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毛腿导弹是各国最受欢迎的武器吗?

克里奥尔


“飞毛腿”这个名称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飞毛腿导弹最早是指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研发的一系列战术弹道导弹。而“飞毛腿”事实上也是一个大家族,即使北约方面称之为SS-1“飞毛腿”,但在苏联军方,诸如R-11、R-17以及R-300等多款导弹都可以称作“飞毛腿”。

但要指出的是,飞毛腿甚至可以不用来定义苏联研发的导弹,“飞毛腿”有时候还被西方国家用于称谓那些以苏联导弹为原型而广泛发展的多款导弹,比如说美国就将中东地区很多国家的“不是以西方各国导弹原型”发展而来的弹道导弹称呼为“飞毛腿”。

像是伊拉克、伊朗等国的飞毛腿导弹,其技术都是来自于苏联的飞毛腿-B型和C型,但更先进的飞毛腿-D出口型号(即SS-1e)伊拉克并没有多少,这型弹道导弹源于R-17的增强型VTO版。苏联的中央科技研究院从1968年起接手这一项目,该型导弹主要针对出口市场。

就拿伊拉克使用的飞毛腿导弹而言,其使用的是自行修改的版本,修改后导弹射程大幅增加,当许多导弹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发射时,射程的优点尤为突出。虽然美国制造的“爱国者”导弹系统成功地拦截了导弹,并成功创下了“首度拦截了弹道导弹”的壮举,但事实上很多军事专家称飞毛腿导弹的性能被严重低估了。根据统计数据,爱国者导弹对飞毛腿导弹的拦截率在海湾战争期间仅为15%。即使至今,飞毛腿导弹仍然是最具威胁性的进攻武器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国土狭小的国家,如以色列而言,一旦使用生化弹头,那么所造成的损害几乎是毁灭性的。

飞毛腿导弹曾经精准命中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近郊的一处美军兵营,瞬间28名美军士兵和1名以色列士兵化成灰烬。在对伊拉克作战期间,美军和英军几乎需要投入海量重金去消除来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袭击,所以飞毛腿绝对是穷人的“核武器”。

造成美国“手忙脚乱”应付飞毛腿导弹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 飞毛腿导弹结构简单、制造简便由于飞毛腿导弹最早于1957年就开始生产制造,所以和其他的高精度巡航导弹不同,飞毛腿导弹容易掌握与仿制,所以即使是伊拉克、伊朗等军工体系薄弱的国家,在苏联的简单技术指导下就可以完成大规模仿制。

其次是价格太过低廉。举例说明,拦截飞毛腿导弹的美国“爱国者”造价高昂,平均一枚就需要80万美元,加之仅15%的拦截率,如果拦截成本仅10万美元的飞毛腿导弹,简直是得不偿失。

所以对于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伊拉克,绝对是和美国这种强国进行博弈的最佳利器,只要拥有大量的飞毛腿导弹,就能够迫使美国“仔细权衡战争的成本”,而不敢动手。


科罗廖夫


曾经享誉世界的"飞毛腿"导弹,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一炮而红,作为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大杀器!之后"飞毛腿"导弹,制霸"网红圈子"至少20年!其实对于普通国家来说,"飞毛腿"导弹并不一定是最好选择,因为寻常人等,根本发挥不出这种导弹的巨大威力!但是,不为人所知的是,对于超级大国苏联而言,打世界大战,必须得要"飞毛腿"!


"飞毛腿"是苏联研制的一种地地导弹,苏联自己归类为战役战术导弹!飞毛腿是一个庞大家族——最初型号Р-11/P-11M,1958年正式服役。其战斗系统编号8А61/8K11;运载和发射平台是8У218,这是一个颇具邪恶美感的履带式平台,上面架着一个巨大的网架型金属发射架,再上面戳着一根暴露的导弹!这个早期"飞毛腿",苏联自己生产也不多,出口更有限,所以还不是后来萨达姆手里那个"冷战图腾"。它还得继续蜕变、完善,才能真正去享誉世界!



后来苏联又进行了全面发展,搞出了Р-17型"飞毛腿",战斗系统编号8K14和9К72,运载、起竖和发射平台是9П117,这个平台就是红遍大江南北的,"马兹-543"重型轮式载具!它明显更加符合暴力美学,结实的底盘、多轮多轴构型,大量暴露在外复杂的机械结构,上面是一根修长的导弹!于是,这个Р-17,以及它的出口型号P-300"厄尔布鲁士",才是真正大家"旅行居家必备,杀人放火专用"的"飞毛腿"。这些“飞毛腿”导弹,弹长11米,全重6吨,弹头重1吨,威力很大!而最关键的是,它能打300公里!在当时的世界上,能架在一个车上,到处跑的导弹,能打300公里,就算是顶级高大上的存在!

当然,"飞毛腿"也有很多缺陷。第一是精度不行。因为年代早,导弹只有惯性制导,而且导航元件比较粗糙,打300千米时,公算偏差达300米……如果威力大点,能挽救么?并不能!1吨重的常规弹头内,装860千克炸药,对人员、车辆杀伤半径也就150米。所以,装常规弹头"飞毛腿",打不打得到,是很看人品的!第二,是反应太慢。也是因为年代早,跟其他很多导弹一样,"飞毛腿"推进剂是液体的,3.7吨的偏二甲肼和红烟硝酸。这些东西又剧毒、又易燃,坑爹得很!操作人员都是小心翼翼,必须穿一体式三防服。加注3.7吨燃料,至少要1个小时,战斗准备时间太长。


所以,普通国家其实用不好"飞毛腿",也只是有比没有强。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伊朗、伊拉克打到尽兴时,互相扔导弹,其中不乏"飞毛腿"。但不是打什么正经军事目标,因为精度和反应时间两个缺陷,只能打城市杀人,制造恐怖,为此还有个专有名词——"袭城战"!对"飞毛腿"这种用法,完完全全,就是在暴殄天物!其实80年代,苏联给自己"飞毛腿"配了先进弹头,包括燃料空气弹头,可以用于打人员和工事,以及2种集束子母弹,包括40发的款型,打机场路道,以及100发的款型,打人员!当然,这些先进东西,不会这么快给发展中国家,苏联都留着准备世界大战…… 所以中东土豪们就只能挥霍浪费导弹了。




那么,本文的高潮来了——苏联是怎么用"飞毛腿"的呢?或者说那个年代,大家要是大打,怎么个打法?冷战的铁幕双方,准备的不是什么常规战争,而是核化战争!也就是广泛使用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战争!不像现在娘炮一样的"精确打击",什么"反恐战争",冷战时代要是欧洲打起来,就遍地是核武器的蘑菇云,化学武器的初生云、次生云。要打哪里之前,先用核化武器洗一遍!当然防御方很难抵抗,除非也有足够的核化武器……电影里别人踩着七彩祥云飞来,而现实里,华约北约的装甲集群,则跟着蘑菇云和初生云的炸点,一路狂飙!!

