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時,死窩是怎樣形成的?應該如何預防?

鄧雅雲dyy_


關於死窩的說法也是層出不窮的,而釣魚過程中,一些小小的失誤都很大可能導致死窩炸窩!為了儘量減少這個情況,如何去避免成了關鍵!

做窩導致死窩!

其實很多釣魚人做窩,重窩成了一種習慣步驟。因為釣魚人的心裡往往都會認為,窩子不夠大,魚進窩少,或者慢!

其實這個說法也不完全正確,釣魚做窩,第一要點,根據作釣魚種,再結合它的食量大小,密集程度。在瞭解這些以後。合理的數量做窩其實能很好的避免這種尷尬局面!

而普通釣法做窩,其實只要適量就行,畢竟做大了魚吃飽了就會走開了,而做少了,魚進窩一會掃空也不行,這樣沒法好好聚窩,而不管顆粒呢好,米窩也好亦或者螺螄,玉米都是要結合魚種去做!

起竿中用力過大導致切線跑魚而炸窩,死窩!

起竿切線跑魚,這個是廣大釣魚人都會遇到的事情,而如果魚在窩子裡切線逃跑,而由於魚滑鰭尾鰭的擺動搗亂窩子,這個也是容易造成攪窩炸窩,而形成的死窩現象!

說一千道一萬,我不管如何怎麼樣,瞭解魚情。針對作釣,這才能更好的避免。例如一個水域本來上10的個體出的較多,然後,你習慣性的放一些3+2之類的,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起竿,這會就最容易導致切線,然後炸窩。

真的如果是出現這種情況,那麼我們就該即使的續補一些窩料進去,以便打下的窩料能更好的填充,跑魚攪亂的窩子!

其實,死窩現象不止這兩種,還有比如人家釣過的窩子,你去接的窩,在重新打新窩,這樣一老一新窩料也容易出現死窩。

所以,不管是如何,作釣前多瞭解多瞭解多瞭解,這樣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喜歡的關


啊峰愛釣魚


首先來解釋一下死窩的基本定義,所謂死窩就是釣魚的餌料或窩料引起了魚的反感,導致魚不想進窩。需要注意的是,死窩後並不是完全沒有一條魚進窩,只是進窩的魚數量較少,而且不會出現清晰的吃口,浮漂只是偶爾出現軟弱無力的信號,所以要判斷究竟有沒有死窩是需要一些經驗的。

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窩料或餌料中添加劑過多,導致味道太刺鼻,魚產生了明顯的反感和不適應。另外,添加劑種類過多,味道過於雜亂也會出現死窩的情況。這裡所說的添加劑並不全部指小藥,如今的釣魚人很喜歡自己開藥方,各種中藥、藥片都加到窩料和餌料裡,一款配方要用到十幾種材料,這種做法是非常容易死窩的。

其實無論是窩料還是餌料都應該遵循一個原則:不求讓魚非常喜歡,但求不讓魚反感。少加幾種材料只是有可能讓魚不是特別喜歡你的餌料和窩料,但是材料加得太多,只要有一種讓魚產生反感,那麼就滿盤皆輸,一粒老鼠屎打壞一鍋湯就是這個道理。

除了添加劑的原因之外,餌料或者窩料變質或者發黴都會直接導致死窩。在外出釣魚之前最好仔細檢查一下窩料和餌料有沒有發黴變質,如果到達釣點之後才發現就勢必會耽誤很多時間。發黴變質的餌料和窩料千萬不要強行使用,這樣做的結果一定是浪費時間,萬一不小心使用了發黴變質的窩料和餌料,那麼就應該果斷更換釣位,因為這樣的位置很長時間都不會有魚進窩了。


眼鏡哥說魚


死窩,總體來說,就是窩料不對口,再細分起來就是“窩料味型太濃重”。窩子打下去,半天不見魚泡,魚口。

那麼,在什麼操作情況下,窩子味型會變濃重,而造成死窩呢?

