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合伙做生意,后来其中一个股东说她有一个朋友能力强想让她入股我们,能同意吗?

饭米粒208714511


合伙人合伙人,当然得考虑到是否合伙。这个问题分为几个部分:


1 合伙人的能力是否能够得到认可?总不能听取片面之词,就给股份,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也不会得到其他合伙人的同意。


2 目前的生意是否需要这样一个人?如果不需要,三个合伙人已经足够了,而且三个人的配合和能力、资金等等都足够,那么就没有必要再找一个来分享利润。如果比方说合伙人没有太多精力,只出钱,而管理上还欠缺人手,那么就有必要再找这个合伙人。一个生意,一般需要资金、人脉、管理等几个方面,如果他在这几个方面有你们需要的,那么作为合伙人又何尝不可。


3 如果有,那么该入伙多少股份?对于管理人员,可以以期权的形式来发放股权,比方说如果1年内做到什么样的利润,则可以给多少股份,5年内利润做到什么形式,就可以给股份等等。其他资源也都要经过评估来给定,但是这个合伙人不熟悉,所以除非是以资金入股,否则不要轻易给股份。


以股易金


有个老板想去一家公司投资,希望投资200万,拿10%的股份。这家公司是初创公司,非常缺资金,但是被公司创始人拒绝了。实际上,这家公司的处境已经很难了。该公司做软件开发,前期投入的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非常大,还没有赚钱。如果再过一段时间还没有赚钱,公司就危险了,就连员工工资都很难发出来了。

但公司创始人却说“我们并不差人差资金入股,我去借也能借到这200万,我们差的是资源入股的合伙人,公司需要他的人脉资源来为公司拓展业务。这个投资人通过拆迁得到一笔钱,希望投资一些项目赚钱,但手头没有什么人脉资源,只能靠资金入股,这和创始人希望入股的初衷相悖。

看到的一个故事,觉得很有启发性,特别适合用在这里。

合伙做生意,容易闹得不愉快。无数的例子证明了这点,但也同样有很多伟大的公司是由朋友、同学合伙做起来的,比如阿里巴巴、饿了么互联网公司。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宿舍,汪渊第一次见到研究生一年级的张旭豪。他穿了条短裤,情绪激动地说自己要做一家150亿美元的公司。汪渊觉得他是神经病。但不久,张旭豪联同他的同学、室友康嘉、汪渊、罗宇龙、邓烨和闵婕创办饿了么。他们从给上海交大宿舍里的同学送外卖开始,一步一步做大,最后95亿美元卖给阿里巴巴。

大多数的我们,不管是创业也好,做生意也好,手里的人脉、资源都很少,开始的时候都是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帮忙。

同不同意入股的关注点倒不是她的能力强不强,而是她能不能在初期给生意带来资源、人脉、销路。如果是这样的话,建议考虑她入伙。如果仅因为她能力强,而让他入股,比较难以服众,因为谁都说不好他能力到底强不强。即使他的能力很强,但是可能你们三个合伙人能力已经很强,四个能力强的人在一起反而容易发生矛盾。

所以,能力、资金、资源、人脉哪些更重要呢。


伟大的投资者


合伙创业,老股东举荐贤能之人入股,行为本身值得赞赏,但是合伙人合的不仅仅是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品及个性上的互补。

引进新股东应该遵照公司发展及团队搭建的角度分析。现有团队是否存在能力拖后腿,新股东是否能够补齐短板,引进新股东与老股东之间角色是否冲突,新老股东之间是否缺乏磨合基础,都是创始人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