苏联"飞毛腿",不过是一种战役战术级别的,核化武器投掷手段。"飞毛腿"主要是集团军的,上面是方面军,用射程900公里的9K76导弹,北约绰号"薄木板"。下面是师级,用9К52型战术火箭,北约大名鼎鼎的绰号——蛙-7。这些都是各级指挥员手里,最强大的武器,没有之一。这些远程核导弹,火箭,碰上敌军硬茬了,包括要塞、大型工事、核武器发射单位,以及重兵集群等等,马上就是一发甚至几发过去!飞毛腿不是误差300米,太大了么?没事,装上1万吨TNT当量核弹头,对工事毁伤半径一下高达400米,足够! 下2图是"飞毛腿"两位黄金搭档——"薄木板"和"蛙-7"导弹!


所以,苏联就是这么打的,其实对面美国也一样。战斗条令中,都有详细计算——摧毁敌一个装甲师或机械化步兵师,需要战役战术导弹3枚,战术核火箭13枚!历次作战演习,主力集团军在进攻作战时,会配属使用20-50枚核导弹和火箭,以及同等数量化学导弹和火箭!其中10-16枚为"飞毛腿"导弹!坦克冲击前,先火力准备,打核弹、化学弹,就是"核化火力准备",对面工事即可化为齑粉!就算对面还能有些人活下来,蘑菇云、初生云一腾起,士气就崩了;还得忙着核、化防护,保命要紧,作战根本顾不上了!这,才是"飞毛腿"正确的使用方式!


所以,中小国家基本没有核武器,化学武器能装到导弹上的也不多,能这么粗暴、邪恶地吧啦猛干么?只有超级大国能这样!迄今为止,人类没有真实见识过"飞毛腿"的完全效能,类似武器都没有,没有蘑菇云、初生云,这真是万分值得庆幸!


军事作家陈曦


这型导弹最受欢迎还谈不上,不过却是影响很大,在第三世界享有导弹之母的称号。

飞毛腿导弹在苏联的名称实际是P-11和P-17导弹。

1950年12月,苏联政府命令科罗廖夫飞第1设计局研制新型导弹P-11。1953年3月,该型导弹第一次成功试飞,同年11月开始试生产。1955年6月,导弹开始批量生产并在7月13日装备部队。

与之前的两型导弹相比,P-11导弹是单级液体燃料导弹,采用新型火箭发动机和新型燃料。导弹常10.42米,弹径0.88米,翼展1.818米,最大射程270千米,发射重量5.5吨,配备常规弹头,弹头重约690公斤。这型导弹首次使用高沸点燃料,导弹加注后可以贮存1个月,实战能力明显增强。

考虑到最初的型号只可以携带常规弹头,为了与美国的对抗,1954年8月开始研制可以携带РДС-4核弹头的P-11M,这型导弹在1958年4月1日装备苏军。

与之前的P-11相比,由于核弹头950公斤,因而导弹的最大射程只有170-180千米,核弹头当量1万吨,圆概率偏差CEP为3000米,导弹长10.344米,弹径0.米,翼展1.818米。

随即,美国和北约组织将P-11导弹编号为SS-1A Scud,而P-11M则是SS-1B Scud A, Scud英语本意是指笔直、高速而平稳地运动,日后这个“飞毛腿”的绰号成为了这个系列导弹的代名词。

随着美苏在西欧军事对峙的加剧,1959年12月P-17导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1961年11月7日,装载在履带式发射车上的P-17导弹出现在红场阅兵式上,引起世界关注。1962年3月,导弹正式装备苏军。

P-17导弹依然是单级液体、头体不分离的导弹系统。虽然外形与P-11M导弹相似,不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是一种重新设计的导弹。它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气动压力装置,发动机、推进剂和战斗部等都是新的。导弹射程超过设计要求,最大可以到300千米,圆概率偏差也极大提高,达到1000米左右。而北约随后将P-17导弹编号为SS-1C Scud B。

在P-17导弹装备部队之后,苏联多次对其进行改进,以便提高作战效能。期间,苏联还曾考虑将P-17导弹发射装备装载于直升机上、增加导弹射程、使导弹头体分离、在弹头上装备光学瞄准设备和末制导装置等,并且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试验。不过这些想法都没有变为现实。尽管如此,美国和北约组织还是将苏联研制过的射程为500千米的P-17导弹编号为SS-1D Scud C;将头体分离,导弹命中精度明显提高到改进型P-17导弹称为SS-1E Scud D。

虽然说P-11M和P-17导弹在结构和射程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然而由于两者在外形尺寸基本一样,所以美国和北约组织统一用SS-1和Scud来编号,所以经常让人搞得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让这型导弹名声大振的是海湾战争,实际上在冷战时期苏联通过军援和军售等方式,向许多国家输出。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装备这个系列的导弹,而且还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属于自己的导弹型号。

根据统计,世界上共有21个国家装备或者曾经装备过苏联P-11与P-17导弹或者它的仿制品,占到世界上装备地地弹道导弹国家综述的60%左右。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地导弹绝大多数就是苏联P-17导弹或者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的,所以它有了第三世界国家“导弹之母”的美誉。


荣华之武器堂


第三世界国家的撒手锏--“飞毛腿”战术弹道导弹

说到这个话题,忍不住要套用少林足球里面得一句搞笑得台词:提起导弹界,谁不知道飞哥啊!^_^

确实,就算再不了解导弹火箭这类高技术武器得网友,也都听过飞毛腿得大名。

从飞毛腿导弹诞生得五十年代末期到现在的二十一世纪初期,飞毛腿和它的改进型足足在世界现代得各大战场威风了半个世纪之久。

诞生

飞毛腿(Scnd)是前苏联于1957年研制成功的可机动发射的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它的设计初衷主要是为了是迎接世界核大战的需要。

五十年代末期,正是冷战的第一个高峰期。

美国和苏联及其阵营都在大力发展各种高性能得核武器和搭载平台。

当时苏联虽然核武器数量和质量都远远弱于自己的对手(苏联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服软,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苏联方面仍然认为他们已经有相当强大的战略弹道导弹系统,具有毁灭美国及西方世界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威慑敌人。

但是,现有的这些发射平台,攻击的都是战略目标,及只能向预先设定得目标(大多是敌人重要城市,军事基地,交通枢纽等等)进行发射,精度也较差,核威力过大,很难对付敌人的机动战术目标。

而现代战争非常复杂,需要可以灵活机动又可以攻击对付战术目标的战术核武器搭载平台,这就决定了飞毛腿的诞生。

飞毛腿的设计理念,主要来自于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德国V2。二战苏联攻陷柏林以后,获得大量V2的 技术资料和相关的技术专家。苏联很快在V2的基础上,仿制出R1型导弹。R1基本就是V2的翻版,技术上已经比较落后,无法在实战继续使用。所以苏联方面 很快研究出以R1为基础的新型导弹--这就是飞毛腿战术弹道导弹。

飞毛腿和V2的技术有着较大的不同,它在V2的基础机型了全新的改进,飞毛腿的体形更小,重量更轻。在导弹最为关键的引擎得设计上,采用了比V2的多室设计更为简单的技术,同时还采用防震荡折流板防止间歇燃烧,这避免了发射中可能产生的严重问题。这 些都得益于苏联高速发展的太空火箭技术。

飞毛腿在1956年研制成功,苏联方面取名为R11战术弹道导弹。

它第一次为大众所知,是在1957年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飞毛腿的出现大大震惊了西方世界,由于搞不清具体的型号,美国按照自己的惯例把R11命名为SS一1型导弹,北约欧洲国家则把它叫做飞毛腿!

