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杀器洲际弹道导弹威力巨大,未来可以替代战略轰炸机吗?

李鑫


洲际弹道导弹确实危力很大,但是他无法取代战略轰炸机的作用,两种武器可以说各有优势,都是中美俄等世界大国战略威慑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是洲际导弹确实有些缺点是战略轰炸机可以弥补的,比如说: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加注燃料时间长,一般需要20分钟以上,而且储存条件要求较高,导弹在发射前才能组装,虽然可以建设永久性的发射井来储备导弹,但是为了一枚可能永远用不上的导弹花费巨资建设工事、供养技术人员、建设后勤设施,恐怕也是一种浪费,但是战略轰炸机不同。



战略轰炸机只要飞机没有故障,没有人员缺编,随时都处于可以部署状态,而且他的反应更快,比如美国就使用了轰炸机前置部署的办法,进一步缩短轰炸机部队发起攻击的时间和距离,他们从开始反应到出击,一般也就几分钟时间。而且轰炸机的作战任务更灵活,除了执行核打击任务,在其他任务中也能发挥作用。


图为B1B轰炸机携带弹药图表(可见24枚JASSM)和使用LRASM打击舰艇设想图。

比如说,美国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场战争中都派遣了战略轰炸机参战,这些轰炸机在第一波次的空袭中完成了对伊拉克国土防空系统的破坏性打击。如今,美国又开发出LRASM和JASSM等防区外攻击的巡航导弹,这两种导弹系出同门,都有800公里左右射程,具有隐身设计,LRASM专门反舰,JASSM对地攻击。一架B1B轰炸机就能携带24枚该型导弹,足以对一个舰队或者一个区域覆盖性打击。



图为B1B试射JASSM导弹。

又比如说我国的轰6K战略轰炸机,他可以携带6枚CJ10空射型巡航导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这种导弹核常兼备,搭载核弹头的时候可以发挥类似于洲际弹道导弹的作用,执行纵深核打击任务,而携带常规弹头时,又能打击战役战术目标,比如敌人的永备工势和战役军团集结地域。他还能携带6枚YJ12反舰导弹,这种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飞行速度达到3马赫以上,射程400多公里,也可以对敌人舰队构成致命威胁。




携带CJ10导弹和AKD20导弹的轰6K轰炸机。

除了任务灵活、打击方式较多外,战略轰炸机还可以经常性挂弹巡航,这种具有威慑性质的远程巡航有时以穿插敌人防空识别区、绕飞敌人领空的方式进行,往往能够引发巨大的战略效果,引起敌人空情系统的高度紧张。有时,战略轰炸机还能对敌人的舰队进行跟踪对峙,俄罗斯的图22M3和图95就经常跟踪美国的航母舰队,每一次都让美军感到压力山大。 可以说,战略轰炸机具有很多洲际弹道导弹不具备的优点。但是,战略轰炸机同样有缺点,恰好这些缺点又是战略导弹具备的。



图160是俄罗斯跟踪美国舰艇的主要角色之一。

比如说,战略导弹可以更加安全的进攻,在战争初期敌人空防系统完整的时候,战略导弹就已经可以发动齐射取得战果,而且不用担心突防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毕竟导弹上没有人。第二个优势是飞行时间短,速度快,洲际弹道导弹飞行速度最快有18马赫以上,给敌人的拦截机会和拦截时间并不多,很容易突破防御,这比轰炸机还需要护航突破敌人防线要高效许多。




最后,战略洲际导弹的生存能力更强。在核大战中,部署了战略轰炸机的大型空军基地绝对是敌人第一波打击的重点,而飞机本身的防御能力较差,使用条件较高,一旦基地被破坏,飞机有故障或者人员被杀伤,那战略轰炸机部队都会瞬间瘫痪。可是洲际弹道导弹不同,他储存在坚固的永备工事中,在核弹的直接打击中都能生存,而且有些固体,导弹可以机动发射,隐蔽性强,到处都是可能发起攻击的点,装备在核潜艇中巡航,更是可以成为可靠的二次核反击力量,所以他比轰炸机要更具有隐蔽性与生存力。



