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苏联不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敢不敢发射核导弹?为什么?

准绳规矩


1992年,当原肯尼迪政府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看到苏联解禁的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绝密档案时,一屁股跌坐到地上,并惊呼道:人类距离地狱午夜只差一分钟。



据绝密档案显示,当年苏联在古巴部署的兵力及武器,远超美国情报部门汇报的数字。

1962年10月20日下午,肯尼迪和麦克纳马拉得到中央情报局的汇报是:苏联在古巴的军事人员是6000~8000人左右。

而苏联实际上部署的兵力已高达43000人,部队序列是战略火箭军第43师,总指挥官是普利耶夫大将。另外苏联还计划投送11万战略护卫导弹部队。

除了对苏军人数产生了误判外,美国人也严重低估了古巴军队的人数和武器装备,对古巴军事力量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游击队水平。


而实际上在苏联的帮助下,古巴正规军已高达27万,而且已换装苏联的先进武器。

另外,美军的空军侦察只发现古巴部署了中远程导弹发射器,没有发现有核导弹的迹象,而且周边只有一名士兵站岗。

基于以上情况再综合情报部门的汇报,美军做出了古巴没有或只有少量战术核武器的误判。

正是有了以上的错误判断,美军高层认为,仅靠常规战争就可以打垮古巴。美国计划派四个师12万兵力入侵古巴,而且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还没有批准携带战术核武器。

但实际情况是古、苏兵力高达31万,而且粗中有细的赫鲁晓夫,已秘密在古巴部署了36枚核导弹,每颗核弹头的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71倍。另外苏联还部署了100枚战术核武器。


所有的核武器足以摧毁美国几十个城市,至少有9200多万美国人会死于这场灾难。

而这一切美国人并不知情,当肯尼迪和美军高层讨论怎么处理危机时,军方极力主张开战,理由很简单,入侵古巴胜券在握。

对苏联发动核战争也不怕,美国有5000多枚核导弹,而苏联只有300枚,美国有绝对优势。

但理智的肯尼迪否决了军方要求,不过肯尼迪当时并不知道古巴部署了如此之多的核导弹。

他考虑的是:即使美国先发制人摧毁苏联本土的核设施,但能保存下来的25%核导弹,足以造成6000万左右欧洲人或美国人的死亡。这简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而且美军高层计划的核打击范围,覆盖了苏联周边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非常不人道的。

肯尼迪主张撤出危险苏联的土耳其、意大利的核导弹,给赫鲁晓夫一个台阶下,然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古巴问题。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10月27日上午,苏联驻古巴的副司令官没经过高层同意,擅自下令击毁了一架美军U—2战略侦察机。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美军方再也控制不住了,要求立即进攻古巴。肯尼迪也没理由压制了,只是要军方把进攻时间推迟到30号。

就在同一时间,又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一架美军U—2侦察机因迷航误入苏联领空。苏军发现后,立马派了6架战机拦截。而美军也派了2架战斗机前往护驾。


可怕的是这8架战斗机都携带了战术核导弹,由于没有电子锁定装置,所以射击自主权都在飞行员手里。不过幸好的时,正在危急关头,侦察机导航功能恢复,立马离开了苏联领空。

这两件事发生后,赫鲁晓夫也紧张起来了,战争也许并不掌握在他和肯尼迪手上。

于是当天晚上,他拍出了两封电报。一封是给驻古巴的普利耶夫大将,说苏联计划撤回古巴的导弹。而另一封是给肯尼迪,解释了误炸侦察机的原因,并提醒美机入侵苏联领空的事。

就在赫鲁晓夫拍电报的时候,又发生一件惊心动魄的事。美军一航母战斗群在追踪苏联的一艘核潜艇时,一艘驱逐舰舰长私自释放了5颗深水炸弹。


苏联核潜艇舰长误认为核战争已经打响,召集政委、参谋长商议发射核鱼雷反击。战争一触即发,不过幸运的是,参谋长阿尔希波夫极力要求和总部联系后再做决定。

肯尼迪此时也意识到局势可能随时会失控,于是马上让他弟弟小肯尼迪,以私人名义给赫鲁晓夫拍了一封电报。

上面写了苏联撤离古巴的两个条件:1、苏联导弹撤出后,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2、美国承诺从土耳其、意大利撤除中程导弹。

就这样一场人类危机彻底解除了。当苏联绝密档案解禁后,肯尼迪外交顾问艾奇逊说:“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没引发核战争,只能说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花木童说史


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可是吓坏了世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针锋相对,互不退让,让世界处在核阴影中,用当时的话说就是,美苏两国都已经做好了开战准备了!事情果真那么可怕吗?