这就是飞毛腿A型。

飞毛腿A型的导弹直径0.84米,长10.4米,发射车采用履带式装甲车辆(斯大林2型坦克底盘的改进型),采用单级液体燃料火箭推进,最大飞行速度高达到5马赫,最大射程为160公里,最小射程80公里,全重4500公斤,圆概率误差为900米。

飞毛腿A型采用重型坦克底盘,越野性能一般。行军时候导弹发射架横置在坦克顶部,使用时向车体后方倾转直立于地面。

它配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战斗部,一种是常规战斗部,可配有700公斤高爆弹头;另一种是核弹头,可配有400公斤的核弹头,它的核爆炸的威力大约相当于20万吨TNT炸药,相当于二战投向日本的二颗原子弹威力总和的十倍。

------------------使用坦克底盘的飞毛腿!

改进

飞毛腿A型的出现对苏联来说是划时代性的,填补了苏联战术导弹领域的空白。

苏联军方对飞毛腿A型的技术指标,却并不满意。他们认为飞毛腿A型的核威力过大,导弹射程过短,机动性不佳,而且精度不好,不能有效满足战术的需要,强烈要求对其进行全面改进。

冷战期间,苏联的军事需求自然是国家的头号指挥棒。军方既然提出了要求,科学家们方面只能立即着手改进。飞毛腿于1961年改进成功,苏联方面的编号为R-300,西方称其为飞毛腿B型。

飞毛腿B型的主要部件是经过改进的8K14型液体燃料导弹,9P17型移动式发射装置,以具有较高通行性能的MAZ-543A重型轮式载重汽车为底盘,此外,还有配套的大地测量车,指挥车,电源车,推进剂加注车,测试车,消防车等等。

8K14型导弹装配液体燃料喷气式发动机,自动惯性指挥和故障引爆系统,混合装药战斗部,控制装置是安装在喷管出口截面上的气体动力舵。

而高爆药的主要成分是AK-27I硝酸氧化剂(2919千克),TM-185炸药(822千克),TG-02起爆炸药(30千克),压缩空气(15千克),杀伤半径约150米。

同时根据苏联军方的对于小核威力的需求,飞毛腿B型可以使用只有10万吨TNT当量新式核弹头,也可以携带化学武器或者生物武器。

B型增大的导弹射程同时减小了威力,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满足各种不同战术的实际需要,真正的具备战术导弹的能力。

B型还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该使用8轮载重车运载,不再使用坦克底盘。这种设计大大的提高了导弹机动能力,可以利用现有公路网进行高速机动布置,大大提高了该武器的机动作战性能,并且提高了第二次装弹的速度。

西方认为B型飞毛腿的作战能力至少高出A型一倍,是一款很威力的武器。

---------------采用重型载重车,就大大提高飞毛腿的机动性!

苏军1965年正式将飞毛腿B型战术弹道导弹装备部队,它在苏联军中主要装备战术火箭旅,由各集团军指挥。

每个旅编有18辆发射车,每辆车配备4枚导弹,全旅共有72枚。而战术火箭旅的主要作用是使用核导弹对敌实施纵深打击,消灭敌核子袭击兵器,摧毁敌主要军事集团,尤其是摧毁敌坦克机械化部队及战役预备队,破坏敌地面军队和航空兵的作战指挥体系;消灭敌防空兵器,牵制敌军作战机动,阻止敌战役预备队 的开进,破坏其战役后方工作,摧毁敌军重要通信交通枢纽。

60年代苏联又对飞毛腿B型导弹进行了改进,1965年出现了飞毛腿C型,最大射程增加到500公里,相应的圆概率误差也较大达到700米,其他性能和B型基本相当。

1980年,苏联对飞毛腿进行了最后一次改进,发展了飞毛腿D型的最终版本。该型进一步增大发动机燃舱,加大火箭推力,最大射程可达近600公里,战斗部载重增加,增加了导弹常规攻击的威力。同时通过改进了惯性导弹系统,使得D型的命中精度有着较大的提高,弹头和弹体还可分离。

飞毛腿D型的主要作用也由核打击转化为常规打击,它可以携带一个常规高爆弹头,一个空气作为氧化剂的弹头,40个机场路道破坏弹或者100个5千克的人员杀伤性小炸弹。弹头的多样性,使得导弹的战术用途大大提高。

飞毛腿D型并没有在苏军服役多久,它很快由苏联80年代制成的第三代地对地战术SS-23蜘蛛式战术导弹所代替,蜘蛛式在射程,精度和作战使用方面都大大超过“飞毛腿”导弹。单单从精度一项上,蜘蛛可以达到100米,这是飞毛腿D型无法企及的。

------先进的SS-23蜘蛛式

优点,缺点,设计理念上的缺陷

优点:

结构简单,技术含量较低

飞毛腿从技术上来说并不复杂,它和需要高精技术的巡航导弹不同,飞毛腿的大多数技术都较为简单,较容易掌握和仿造。

对于第三世界的国家来说,即使本国科技比较落后,经过半年到一年的研究,就可以熟练的使用该武器。

如果是有一定科技基础的第三世界国家,有相关详细的资料或者专家的制导,用不了几年就可以成功仿制。

价格低廉

飞毛腿结构简单,没有昂贵复杂的部件和高精度的制导系统,这些都使得它的造价非常低廉。

以色列专家曾经抱怨,拦截飞毛腿的一枚爱国者要80万美元,一枚以色列自产的箭式要100万美元,而一枚飞毛腿只要15万美元左右,拦截的成本太高。

这对于比较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飞毛腿低廉的造价也是必要的。

朝鲜、叙利亚、埃及这样的比较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都有数百枚飞毛腿导弹的储备。

如果是造价高昂的巡航导弹,第三世界国家就无法大量装备了。

抗干扰能力强

飞毛腿采用的制导技术比较古老,是惯性制导技术。该技术虽有实战精度差的缺点,但是它在发射前已经预先设定好各种参数,发射以后该导弹就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与打击目标无任何信息交换,也就无法干扰它。

美国在干扰技术方面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各国,苏联装备的再先进的导弹一般也很难逃过美军的干扰。