图为执行威慑巡航任务中的轰6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洲际导弹,是核大国的左膀右臂,组成了核大国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缺一不可,不能说哪个就能取代另外一个。


海事先锋


。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都是“大杀器”,但侧重点不同,有很大程度上的互补性。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可以投递一枚或多枚的核弹头,该型导弹威力强大,后果严重,通常是核威慑的主要载具。而战略轰炸机则是可以执行远程投弹任务的大型军用机,可以投放远程、高能量的空地导弹或核武器。一枚洲际弹道导弹通常执行的任务有限,而且目标确定,而战略轰炸机则可以对主要军事设施、工厂进行批量打击。

无论是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战略轰炸机,主要用来部署战略核弹头。最新的核力量信息显示,2019年美国拥有约6185枚核弹头,3800枚核弹头处于可用状态,有1750枚处于部署态势,其中有1300枚战略核弹头部署在弹道导弹上,300枚核弹头部署在战略轰炸机上,此外还放在欧洲约150枚非战略核弹剩下的2050枚核弹则处于储备环境。美国还有约2385枚核弹准备等待拆解。

世界另一个核武器大国是俄罗斯。俄拥有核弹总数达到6490枚,现役状态的有4490枚,其中有1600枚核弹头部署在战略轰炸机基地和弹道导弹,还有1070枚战略核弹头和1820枚战略核弹头处于储备状态。剩下的2000枚核弹头等待退役拆解。

可以说,“核三位一体”是一个核大国的标准配置,其中两项分别是陆上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还有潜射弹道导弹。当有国家拥有上述三项大杀器时,也具备了全面性的核武器威慑能力。尤其具备了核武器的反击能力。目前拥有三位一体打击能力只有三个国家,英国在退役了火神式轰炸机后,已经推出了三位一体序列。


航空之家


客观而言,大国大杀器洲际弹道导弹近些年来发展并不迅速,美国的陆基民兵系列洲际弹道导弹,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没有进行过更新换代,只是对原有的战略导弹进行升级,美国海基洲际弹道导弹,也长期没有推出新的型号,同时期,新生的俄罗斯将运载、突防能力更强的陆基弹道导弹,不断的退役报废,转而研发机动能力更强的可可移动式陆基弹道导弹系统白杨等系列,仅从运载和突访能力来看,显然白杨远不如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装备的撒旦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更强大。这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前半句描述是不够准确的。



近年来,世界核大国在洲际弹道导弹方面有新的突破,主要还是集中在机动能力、多弹头、抗拦截能力、生存能力和超高音速突访方面,这让洲际弹道导弹的打击效能与拦截体系之间的矛盾关系有了本质性的改变。



不过洲际弹道导弹与战略轰炸机不是同类型的核打击力量,战略轰炸机是属于常备威慑核力量,一般的采用战略轰炸机携带可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在指定的空域进行值班,一旦发现敌对国家对己方领土纵深进行攻击,马上就可以进行还击,这种方式省略了陆基弹道导弹的升空阶段,而洲际弹道导弹升空及再入大气层是最容易被拦截的阶段。



例如: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全球弹道导弹防御体系,若俄罗斯计划以陆基弹道导弹攻击美国,美国分布在俄罗斯周边及太空的监视侦测设备就会第一时间发现,并发射可以拦截弹道导弹的防空导弹,会让俄罗斯的核攻击进攻大打折扣,若没有在空中执行战备巡逻的战略飞机第一时间进行还击,美国的陆基弹道导弹有可能被漏网之鱼摧毁,从而丧失反击能力。



当然这种情况,是没有考虑双方海基二次核打击力量为前题的,热核战争就是一个分秒必争的战争,若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敌人的核打击进行反击,自身的核反击力量就会大打折扣,这一方面美国人近些年正在做的更为激进,准备在太空中部署核弹头,那么反击就更加接近对方动手的档口,或许对方核弹还没有升空,己方的核弹已经将其摧毁!



