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蜀国将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打下益州以后,没有诸葛亮只有庞统的蜀汉,到底会变得如何?诸葛亮是蜀汉尤其是后期蜀汉的顶梁柱,如果让他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就去世的话,那么蜀汉后来会怎样呢?庞统能够做的比诸葛亮要好吗?

庞统在军事上见长,治国未必就是诸葛亮的对手。

在军事上来说,庞统的确是一把好手,刘备进入四川以后,吩咐诸葛亮驻扎在荆州,而带上了庞统作为自己的头号军师。

所以说庞统在刘备心目中,分量是相当重的。在顺利击败了张鲁大军以后,庞统便为刘备谋划夺取西川的办法。他分析出了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兴夜杀去成都,逼迫刘璋投降。中策杀掉刘璋大将,随后再夺取成都。下策则是退回白帝城,再想办法慢慢夺取成都。

这三个办法刘备选择了中策,下策刘备觉得太慢,而且选择下策的话,那这趟入川就白来了。上策则显得太着急,因为人心未定,就擅自杀掉刘璋,这不利于刘备统治西川。

所以刘备选择了中策,也正是因为中策,庞统才战死在了路上。不过庞统的策略是十分全面的,可见军事上他的眼光十分独到。但是我们看不到庞统的治国能力,反观诸葛亮,在夺取荆州以后,能够迅速稳定荆州局面。

在夺取益州以后,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刘备稳定益州人心。甚至在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诸葛亮这边居然能调动全成都的百姓前往汉中支援。可见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

所以庞统的治国能力比不上诸葛亮,但是军事能力要优于诸葛亮,以这个作为大前提,我认为刘备集团的未来会是这样的。

庞统带领大军攻打汉中,因为后备不足,多次退回益州。

庞统的领军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出征汉中的时候,刘备就不会带上法正了,所带的一定是庞统。庞统进入汉中以后,虽然在战场上会有大的突破,可是后援粮草供应不上,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刚刚征服益州集团,人家都还不服气呢!你现在让人家无偿贡献粮草给你,这件事并不现实。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坐镇益州,才能调动粮草。

可惜诸葛亮在落凤坡就战死了,所以现在成都能够充当此任的人,或许只有法正。我们知道法正也是以军事见长,对于内勤方面的事务,他并不懂。

这个时候的庞统在多次断粮以后,只能选择撤军。汉中之地,将会再次落入曹操之手,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件事跟后来诸葛亮北伐的遭遇是一样的,诸葛亮北伐因为常常供应不上粮草,所以总是半途而废。负责供应粮草的李严,显然能力不足,所以贻误了战机。

这个时候刘备和曹操将会因为汉中之地,展开各种殊死争夺。而汉中还没打下的时候,荆州就已经丢了,这对刘备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从此刘备就只剩下了益州这一块地盘。

庞统打下汉中,但是蜀汉已经无力北伐。

在多年的辛苦战斗下,恰逢曹操去世的时机,庞统终于打下了汉中郡。从此拥有了汉中的土地和百姓。这个时候汉中的百姓应该不会被曹操迁走,毕竟这里还是曹魏的地盘。

所以这个时候的蜀汉实力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提升,因为他们得到了汉中的土地和军民。可这个时候五虎上将也相继离世,跟随庞统的将领们都是不怎么出名的将领,战斗能力上要差很多。

所以庞统如果执意要北伐的话,我觉得成功的几率并不大。因为输送粮草是一个问题,没有优秀战将是另外一个问题。蜀汉就是因为缺少人才,所以才会在北伐的时候处处碰壁。

多次北伐无望后,庞统也只能回到朝中。但是他不甘心一直在家吃喝等死,一定还是要想办法北伐。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蜀汉内部被掏空,不用外人来打,蜀汉自己就崩溃了。

这就跟后来姜维一直扬言要北伐是一样的,北伐的确对曹魏有威慑力,但是同时也在大量消耗蜀汉的经济。

总结:庞统北伐失意,可能会走上自立的道路。

天底下之所以只有一个诸葛亮,那就表明诸葛亮的人品是独一无二的。史上那么多有能力的权臣,最后都谋朝篡位了,但是诸葛亮没有,他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这件事,从他培养儿子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庞统不一样,他未必就会有诸葛亮那种赤诚之心。庞统在多次北伐失意以后,如果不打算北伐了,那么就会窝在蜀汉内部,大权独揽之下,庞统会做些什么呢?