不过,美国高超的电子干扰和软杀伤的方法,对待这种老式技术的飞毛腿飞弹却无能为力,头痛不已。

最终,美军只能使用拦截概略较低且高价高昂的爱国者飞弹拦截飞毛腿,这也是低技术武器对高技术武器取得优势的一个很好的特例。

可以作为大规模武器的搭载平台

采用导弹作为核武器或者生化武器的搭载平台,是目前的主流。

飞毛腿采用机动发射,可以利用复杂地形和夜色进行隐蔽,导致其很难在发射前被发现或者摧毁。

同时飞毛腿在发射期间被拦截也是很困难的,美军自称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使用单发爱国者拦截“飞毛腿”成功概率是26.5%,双发爱国者拦截“飞毛腿”成功率是70%,实际上,根据以色列专家的判断真实的双发成功率不超过50%,甚至有专家认为拦截成功率只有36%。

而且早期的爱国者,主要是针对击落飞机设计的,飞弹在接近目标后引爆,用破片将其破坏。对于飞毛腿这样的大型导弹,往往不能将其彻底摧毁。如果飞毛腿使用的是生化武器或者核弹头,这样的拦截甚至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飞毛腿发射准备时间很短,很难猎杀。

很强的机动性和隐蔽能力

由于采用机动车辆装载,飞毛腿机动性很强,可以在公路附近任意地点和现有工事随意隐蔽,还可以随时转移地点,根本无法追踪和打击。

同时,飞毛腿在发射完毕以后,只用六分钟就可以完成扫尾工作,并且迅速撤离发射现场。

结果,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投入11%的空中和地面力量用于猎杀飞毛腿,发动了多达2493次“飞毛腿大搜捕”行动,由结果竟然连一发飞毛腿导弹或者移动发射装置都没能发现。最辉煌的战果,就是破坏了几辆给导弹加注燃料的卡车和东德生产的假冒飞毛腿模型。

巨大的心里威慑力

飞毛腿的速度很高,从发射到击中目标只有数分钟。

在这个时间内,普通平民和士兵都是很难作出反应的,即使知道飞弹要攻击你所在的地域,也无法有效进行躲避。

用以色列老兵的话来说,就是:是否被击中只能靠上帝的仁慈!

这些都造成老百姓的巨大心理威胁。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以色列尽管只有4个人直接死于导弹袭击,却有另外近20人在导弹袭击期间,因心脏病,突发高血压等疾病而猝死。无法有效拦截的飞毛腿成为以色列人的严重心里阴影,也动摇了以色列人对政府和军队的信任。

以总理沙龙在战后曾经威胁说,如果今后伊拉克胆敢再次用飞毛腿袭击犹太目标,以军绝不遵从美国的“劝诫”以“保持冷静”,一定会坚决反击。

二伊战争中的后期,伊拉克也通过使用大量飞毛腿导弹,造成伊朗人民的严重的恐惧,迫使处于优势地位的伊朗同意和谈。

说了这么多优点,现在该说说缺点了

飞毛腿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精度太差

精度差几乎是飞毛腿的最大问题。

飞毛腿本来是在准备打核大战的思想指导下研制的,其思路主要是用核导弹歼灭较近距离的敌军战术目标。

对于核导弹来说,由于杀伤范围很大,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

如果飞毛腿用作普通的常规战术飞弹,用普通高爆弹头来摧毁敌人的核武器发射阵地、指挥控制系统、空军基地等重要军事目标,或者袭击敌人大量集结的装甲部队或步兵,飞毛腿的精度就无法胜任了。

由于飞毛腿精度不高,在携带常规炸药的情况下,只有很多导弹对一个面目标进行齐射才能有效的攻击目标。少量使用单个飞毛腿导弹攻击单个地方军事目标,击中目标的概率是比较小的;

A型的误差可以达到900米,B型有所改善,误差也有300米。这也只是技术数据,实际作战来中B型的误差往往超过1000米。

这种精度对于战术导弹来说,是无法满足战术的需要的。

对于飞毛腿来说,它的杀伤半径达到150米,也就是说如果实战中飞毛腿的误差超过150米--就很难对敌方的坚固目标造成严重伤害(只能是波及)。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了39枚飞毛腿导弹,结果只造成以4人死亡,可见精度之差。

技术简单老旧,较容易拦截

飞毛腿的技术基本是五六十年代的,它的主力型号B,C型预先设定参数,发射以后弹道比较固定,不会自己改变。其弹头一般不和弹体分离,而且没有采用分导技术,也没有诱饵技术等等。

拦截的时候只需要摧毁弹头就可以了,所以飞毛腿还是比较容易拦截的。

对比采用多重弹头和诱饵技术的现代弹道导弹,飞毛腿的技术要落后一到二个时代。

------------------飞毛腿已经抽象为战术弹道导弹的象征。

在各国的使用

在苏联

由于飞毛腿在苏联本国属于老式武器,在70年代末期就开始被先进的SS-21圣甲虫战术导弹(圆概率误差10米,十分精确的武器)和SS-23蜘蛛式战术导弹所取代。在飞毛腿服役期间,在苏联本国使用的战例基本没有。

飞毛腿除了装备苏联军队以外,还大量出口。

曾经装备有飞毛腿的国家是:伊朗,伊拉克,埃及,朝鲜,叙利亚,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波兰,斯洛伐克,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也门。

在伊拉克

伊拉克是较早引进飞毛腿的阿拉伯国家。

飞毛腿B型是伊拉克20世纪70年代从前苏联购买的。1974年,伊拉克先后从前苏联购买了大约20至36套飞毛腿B型的发射具和数量不详的导弹。据分析,伊拉克前后总共从国外购买了约819枚飞毛腿B型导弹。

和别国不同的是,伊拉克对于飞毛腿B型的战斗性能并不满意。

伊拉克的主要潜在对手的首都均在飞毛腿B型的300公里有效射程之外,德黑兰距伊拉克边境500千米,从伊拉克西部到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距离约570千米。

伊拉克在1987年由萨达姆的一个儿子负责,耗费巨资聘请在苏联和法国的专家对飞毛腿B型进行改进。从技术方面来说,就是把三枚飞毛腿的零件拼成二枚,从而加大射程。具体方法是将1枚飞毛腿B导弹的氧化剂贮箱和燃烧剂贮箱都一分两半,将其分别插焊到 另外2枚导弹的氧化剂箱和燃烧剂箱,使两箱分别加长85,45厘米,增加了1040千克推进剂,使推进剂总量增加到近5吨,从而使射程增加到近600千 米。为了补偿由于增加燃料和加长弹体带来的重量,弹头重量减轻了,炸药量减至190千克,导弹最大飞行时间也从约309秒延长到425秒,命中精度由 300米降至500米。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却绝不简单,需要有经验的高技术人才和大量实验。在整个改造过程中,伊拉克积累了大量的导弹制造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相关技术人员。

独裁者萨达姆对该型导弹非常满意,将其命名为侯赛因 (Al Hussein)战术弹道导弹。

伊拉克最早使用飞毛腿,是在十年后的二伊战争中。

在1988年2月29日—4月21日,二伊开始了一场长达52天的飞毛腿导弹之战,双方攻击的都是对方的重要城市的繁华居民区。

1988年2月27日,伊拉克出动空军袭击了伊朗首都德黑兰郊区的一座炼油厂,伊朗方面损失极为严重。29日伊朗作为报复,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2枚飞毛腿B型导弹。

