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父親備了一桌年夜飯,他卻“違約”值守醫院

【人物簡介】

張鵬,男,農工黨員,河南大學淮河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醫患關係辦公室主任,河南省青年聯合會委員;開封市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委,醫藥衛生界別工作委員會主任。開封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疫情當前,父親備了一桌年夜飯,他卻“違約”值守醫院

2019年12月,武漢發現首例不明原因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人們的神經緊繃起來。

2020年1月19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激增,鍾南山院士接受央視採訪時,人們才知道,這次病毒存在人傳染人的風險。

雖逢春節,但危急時刻,為響應國家號召,緊急馳援武漢,很多醫生重返崗位,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就是其中一個支援醫院。

對於該院醫生張鵬而言,這個春節有些遺憾,第一次沒吃上團圓飯,第一次過年沒吃餃子……

作為河南省青聯委員,張鵬說,“青聯委員”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

他覺得他是千萬個普通大夫中的一個,做了應該做的事情,比起那些到疫區的英雄,這點累都不算什麼。

【值守】父親除夕夜備了一桌飯菜,自己“違約”值守醫院

大年二十九,張鵬全天24小時在醫院值班。

除夕,張鵬也沒休息,期間還給病人做了手術,直到下午七點半,才從醫院走出來。

大年初二和初三,張鵬接連在醫院做骨科急診手術。

這幾天,張鵬一直都在加班,幾乎每次都是晚上7點多。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激增後,張鵬和他的同事一樣,主動放棄假期,返回工作崗位,每天排查發熱病人。

沒能回去陪父母,張鵬覺得有些遺憾。

“我對中國的新年這個團聚的傳統節日很看重。”張鵬說,他備好了給父母的新年禮物,而自己一直忙,到現在也沒有見父母,只有過兩次網絡視頻通話。

“已經快半年沒有回老家陪伴父母了。”張鵬說,他老家在尉氏縣,距工作地點開封僅有40公里。

除夕夜,張鵬下班後,匆忙買點飯菜,這是他第一次過年沒有吃餃子,也是他第一次過年沒有和父母團聚。“只好打電話,給父母說回不去了。”

張鵬從電話中得知,老父親精心準備了一座飯菜,卻撲了個空。說起這,他感到很愧疚。父母同樣身為醫務人員,除了理解之外,還囑咐他做好防護。

疫情當前,父親備了一桌年夜飯,他卻“違約”值守醫院

張鵬是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的骨科副主任醫師,平時都在骨科一線。此外,他還是醫患關係辦公室的主任,負責醫院的臨床行政管理和醫療糾紛的處理。

在這次防疫中,張鵬還在骨科一線,負責骨科門診和急診的收治處理,參與急診手術。不忙的時候,他還去發熱門診維護秩序,在門診預檢分診處檢測患者的體溫。

【請戰】看同事支援視頻看一次哭一次,報名第二批支援武漢團隊

在新型冠狀病毒到來時,雖然專業不對口,但張鵬依舊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報名參加第二批支援武漢的團隊。“給醫務部主任發了信息,要求作為第二批志願者。”

張鵬說,他是看到醫院群裡發的內容,才知道這次支援的消息。

看著送行視頻中熟悉的同事奔赴前線,院長眼含熱淚的送行,張鵬被觸動了,視頻看一次哭一次,所以他也立即報了名。“當時心裡就一個信念,和同事們一起去救治病人。”

而這次報名,他事先沒有和家人商量。“這次報名是發自內心自願的,沒有給父母說,怕他們擔心,對愛人也只是簡單提了一下,孩子雖然才7歲半,但很懂事,這也讓我放心了不少。”

張鵬說自己做的遠遠不夠,最優秀的都是那些在武漢疫區的一線人員,“女醫護人員為穿防護服,剪下了長髮;夜間急診8個小時,要穿上尿不溼……”

有時趁著休息,他會看看微信朋友圈,找一找關於武漢救治的消息,他也會發微信安慰在武漢的同事。

【準備】空閒之餘學習防疫知識,曾報名支援汶川

為了去武漢,張鵬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

“一直在關注國家正規渠道發佈的指南,學習預防和管控的知識。”張鵬也有所擔心,目前還沒有特效藥。

其實,這次支援武漢並不是張鵬的第一次支援工作,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還在鄭州讀研期間,就曾報名支援汶川。

張鵬回憶道,汶川地震那天,他正要去給本科生上課,班車行進中,他感到有震動,到了教室,才接到通知,因為地震學校已經停課了。

“作為有兩年臨床經驗的骨科大夫,我接到多次創傷急救,知道地震的危害。當時就是本能反應吧,覺得有病人,就應該去搶救,我也有些經驗,所以,我應該盡一份力,這是職責,我不能愧對內心。”張鵬當時就寫了志願書,交到研究生處,併成為第一個通過寫志願書上第一線的研究生,張鵬還因此上了學院新聞。

當前,由於醫院臨床值班吃緊,他專門回醫院進行支援。此刻,張鵬還在醫院值守,除了等待醫院安排任務,他正主動學習一些防控病毒的知識。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

記者 彎文奎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