引入股东的基本原则

引进新股东的基本原则:依据公司发展规划,明确项目应该设置哪些岗位,量化岗位角色应该具备的能力,依据能力标准及岗位职责,选择最合适的人选。

公司发展的核心靠团队,团队成功的核心是互补。创始人在招募团队成员的第一天起,就需要站在公司发展的角度,依据行业特性量化给部门负责的职能角色。

通常情况下,互联网公司早期团队成员架构一般为运营、技术、营销;实体商贸公司一般是管理、销售、采购,以三人组合的团队最为稳固。

若公司业务发展太小,且为实体性质,引进过多合伙人,股份过于分散是小事,关键是大家都赚不了几个钱。

因此,股东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各岗位都是能人,能扛起部门大旗。

若现有股东能力不济,缺少成长空间,给团队拖后腿,影响公司发展。那么确实有必要考虑引进新角色,补充能力不足的短板。

但需要提前做好老股东的思想工作,并回购老股东的股权,避免日后节外生枝。

设置股东引入缓冲机制

合伙人推荐新股东,一部分原因是基于个人之间的互信,但也可能会掩盖其它方面的不足。创始人所需要承担的任务是验证能力、设置缓冲机制、安抚好股东。

能力验证:作为创始人,必须对新股东能力有一个长期的观察过度,对其人品、能力、个性是否能够融入团队,做综合观察。

如:可以邀请最为公司早期的智囊团,观察期是否对公司发展及业务做出贡献,且能力确实超出老股东很多。

这样做可以避免盲目引进新股东,日后又发现能力未能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很可能会造成股东频繁变更,不断进入恶性循环。

缓冲机制:在考核新股东能力方面,创始人可以与新股东做一个坦诚的沟通,告知若彼此磨合需要过渡期,且希望在过渡期内,能让其他股东对其能力的认可。

一方面检验新股东个人格局,另一方面坦诚沟通体系真诚。

安抚好老股东:给予一个合理的时间,让新股东作出成绩给老股东看,也避免然后产生隔阂。对于计划做出的决策,争取老股东的支持与理解。

处理好新旧股东之间的关系

作为创始人,必须具备预见性,把未来可能出现的矛盾消灭在萌芽期。

老股东与新股东加入公司时间不同,且相互之间不熟悉,难免然后会产生摩擦。

因此,创始人必选先做好老股东的思想工作,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分析引进新人的价值,在征得老股东认同下,未来团队才会更具凝聚力。

团队内部必须建立开放的沟通机制,提倡不同观点的表达,尊重不同部门的职权。

综上所述:引进新股东,必须是围绕公司发展的需求,在岗位角色设置上避免职位、能力重叠。在引进新股东之前,需要做好内部思想统一过重,设置缓冲期让老股东看到新股东的真实水平,避免然后产生摩擦影响内部团结


创业行动家


合伙做生意,其实是一件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不要怪我乌鸦嘴,这真让我想起了上市公司美达股份的故事。

美达股份的创始人是三个姓梁的年轻人。梁广义、梁少勋1956年出生,梁伟东1967年出生,三人同属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天灯村,同村但并不是兄弟,更不是亲戚。1995年梁广义三人创立广东天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很快做得风生水起,2000年列广东省家居生产出口量第一。2002年8月,天健集团收购美达股份完成上市,一跃成为江门市最大的民营企业。但是,三人却在事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渐行渐远,最后走到了相互举报,相继入狱的境地。

联系上面的故事,我有三点建议给你们参考:

一是尽量不要增加新股东。你们三个人能够在一起合作,已经相当不容易,现在要打破原来的格局,由其中一个股东介绍新股东加入,必须十分慎重。新的股东进入,如何分配权利?削减谁的权利?都是非常难办的事情。至于他能力很强,也可以采取参与分成的方式进行,不一定要作为股东或进入决策层。

二是尽早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我看了不少公司的资料,一些公司的章程上错别字都有不少,这说明什么?说明很多人没有重视公司的规范运作问题,朋友之间靠感情,在一起创事业,看起来很热血,但要记住,人与人之间共患难容易,共富贵很难。所以,尽早把公司的制度规范起来,丑话说在前面,比将来撕破脸皮强。趁你们现在都还不是大老板,把规矩定下来吧。

三是合理设定公司股权结构。前面提到的美达股份三兄弟,当初是按照三三三划分的股权,看起来很公平,后来一旦出了问题,根本达不成一致,反而矛盾重重。还有,雷士照明的股权之争,也是前车之鉴,值得注意。建议确立一人为主,两人为辅的股权结构,并共同组成董事会。


沉默的砖家


多少人加入合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谁推荐这个人也不重要。你得知道任何创业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人。