伊拉克人立即还击,十日之内就向伊朗发射了50枚飞毛腿B型导弹和侯赛因导弹,整个导弹之战中,伊拉克共发射了189枚飞毛腿飞弹和其改进型,有40座伊朗城市被炸,造成伊朗平民死亡1700多人,伤者无数,数干幢楼房和建筑物被毁伤。

其中135枚侯赛因飞弹直接攻击首都德黑兰,造成伊朗政府的不安和极大被动,动摇了其继续战斗的意志。

终于遭受重大损失的伊朗,从各方面考虑,终于决定停战,二伊战争在数百枚飞毛腿的对射中结束。

二伊战争后,独裁者萨达姆对飞毛腿对于未来伊拉克的作用看的很清楚。它下令一边从苏联大量购买,一面让伊拉克自己的工厂大量仿制。

同时,伊拉克还制造出一种能飞行900公里的阿巴斯(Al Abbas) 飞弹,该导弹将伊朗全境和霍尔木兹海峡置于其威胁之下。 但直到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也没有装备部队。

到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伊拉克已经拥大约800枚各型飞毛腿导弹。战争打响当天,盟军就夺取了制空权,并且摧毁了伊军所有飞毛腿导弹固定发射平台。在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却仍然成功向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海法,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宰赫兰、达兰和巴林三国发射了近80枚飞毛腿,除了造成以色列方面4人死亡,300多人受伤。还有一枚飞毛腿准确的击中了美军驻沙特宰赫兰的军营,当场炸死 28人,炸伤100多人,造成美军海湾战争唯一一次伤亡超过百人的损失。

不过一二件武器,并不能决定战局。

至于伊拉克为什么没有用飞毛腿搭载化学武器,对美军进行毁灭性打击?美国专家认为是伊拉克的化学武器投放技术不过硬,无法造成大规模杀伤的效果。而且美国防化能力很强,这些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军威胁不大,反而会招致美国的报复。

随着军队的溃散和共和国卫队的被歼,萨达姆宣布投降。

之后根据联合国的要求,萨达姆销毁了大多数的飞毛腿导弹。

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开始之时,伊拉克仍然向科威特发射的6枚飞弹,其中有两枚是“飞毛腿”导弹。

-----------------伊拉克的飞毛腿,曾经给美军带来大麻烦!现在都成了废铁!

伊朗

飞毛腿B型在伊朗的名字叫做流星1型,于1985年到1986年从利比亚和叙利亚二国购进。

在二伊战争中,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约100枚流星1型。由于负责发射的人员技术不过硬和选择攻击目标不合理,造成其战果和影响都远远不如伊拉克。

目前伊朗仍然有250-300枚流星1型导弹。

除了流星1型,伊朗还装备了飞毛腿C型。它在伊朗的名称为流星2型。伊朗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陆续引进该导弹,到1994年已贮存了大约200枚。

除了购买以外,在苏联的帮助下,伊朗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飞毛腿C型的组装工厂,实现了自产。目前流星2型在伊朗已经是旧装备,保持每年60枚的低速生产,伊朗大约有200枚的储备。

在伊朗以伊拉克支持反伊朗的武装人民圣战者组织为由,于2001年4月,向分散在伊拉克境内的六个人民圣战者营地发射了56枚流星2型导弹。

具体战果不明,据伊拉克方面称,至少造成了数百人伤亡,六处营地都被破坏。此时的伊拉克饱受制裁之苦无力还击,只能通过官方媒体谴责一下。

------------------伊朗的流星1型!

朝鲜

1969年,朝鲜向苏联购买飞毛腿。不知道出于什么方面的原因,苏联一直没有作出反应,直到1976年首批飞毛腿B型导弹才从埃及运送到朝鲜。

从1988年起,朝鲜开始了火星6型弹道导弹研制计划,主要是利用苏联的飞毛腿C型技术进行仿造。1989年朝鲜完成飞毛腿C型的仿制,并且装备部队。目前朝鲜年生产飞毛腿C型的年生产能力,大约是60到100枚。

目前朝鲜有各种型号战术战略导弹约600多枚,其中飞毛腿B型和C型大约有200枚到250枚。

叙利亚、埃及

这2个阿拉伯国都是较早得到飞毛腿的国家。

叙利亚主要装备飞毛腿B型和飞毛腿C型,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并且再一次全面摧毁了叙利亚的空军和防空部队主力。

叙利亚意识到,它无力在未来同强大的以色列空军对抗。

所以使用地对地导弹攻击以色列空军的机场,尽可能的摧毁以色列空军力量,是叙利亚最实际的方法了。

20世纪80年代,叙利亚重新组建了其地对地导弹司令部,设于叙利亚西北部城市阿勒颇。这个司令部下辖3个导弹旅,叙利亚拥有大约200枚飞毛腿B型,80枚飞毛腿C型。

同时叙利亚也正在伊朗,朝鲜的协助下,研制成功射程为700公里的飞毛腿D型导弹。

叙利亚在阿勒颇、哈马和靠近大马士革的地方建立了3个位于地下的工厂,用于生产飞毛腿B和飞毛腿C导弹。

同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叙利亚获得了苏联提供的可装载在飞毛腿上的VX毒剂弹头,在1982年叙利亚建立了3处研制和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毒剂的试验中心,分别位于大马士革、胡姆斯和阿勒颇附近的萨夫拉村。

至今,叙利亚军队存储了上百吨化学毒剂,种类分别有沙林毒剂、VX毒剂和芥子气。叙利亚从1985年开始为其飞毛腿B和飞毛腿C导弹制造了大量固体沙林毒气弹头。

除了化学武器以外,以色列指责叙利亚秘密制造了可散生物武器 布波特淋菌的弹头,但叙利亚方面没有给予证实。

埃及早在1973年就得到飞毛腿B型,还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最后阶段朝以色列发射过一枚,以迫使其同意停战。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埃及曾经使用飞毛腿导弹攻击过以色列吉夫加结和塔萨的基地,并将其重创。

目前埃及装备的飞毛腿数量不详,不过以色列方面称埃及至少有200枚飞毛腿系列导弹。

---------------叙利亚的飞毛腿!