很可能会跟东吴的诸葛恪一样,成为架空皇帝的权臣。刘禅就会成为庞统的傀儡,即使庞统不会谋反,但是刘禅也不会拥有权力。

发展到最后的话,庞统会成为曹操那样的人物,这么一来蜀汉不用等到司马昭来讨伐,内部就会像东吴一样,出现各种内乱。

东吴的内乱是他们逐渐衰弱的重要原因,所以庞统可能会直接将蜀汉带向灭亡。如果庞统没有这么做的话,那么自古权臣也是没有好下场的。

刘禅在庞统死后,重新掌握大权,一定会对庞统进行清算,而庞统的党羽大多数都遍布在军中,一旦清算起庞统的党羽,那对蜀汉来说又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毕竟蜀汉内部压根经不起这种折腾,结果很可能会导致像李傕郭汜那种小人物,成为了蜀汉的掌权者,最终再次架空刘禅。

刘备辛苦打下来的天下,从庞统弄权开始逐渐走向衰败,一直到庞统被清算以后,走向了四分五裂的状态。这个时候只要曹魏或者东吴保持稳定,那么蜀汉一定还是第一个灭亡,而且速度比现实中还要快得多。庞统成了蜀汉的刽子手,这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江湖小晓生


演义中,庞统跟随刘备入川作战,战死于落凤坡,使刘备的军队遭到重创,不得不让荆州诸葛亮支援。诸葛亮入川,辅佐刘备,统一益州,占领汉中,在刘备白帝城病故后,六出祁山。那么,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蜀汉将会如何呢?这个假设的前提是刘备入川初期诸葛亮入川作战,庞统与关羽留守荆州,即诸葛亮和庞统对调。

个人认为如果庞统活着,蜀汉可能更有前途,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首先,蜀汉仍然会建立。

在刘备与刘璋决裂后,庞统为其提供了上、中、下三个计策。其中上策为刘备轻装简行,率领骑兵,直取成都,一举拿下刘璋,中策为假装回荆州,诱骗刘璋大将,将其斩杀,夺取涪城,随后向成都进发,下策为刘备完全撤出益州,打道回府,回荆州。刘备思考再三后,认为上册太激进,不得民心,下策毫无意义,因此选择了中策。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玄德曰:“军师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

在制定战略的庞统死去,刘备也按照这个策略,夺取了刘璋的益州。如果庞统没死,也应该会严格贯彻这个战略方阵,打败刘璋,占领益州。

其次,荆州可能还会丢失。

如果诸葛亮战死在益州,刘备为了夺取益州,就会调荆州的庞统入川。这没什么两样,只是两人互换而已。从中可知,荆州还是由关羽坐镇。刘备不会因为诸葛亮和庞统的不同,而改变荆州的坐镇人选,因为关羽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员。

关羽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他还是那么盛气凌人,孤芳自赏。因此,关羽还是可能在公元219年伐魏,同时,他与江东孙权的关系也不会太好。最后,关羽的下场还是和演义中的一样,他丢失荆州,身首异处。

再次,蜀汉刘备可能不会在夷陵之战中惨败。

如果庞统在世,他可能会跟随刘备,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庞统军事能力比诸葛亮强。诸葛亮和庞统,都是不世出的能臣,一个是卧龙,另一个是凤雏,两人齐名。可是,诸葛亮的优势是地方治理,而庞统的长处在于军事。因此,如果庞统还活着,刘备是会带着他,讨伐东吴的。一代军事家庞统,是不会犯低级错误的,是不会被小年青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的。

因此,如果庞统在世,即使刘备没有在夷陵之战中取得大胜消灭东吴,也不会遭到惨败,血本无归的。最有可能的是,蜀汉与江东势均力敌,刘备粮草不济,最后无奈撤兵,两家握手言和,共同伐魏。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蜀汉和东吴两方势均力敌,如果血拼到底,都会元气大伤,而让曹魏渔翁得利,这是双方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双方罢兵,握手言和。

最后,蜀汉可能伐魏成功,统一中原。

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没有遭到惨败 ,蜀汉实力还是非常强大。此时的蜀汉,是有实力、有能力和曹魏叫板的。再加上庞统的军事水平比诸葛亮高,伐魏更加顺风顺水,取得的战绩也可能比诸葛亮及姜维六出祁山大。