這裡,咱們在細緻的說一下做窩料的小細節,這是個人的一點經驗之談,可能會和別人的有點出入。(大家僅供參考)

做窩料,很多情況下離不開“酒”,但並不是所有的白酒都適合用來放在窩料裡,也不是所有的白酒都適合同樣的比例增加到窩料裡。

比如,有的白酒味道比較衝,單一的某種糧食酒或者勾兌酒,酒精度六七度以上的。這類酒泡窩料時,用量比例儘量減少,比如以前用其它度數偏低的酒是80毫升的酒泡一斤窩料,用高度酒,泡窩料時,酒的用量比例儘量控制在20-50毫升之間。

有人可能會說,酒用的少了,窩料太乾,其實窩料乾乾的 不影響誘魚效果的,總比酒精度高,用的酒又多,泡出的窩料溼溼的要好用。



還有關於季節的,在夏秋季節,氣溫比較高的情況下,泡窩料用的酒,建議用低度酒 32度,42度的比較好,酒的用量宜少不宜多,保持窩料有淡淡的酒香味就可以了。(夏秋季節,窩料儘量淡淡的味道)

然後就是春冬,以及深秋季節,氣溫低下,做窩料時,最好用度數比較高的酒,42-52度的酒就可以,若是寒冬臘月,結冰的情況下,建議用五十二度以上的酒泡窩料。用量比例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調整。

最後,還有各種釣魚小藥,很多釣友,特別是初入坑的釣友,做窩料時 喜歡亂加一些釣魚小藥,有的完全憑感覺加,多了少了,反正是一份窩料做出來了。離遠點一聞窩料味道還不錯,離近了一聞,各種小藥味直衝鼻孔👃。

其實,這樣的窩料已經是不能用,亦或者儘量少用,不能用來做大窩子,重窩子。只可以用來打小窩。

窩料味道重的,無論是中藥酒泡的,還是各種小藥泡的,打窩用量儘量打少點。(一瓶蓋,兩瓶蓋這樣的比例打窩,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試著打窩)

味道比較淡的窩料,可以做重窩,大窩,隨便扔的窩料。

好了,就寫到這兒吧!有空在補充一點。

內容編輯漁悅匯,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漁悅匯


釣魚離不開打窩,打窩能更好的聚魚,避免空軍。但是在打窩的時候如果經驗不足很容易會出現死窩的現象,換句話說就是所用的窩料味型比較濃重,魚不愛進窩,因此也會直接影響漁獲。那麼該怎麼判斷當前的窩子是不是死窩呢?跟著本文一起來看看。

1、 添加過多釣魚小藥:很多釣友因為害怕自己的窩料不能吸引魚,因此會在窩料裡投放過多的小藥,但是結果往往差強人意,這些誘魚的小藥不僅不能誘惑魚,相反的可能會將魚刺激走。雖然小藥的味道我們聞起來沒什麼,但是對於魚來說這些濃烈的味道猶如化肥廠,因此會導致魚受到刺激不願意進窩,對此建議釣友更換釣點,或者在距離死窩50公分的位置重新打窩,且使用的窩料最好不要放小藥,採用一些比較清淡的本味餌料效果會更好。

2、 窩量太大:野釣時作釣的水域魚比較稀少,這時候打窩聚魚會引得魚瘋狂進食,但是如果在繼續的續窩或者窩料的用量比較大的話,會出現魚吃飽後不願意上鉤的現象,這時候可以重新換個釣點,使用比較少的窩量,這樣也會讓釣餌的吸引力增強,有助於誘魚上鉤。

3、 窩料的餌料配比:如果採用的窩料對魚的胃口,會導致魚吃窩料不吃餌料的現象,這樣就是比較典型的死窩現象。而且這種窩的魚量會比較多,但是就是不上鉤,所以往往作釣一天也毫無收穫。對此可以建議採用把釣餌和窩料對調,將釣餌開的多一些作為窩料使用,受歡迎的窩料可以直接當做釣餌使用。

上述就是本文針對如何判斷是不是死窩提供的一些建議,希望通過本文能更好的幫助各位釣友在作釣時對於窩料有更深的認識。另外出現死窩後不比驚慌,可以換個釣點重新做窩,減少窩料的腥香比重,注意小藥的添加劑量,這也是釣魚人比較常用的一種做法。如果作釣的位置不好更換的話也可以在原來做窩的地方周圍重新做窩,這個距離為50cm左右,且需要採用清淡的本味餌,這樣才能有效果。






野釣老鯽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死窩”也是我們在垂釣時最怕遇到的幾種情況之一了。釣魚死窩的情況也可分為好幾種,每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也都有所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都有哪些情況會造成死窩的情況,同時我們該如何去預防吧。