中国

东风11号(DF-11/M-11)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就改自著名的飞毛腿导弹。东风11号项目立项时间为1985年,由航天工业部三院主导,1992年定型生产。

东风11的研制本来只是为了出口,由于台海局势一度紧张,中国二炮也开始装备东风11。

东风11的部署数量比东风15要少的多,不过仍然不止数十枚。东风11的基本性能和飞毛腿B型基本相同,只是改进型的采用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精度更高(圆概率偏差达到150米)。外销的产品官方特别强调其射程是280公里,以免触犯「导弹技术控制协定」,虽然中国非该条约签署国,但是也不想 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东风11以国产重型载重车WS-2400为底盘的TEL发射车,从外形上看和苏联飞毛腿的MAZ-543轮式发射车也非常相似。目前,巴基斯坦已引进 30枚东风11。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指控中国向巴方出售东风11和其他远程导弹技术,宣布要对中国的11家大型军工企业进行制裁。


萨沙


飞毛腿导弹虽然名气很大,但在本质上它依然是一款“屌丝”武器。

穷国、弱国无奈的选择。

标准飞毛腿导弹的战斗载荷是800多公斤,也就是说它可以把800多公斤的炸药扔到敌人家里。当年伊拉克为了提高飞毛腿导弹的射程,经过改进又大大缩减了战斗载荷,只能携带190公斤的炸药。


而同时期的F15E战斗轰炸机的载弹量是12吨。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F15E出动一次,对敌方进行一次轰炸,相当于发射14枚飞毛腿导弹或者是相当于63枚侯赛因导弹。

战斗机是重复使用装备,F15E执行完任务就回基地了,成本也就是烧的汽油钱。而导弹是一次性武器,飞毛腿导弹占主要部分的火箭发动机要跟着弹头一起坠毁。所以虽然美英法以这些西方富裕国家使用看着昂贵的战斗机,伊拉克、伊朗、朝鲜这些穷国用飞毛腿,但实际上使用飞毛腿的成本要比战斗机高的多。

这个东西并不便宜。

战斗机可以飞到目标头顶,准确的把炸弹扔进大楼烟囱。飞毛腿导弹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它只能瞄准敌人的城市,射过去,至于具体炸到哪,得看天意。战斗机的精度要高出飞毛腿导弹两个数量级。

战斗机的灵活性也远超飞毛腿导弹。飞毛腿是瞄准对方城市开火,是一锤子买卖,导弹射出去不能拐弯、不能终止,更不能转换目标。战斗机则可以轰炸完一个目标后,继续去轰炸另外一个目标,并且可以在上空盘旋,随时攻击新出现的目标。

战斗轰炸机的作战效果、性价比要比飞毛腿导弹好的多。

那为什么有很多国家这么青睐飞毛腿导弹?答案也很简单:

1,没有先进的战斗轰炸机。

2,压根就没有制空权。

两伊战争,双方的军队都比较落后,没有可靠的战斗轰炸机,所以只能对射飞毛腿导弹。海湾战争中,萨达姆没有制空权,也只能依靠飞毛腿进行还击。

飞毛腿导弹的价值在于我虽然没有空权,不能用战机去轰炸你,但也可以搞你一下。至于打的准不准,打的疼不疼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所以在先进、发达、富裕的军队里,战机依然是王道。因为它确实是比飞毛腿这类的导弹更有实际作用。飞毛腿导弹是在战机实在不行,没招了的情况下,才被重视的武器。

美以、英法这些国家几乎没有飞毛腿这类的导弹,只有战机。

伊朗、伊拉克、朝鲜则更喜欢飞毛腿,没有先进的战机。

而我国和俄国也比较重视短程导弹,也是因为跟美国的抗衡中,不占空中优势。

未来我国的轰20能够服役,无人机有更大的发展,加上歼20、歼16,导弹部队的权重就会被压缩。道理是一样的,战机比地对地导弹更优秀。

飞毛腿导弹名气大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一款政治武器,而不是军事武器。

如果说那里有一个敌人碉堡、指挥大楼,你不可能用飞毛腿把它打掉。也不可能用飞毛腿把敌人的机场跑道摧毁,更不能打击敌人正在推进的装甲集群。

精度不够。

飞毛腿的出名来自于两伊的袭城战。飞毛腿的精度低,不能打击军事目标,只能打击大型、固定的民用无防护目标,就是城市。飞毛腿是射到对方的城市或者大型军事基地,炸到谁家算谁家。就像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用飞毛腿袭击了美军基地,但刚好砸中了美军食堂,造成了几十名美军死伤,这就是赚大了,但这种赚只能靠运气,跟战斗机瞄准食堂发射激光制导炸弹不是一个性质。

向敌人的城市居民射100枚飞毛腿,对战局来讲并没有任何的帮助,解决不了战场上胜负问题,也造成不了太大的伤亡。但它的作用在于:制造恐慌。

美国的战机用炸弹把雷达站敲掉,这还能接受。但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你不知道它啥时候过来,你也不知道它能炸到谁家......对于老百姓来讲就非常可怕。炸完以后,媒体再一报导,这种恐慌还会更大范围的蔓延。

这就是飞毛腿导弹挺落后,威力也一般般,精度很差劲,但名气还很大的原因。因为它本来就是一款宣传性武器,制造的就是这种效果。让你害怕,整天提心吊胆,没心思过日子。整个城市,乃至国家都是人心惶惶。

飞毛腿导弹是一款吓唬老百姓的武器。它并没有太大的军事价值,在战场上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当然,飞毛腿在自己的老家俄罗斯,按照原计划,装上核弹头,效果就不一样了。100枚装核弹头的飞毛腿为装甲部队开路,还是很实惠的。


锐度何老师


装备量比较少的履带式“飞毛腿导弹”发射车,它是由“斯大林2坦克”底盘改装的,好像只有苏军装备这种型号的履带底盘,其他国家都是“马兹543”多轴轮式底盘。

“飞毛腿近程战术弹道导弹”这个名字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才被大多数人知晓的,它是1960年代苏联制造的一些近程战术弹道导弹,由苏军方面军所属装备,射程300公里、精度误差(CEP)1000米,1970年代改进后“飞毛腿B型”的某些子型号射程提高到了450公里,精度误差也减小为300米,“飞毛腿导弹”为单级液体导弹,最大载荷量750公斤,可携带5万吨级别的核弹头。


“越南战略火箭军”的飞毛腿B型导弹,估计数量有100枚左右。

“飞毛腿导弹”是在197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球扩散的,当时苏联为了拉拢第三世界国家,将“飞毛腿导弹”出口到了很多“华约国家”和埃及、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并且价格非常便宜,一枚仅15万美元,甚至低于当时法国“飞鱼”反舰导弹!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飞毛腿导弹”价格确实便宜,而且射程有300公里远,虽然打击精度不够但是在无差别打击大城市方面,无所谓有多高的精度,把楼房炸塌、制造恐慌就够用了!比如说:“两伊战争”伊朗首先发难使用“飞毛腿”打击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巴士拉”,结果正中伊拉克的下怀,因为伊拉克早已经购买了“飞毛腿B导弹”的生产线,并且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升级为“侯赛因导弹”,射程提高到了600公里,就在伊朗袭击巴士拉之后萨达姆还以颜色,袭击了伊朗首都德黑兰,随即两国进行了二战V2导弹袭击伦敦之后的最大“导弹袭城战”!由于伊拉克方面导弹数量多,虽然未让伊朗受太大的损失,但是搞得德黑兰市民人心惶惶,约有8万人逃离...“两伊导弹袭城战”也鼓舞了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进口或者自己仿制“飞毛腿导弹”。