图为美国展示卫星拍到的古巴导弹基地照片。

其实,当时的情况看,美苏两国高层都就是否进行战争有过讨论,其实就是今天这个话题,也就是是否要发射核导弹,结果就是一样的答案:不发射。为啥?因为核武器的存在让战争没有了胜负。



图为美国拍到的古巴导弹基地照片中的一副。

有句话这么说,要核武器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但是如果发射核武器等于自杀,那么发射核武器就不是保护自己了,成了伤害自己,这就让人冷静了下来。不过,这也是就两个核大国之间来说的,要是换成其他国家,估计就没这么客气了。



图为美国军舰跟踪苏联导弹运输船,为此苏联进入了备战状态。

美国和苏联的核政策都是积极主动的核政策,都是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型,因此两国谁先动手打击对方都是有可能的,作为超级大国,两国都想争取发射核武器的主动权,谁都不愿意只落个核反击被动应付。



美苏两国的核武器都具有强制反击的特性。

所以,两国也建立了强制性的核反击政策,也就是在敌人发射核武器后,自己无论有没有下令,行政机构究竟有没有存在, 通信基站有没有回应,自己的核潜艇都会立即在自己的阵位上发射核武器,这种类似于固定程序的系统,确保了核反击的强制性,也保证了双方都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



核武器的威慑力在于他一定会用,而不是他不会用。

真正的威慑在于敌人清楚的知道你一定会用核武器,很多人都说核武器不会用,在发射架才有用,就是个威慑,这是错误的,实际上是对核威慑的削弱,只有让敌人相信,在一个阶段你一定会用核武器,他才是有效的。



形容美苏冷战古巴危机的漫画,美苏坐在核弹上谈判,引发紧张。

所以说,美国不会发射核武器是讨论得来的,并不等于真的就不会这么做,美国也有可能发射,这就是核威慑。


海事先锋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在冷战中最严重的一次对立事件。在这次事件中,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一开始都选择了正面强硬的态度,整个世界也因此被推向了核战争的边缘。但幸运的是,随着赫鲁晓夫率先将导弹撤出古巴,这次危机也最终得以平息。

(赫鲁晓夫旧照)

那么,如果赫鲁晓夫不率先采取行动,而是始终保持着对峙的状态,美国敢不敢发射核弹呢?

我们从头说来。

我们先要明白,苏联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在古巴部署核弹。

早在二战之时,美苏两国就已经貌合神离。当二战结束,共同的敌人德国垮台之后,美苏两国立马变成了敌视、对立的关系。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在二战后,进行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土耳其布置了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朱庇特导弹”。苏联重要城市以及工业区,全都在导弹的射程之中。可以说,美国此举,等同于是在苏联的脖子上架了一把刀。

赫鲁晓夫如坐针毡,他必须尽快在核弹的问题上扳回一城。经过几年的等待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切入点。由于美国在1961年与古巴断交,并且对古巴进行了经济制裁,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不得不向苏联求援。

对于苏联来说,想要制衡美国,必然要在美洲有一个立足点。卡斯特罗的求援,正好解了苏联的燃眉之急。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达成秘密协议,苏联将向古巴输送核弹和技术人员,帮助古巴同美国抗衡。

虽然赫鲁晓夫表面上是要帮助古巴,但实际上他却只是把古巴当作一个可利用的工具。可怜卡斯特罗哪怕心里清楚,也只能默默忍气吞声。

(卡斯特罗旧照)

1962年7月,苏联把数十枚导弹拆开,以集装箱的形式海运到了古巴,其中每一枚导弹所携带的核弹头,其威力都是20—30倍于广岛原子弹的恐怖大杀器。与此同时,苏联还向古巴输送了3500多名技术人员。部署核弹的计划,已经悄然展开。