因此战略轰炸机是无法被代替的,这也是核大国发展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的一环,未来若真的出现美国部署在太空的核武器,将会引起核大国争相效仿,或许以后会出现四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的结构!


泾水书生


地下发射井内的美军“民兵Ⅲ型”洲际核导弹,是目前世界服役时间最老的洲际导弹,距今差不多有40年了!一直不断的延寿,它的控制设备非常陈旧,据说主控计算机的水平甚至都不如286计算机...。


比“民兵Ⅲ”导弹服役更早的B–52H型战略轰炸机,现在仍然活跃在最前线,为美军四处征战。

陆军战略核导弹、战略轰炸机、海基战略核潜艇被称作:三元战略武器,是大国的地位的基石。它们在国家战略(核打击)的使用当中是不相同的,通常来说在核反击的过程当中这三者都会同时接到通知。

陆基洲际导弹由于早以将敌方重要战略目标的位置(坐标)输入弹载计算机,会利用发射准备工作先期完成的便利优势,最先发射进行核反击;战略核潜艇作为二次核反击的力量通过短暂时间的准备将潜射战略核潜艇发射出去;空军基地在接到通知后,值班的轰炸机二十分钟内就会起飞,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没有火箭快,轰炸机抵达空射战略巡航导弹的打击范围时间,可能要超过六七个小时以上!

既然是战略轰炸机核打击敌方目标速度最慢,还并且容易被拦截击落,为何它还被列入战略三元呢?是因为它使用灵活,洲际型战略轰炸机通常都是4~8架编队飞行,载重20吨弹药时作战半径在6000公里,完全可以横跨大西洋!
比如:图–95“熊式”轰炸机携带远程巡航导弹射程2000公里以上,在远东机场起飞可在美军战斗机作战半径外发射导弹打击美国西海岸的大城市,反之美军的三型轰炸机也会用同样方式打击俄罗斯境内的战略目标。


近处的这些炸弹就是美军著名的B–83型热核航弹,重量一吨,核爆炸当量可以调解,最大当量为120万吨,是美军核武库当中威力第二大的核武器。美军的三型轰炸机都能携带20枚,理论上可以毁灭20个大城市。

还有,战略轰炸机虽然飞行速度慢,但是它可以执行常规任务,从1990年代开始历次的局部冲突当中,美俄的战略轰炸机携带常规弹药精确打击目标的战例屡见不鲜!从伊拉克、科索沃...再到现在的叙利亚,在常规战争当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这是陆基洲际核导弹和战略核潜艇所不及的。

总之,战略轰炸机这种核常兼备的武器装备与其它“二元”相比,总体制造价格相对的便宜,使用灵活性方面最为优秀!所以,洲际导弹发展的再先进也不能替代战略轰炸机的作用。


皇家橡树1972


洲际弹道导弹确实属于大国大杀器,但它与战略轰炸机各有各的用途,不能用一种来代替另一种。

(图:美军B52战略轰炸机)

第一,洲际弹道导弹有优势但也有弊端。

世界上通常会把导弹按射程划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四大类,一般来说超过8000公里就可以算在洲际导弹范畴了。目前全世界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只有四个: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法国(英国陆基投送用的是美国导弹),此外印度刚踏上门槛,日本与朝鲜有开发洲际弹道导弹的潜力。

(图:美国洲际导弹所携弹头)

从投送里程来看,洲际弹道导弹跟战略轰炸机确实存在重叠之处。比方说我们的东风31射程大约在11000公里,而美国的战略轰炸机B2A作战半径8000多公里,都符合超远距离投送的要求。洲际弹道导弹比战略轰炸机投送更远,携带弹药量更大,这些都是它的长处。

然而洲际弹道导弹也有弊端:它的发射方式是固定发射,导弹安放在发射井里,并且发射准备时间相对较长,容易被对手预知地点发动先发制人的摧毁。正因为清楚这个短板,前苏联及俄罗斯才设计出战略导弹列车,在俄罗斯辽阔国土的铁道线上游动执勤。