“飞毛腿导弹”的发动机,结构非常简单,要不然伊拉克这种没啥工业能力的国家也要引进生产线自己制造。

第三世界国家喜欢“飞毛腿导弹”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技术等级比较低,有些工业能力就能自己制造,比如说:弹体外壳,苏联原装的是铝镁合金制造的(制造飞机蒙皮),由于铝镁合金加工比较困难,也可以使用高级一些的不锈钢薄板制造,总之导弹是一次性的弹药,力学强度够用就可以。

“飞毛腿导弹”使用液体燃料,也就是

偏二甲肼+发烟硝酸(氧化剂),这两种材料比较易得,甚至是有些精细化工基础的国家也能生产,图片上就是偏二甲肼的粉末固体状态,需要经过稀释液化才能注入到“飞毛腿”的燃料箱当中,但这种化学品有剧毒,特别是对水污染严重!在成品的储存/运输、稀释、加注过程要全身防护倍加小心。
红烟硝酸(发烟硝酸)也是剧毒化学品,还带有腐蚀性,要不然为啥“飞毛腿”要在发射前才加注呢?虽然这两种化学品都有毒, 但是合成容易、价格便宜、适合大量生产,目前仍然是低档次液体导弹的主要燃料。

有了发动机、再有液体燃料,“飞毛腿导弹”的制造工作就完成了60%,再有一个难点就是制导系统,“飞毛腿导弹”采用捷联惯性概率补偿+射表修正,由于制导装置简单反而相对可靠,当然由于制造粗劣,早期型导弹射程偏差达到1000米,苏联原装货改进后到达了300米之内,但外国仿制品仍然在500米的CEP,远高于远程炮弹对于远程火箭弹、近程战术导弹的精度要求。


“飞毛腿导弹”的捷联惯性制导系统就是图片里的这样,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二自由度的速率陀螺仪”(洲际导弹使用浮动漂移陀螺,要高级了许多),用于直接测定“飞毛腿”的弹道飞行角度和导弹在飞行时的平衡,不使导弹出现翻滚,它的工作原理简单的说:就是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获得导弹的速度和加速度、飞行姿态和方向的变化,然后计算得出载体的位置。“飞毛腿导弹”上的陀螺只比V2导弹加工精度好了一点点。

“飞毛腿导弹”没有弹载计算机这样的高档控制设备,射表计算需要人工完成,那啥是“射表”呢?就是为“飞毛腿导弹”或者其它衍生型号的导弹专门编制的,写有射角与射程以及其他弹道诸元对应关系的表册,可以为发射角度和射程提供依据和数据。实际上就是一本发射参考表格,上面可能记载着:飞毛腿导弹射程×××公里,需要将它的发射角度调整到××度,这样就可以大概其的知道它最后的弹着点...总体来说,“飞毛腿导弹”的制导方式非常落后,也正是因为落后第三世界国家才能仿制,即便是制造不了最简单的制导装置(陀螺仪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制造)可以买民用陀螺仪代替,反正也不求精度,能打到就行。
“依斯坎德尔”导弹惯性制导系统,对比上面“飞毛腿”的复杂了许多,也精密了许多。

总之,“飞毛腿导弹”从战术上来说它飞行速度很快,最高1500米/秒几乎是4马赫,目前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对于它的拦截概率不是想象的那么高,而且它的制造价格便宜远低于“爱国者2、3”一类的拦截弹,对于没有拦截能力的国家而言“飞毛腿导弹”虽然精度不高,但打击大城市是很奏效的!毕竟750公斤的弹头杀伤半径也有500米,是很大一块面积,对于居民是心理压力太大了,并且它的低技术也能让工业能力较低的国家可以制造...有射程在300公里的武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皇家橡树1972


当然不是,与满世界都是的AK-47和RPG相比,飞毛腿导弹真心不算什么多么受欢迎,主要原因是这玩意虽然不先进,但也是属于重型武器,伺候起来还是要讲技术含量的,不是谁都能玩的。像非洲一大票国家的黑叔叔,玩AK和RPG都比较溜,但是玩飞毛腿就算了。很多国家的军队或者游击队摆POSE都是手拿AK,肩扛RPG,或者在皮卡上装几管107毫米火箭炮,有几个去操弄飞毛腿。对大多数国家来说,飞毛腿导弹虽然能打几百公里,但是技术落后、精度差,操作又麻烦,实用性并不好,装备起来数量又不多,有那功夫还不如摆弄122或107毫米火箭弹。

例如在叙利亚战场上,叙利亚政府军倒是玩过飞毛腿,但是战果很少,远不如坦克、装甲车和自行高炮有用。

只有很少的国家才对弹道导弹很重视,像伊拉克和伊朗当年对战的时候,就互扔弹道导弹,进行导弹袭城战,但除了打击对方心理和士气之外,给对方实际造成的损伤很有限。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对沙特发射过多枚弹道导弹,除了飞毛腿导弹,还有自己搞的侯塞因导弹,但都被统称飞毛腿,并由于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的拦截而名声大噪。


据统计,海湾战争中,伊军共进行了93次导弹攻击,43次针对以色列,50次针对沙特,最大的一次战果是1991年2月25日,1枚侯塞因导弹击中了位于沙特宰赫兰的一个美军军营,造成28名美军士兵死亡,占美军在整个海湾战争中死亡总数的20%。但除此之外,伊军弹道导弹再未造成多大损失。伊朗、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半岛北方等早已抛弃了飞毛腿,独立发展弹道导弹,而且技术性能都明显超过了飞毛腿。(S)


联合防务


▲飞毛腿导弹起竖状态(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说到地地战术导弹家族中的明星武器,那前苏联时期研发生产的飞毛腿系列近程战术弹道导弹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翘楚。

▲各型飞毛腿导弹的基本性能数据情况

飞毛腿系列导弹是一款单级液体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其谱系中主要包括了A、B、C、D四个型号,其中A型又分为基本型(即P-11导弹武器系统(使用导弹型号为8A61))和改进型(即P-11M导弹武器系统(使用导弹型号为8K11)),其服役时间始于1955年;得到最为广泛应用的B型则包括三种型号,包括P-17导弹武器系统(使用导弹型号为8M14)、P-17э导弹武器系统(使用导弹型号为9K72)及P-300/P300э导弹武器系统,B型从1962年8月开始陆续装备苏军陆军作战部队;飞毛腿C型则是改用了轻量化弹头的增程型,其最大射程提高到了550公里;而D型则是用以测试飞毛腿导弹射击精度的试验弹。此外飞毛腿A还曾被改装成P-11Ф潜地弹道导弹以及P-11A小型地球物理火箭使用。上述几型飞毛腿导弹在总体布局和结构上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在各自的尺寸、射程、弹头种类、弹道重量、精度及制导方式上略有区别,比如飞毛腿B就配备有核弹头,至于飞毛腿D则有过采用末段光学/雷达导引的制导体制。