到了9月,苏联才不紧不慢地公布了与古巴达成的协议。他们宣称,将会为古巴供应武器,并且还会向古巴人民运送大量的日用品和食物。

尽管苏联一直在小心翼翼地低调行事,但他们在古巴布置的导弹发射场,却早在8月就被美国飞机发现。

1962年10月14日,两架美国U2飞机在古巴上空拍摄了大量照片。经过专家辨认,苏联布置的导弹发射场,安装的其实是毁天灭地的导弹核武器。

面对苏联赤裸裸的军事威胁,大选在即的肯尼迪非常恼火。他明白,假如自己不能有所作为,恐怕很可能会失去人民的支持。10月22日,肯尼迪向全世界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秘密行动,并宣布全面封锁古巴。同时他表示,苏联必须在联合国的监控下撤走导弹,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为了能够在大选中获胜,肯尼迪显然已经展现出了不惜一切的强硬态度。

尽管远远低估了肯尼迪的强硬,但赫鲁晓夫事情已经做到了一半,哪里能轻易放弃呢?于是赫鲁晓夫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进行计划,并下令加快布置导弹的速度,务必要让美国作出妥协。

(肯尼迪旧照)

10月24日,由8艘航空母舰领衔的90艘美国舰队,将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海域布置了一个巨大的弧形封锁网。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均进入备战状态。27日,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核部队,也进入随时待命状态。一支庞大的入侵部队,已经在佛罗里达集结完毕。

很显然,假如此时苏联再不寻求妥协,那么美国将会毫无保留地向苏联发动一场浩大的热核战争。

当然,肯尼迪自身也非常清楚核战争的危害。但他强硬的态度已经摆了出来,美军部队已经进行了众多的行动,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想要这场事件能有转机,赫鲁晓夫就必须有所表示。

在危机时刻,赫鲁晓夫先后向白宫发送了两封信件。其中第一封是表示“愿意谈判,保持冷静”的妥协信件。但可能由于感觉姿态放得太低,因此在第二封信件中,赫鲁晓夫又用了“官方性质,带有火药味”的语气来讨论问题,并且他还要求美国必须撤走土耳其的导弹。

肯尼迪感受到了赫鲁晓夫的妥协态度,他只回复了赫鲁晓夫的第一封信件,并且表示对于苏联积极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态度很认同,希望能与苏联迅速取得一致的意见。

赫鲁晓夫收到信后迅速会意,他让莫斯科电台广播了他的回信,在信中没有再提及撤走土耳其导弹的问题。随后古巴的导弹也被全部撤走,美军也停止了对古巴的封锁。

几年后,美军也悄悄撤出了在土耳其等地的导弹。

两个敌视国家的领导人,在危机时刻展现出了良好的默契。假如没有这份默契,恐怕人类世界将会遭遇一场浩劫。


张生全精彩历史


美国这头纸老虎绝没胆量首先发射核导弹,如果苏联不从古巴撤走导弹,双方只不过是陷入长期的对峙与口水战罢了,最后因此而受伤的,只能是古巴人民。

这场由政客导演的导弹危机,不过是双方的相互讹诈而已。最后的胜利者除了底牌要足够好之外,心理素质还要比对方强大。

其实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还是美国人。古巴革命胜利后,本来和美国的关系不错,美国人甚至把卡斯特罗看做是反独裁的勇士,希望把古巴纳入到自己的治理体系当中。毕竟,在美国人的心中,美洲是他天然的后花园,那是绝对不能起火的地方。

美国人对于古巴的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古巴新政府中,激进势力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让美国坐立不安,于是开始想办法扶持反对派,甚至出钱出力要搞掉卡斯特罗。无奈的卡斯特罗只能选择投靠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


赫鲁晓夫简直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懵了,古巴就在美国的后院,这地理条件也是没谁了!美国在1959年把导弹架到了意大利和土耳其,对苏联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这下正好,赫鲁晓夫决定把导弹架到古巴,。60枚核弹当中,只要有十分之一能打到美国,就能杀伤800万美国人。