(图:有“死亡列车”之称的俄罗斯战备导弹列车)

第二,相对而言战略轰炸机执行任务的方式更灵活。

相比之下战略轰炸机就比洲际弹道导弹灵活得多。战略轰炸机可以从任何一个具备起飞条件的机场升空,长途飞行也能达到或接近洲际导弹的里程,且飞行航迹不固定,不易被中途击落。

而洲际弹道导弹则不一样。顾名思义,弹道导弹是以一个固定的弹道轨迹飞行,尽管中途能够变轨,但改变幅度毕竟有限,例如它不可能偏离上千公里再折回来,或者中途停止飞行。但战略轰炸机却能够轻松做到这一点。另外攻击方式上战略轰炸机也灵活的多,它可以投放制导炸弹精确轰炸,也能在视距范围外发射机载导弹进行打击。


(图:美国B2战略轰炸机投放集束炸弹)

战略轰炸机能够很容易做到位置前移,比方说进驻前进机场,就能缩短攻击距离。而洲际弹道导弹过于笨重,一般发射重量高达七八十吨搬运不便,很难把发射地点前置。

第三,从经济实惠的角度,用战略轰炸机投弹更划算。

战略轰炸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既可以进行核打击,也能够进行常规性的军事打击。但是洲际弹道导弹几乎无法做到这一点。

军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费用本人不清楚,可以用射程载重相似的民用卫星发射作为参考。通常一颗卫星发射所需商业费用,从几百万美元到一亿美元不等。假如按最高取酬标准计算,花一亿美元投送一吨多炸药去炸敌人的目标,从成本角度显然是非常不划算的。换言之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常规弹头不经济也不可行。

(图:我国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车队)

为什么核攻击能力最好是三位一体呢?就是因为空射、潜射和导弹投射各有利弊,只有结合起来互补短板,才能实现最佳打击方式与效果。因此洲际弹道导弹技术再升级,也无法完全取代战略轰炸机的功能。


回马一腔


其实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不是一个概念的武器,一个就是实打实的重量级武器,而另外一个就只是一个武器的载体。所以两者未来也不会是谁替代谁,而可能是相互之间会进行一个不错的整合,说简单点就是战略轰炸机能够携带和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轰炸机由一开始投放简单的炸弹再到导弹等精确制导弹药,而洲际弹道导弹基本上就是为核武器而生了,某种意义上来看,也确实是为了替代战略轰炸机而生的,洲际导弹可以快速的打击敌方腹地,不会像轰炸机执行核武器投放任务那样非常危险,不过洲际导弹也只是替代了部分轰炸机的功能。

现在随着军用科技的进步,目前的战略轰炸机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轰炸机一般都是进入对方的领土进行轰炸,而现在的防空系统那么先进,即使是隐身战略轰炸机也都存在着危险。所以现在发展战略轰炸机的国家不多,有些国家淘汰了也就没有再发展了,现在真正有战略轰炸机的,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而且目前几十年也没有进行更新。因为轰炸机现在能够执行的任务,导弹基本上都可以执行!

不过军事强国还没有忘记战略轰炸机的优势,具有大航程、速度快和载弹量大等优势,能够快速的进行部署,不像水面的作战舰只那样移动缓慢,所以战略轰炸机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移动武器平台,在远离战场比较安全的地方发射导弹,尤其是巡航导弹,当然未来也可以是洲际弹道导弹,使得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的平台更加隐秘。

比如说美国现在要突然打击某一个地方的目标,海上航母战斗群距离还较远,行驶过去需要数天的时间,因为时间非常有限,战机可能稍纵即逝,这个时候,战略轰炸机就派上用处了。美国在全球都有军事基地,战略轰炸机可以携带巡航导弹立刻升空,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目标发起攻击。

现在战略轰炸机几乎所有时候执行的还是常规的作战任务,而洲际导弹,基本上就是执行核打击任务,但是现在核大战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基本上都是常规作战和不对称作战,所以战略轰炸机存在的意义还是有的,也不会被洲际导弹替代。还有就是战略洲际导弹太贵了,执行常规的任务,成本太高了。

