这些“角色”在对话中“阐释着他们各自的生命寄托”。王童此前撰文认为,莫言的这首诗是充满自省的内心独白,也善意地回答了社会上的某些误解。

  不过,这并非莫言第一次写诗了,2017年莫言诗歌《七星曜我》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今年,莫言又创作了长诗作品《东瀛长歌行》。

  《北京文学》编辑、《饺子歌》责编王童告诉记者,对于此次发表的《饺子歌》,“莫言自己很看重”。

莫言:新年诗体小说《饺子歌》,回味无穷,真是美文


  他同时也坦言,事实上,莫言以往的作品中不乏“诗意”。“像《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这些作品,本身就带有诗意。只不过这种诗意被那种厚重的长篇结构压缩到里面了,人们对诗的东西就没太注意。”

      纵观莫言的创作,他是以狂欢化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民间撷取的粗鄙语言与独白式的“ 高雅”语言相混杂,努力发掘出藏污纳垢的乡土民间中的狂欢精神, 使自己的小说创作具有了狂欢化风格的先锋色彩。

      莫言在一次以《守旧与创新》的主题演讲时说,“创新”一词如果追溯源头可以上溯到先秦,从特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守旧与创新的斗争史。守旧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