庞统不像诸葛亮一样谨小慎微,他还可能采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分兵两路,讨伐曹魏。事实证明,像诸葛亮那样,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攻打,猴年马月也复兴不了汉室,打不到洛阳。蜀汉要想伐魏成功,也只有采用兵出子午谷之类的奇谋。如三国后期邓艾偷渡阴平、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都是兵行险招、出奇制胜的。

这样的奇谋,生性谨慎的诸葛亮拒绝了,而敢于冒险的庞统,是会欣然接受的。如果庞统活着,他批准魏延的奇谋,让其带领数千精兵,从小路绕道进入长安城下,出其不意,可能一举拿下长安,控制陇右及关中平原,为下一步伐魏奠定基础。

总结:如果落凤坡射死的是诸葛亮,不是庞统,蜀汉将会在军事奇才的庞统指挥下,比诸葛亮六出祁山取得更大的成效。这是最大的不同。庞统善于出奇制胜,在他入川作战,即可看出。他在宴会上,想要让魏延刺杀刘璋,一劳永逸,夺取西川。如果不是仁慈的刘备拦截着,估计那次鸿门宴之后,刘备就是益州的主人了。


魁哥说历史


庞统一死,刘备断了一臂;诸葛亮要是死了,刘备就丢了心。

靠着张飞等人的努力,可能益州最终还是能打下来,但是,之后呢?

刘备千辛万苦打下益州,益州是他称霸的基业,打完仗以后,需要有人治理,谁来治理?只能是诸葛亮,这是诸葛亮最擅长的,换成其他人,都不如诸葛亮。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庞统这个人,打仗应该是挺厉害,但是,面对乱糟糟的蜀中局势,如果让庞统来治理,恐怕不会像诸葛亮这样,短时间内稳定局势,那样的话,刘备争夺汉中时,后方不一定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未必能争得过曹操。


历史都付笑谈中


庞统死在了落凤坡,虽然他长得比较丑,但是非常有才华,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得到了一个便可得到了天下。两个都是重量级人物,其实庞统一定能够在三国时期有很大一番作为,如果在落凤坡死的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蜀国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

这个问题换一种思路,那就是益州打下以后没有诸葛亮,只有庞统的蜀汉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诸葛亮可是蜀国后期的顶梁柱,如果诸葛亮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就去世了,庞统能够做的比诸葛亮好吗?

庞统在军事上非常有优势,但是在治理国家上就不一定做得比诸葛亮好了。刘备进入四川以后,诸葛亮驻扎在荆州,并且还带上了庞统作为自己的头号军师。说明在刘备的心里,庞统的分量相当重。

在协助刘备击败了张鲁大军以后,庞统也想到了夺取西川的办法。他分析出了上中下三种计谋,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夜色杀去成都,逼迫刘璋投降。最坏的打算就是退回白帝城,再慢慢的想办法夺取成都。

但是刘备这两个方法都没有用,而是选择了杀掉刘璋,随后再夺取成都。正是因为这个方法才导致庞统战死在了路上。话说回来,如果庞统没死,发展到最后的话,他可能会成为像曹操那样的人物。这样一来蜀汉可能不用等其他国家来讨伐,内部可能就会像东吴一样也会出现各种混乱,所以庞统会直接带领蜀汉走向灭亡。


侃谈古今



在回答问题之前,末将先为大家简述一下关于真实的庞统之死与演义的几个区别。

  • 庞统并非死于落凤坡,而是葬于落凤坡。该地本不叫落凤坡,只因庞统埋葬于此,才改名为落凤坡。
  • 庞统战死于雒城。也不是因为庞统之死,刘备才调诸葛亮等入川。益州之战打响的时候,诸葛亮、张飞、赵云就已经从川东南地区兵分三路入川。


我们开始正面回答问题,这是个假设性问题,我们各抒己见。末将在这里先抒为敬: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诸葛亮和庞统各自的能力是什么?