所以我的观点是,任何创始人应该是主动出击寻找优秀合伙人和员工,而不是坐下办公室想着应不应该接受别人的推荐。

但是,找合伙人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可能最后公司都没了。

一、股权分配方案要做好计划

合伙人的股权分别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能平分股份!创始人最好保持67%以上的股份,对于公司要有绝对的控制力。

我的第一家公司就是按照平分的股权结构,后来出现分歧后,谁也说服不了说。从股权结构上也没有办法拥有绝对的控制力。

剩余的股份如何分给重要的人,需要提前计划好,还得抽出10个点作为股权激励池,为后续股权重新分配留有余地。

二、合伙人是否是急缺的人才

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产品开发阶段,需要技术人才和产品经理。市场推广阶段,需要销售人才和营销人才。公司扩张阶段,需要财务人才。

但是也不可能在每个阶段临时去找需要的人,而是在公司的创立后,就需要开始找到相关的合伙人。

但是如果一早就找到了,人力成本又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一个初创公司很难给这么多合伙人发工资,分配资金。

所以找到合伙人后,一定要说服他们前期不做薪酬计划,而是在公司融资后,或者盈利后再开始逐渐建立合伙人的薪酬体系。

三、能否达成共同的价值观

说服合伙人按照创始人意志推进项目的前提就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如果某个合伙人只想着赚快钱,而创始人希望能做一些沉淀的东西。那么就算这个合伙人再厉害,也不能合作。因为这样每个人用力的方向不一样,比一个人做的结果更坏。

雷军是比较早提出合伙人制度的大佬之一,他曾经就说过,价值观不同的合伙人绝对不能一起共事。


小渔的创业信条


在做生意的过程当中有新的股东加入,这绝对是可行的,很多公司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意的想引入新的股东呢。所以关键是怎样定位,需要怎么样的股东。

01,新股东有什么可以互补的优势?

一般来说公司发展还算顺利,有了不错的盈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太愿意新股东的加入。但是我们也要考虑有没有可能新股东的加入会让这家公司更加强大,补充了一些原来不具备的资源。

资金,人脉,技术,管理能力,这些都可能成为公司需要的内容,所以要从公司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新的股东有没有具备这些东西?

02,担心影响股权结构

如果三个人当中,另外两个不太愿意,其实也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让那一位邀请朋友加入的人,把自己的股权分一部分出去。至于价钱怎么样,他们自己讨论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这样就要留意,千万不要出现4个人平分债权的局面,否则邀请朋友进来的股东加上新的股东刚好一半股权,未来在很多事情的决策上面都会出现困难。

可以参考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制度,最初的三位创始人,不管未来的股权怎么稀释,都拥有最重要的投票权。如果把这一套制度定了下来,对于未来的融资也有很大的帮助。

03,退出机制

既然有人中途加入,也有人可能中途退出。所以要趁这个机会,把未来的股权退出机制建立起来,也包括股权转让,股权继承。

我曾经听过一个这样的事情,几个人合伙创业,企业发展比较顺利。但是后来其中一位创始人因为离婚一半股权被分给了前妻,前期凭借自己所持有的股权,非要参与经营。这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最后几位原股东不得不高价把这一部分股权买了回来。

所以这些方面涉及股权的都要提前定下规矩。

“财说得明白”,这里用简单的语言,把理财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已经发表的文章,包括房产,基金,银行理财,黄金等,有些热文已经收录在菜单里,请你关注,在后台查看菜单。


财说得明白


能不能同意先不说。先来说一说你们合伙做生意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做生意当然是为了赚钱了,这当然不假,不过他的目的还是有区别的。

有的人做生意就是为了做大做强,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可有的人做生意是受不了上班的约束,自己做点生意,还能比上班强,时间也自由,也没有多大的企图心,够用就行了。

如果你们合伙的生意是第一种的话,就是希望闯出一番事业,做大做强,那这个能力很强的朋友你们不妨先考察一下,看看他的能力是不是如所说的一样,而这样的能力对你们是否是有很多的帮助的。