苏联人说干就干,在1962年8月,通过伪装商船等方式,很快就将核武器、轰炸机和相关人员送到了古巴,并且热火朝天地开始施工。美国人的卫星也不是吃白饭的,很快就发现了这件事。向来都是暗算别人的美国人,这次居然被苏联阴了一把,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他们开始研究结果方案。


当时有几种解决方案:通过外交途径谈判、直接和赫鲁晓夫对话、通过联合国决议、实施外科手术空袭摧毁导弹。这些方案都被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否了,他选择了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一边讹诈一边谈判。

当年的10月22日,肯尼迪发表讲话,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撤走武器。同时宣布,美国的武装力量已全面处于战备状态。赫鲁晓夫对比的反应是:加快部署导弹和轰炸机。肯尼迪看赫鲁晓夫拿他的讲话当空气,决定再打出一张大牌。10月24日,90艘美国军舰(含8艘航空母舰)封锁了古巴海域,同时美国的导弹也处于随时候命的状态。


赫鲁晓夫被美国人的阵势唬住了,他没想到肯尼迪的反应这么强烈,于是给肯尼迪试探性地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的意思是:古巴是我的小兄弟,我没别的想法,就是要保证兄弟的安全。第二封信就有些露骨了:要想我们撤走导弹没问题,你们先把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撤走。

肯尼迪心领神会,直接回复了第一封信,委婉地答应不进攻古巴,并说了些希望世界和平的屁话。但赫鲁晓夫读懂了:肯尼迪答应了从土耳其撤出武器。于是赫鲁晓夫在对卡斯特罗没有任何交代的情况下,撤走了在古巴的核武器,美国人也偃旗息鼓,并在几个月后从土耳其撤退。双方皆大欢喜,导弹危机就此解除。


如果苏联不撤走核武器,美国人真的敢先动手吗?绝对不敢,如果美国人先动手,苏联必然会给予核反击,他的本土人民、欧洲盟友都要遭受灭顶之灾,这是美国人不能承受之重。即便是在核战过后,美国人取得惨胜,那也是得不偿失,美国人是不会做这样的蠢事的。

古巴导弹危机,被认为是人类最接近核毁灭的事件,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被夸大了。这场危机,充其量是两个政客之间的赌博而已,他们谁也没有胆量真动手,因为在政客的眼中,互相毁灭永远不是最佳选项,利益最大化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


李飞叨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的核攻击能力和海军实力都远胜于苏联。


假如美国真的想要和苏联打一场战争的话,美国必定会在苏联发射核武器前,先发制人攻击苏联。


不过美国无法在一次攻击后,完全摧毁苏联的反击能力,当苏联发动反击之后,美国和西欧也会遭到重创。假如美国一意孤行的发动战争的话,即使能够将苏联夷为平地,美国和西欧也要付出数千万人的代价。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在1962年之前美国在欧洲地区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导弹,这些中程导弹能够直接打到苏联的欧洲地区。


苏联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大部分基础工业设施和人口都在欧洲地区,因此美国在欧洲地区部署的导弹,直接威胁到了苏联的战略安全。由于当时苏联装备的洲际导弹数量不足,苏联能够打到美国的导弹非常有限,对美国的核威慑能力明显不足。

当时的美苏空军实力不相上下,美国在海军实力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苏联的优势是拥有着强大的陆军。但是苏联的装甲部队只能威胁到欧洲,却无法威胁到美国本土。因此在1962年的时候,苏联在冷战中处于守势,美国的战略优势十分明显。


为了改变不利的处境,苏联向古巴提供了大量的中程导弹和核武器,以便于能够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苏联的导弹基地还没有布置完成,美国便发现了苏联的这一企图。

美国不能容许古巴布置导弹基地,很多美国将领纷纷要求派遣军队入侵古巴。入侵古巴就意味着和苏联开战,肯尼迪不敢拿数千万人的生命开玩笑,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肯尼迪先拒绝了主战派的要求,想要通过外交的手段来解决这一争端。


赫鲁晓夫为了避免爆发世界大战,先后给肯尼迪写了两封信,这两封信表达了苏联在古巴撤军的诚意,同时也要求美国在土耳其撤走中程导弹。


肯尼迪并没有答应赫鲁晓夫在土耳其撤走中程导弹,只回复了赫鲁晓夫的第一封信。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的一家U-2侦察机在古巴上空被苏联的防空部队击落,事后美军的很多将领纷纷要求开战,肯尼迪将进攻时间推迟到三天后,实际上美军如果进攻古巴的话,这场世界大战就必然要打响。