演义中的诸葛亮、庞统都是全能型,所以感觉谁死谁活差不多。

真实的诸葛亮真实能力在于政治方面,而庞统在于军事方面【也不代表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差或者说庞统的政治能力差。只是相对不那么强项】

入川之战,即使是诸葛亮战死。刘备依旧能拿下益州,因为之前相关的问答中为也说过,入川之战的刘备占了大势(士族支持、民心支持)



但是拿下益州之后问题就来了。因为刘备拿下益州之后,但凡大战都是刘备亲自指挥,诸葛亮坐镇后方已稳定后防线以及保障前线补给支援【诸葛亮政治头脑、手段高明】但是换成庞统就不好说了,因为庞统统兵作战肯定没问题,但要他负责政治管理,可能就不能像诸葛亮那样游刃有余了。尤其是刘备死后,那时的蜀国几乎面临崩溃,全靠诸葛亮才能扶起这座即将坍塌的国家。如果换成庞统肯定做不到诸葛亮那么好【要知道,诸葛亮治蜀的策略及手段是很少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所以,入川之战死的若是诸葛亮,那后面的蜀汉会持续面临一个政治局面不稳的情况。政治局面都不稳定,纵使你庞统军事水平再高也难得取得成就。蜀汉极有可能会提前被吞并,这里说的被吞并不仅是受外敌的威胁,还有就是内部的动荡引起。


左将军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换而言之,就是庞统取代诸葛亮后期主政蜀汉,蜀国的发展如何,可以很直接的说,一定会比诸葛亮主政蜀汉要强。

庞统并不是在入川期间在落凤坡被刘璋埋伏的军士给射杀了,而是在雒城之战战死,并葬于落凤坡(该地因为葬有庞统才改名为落凤坡),并且并不是因为庞统死了,诸葛亮才从荆州调往西川,早在刘备入川之初,就调任了诸葛亮、赵云等人一同前往。

那么如果是诸葛亮战死,庞统继任刘备军师之职,甚至后来白帝城托孤给了庞统,蜀汉的未来会如何?

首先,诸葛亮与庞统两人虽然一个是卧龙,一个是凤雏,都是当时的不世之才,但是两人的才能又各有不同,诸葛亮更精于政务,庞统更精于军事。

其次,诸葛亮与庞统两人的性格和主政方式不同,诸葛亮谨慎有余,开拓不足,庞统更精通战略,为了达到目的,果断决绝,比如他建议刘备入川采取上、中、下三策,他更愿意采用上策:领精兵到成都,直接扑杀刘璋,占领益州,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只是刘备顾忌到他与刘璋宗亲的关系才没有选择上策,而且循序渐进的入川。

假设诸葛亮死后,庞统继任了他的位置,那么蜀汉会如何,庞统一定会比诸葛亮干得好。

不要以为庞统精于军事,就会像诸葛亮一样穷兵黩武,大肆伐魏,他一定会有军事行动,但是他的军事行动一定比诸葛亮更大胆,战略目的更强,那么庞统精通军事,国家政务交给谁呢?

这就有一个关键人物——李严。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并不是只托给了诸葛亮一个人,还有另外一个人尚书令李严,此人是益州集团的首领人物,精于政务,善于治国,虽然性情孤傲,但是非常有能力。

诸葛亮与李严有矛盾,一个是荆州集团的首脑,一个是益州集团的首脑,这两派在蜀汉政权里的斗争从来没有停过,诸葛亮主政蜀汉后,对李严进行了刻意的打击,导致了荆州集团一直坐大。

庞统比诸葛亮要大气,性格更包容,最重要的是庞统与荆州集团成员交往不深,没有过多的党派之争,这一点会让他在未来主政蜀汉大有帮助,他既可以糅合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又可以充分的放手让有能力的能臣辅助自己。

说白了,诸葛亮与庞统在格局上有不同。解决了政权内部危机问题,庞统肯定不会在四川坐吃等死,他也会伐魏,甚至是伐吴,这是蜀汉政权没有选择的选择。

庞统的战略格局要高于诸葛亮,所有的战争都是为政治服务,这一点亘古不变,庞统是个实用主义者,他选择的伐魏策略一定会与诸葛亮不同。

诸葛亮的伐魏主要是以汉中为基地,逐步推进,但是这样的成效甚微,毕竟曹魏远比蜀汉强大,诸葛亮的进攻如同一只泰迪攻击一只藏獒,对曹魏威胁不大。

庞统的选择可能更大胆,更有布局,他会让魏延一直镇守汉中,防御曹魏的正面进攻,魏延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将领,但是诸葛亮并不看重他,甚至有些防备魏延。魏延没有正确使用是诸葛亮最大的败笔。