比如你们合伙的生意发展到现在,可能到了瓶颈期,往下可能会困难,而这时这个想入伙的朋友会对你们有很大的帮助,打破这个瓶颈期,这我认识你们要想发展,让他入伙是很合理的要求,毕竟他对你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如果你们现在的生意发展良好,而且预期的前景还不错,对于这位想入伙的朋友对你们只是增添一些色彩,那我认识你们目前阶段没必要让其入伙。因为现在生意不错,风险相对来说不大,这时候让其入伙会分走你们一部分利润,虽然也共担风险,但这个风险目前来说很小,可以说是小风险有大收益,对于你们来说不划算。

总之,入不入伙,要看现在生意的具体情况,生意很好,可以暂缓;生意有困难,而其可以提供帮助,可以允许。


老陈论股经


之所以当初决定你我他3个人一起做,我想原因就是,各位合伙人心理觉得,3个人已经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3个人彼此熟悉,一起共事,一起拼搏,绝无二心。于是,也就不想要打破这种平衡,觉得任何后来者都是对自己地位的一中威胁。


人都会这样,习惯了一种状态,就不想做出任何改变,即使这种改变会给自己带来利益。除非这种利益是二十倍、三十倍的增加自己的财富,否则都不会轻易接受。

温水之所能煮死青蛙,就是这个道理。同意不同意都是后话,要先去了解清楚原来股东拉人如伙的目的;合伙做生意,有时候就是因为缺乏沟通,导致相互猜疑,合伙两个字名存实亡。弄清楚他口中说的强人到底有何优异之处,到底是有丰富的过往经营经历,还是有独到的创新理念,或是只是会满口放炮,蛊惑人心的理想主义者。

掌握到股东的动机,拟入伙人的情况之后,自己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的确这人能力很强,视野很开阔,渠道很多,拉进来并益处多多,但是也要防止引狼入室,优势比自己高出几十倍的人,愿意降低身份入股合伙,是否有二心很难说得清,而且未来的业务有可能慢慢转换成由他主导。这个时候就要在书面合伙协议上,约定好哪些事项必须经过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才能做,约定好合伙人之间的收益分配比例及方法等等。害人之心不该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如果通过了解以后,发现其中一个合伙人口中所说的“能人”,只是个搅局者,往往是因为公司规模做大了,对分配机制不满或是另有他心。那就应该极力阻止入伙。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宁可花多一点费用给这位不满的股东,进行两清,要求其退伙,也不要让后院起火,天天忙于处理家务事。


财经奥迪特


这有什么不可以,能力特别强就让他做业绩么,高比例提成还不是一样的。入股也可以,不要纠结这些,事成了不差一人稀释几个点。事做不成你占多大都没有。


zhang789456123


我觉得可以同意

增加有能力的人进来,竞争力可以提高。

我看可以。做生意只要管理得当,多一个进来没有太大影响的,更何况此进来的人是具有较大能力的,常规来说,应该是有好处的。人多力量大不说,多一个能人,可以给自己的生意带来额外的竞争力,这是好事!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关键

合伙的人,最好是能按照股份制的模式来,权责利的关系一定要理顺,管理科学合理之后,对未来的发展壮大好处太多了。

小型的股份制或者合伙做生意,最忌讳的是“每个老板什么都能管、什么都想管”,权责不清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大家心里的隔阂,长期下去不仅对生意的发展壮大不利,甚至会影响到正常业务的开展。

工作薪资体系和股东身份分开

有不少小型的合伙企业或者股份制公司,老板亲自工作的情况下,很容易将工资、奖金这块忽略掉,“反正一年下来赚了多少钱就很少的人分下就可以”,这样的弊端有很多,不同股东因为工作份量不同,而拿的报酬却按比例来,极容易形成“不做事也拿工资”“做事多的没有多拿劳动报酬”的情况。

因此在日常的生意业务中,给做事的人发工资,是一个潜在有利于未来发展壮大的做法。不仅避免了“股份分红”与“多劳多得”的冲突,更为以后替换更为合适的专业管理人提供了经验基础。

业务做大了之后,毫无疑问,股东从繁琐日常事务抽身出来,物色更开阔的业务空间,这非常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