在美国侦察机被击落的同一天,苏联的潜艇编队被美军的航母舰队包围,美国的一艘驱逐舰使用没有杀伤力的深水炸弹恐吓苏联潜艇,苏联潜艇上的指挥官误认为世界大战已经爆发,险些就将潜艇上的核武器发射出去。

在这两件事情发生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肯尼迪私下同意了撤出土耳其境内的导弹的事情,由于苏联处于战略劣势,赫鲁晓夫在没有得到美国正式承诺的情况下,仍然从古巴撤离了导弹。


赫鲁晓夫撤离导弹的行为,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也让美国人履行了撤出土耳其导弹的诺言。在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履行诺言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又回归到了冷战的状态。


历史总探长


古巴导弹危机(英语:Cuban Missile Crisis),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22日冷战时期发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也是人类最接近核战争边缘的一次危机!今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这次危机:

1962年,位于西半球的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说震惊了世界,主要就是因为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

从人类进入核武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能够达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岁月中,美国曾先后四次动过使用核武器的念头。然而,这四次核战边缘,只有古巴导弹危机最具一触即发之势,能否化解这次人类最大灾难的战争危机仅在双方最好领导人的一念之间。

古巴导弹危机不仅使研究国际关系的人们感兴趣,而且值得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去回顾和思考。它作为国际关系史的经典事例,为我们以后解决危机冲突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范式。

从根本上讲,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延续。

1959年1月1日,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卡斯特罗成为古巴最好领袖。同年4月份,卡斯特罗访问美国,受到了美国的友好接待。但是,从卡斯特罗踏上美国的国土那一刻起,美国的目的就是将这个新生的政权变成他的傀儡。

随后在当年四月份发生的“猪湾事件”更是将美古两国的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实力不济的古巴只好求助苏联,而这时全球基本上都笼罩在美苏冷战的阴影之下。面对古巴的请求,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觉得这是苏联争夺全球霸权、给美国下马威的好机会,如果苏联能够在拉丁美洲立足,等于在美国后花园架起了大炮,随时可以炮轰美国,如此将极大增强苏联在全球的影响力。

于是,在古巴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之后,苏联决定给予古巴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援助。这其中,所谓的军事援助其实向古巴运送核弹。

在这一场美苏博弈的斗争中,虽然说以苏联的首先退出而结束,因此很多人觉得是苏联怕了美国,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在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之前,美国就已经在用导弹和军事基地对苏联展开了包围,美国早已经在意大利、土耳其、西德等地部署了相当数量的导弹和轰炸机,而这些导弹和轰炸机都无一例外地对准苏联的工业中心和军事基地,这对苏联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于是,在权衡利弊之下,苏联决定向古巴运送部署核导弹,从而迫使美国撤走在意大利、土耳其、西德等地部署的军事力量。

最终的结果也正如赫鲁晓夫所料,由于美苏在该问题上各持己见的强硬态度,最终美苏在这个问题上各退一步,苏联撤走部署在古巴的核导弹,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意大利等地的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美苏双方都撤走了距离对方核心区域最近的导弹基地。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苏联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一个回合,双方打了一个平手,并不存在说苏联先“认怂”。既然肯尼迪同意撤走部署在欧洲的军事基地,那苏联肯定也不能“给脸不要脸”,要真的挑起来核战争,那将是毁灭性的结局。

其实,我们所认为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先“认怂”,只不过是美国的宣传工作比苏联坐得好而已。

另外,苏联先撤军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一时期的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守势,美军处于攻势。

赫鲁晓夫明白,在古巴拖得时间越久,对苏联的损失就越大,而且美国已经给苏联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在10月30日之前,苏联再不撤军的话,美军将对苏联在古巴的军事设施展开轰炸,这并不是赫鲁晓夫所要看到的。