魏延使用是诸葛亮与庞统在军事格局上最大的变数。

庞统可能会采取战略性更强的军事行动,充分利用马超在羌胡地区的影响,领军往更西北的地区进行发展,以现甘肃西北地区为基地,占领金州(今兰州)和河西走廊一带,把蜀汉的势力范围发展到那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对曹魏进行西北、西南的合围,形成夹击之势。

蜀汉的北面部署完成,既可以减轻蜀汉的经济压力(河西走廊是天然的粮仓),又可以将领域扩大,增加人口,强大军队。

在东面对于孙吴的防御,荆州已丢,暂时不可能夺回来,那么庞统会以三峡为天险,屯兵据守,守住了东大门,庞统就可以腾出手来既发展国内经济,又可以逐步蚕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这样的蜀汉格局形成之后,土地扩大,人口增多,国力加强,蜀汉其实已经处于不败之地,最后的一争天下就看运数了。

历史的一切假设如果其实都毫无意义,庞统与诸葛亮无论谁死谁活,可能对历史的进程有不同的影响,但一统华夏的步骤和结局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沉墨I方之城


这个问题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打下益州以后,没有诸葛亮只有庞统的蜀汉,到底会变得如何?诸葛亮是蜀汉尤其是后期蜀汉的顶梁柱,如果让他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就去世的话,那么蜀汉后来会怎样呢?庞统能够做的比诸葛亮要好吗?

庞统在军事上见长,治国未必就是诸葛亮的对手。

在军事上来说,庞统的确是一把好手,刘备进入四川以后,吩咐诸葛亮驻扎在荆州,而带上了庞统作为自己的头号军师。

所以说庞统在刘备心目中,分量是相当重的。在顺利击败了张鲁大军以后,庞统便为刘备谋划夺取西川的办法。他分析出了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兴夜杀去成都,逼迫刘璋投降。中策杀掉刘璋大将,随后再夺取成都。下策则是退回白帝城,再想办法慢慢夺取成都。

这三个办法刘备选择了中策,下策刘备觉得太慢,而且选择下策的话,那这趟入川就白来了。上策则显得太着急,因为人心未定,就擅自杀掉刘璋,这不利于刘备统治西川。

所以刘备选择了中策,也正是因为中策,庞统才战死在了路上。不过庞统的策略是十分全面的,可见军事上他的眼光十分独到。但是我们看不到庞统的治国能力,反观诸葛亮,在夺取荆州以后,能够迅速稳定荆州局面。

在夺取益州以后,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刘备稳定益州人心。甚至在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诸葛亮这边居然能调动全成都的百姓前往汉中支援。可见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

所以庞统的治国能力比不上诸葛亮,但是军事能力要优于诸葛亮,以这个作为大前提,我认为刘备集团的未来会是这样的。

庞统带领大军攻打汉中,因为后备不足,多次退回益州。

庞统的领军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出征汉中的时候,刘备就不会带上法正了,所带的一定是庞统。庞统进入汉中以后,虽然在战场上会有大的突破,可是后援粮草供应不上,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刚刚征服益州集团,人家都还不服气呢!你现在让人家无偿贡献粮草给你,这件事并不现实。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坐镇益州,才能调动粮草。

可惜诸葛亮在落凤坡就战死了,所以现在成都能够充当此任的人,或许只有法正。我们知道法正也是以军事见长,对于内勤方面的事务,他并不懂。

这个时候的庞统在多次断粮以后,只能选择撤军。汉中之地,将会再次落入曹操之手,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件事跟后来诸葛亮北伐的遭遇是一样的,诸葛亮北伐因为常常供应不上粮草,所以总是半途而废。负责供应粮草的李严,显然能力不足,所以贻误了战机。

这个时候刘备和曹操将会因为汉中之地,展开各种殊死争夺。而汉中还没打下的时候,荆州就已经丢了,这对刘备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从此刘备就只剩下了益州这一块地盘。

庞统打下汉中,但是蜀汉已经无力北伐。

在多年的辛苦战斗下,恰逢曹操去世的时机,庞统终于打下了汉中郡。从此拥有了汉中的土地和百姓。这个时候汉中的百姓应该不会被曹操迁走,毕竟这里还是曹魏的地盘。

所以这个时候的蜀汉实力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提升,因为他们得到了汉中的土地和军民。可这个时候五虎上将也相继离世,跟随庞统的将领们都是不怎么出名的将领,战斗能力上要差很多。