釣魚死窩的定義

對於我們垂釣者而言,我們在水域中下竿垂釣時,往往都需要先將魚兒們吸引聚集到垂釣的窩點中,再通過釣餌誘騙魚兒們咬鉤。若窩點中出現無魚、魚很少、魚不咬鉤等情況時,皆可定義為釣魚死窩。

出現釣魚死窩的一些原因以及預防辦法

窩料使用不當

常言道“釣魚不打窩,釣到也不多”,在垂釣的過程中,打窩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自然水域中垂釣時,我們往往需要依靠窩料將魚兒吸引進窩。隨著釣魚的發展,各大釣魚廠商也是針對不同的垂釣環境以及魚種,生產了對應適用的窩料,只要我們垂釣者妥善選擇,一般來說是不會出現死窩情況的。但在打窩的時,卻有一個細節問題常被忽略,那就是在打窩時,窩料用量問題。可能在一些釣魚人的眼中,釣魚時拋投的窩料越多越好,其實這裡便是一個誤區,當你拋投了過多的窩料時,既容易將魚兒驚走,也容易讓魚兒們吃得太飽不再吞食釣餌。

預防方法:我們在垂釣時,窩料的用量一定要嚴格控制,若是垂釣鯽魚等小型魚種,第一次投放的窩料以30g~50g為宜。若是在大水域中蹲守體型較大的魚種時,則可適量地增大窩料的投放量,並且最好能提前打窩,在正式垂釣時再少量補窩。

釣餌使用不當

水中的魚兒其實也跟我們人一樣,在遇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時,進食的慾望自然相對較高,反之則不會有太高的進食慾望。例如我們在自然水域中垂釣野生魚時,因為生長環境的緣故,它們對那種天然的農作物並沒有太大的抵抗力,若你偏偏要選用一些帶有刺激性的商品餌料,自然很難讓野生魚兒們開口咬鉤。

預防辦法:釣魚講究“因地制宜”,若我們在自然水域中垂釣野生魚時,以天然農作物為原材料製成的釣餌自然是首選。若選用商品餌料進行垂釣時,最好不要去添加所謂的釣魚小藥,當你的劑量把握不準時,自然容易造成死窩的情況。

再者就是我們在面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水域、不同的魚種時,所選用的釣餌也是需要做出調整改變的,並沒有一款釣餌能真正意義上實現“通殺”,這一點則是我們垂釣者需要“修煉”的釣魚基本功了,這個需要大家在實際的垂釣過程中去不斷總結提升。

遛魚導致死窩

我們在遛魚的時候,若沒有即使地將魚兒引導遊離窩點,任由其在窩點中折騰時,很容易將窩點中的魚兒們嚇走,自然也就有了死窩的情況出現。再者就是在遛魚的過程中,垂釣者遛魚的方法不當導致跑魚出現死窩的情況。

預防辦法:我們在中魚之後,首先要做的便是讓自己平靜下來,先引導魚兒遊離窩點,再進行遛魚。而在遛的過程中,切忌與魚兒硬碰硬,一般沒有出現秒切的情況時,我們都是有機會將大魚釣獲上岸的。在遛魚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垂釣者穩穩地不斷消耗它們的體力,當魚兒們的體力消耗殆盡之時,才是我們抄魚上岸的最佳時機。並且在上魚或跑魚之後,我們也可拋投少量的窩料用於補窩,以免出現死窩的情況。

結束語

釣魚雖然只是一項戶外休閒運動,但是在垂釣的過程中,想要取得一個較為理想的漁獲成績,那麼在垂釣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釣魚這件事,在很多時候都是細節決定了我們最終的漁獲成績。

在垂釣的過程中,若遇到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切記心煩意亂,只有當我們靜下心來去思考,才有可能將問題找到並解決。“垂釣之趣,境界不同,品味相異。”希望小編今天的分享能幫助到大家,我是