至此,历时13天的古巴导弹危机宣告结束,可以肯定的是,美苏双方都送了一口气。

而古巴导弹危机过后,在美国的刺激下,苏联便大力发展核武器,与美国搞军备竞赛,以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到了60年代,经过苏联的大力发展,苏联的军事水平已经和美国旗鼓相当。

总结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苏联达到了让美国从其邻国撤出导弹的目的。客观地说,双方都达成了原先所设定的目标,也都各自保住了面子,算是一个相当圆满的结局。


独舌视界


1962年8月,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以后,美国国会提出了6种解决方案。部分国会议员主张通过外交途经解决危机,但肯尼迪总统认为时间紧迫,外交无益于问题的尽快解决。另有部分议员主张,应对苏联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进行空袭和摧毁。但此方案遭到了多数议员的反对。理由只有一个,怕因此而激怒苏联,从而导致俩国爆发可怕的核战争。因为当时美国的U-2侦察机,证实了苏联已经在古巴建成了6个中程导弹基地。既使美国空军实施轰炸,也不可能炸毁基地中的全部核导弹。一但苏联进行反击,古巴与美国仅隔海相望,那么剩余的核导弹也将会使美国西海岸的800余万人丧生!

1962年10月16日-20日,经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集体讨论,肯尼迪总统最后决定,采取海空全面封锁的方式,迫使苏联撤出在古巴部署的全部导弹,以解除核导弹对美国本土形成的巨大威胁。随后,美国集中了8个航母战斗群,68个空军中队,以及规模庞大的登陆部队,在加勒比海的广大水域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美国本土,及周边军事基地的战略轰炸机,也做好了准备。摆出了一副决战苏联和古巴的态势。

当年,赫鲁晓夫之所向古巴部署导弹,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古巴,防止美国颠覆社会主义的古巴政权;另一方面,美国部署在西德、土耳其、意大利等国的导弹,全部对准了苏联,对苏联形成了威胁。赫鲁晓夫认为,只要苏联在古巴部署了核导弹,就可以迫使美国人不敢入侵古巴,也能使美苏之间形成一种战略上的平衡。但赫鲁晓夫却没有料到,美国人的反应,是如此的巨大和针锋相对。他更没有预料到,在他眼里看来是软弱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竟摆出了不惜与苏联一战,甚至核大战的姿态!

做为世界级的大国领袖,赫鲁晓夫也不能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美苏爆发全面战争,结果只能导致核大战。而当时苏联的核导弹数量,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在数量上苏联是处于下风的。所以,赫鲁晓夫一方面严令苏军没有他的指示和莫斯科的许可,不允许使用任何核武器;一方面同时写信给肯尼迪。提出苏联撤出古巴导弹的条件:一是,美国及其盟国永远不入侵古巴;二是美国撤出在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部署的核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在美苏共同妥协之下,结束了。

应该承认,古巴导弹危机,是人类历史上离核战争最近的一次大危机。

如果当年苏联不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导弹,美国就绝然不会解除对加勒比海域的全面的海空大封锁。尽管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尽管苏联和美国,双方皆不愿爆发核大战。但战争往往只会因为一个细节,一个偶然因素,则,一触既发。

如果仅从这一点来说,当年,苏联如果不撤出部署在古巴的核导弹,那么美苏之间爆发全面核大战,就已经成为历史事实。那么,今天,人类也许早已在地球上消失了!


ZDC海纳百川


如果苏联62年古巴危机不后退撤出自己的导弹,美国一定要轰炸古巴的苏军导弹发射架,双方动了手后,!!苏联红海军数量众多的装备有核鱼雷的潜艇在高度急着用声呐侦测对手的美军舰艇身上会打上红色的印章!

根据解密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议和苏军退役红海军艇长的回忆录述职报告说:肯尼迪总统的参谋长班子没有预料到红海军的潜艇随着开往古巴圣地亚哥军港的苏联船只大批量抵达大西洋北美一带。

更没有想到赫鲁晓夫已为它的鱼雷装上了核武器装备,核雷头!

关键是实施封锁的美海军司令部以为苏联红海军只有常规鱼雷,没有做核战争的准备,如果不是苏军艇长,副艇长双重复校验规定,我们今天能不能玩互联网都不好说了。

美军封锁舰队的船员們要不是走火入魔的人也会偷偷在心里感谢苏军同行,理解万岁!