另外洲际导弹也需要隐蔽性,现在的洲际导弹普遍就是陆基固定式的发射井和公路机动平台两种平台发射方式,隐蔽性机动性,不如战略轰炸机,如果战略轰炸机整合了洲际导弹,那么进行二次核打击的机会也大了。到时候海上水下有战略洲际导弹核潜艇,空中有战略洲际导弹轰炸机,核反击力度增大。其实前苏联鼎盛时期,图-95战略轰炸机就是经常携带战略核武器,在空中不断的巡逻,以应对美国随时可能的核打击。

所以两者不会谁替代谁,而是会相互补充!您怎么看?


资讯所长


不会,因为二者虽然同位核大国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但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简单低说,远程战略轰炸机大部分时候是用来震慑对手的。而洲际弹道导弹一般都是不声不响,一发入魂,要对手命的。如果说因为洲际弹道导弹威力巨大而取消了战略轰炸机,那么核打击体系就只剩下了洲际弹道导弹和弹道导弹核潜艇。说白了就只有洲际弹道导弹了,因为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用来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



核武器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并不是已经发射出去,准确到达敌方目标城市升起蘑菇云的时候,而是当它还在发射架上的时候。战争说到底还是政治的延伸,只有为了政治利益,一个国家才有会愿意去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发动一场战争。核武器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威力大到足以毁灭人类。也正因为如此,服务于战争的最后武器,是拥核国家面对政治利益冲突时最好的底牌。

所以核武器其实是用来威慑对方,给对方施加强大军事压力的武器。拥核国家动用核武器的目的并不是想用核武器去摧毁对方,而是想通过核武器的巨大威力给敌方施加压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而在三个类型的核武器中,威慑力最强的正是战略轰炸机。陆基发射井和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都是非常强调隐蔽性的,基本上发射阵地都是绝密,导弹状态更是不可能让外人知道。

而核潜艇则更是。核潜艇主要负责二次核反击,需要在敌人第一轮核打击后存活下来,所以隐蔽性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只要进入战争状态,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会迅速将核潜艇派遣出去,秘密前往提前确定的发射阵地。在这个过程中,弹道导弹核潜艇一直处于无线电静默,主动声呐全部关闭,沿着确定航线,依靠海图航行到达预定阵地之后,潜入海底待命。等到接受到基地长波台的指令之后,迅速上浮至发射深度,将携带的导弹发射出去。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咬人的狗不叫,叫的狗不咬人。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弹道导弹核潜艇都是不叫的,时刻保持隐蔽的,准备随时出击一口咬死对方的。而战略轰炸机则是负责叫的。战略轰炸机可以核常兼备,但是因为可以携带核弹头,这款武器已经被打上了核武器的烙印,它的出动意味着核武器的动用。所以在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核潜艇和弹道导弹都要藏起来,能够拿出来吓唬人的就只有战略轰炸机了。

目前世界拥有真正航程8000公里以上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只有两个,即美国和俄罗斯。美国战略轰炸机有三款,分别是B-52“同温层堡垒”,B-1B“枪骑兵”和B-2“幽灵”。其中B-2幽灵是世界上唯一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因为其科幻的外观,为外界传为美国与外星人合作开发的战机。俄罗斯则主要是图-95“熊”和图-160“白天鹅”两款战略轰炸机。
目前美俄双方都已经停止研发新型战略轰炸机,转而升级更新。这是因为在和平的大背景下,美俄所拥有的战略轰炸机已经足够核威慑,为了节约经费而没有继续研发新型号。而另外一个核大国中国一直只有及格线战略轰炸机轰-6,不足以覆盖所有热点地区,所以我们正在研发新型战略轰炸机。由此可见,在未来几十年内,战略轰炸机都将会是各核大国主要核威慑手段,战略轰炸机的地位还无可替代。