野釣競技,一名釣魚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共探釣魚之樂。


野釣競技


大家好,我是小青年,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如今野釣資源匱乏,魚群密度低,打窩聚魚成了釣魚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可是即便是打好窩了,也很容易造成死窩的現象。冬季魚兒雖說是不張嘴的,但是如果你能把餌料送到它的嘴邊,那麼魚兒也是會很樂意上鉤的,所以說喜歡冬釣的朋友,只要我們能夠選擇好釣場,找到魚窩,將餌料送至魚兒的嘴邊,同樣能夠釣到魚的,本文主要講一下冬季釣魚窩料及打窩的技巧。

首先是打窩位置的選擇   

 我們的釣點要選擇在支流河汊處,也就是背河,這裡是由洪水衝擊而成,所以說水流緩慢,彎道較多,大多是深水帶,水的溫度比其他地方還高,有著豐富的食物。我們也可以選擇在河流的北岸。這個地方的釣位坐北向南,日照時間長。如果能遇到釣位的後面有山坡或者是樹木的話最好,還能夠擋風。或者選擇在河灣處。最好是在主河道距離河灣10米左右的地方,水深大約在2~3米最好。因為這裡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對於釣大魚特別的有利。

再者就是打窩天氣了

冬季打窩的窩點主要看天氣,根據天氣的變化和水溫的改變,選擇魚兒藏身或覓食的水域,冬季最優的窩點是水草邊,沒有水草的水域選擇水溫穩定的深水區。天氣好水溫高,窩點選擇在深淺交界的水域,天冷水溫低,窩點選擇在深水區,尤其背風的水域比較好。冬季自然水域淺水區,已經不適合打窩誘魚,你可以採用走釣的方式來試釣,冬季現在的天氣,釣深遠好於釣淺,打窩選擇好的窩點,聚魚發窩就變得簡單,離野釣爆護又進了一步!第三點、窩料的選擇窩料要有氣味

窩料要有氣味,沒氣味發窩慢的很。比如說夏秋季節幹玉米打窩,發窩很慢,是因為玉米泡軟發酸後才能誘魚。冬季打窩,味道更要濃一些才好,什麼酒味、腥羶、香味都可以。

冬季野釣當然要釣鯽魚,很多釣友的目標都是大板鯽,作釣鯽魚打窩首選酒米,自然水域的鯽魚喜歡發酵的酒味,因此酒米和其它發酵窩料都可以用來打窩,而且聚魚效果都相當不錯,窩料選擇不要太過複雜。冬季的水溫低,打窩之後誘魚發窩慢,釣友們可以適當的添加少量的腥味粉餌,商品粉餌落入窩點,水中會快速融散,腥餌能加快誘魚,更快的發窩,這樣能提高野釣的釣獲! 我們在打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點:一定讓魚吃不了、吃不飽、不想跑,這個就有難度了。吃不了,可以理解為吃不下去,比如使用大顆粒或者大塊的窩料。吃不飽,只指的是窩料要始終都有,但是不多,不能讓魚吃飽。不想跑,指的是要有長效的誘魚效果。不過冬釣打窩

還有第四個要點,就是少而精,窩料要精細,不需要太多,精細是為了更好的誘魚,少是因為冬季魚吃的少,多了魚容易吃飽,還有就是冬季打窩效果不會太好,多了浪費  

總結一下:打窩這個事,做得好,做的到位,那就算水域中魚的密度稀疏,那多少也會有點漁獲,如果做的不好,做不到位,就會形成死窩。肯定是在窩料的味型、狀態,甚至是釣點和窩點的關係沒有處理好,那就算是水域中魚的密度再大,漁獲就算有,也不見得有多好,所以多花費點功夫,多琢磨一下,漁獲肯定有區別 我是小青年,一名愛釣魚的90後,希望能幫到各位釣友們





小青年釣魚人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們在釣魚時往往在狂拉過後就陷入了不上魚的境地。

這個情況時有發生是什麼情況造成的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目前大家釣魚都要打窩,出現一種比賽打窩的趨勢,而往往過於頻繁和過度的打窩會造成死窩,1魚吃飽了窩料不吃餌料,或者在補窩過程中魚受到驚嚇逃跑

還有一種可能是魚窩中進入肉食性魚類,或者其他魚群,這個情況我遇到很多次,比如做釣白條,開始釣的很好也沒有補窩,突然上魚頻率下降,水面表層白條亂竄,換大魚鉤鉤上一條小體型白條,釣貨鱖魚1尾,這總情況經常發生。