所以庞统如果执意要北伐的话,我觉得成功的几率并不大。因为输送粮草是一个问题,没有优秀战将是另外一个问题。蜀汉就是因为缺少人才,所以才会在北伐的时候处处碰壁。

多次北伐无望后,庞统也只能回到朝中。但是他不甘心一直在家吃喝等死,一定还是要想办法北伐。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蜀汉内部被掏空,不用外人来打,蜀汉自己就崩溃了。

这就跟后来姜维一直扬言要北伐是一样的,北伐的确对曹魏有威慑力,但是同时也在大量消耗蜀汉的经济。

总结:庞统北伐失意,可能会走上自立的道路。

天底下之所以只有一个诸葛亮,那就表明诸葛亮的人品是独一无二的。史上那么多有能力的权臣,最后都谋朝篡位了,但是诸葛亮没有,他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这件事,从他培养儿子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庞统不一样,他未必就会有诸葛亮那种赤诚之心。庞统在多次北伐失意以后,如果不打算北伐了,那么就会窝在蜀汉内部,大权独揽之下,庞统会做些什么呢?

很可能会跟东吴的诸葛恪一样,成为架空皇帝的权臣。刘禅就会成为庞统的傀儡,即使庞统不会谋反,但是刘禅也不会拥有权力。

发展到最后的话,庞统会成为曹操那样的人物,这么一来蜀汉不用等到司马昭来讨伐,内部就会像东吴一样,出现各种内乱。

东吴的内乱是他们逐渐衰弱的重要原因,所以庞统可能会直接将蜀汉带向灭亡。如果庞统没有这么做的话,那么自古权臣也是没有好下场的。

刘禅在庞统死后,重新掌握大权,一定会对庞统进行清算,而庞统的党羽大多数都遍布在军中,一旦清算起庞统的党羽,那对蜀汉来说又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毕竟蜀汉内部压根经不起这种折腾,结果很可能会导致像李傕郭汜那种小人物,成为了蜀汉的掌权者,最终再次架空刘禅。

刘备辛苦打下来的天下,从庞统弄权开始逐渐走向衰败,一直到庞统被清算以后,走向了四分五裂的状态。这个时候只要曹魏或者东吴保持稳定,那么蜀汉一定还是第一个灭亡,而且速度比现实中还要快得多。庞统成了蜀汉的刽子手,这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和平精英宝宝佳


如果落凤坡死的是诸葛亮,那估计刘备会坐在那里边哭边想,真不该这么做作啊,一开始就打不就完了,自己搞这么多事,你说以后怎么办啊,刚想完,就嚎咆大哭,晕死过去。等他醒过来后,立刻传令,来人,随我杀将进去,呀呀呀,此时的刘备,那是无比的愤怒,无比的厉害,感觉没人能够拦住他,一路奔向了死亡!!!!!!

突然他醒了,原来他在马背上打了个盹!此时,前方传来了军师庞统在落凤坡遇袭的消息,刘备呼出了长长的一口气,过了一会,反应过来,他坐在地上嚎嚎大哭,哭声那是掌声如雷,震得山林鸟兽到处乱撞,听得敌方将领胆战心惊。有的都尿裤子了。哭完之后,右手擦拭了眼泪,晃晃悠悠的站起来,拔出宝剑,大喊一声 ,杀!!!突然,从远处飞来一支箭来,只说那箭速度急快,正中,刘备的胸口,刘备大喊一声,啊!!!

刘备从床上醒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他在床上大汗淋漓,回想起刚才梦中的一切,慢慢的坐起来,半响说了一句,还是放不下之前的包袱啊!心里发誓到!再也不会发生这种事了!此时门外军士大喊一声,报!!! 关将军在麦城被吕蒙剁了!!!

刘备坐在床上大哭起来!!突然他不哭了!他拿起宝剑,思索了一下!对着自己看了下去,!!!完!!!