赤焰哒哒哒


一个核大国的标配“三位一体”核力量,即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与核潜艇。战略轰炸机与后两者有个巨大的不同,投射核弹不依赖弹道导弹,是经常可以拿出台面直接威胁对手的武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战略轰炸机巡航的新闻,以飞得更远,离得更近为主要活动指标,

轰动效应特别大比如轰-6K、图-95MS、B-52H等等,几乎是各大新闻媒体的常客,时常占据头版头条。俄罗斯战略巡航一年要搞十余次,图-95MS绕日本列岛,逼近美国西海岸;美国也不示弱,B-1B飞越北极,B-52H西太留狗;轰-6K绕岛巡航,穿越海峡。

图-160

洲际弹道导弹与核潜艇更强调隐蔽性,所以很少听到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消息,即使是真的发射了洲际导弹,也非得羞答答地说是“火箭”。洲际弹道导弹不管是井下发射的还是机动发射的,都是藏着掖着,生怕被别人看到。核潜艇更是这样了,以“躲猫猫”为日常。打个恰当的比喻,战略轰炸机成本相对低廉,是“明刀子”,用来吓唬人的;而洲际弹道导弹与核潜艇是“暗刀子”,用来拼命的。

B-1B

战略轰炸机还有核常兼备的能力,洲际弹道导弹却不行。1999年以来,美国的B-2、B-1B,B-52H几乎参与全部局部战争,作为空中炸弹卡车,轰炸效率比战斗轰炸机要强得多。2015年,俄罗斯也将图-160M投入到叙利亚战争中,用来打击反对派武装。相比洲际弹道导弹的“了无事事”,战略轰炸机忙得不可开交。但从这一点来看,军事大国切实需要战略轰炸机提供空中的火力密度。从另一方面看,

战略轰炸机的核常兼备能力,战术上具备了暗度陈仓,兵不厌诈的可能,可以先发制人进行核打击。

轰-6K

洲际导弹与战略轰炸机还有一个共性,适合国土广阔的大国部署,一旦核大战爆发,第一波核攻击不可能全疆域覆盖,残存的洲际导弹与战略轰炸机具有二次核反击的能力,而国土狭小的国家,如英法逐步放弃了洲际导弹与战略轰炸机的部署,重点发展核潜艇进行核反击。

美国遍布全球的50多个军事基地,更不可能一次性被摧毁,战略轰炸机是其重要的核反击力量。美国拥有遍布全球,数量最多的战略轰炸机,优势明显,地位作用甚至比井下发射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更重要。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勉强”与前苏联签订“中导条约”,也不像俄罗斯那样,为了保持核平衡,进而发展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


红龙军团长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洲际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顾名思义,其射程是可以跨大洲的,因此,“洲际弹道导弹”的国际标准设定是:一种可以携带多枚核弹头或常规弹头的、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具有特定弹道飞行轨迹的导弹。而“洲际弹道导弹”又分陆基发射和海基发射,陆基分弹道导弹发射井架发射和可移动发射车发射;海基发射大多是指由战略导弹核潜艇做为发射平台发射。陆基发射具有发射更稳定、发射战略纵深大、发射平台数量多等特点;而海基发射具有更隐蔽性和布局点更广泛等特点,所以常被用做二次核打击的有效手段。



先进的核大国应具备“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即“海基”、“陆基”、“空基”,未来还会有“天基”,“空基”是指大型战略轰炸机载有携带核弹头的远程巡航导弹对敌国进行核打击一种方式。大型战略轰炸机具有“高航程”、“高载弹量”等特点,加上“空中加油”和“超远程巡航导弹”加持,也能做到灵活有效的全球核打击。至于说有“洲际弹道导弹”就不需要战略轰炸机是不对的,因为战略轰炸机在当今主要是用于常规远距离轰炸,其“航程大”、“载弹量大”等特点是现代局部战争中空袭的中坚力量,它更具备“核常兼备”,是“洲际弹道导弹”不能替代的。



当今最为先进的大型战略轰炸机是美国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和俄罗斯的“图-16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它们都对美俄两国的核力量和空中打击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尚新播客