说到这里,我们再聊聊古巴危机的简历:50年代未期,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亲美反动派。美国敌视封锁破坏,图谋武装推翻站在反美前哨的社会主义古巴,卡斯特罗向苏联赫鲁晓夫求助,苏联人在古巴建设了短程导弹发射塔,被满世界飞行的U2飞机发现导致美,苏摊牌。美国人二百年没有受过这个气,都是他们侵略,欺负的别人,自由世界灯塔国被白帽子欺负还行,一定要打回去!不管那么多了,美,苏战略导弹数量大略相同,美国战略空军和海军略强于苏联。但当时导弹发射(洲际导弹)技术不完善。不像现在,所以一苏联才以威胁为目的在古巴建的基地。

但是美国人不这么看,认定苏联人在朝美国人脖子上戴的领带位置套绞索。美军必须要反击!双方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好在最后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后退一步,但是美国人也要撤走美国在土尓其的短程导弹,美国人私下里马上答应了,太狡猾的美国人在公报里没有说,而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美国海军在公海登上苏方船只查验了装有撤回本土的导弹发射塔和弹体。

在世界上美国赢了面子和里子,而苏联人深蓝色的海军不足也刺激了苏联,大力支持海军核潜艇和远洋航母提升海军全球到达能力。

同时建立了两国领导人的热线电话☎️防止误判。


user4210272105487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间的一次核赌博!

如果当年苏联拒绝从古巴撤走导弹,美苏间必须爆发核战争。苏联已经打响了古巴导弹危机的第一枪,而且有可能会打响美苏核战争的第一枪。根据苏联解禁的当年绝密档案,1962年10月27日,这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六”,发生意料之外的三件大事,可谓是惊心动魄,差点点燃美苏之间的核大战。所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美国敢,苏联也敢!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56年前的这次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时,肯尼迪会见美军军官)

古巴导弹危机过程

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在U-2高空侦察机拍摄回来的照片中发现,古巴已部署了射程1200英里且已对准美国的导弹和苏联能携带核弹头的伊尔-28战略轰炸机,还有正在建造的导弹基地等。

(古巴导弹危机卫星图片)

其实美国中情局在8月份就得到情报,得知古巴有了导弹,而且还来了5000名苏联军事人员,但美国认为这只是防空导弹。但此时的美国,严重低估了苏联在古巴部署的武器及人员。据档案记载,苏军原本在古巴部署5万兵力,已部署的兵力为4.2万人,比美国估计的多出8倍。苏军驻古巴的战略火箭军第43师,还有2个海岸巡航导弹团、2个防空师,以及歼击机团、轰炸机团、直升机团、潜艇编队各1个。除了36枚核弹外,还有100余件战术核武器。

(导弹危机后的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

10月16日,肯尼迪召集各部负责人在白宫商讨对策,与会人员大致形成两种方案。一种是摧毁苏联导弹基地,另一种是采取海上封锁,迫使苏联撤出导弹。肯尼迪决定采用后一种方案,命令于24日上午生效。美军调集了180艘舰船进入加勒比海,B-52轰炸机装载核弹在空中值班巡航,陆军向东南各州集结。所有驶往古巴的船只必须接受检查,禁止任何载有进攻性武器的船只进入古巴。

(战备巡航中的苏军军舰)

苏联作出强硬反应,赫鲁晓夫拒绝屈服于美国,命令全国进入戒备状态,古巴也进入戒备状态。24日上午,美军发现20多艘苏联船只和几艘潜艇正驶向古巴,双方在封锁线附近形成了对峙;26日,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表示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并解除封锁,苏联将撤走导弹;27日,赫鲁晓夫又来信说,苏联将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也必须从土耳其撤走导弹。肯尼迪拒绝了这一要求,就在这一天发生了三件大事,差点敲响了人类的末日之钟。

(古巴位置)

寻常的一天发生了三件不寻常的事件

苏军击落美军高空侦察机

10月27日清晨,美军一架U-2侦察机飞抵古巴苏军导弹基地上空,探测和捕捉苏军雷达信号。当时苏军最高指挥官不在指挥所,防空副司令官擅自下达了击落命令,随后U-2侦察机被萨姆2导弹击中坠毁,飞行员鲁道夫·安德森死亡。虽然苏军打响了第一枪,但肯尼迪忍了,冷静的命运做出任何的致命反应。