▲此前,胡赛武装还曾用飞毛腿导弹袭击过沙特军营(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飞毛腿系列导弹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后,到如今,除装备前苏联军队外,包括有许多前华约国家,中东地区国家等在内的诸国都有过装备,其中出口最广的飞毛腿B就曾装备过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埃及、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伊朗、也门、朝鲜、越南、阿富汗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军队,并参加了包括埃以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多次局部作战,且就算到今天,虽然飞毛腿导弹的性能已经是落后了,但仍有少数的飞毛腿及其各种仿制和改进版在各国军中服役,因此可以说,该款导弹可谓是红遍了整个地球的大江南北。


军武次位面


飞毛腿和爱国者,相信在很多人的儿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两次海湾战争,爱国者大战飞毛腿在战争一开始经常上演,导致很多人一提到导弹,就想到飞毛腿和爱国者,这两款导弹可谓是如雷贯耳。



那么飞毛腿导弹真的那么受欢迎吗?所长只能说确实受欢迎,但是很多国家现在想要却得不到!为什么呢?现在国际社会地对地弹道导弹的出口有着严格的规定,最简单就是射程不会超过300公里,谁违背了,不管是出口方还是进口方,都要受到制裁。

其实现在飞毛腿导弹已经落后了,所以前面说的受欢迎,其实也是同样类型的弹道导弹受欢迎,毕竟射程较远,威力较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精度(攻击城市效果很好,不需要太高的精度),而且弹道导弹速度快,也不容易被拦截。但是优秀的性能肯定会带来技术上的高要求,所以目前全球能够生产类似飞毛腿导弹的国家不多,很多国家玩不转弹道导弹。



也正是因为像飞毛腿这样的弹道导弹威力大威胁大,基本上属于大范围杀伤性武器,或者可以作为大范围杀伤性武器的投送平台,所以国际社会早就禁止了某些弹道导弹的进出口。所以也自然会受到国际上很多国家的喜爱,想方设法得到弹道导弹的技术。

有些国家,在国际社会禁止出口射程超过300公里弹道导弹之前,就已经从苏联获得了飞毛腿导弹以及技术,比如说伊拉克和伊朗等国家。所谓有钱就能获得技术,天下没有密不透风的墙,飞毛腿导弹和技术也流传到其它一些国家,甚至是某些武装武装组织!



这里举个例子,也门的胡塞武装组织,就从某些国家获得了弹道导弹的技术,甚至射程超过了1000公里,严重威胁着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的安全,今年胡塞武装已经发射了多枚弹道导弹袭击了沙特,给沙特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最重要的是让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对胡塞武装产成了恐惧感。


所以不论是国家还是一些地区性的武装组织,对飞毛腿这样的弹道导弹都非常渴望,不过由于国际法限制,导致很多国家获得不了,只能望洋兴叹。


资讯所长


鹰鸽分析尖锐与理性并存,只为答疑解惑。

飞毛腿弹道导弹是不是各国最受欢迎的武器这不好说,但绝对是装备国家最多的弹道导弹和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绝对是苏制武器的明星装备之一。
伊朗


法塔赫导弹发射场景

发展历程及技战术指标
飞毛腿导弹原型

飞毛腿导弹是二战后前苏联在德国V2火箭的基础上开始研制的一种战术地对地战役战术导弹。前苏联命名为Р-17型战役战术导弹,“飞毛腿”为北约起的绰号。主要有A、B、C和D四种型号,可装配常规弹头和核弹头,采用车载机动发射方式,A型于1957年服役。可搭载常规高爆弹头、核弹头、化学弹头、温压弹头以及子母集束弹头。


飞毛腿导弹系统指挥图


飞毛腿导弹采用单级液体燃料火箭推进,最大飞行速度达到5马赫,有效射程80-160km,其改进型飞毛腿B型最大射程延伸到280km,飞毛腿C达到480km。该型导弹战斗部860kg,杀伤半径约150m,主要采用简易惯性制导方式,北约评估其各型号命中圆概率在500-1000m之间。

该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战役纵深内高价值目标,包括杀伤破坏敌方战役战术核兵器、机场航空兵、特种武器仓库、部队集结地、战役军团指挥所、铁路枢纽以及后勤保障基地等。


伊朗法塔赫导弹集群发射

列装情况
朝鲜阅兵中的弹道导弹


飞毛腿导弹系统除了成建制装备前苏联和俄罗斯外,还先后大批量出口至东欧华约组织国家、埃及、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朝鲜以及伊朗等国。至今依旧有大量飞毛腿改型导弹服役。
伊朗阅兵中的弹道导弹

实战运用
海湾战争中飞毛腿导弹残骸


  • 袭城战。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在地面战打入焦灼状态后,互相发射大量“飞毛腿”导弹攻击对方的重要城市,从1982年-1988年的袭城战期间,伊拉克和伊朗两国总共发射了超过478枚"飞毛腿"导弹。成为当代军事史上有名的“袭城战”。“
  • 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第三次中东的惨痛教训,埃及积极寻求打击以色列的杀手锏武器,埃及引进了飞毛腿导弹系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最后一天向苏伊士运河西岸的以色列阵地发射了3枚飞毛腿导弹,因多种原因未命中目标。
  • 海湾战争。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拉克第一时间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意图拖以色列加入战争,从而来分化美军为首的联军内部关系,是伊拉克的主要反击手段之一。据统计海湾战争期间伊军共发射了88枚导弹,大部分是在战争初期,其中开战第一周发射数量占到了40%,主要攻击西部的以色列以及南部地区的盟军地面部队、卡塔尔和巴林。其中最大战果是飞毛腿导弹击中美军一处兵营炸死了28人。飞毛腿导弹让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名声大噪,据美军统计,爱国者在海湾战争期间对飞毛腿的拦截成功率达到85%。自此飞毛腿给人留下突防能力差、命中精度差的印象。

后续发展情况

海湾战争后,飞毛腿并未收到折戟海湾战争的影响,依旧大量服役于第三世界国家。针对实战使用的经验教训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各装备国先后对飞毛腿导弹进行升级改进,同时以飞毛腿导弹为基础研发本国的新型导弹,比如朝鲜的火星-5/6弹道导弹、伊朗引进飞毛腿逐渐消化吸收技术,建立了一整套研发生产体系等。

飞毛腿导弹的诞生地俄罗斯自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最后一次使用飞毛腿导弹外,当前以突防能力强、打击精度高的“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全面替换了老式飞毛腿导弹,成为俄罗斯反制北约反导体系的杀手锏武器。

在也门内战冲突中,飞毛腿导弹在阿拉伯半岛重出江湖,也门什叶派叛军发射的一枚弹道导弹击中了盟军指挥部,包括副总参谋长亚菲在内的7名军官被炸死,另外还有25人受伤。
俄军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

由此可见,飞毛腿导弹在弹道导弹技术和反导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略显老旧的技战术指标以无法得到导弹强国的青睐,但其依旧在不断的改进中服役于第三世界国家,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不在于打击能力有多强,而在于其与生俱来的“威慑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