我們在做釣過程中如果有條件最好是頭天打窩,第二天續窩做釣,或者餌料大一些直接打頻率的,這樣可以避免死窩


袖鉤釣魚


這裡所說的“死窩”,首先得排除釣位、釣點附近沒有魚。不屬於“天然”的“死窩”,而是後天人為造成的死窩。應該主要有幾個方面吧:

一、打窩方式不對。對於養殖魚來說,投料機的轟鳴聲、顆粒飼料噼裡啪啦的入水聲,都是最大的吸引。而如果換在野釣,會把魚嚇跑。很多造成死窩的根本,是其做窩時的動靜太大了,驚散了水下的魚群。而在自然水域生活的魚群,生性膽小,且具有大範圍迴游能力,離開則需要很久才會回來。

二、打窩的量過大。一次打下過多的窩料,自然水域的可釣魚種本就稀少,誘來過多雜魚長期盤踞窩點,會導致大魚很難進窩。

三、窩料的質量也許太過精細,很快被魚吞光,造成餌光魚散。適當增加些粗顆粒、對魚來說如同雞肋的窩料是必不可少的。

四、窩料添加劑濃度過大。魚的嗅覺是有梯度的,只在能接受的範圍內才覓食。比如酒米,酒的濃度過高,魚不會進窩子中心覓食,而在窩外一定距離、能接受的濃度範圍徘徊。香精多了也會如此,而且香味濃,更容易招來小雜魚。

四、打窩、續窩時機不對。如果釣點本身就有魚群活動,突然大量的窩料打下,反而會驚跑魚群。

第一次打窩,還是建議少打,有魚,則只需要少量勤續即可。無魚,則再加量續窩。尤其是在無人釣過的新釣點,首次打窩,一定要輕量。

在經常有人打窩的老釣點,先不要急著打窩,先試釣,如果有魚,則只要少量續窩。無魚,則適量打窩。


煙波客11546399


死窩總的來說是因為先前有魚,突然以後就沒口了。這種情況無非有兩種:

一.因常斷線跑魚.錨魚.跑魚。特別是大魚,驚了窩子而死窩。這種情況在黑坑之類的收費塘中才能出現。而在野釣中大魚稀少而小魚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大魚不吃,小魚還吃呢。

二.因餌料味型太重,化學類小藥太濃.太刺激。造成嗆的魚類不敢靠近。不管黑坑.野釣這才是真正的死窩。但過一段時間,這裡有可能是爆戶的可能,不要丟棄。

以上情況在開釣前,要做到心中有數,把線組合理搭配。餌料的味型要自然一些,小藥要天然一些。儘量避免死窩的情況發生。

不管大魚小魚,肉食性魚類那也是魚,那就不算死窩。個人見解請指教。



釣魚老趙


一、窩料味道太大。俗話說“濃引淡釣”,意思就是做窩時窩料的味道要大於餌料的味道。但這個濃也要有一個度,不能讓窩料的味道過大,否則可能會造成死窩。有時我們用酒米來做窩,酒的味道大一些,也沒什麼關係,畢竟酒味揮發過快,穿透力較強,能在水中快速的運動。但有些酒是用中藥泡的,用藥酒作的窩料,在用藥過多的情況下,會適得其反,這種窩料打下去讓魚兒聞到過濃的藥味會遠離窩點,不會進窩,從而形成死窩。另一個方面是有些釣友喜歡在窩裡加入大量的小藥,這種小藥也是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快速誘魚,用不好也會形成死窩。這種死窩短時間內不會有魚進窩,建議更換釣點使用味道較小的窩料重新做窩。


二、跑魚。在我們垂釣過程中,有時中魚後會有跑魚的情況,如果是小型魚還好一些,當我們作釣的是大體型魚類時,由於操作不當,斷鉤斷線而跑魚,魚在窩點拼命的掙扎遊動,造成窩點裡的魚兒受驚嚇而四散逃竄,從而形成死窩。此種死窩比上一種死窩較輕,還有挽回的可能,在經過繼續作窩後,輕輕的按一定頻率拋竿,來慢慢養窩,還能聚回魚群。

釣無定律,我們還需要在具體垂釣過程當中,根據當時的水情、魚情、溫度、氣壓等相關因素,來合理調整我們的垂釣方式,才能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或更好的垂釣方式,請在下方回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