(导弹危机时,美军军舰检查苏联货船)

美军侦察机误入苏联领空

10月27日上午,还是美国的U-2,这次是查尔斯·莫尔茨比上尉驾驶飞机去北极采集空气样本。由于北极强磁场导致导航失效,因此误入苏联领空。苏军6架米格-21急忙升空,美军为了救莫尔茨比,也出动了2架携带战术核导弹的F-102战斗机前去迎击。这种核导弹不论是攻击还是被攻击,都会在空中爆炸,幸运的是,双方战机就要相遇之时,U-2侦察机导航系统恢复正常。苏联的导弹已经竖起,雷达全部开机。

苏军潜艇险些误发核鱼雷

10月27日晚,美军航母战斗群死命追踪苏军潜艇,并投掷了5颗训练用深水炸弹,逼迫其浮出海面。该艇艇长与莫斯科已经2天没有联系了,在深水炸弹的巨大冲击下,他以为美苏核战已经打响。愤怒艇长决定要炸翻美军,但苏军规定没有命令时,需要艇长与政委共同决定是否发射核鱼雷。就在关键时刻,潜艇编队参谋长,他坚决不同意发射,建议上浮与指挥部联系。

(1961年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在维也纳)

美苏军队一切准备就绪,核战一触即发。美军做好空袭准备,肯尼迪要再试探一下赫鲁晓夫,他只回复了第一封信,回避了第二封信,同意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不入侵古巴,解除封锁,并口头许诺从土耳其撤走导弹。10月28日上午,赫鲁晓夫同意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肯尼迪随后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占了上风,提高了威望。苏联在危机期间深受屈辱,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从而加剧了核军备竞赛。


野史也是史


在冷战时代,美国人确实敢做出这个举动,因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极大威胁。这也是为什么苏联的赫鲁晓夫,能够从后来立场上后退的重要原因。

第一,古巴导弹危机时,美苏还没有进入到勃烈日涅夫的“缓和”时期,而是核军备竞赛最严峻的时刻。

赫鲁晓夫的很多做法在美国人看来是很粗鲁的。诸如对兄弟国家的颐指气使,对敌对国家的高调威胁,甚至在联合国讲坛上还可以大吵大嚷。

特别是后来一些美国政治家的回忆录写道,他们内部判断赫鲁晓夫希望打一场核大战,这就是苏联为什么拼命在国际场合刺激美国的原因——如果打仗,他们可以把责任推到美国身上。

因此美国对赫鲁晓夫非常忌惮,也一直不敢掉以轻心,美苏冷战当时一段时间进入了最高潮。虽然后期美国和勃烈日涅夫时代无论在核武器的技术和性能上都有更大的提升,但双方关系其实更为缓和,甚至在某些利益上还有交集,但是在赫鲁晓夫时代,关系一直紧张。

在此背景下,如果赫鲁晓夫明目张胆要对美国进行类似古巴导弹危机的威胁,美国人是敢于亮剑的。

第二,古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美国人不能让苏联染指。

古巴距离美国东海岸非常近,而东海岸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金融中心。这里是绝对不能受到任何外界的侵扰的。

之前由于美国距离苏联和苏联的海外军事基地比较远,这个地区还不至于完全被覆盖到。特别是当时双方导弹的发射会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如果苏联发射导弹,给美国拦截的反应时间也会更长,这就意味着安全系数更高。

而古巴部署苏联可以携带核弹头的导弹之后,就意味着这些大城市和中心区完全会被苏联的导弹射程覆盖。同时美国拦截苏联导弹的反应时间将变得非常短,这对美国安全的威胁成几何倍数上升。

任何美国政府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不过幸好赫鲁晓夫退缩了,全球才避免一场核大战。当然美国也做出了让步,撤出了一些瞄准古巴的导弹,但这种让步其实意义不大,毕竟在美国本土,部署很方便,苏联人只是要个面子、找个台阶下罢了。


你如何看待古巴导弹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