灵心梦1


如果落凤坡射死的是诸葛亮,蜀国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形:

一,可能没有蜀国,他们没打下益州,刘备引军还荆州,刘备对东吴威胁不大,东吴不会急切向刘备讨要荆州,孙刘联盟持续存在,但彼此小动作依然不断。刘备进不了益州,曹操就会顺利拿下汉中张鲁,马超与曹操有切齿之恨,只得与弟马岱往依刘璋,刘璋文有法正黄权,又武兼有马超张任李严严颜之勇,急切难图,很有可能最终灭于或降于曹操之手,刘备和孙权辰亡齿寒,此刻不会出现吕子明白衣渡江,关羽张飞黄忠都不会早早死去,如果等到曹丕篡位,刘备只能在荆州进位襄阳王,之后在庞统等文臣武将拥立下建立楚汉政权,三国变成了魏楚吴三足鼎立,庞统为丞相,五虎大将其余四位不变,马超换成了魏延……

二,如果落凤坡射死诸葛亮,刘备只能差人往蜀中搬请庞统军师商议收川之计,如料不差,依然会是关平前往,庞统也会考虑由谁留守荆州,在庞统心目中,关羽张飞俱为重将,应该不会考虑关羽留守,庞统和关张魏延等关系交好,估计会带同前往,守卫荆州重任很可能会落在黄忠和赵云身上,赵云一生谨慎又不倨傲,很有可能和鲁肃相处的很好,孙权即便索要荆州也会难以找到把柄,但庞统会进行上中下三策,此间刘备不在,上策估计会是黄忠赵云同领荆州,黄赵二将惺惺相惜,一个老成持重一个谨慎,可保荆州无虞。

取益州方面,既然关羽跟随,关平依然前往,取上庸的估计就是刘封关平了,没孟达什么事,如此荆州有失,二人必然往救。刘封关平也一向交好,不会挑拨生事。这样大家所期望的关羽大战马超就会出现,晓以利弊收降马超,卧龙会的,于凤雏也是小儿科。最终结局可能会出现,荆益之势强,如果吴蜀不翻脸,可能会出现三国互不兴兵,中国陷入持续几百年的三国时期,应该司马氏没有机会登场,五胡乱华局面不会出现。

三、如果历史的不幸依然没能避免,关羽依然毁败荆州,张飞身死,黄忠殁于王事,刘备白帝托孤庞士元,蜀汉历史就会进入庞统治蜀时期,庞统不会像诸葛亮一样,凡事亲力亲为,他会做好统筹安排。如果庞统伐魏,因为庞统魏延交好,魏延又对其信服,必能不打折扣执行其将令,而第一站守卫街亭,很可能没马谡什么事,魏延当街下寨马岱副之,其实魏延马岱私交甚好,司马懿率大军前来,必然无功而返。庞统北伐大军进展顺利,能否取下雍凉进逼长安,虽不可知,但司马胆寒,魏廷震动,东吴看其战果非凡,必也会蠢蠢欲动,则曹魏告急,很可能实现不断弱魏而不灭魏,直到吴蜀其中一方超强,则天下重归一统,总之,无论天子姓刘还是姓孙,只要不归司马,五胡难图中原。

还有可能,庞统会仔细研究魏延子午谷奇谋,并进行上中下三策应对方案,若然成功实施,邓艾奇谋会提前上演,但即便成功,以蜀汉之国力,顶多下长安,而如果雍凉之士望风归降,蜀强吴魏弱,孙吴会毫不犹豫提前进攻永安,背盟解救魏急。而子午谷奇谋未能有效实施,则魏延及5000军俱死,则蜀国力大损,以庞统之智亦难挽。


缘睦求瑜


司马微曾言:“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虽然是圈内人所说,有替二人打广告的嫌疑,但至少二人也是很有能力的,从二人出山后的成绩可以证明。如题主所说,如果射死的是孔明而不是庞统,那蜀国将会怎样呢?


三国演义对二人的定位来看,二人在谋略政务方面都不相上下。庞统倾向于谋士出谋划策,出其不意,喜欢弄险。诸葛亮倾向于领军治军,为人谨慎,喜欢稳扎稳打。如果射死的是诸葛亮,庞统估计到不了丞相的位置,毕竟跟随刘备的时日不长,资历威望都不足以震慑其他人。那时蜀国可能会有两种情况。


其一:庞统能成为辅政大臣,和李严一起辅佐阿斗,待阿斗长大后还政于他,蜀国一直偏安一隅,直至灭亡。毕竟庞统不一定有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也没一定要光复大执念。


其二:庞李二人为争夺权力血腥争斗,蜀国亡内乱,直接改朝换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