兔哥回答;两个都是战略级别,洲际导弹是大国重器,从目前的国际局势变化来看,核武战争的风险被特朗普搞的越来越变的有可能,所以,战略洲际导弹的威慑作用越来越大。从战略轰炸机来说,做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一个投掷手段,作用也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核威慑向战役级别的转变,战略轰炸机的作用会更加突出,这是目前所能够预见的,为什么?我们探讨一下;


核武器的威慑作用的转变;

核武器器自从诞生用于实战的只有美国使用了两颗小当量的原子弹,受用国是日军,几十万人伤亡,两座城市被毁灭,核污染遗留至今。通过这两颗原子弹让人们认识到了核武器的作用,于是核武器开始了发展,发展方向主要是大当量,这段时间追求大,虽然也研制了核炮弹,核地雷,核炸弹,但大依然是核威慑战略的基石。而小也是建立在威力减弱的基础上。直到近些年,核武器的发展出现了改变。特朗普上台后决定不在发展战略核武器,而是研制战役级别,战术级别的核武器,美国是第一个把这层窗户纸捅破的国家。核武器战术化无疑加大了核武器使用的条件,对于局部战争使用小当量的核武器是未来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美国的核武器小型化是减少当量,百吨级,甚至更小的核武器,在战场上极容易产生误判,引发战略核武器的对抗。


核武器战术化给战略轰炸机带来的发展机遇;

核武器的战术化发展除了依赖炮射、导弹发射、轰炸机的作用最大,战略轰炸机航程超过万公里,结合防区外的远程打击体系,使轰炸机的打击能力进一步提升。美国目前宣布发展的B-21隐身轰炸机就是为未来的核常打击任务而研发的,即可以携带常规弹药也可以携带核弹药。战略轰炸机已经从单一的战略投掷核弹头的打击方式向携带核弹头和常规弹药方向转变。同时战略轰炸机也逐步向发射载体作用方向转变,携带巡航导弹对目标实施远距离的打击,战略轰炸机也可以用作巡航,威慑作用,由于它的远航程,大载弹量使战略轰炸机成为一款空中移动的弹药库,其实际威慑作用要比战略核武器要直接,也更容易发挥作用。


战略弹道导弹所面临的威胁;

核弹道导弹是战略核武器,它一诞生就是威胁别人的,具备搭载多弹头能力,并且发展为分导技术,做为一款战略核威慑的招牌武器,人们恐惧的同时自然会采取反制措施,于是就有了反导系统,可笑的说,首先研制反导系统的恰恰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并且是第一个将核武器用于实战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世界霸主美国,由此也看出霸王也怕死,而且比谁都怕死。战略弹道导弹也从此从一款令人恐惧的威慑力量,变成了被反导武器威胁的武器。有一点可以肯定,根据武器装备有矛必有盾的客观规律,以及矛与盾从来就是此消彼长,彼消此长,不可能一款武器能做到好花常在,随着时期的流逝,必然会有反导战胜战略导弹的哪一天。这样也就必然削弱战略导弹核武器的核威慑作用。


战略导弹目前已经出现了被挑战的苗头,为保持核威慑必然会加大战略轰炸机的作用;战略轰炸机又因为作用的多功能化,因此,可以预见,战略轰炸机必然会迎来一个发展期;


战略导弹已经开始受到挑战,先例已开必然会来日方长,核大国的杀手锏就是核威慑,失去了威慑手段就会使战争天平失衡。核武器平衡的好处就是能够抑制战争的发生。这个地球上有一个球霸,用霸道手段,战争引导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核武器是美国先搞出来的,反导武器也是出自美国之手,而核武器战术化也是美国提出来的,事都是它挑起来的,它最清楚走向,于是就有了发展B-21 联合轰炸机的项目出来,这也是轰炸机的发展的新方向,可以预见这个方向要比战略导弹要有实战价值,但缺点是,它使爆发战争的风险加大,而美国离开战争就会落魄,所以无论战略武器怎么改变,有美国在战争就不会消亡,战略轰炸机也不会被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