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二人组”当中,历史上有很多,哪一个组合是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最大的?

汉史趣闻


从古至今,哪个朝代中都有一些出类拔萃的文臣武将,辅佐君王,开天辟地,建功立业。这些将军、谋士人数众多,但都有其代表人物。张良、韩信就是汉高祖刘邦众多开国元勋的杰出翘楚,这“文武二人组”也为大汉的创立,做出了极为特殊的重要贡献。

张良

张良的爷爷、父亲都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宰相,韩国被秦灭亡后,张良曾寻找义士以锥击之法,刺杀秦始皇,但没成功,张良被迫改名换姓逃亡。


刘邦起兵后,张良投奔到他的帐下,并凭着自己杰出的才干,获得重用,成为刘邦的主要智囊。

刘邦按张良的见意,立韩国公子韩城为王,这样师出有名,便于招兵买马,攻城掠地。在先攻下咸阳后,又听张良之言,在咸阳城内秋毫无犯,驻军城外审时度势。项羽设下“鸿门宴”,张良施巧计让刘邦全身而退。

项羽血洗咸阳火烧阿房宫后,封刘邦为汉王,偏居巴蜀,张良谋划之后,让刘邦暗度陈仓,占领三秦之地。然后又向刘邦谏言,大肆封赏韩信等将领,并依靠他们,开始与项羽争夺天下。

刘邦在与项羽对决垓下时,张良用“四面楚歌”之计,造成项羽军心涣散,并最终使他兵败乌江自刎身亡。


张良以其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夺取天下,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功告成后,张良认清形势,激流勇退,归隐山林,从而避免了鸟尽弓藏的下场。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德才智勇,淡泊名利的张良,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典范。

韩信

韩信也是韩国贵族后裔,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从小志存高远的他,生活坎坷,青年时期无所事事,到处蹭饭吃,还遭受“胯下之辱”,投奔项羽以后被无视,再投刘邦还是不得重用。多亏萧何慧眼识珠,极力举荐,才被刘邦登台拜将,得以大展身手。

其后,韩信出故道、战陈仓、围废丘、扫平魏王豹,消灭赵、代、燕、齐等割据势力,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并最终歼灭项羽,助刘邦完成天下统一大业,可以说刘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来的。


但韩信居功自傲,骄纵跋扈,缺乏韬光养晦的修养,所以拥兵自重的他,被刘邦所忌,兔死狗烹的悲剧重现在他的身上,最终,韩信惨死于吕后的手里。

张良、韩信的“文武二人组”是刘邦取得天下的重要因素,他们改变了时代的格局,创造了历史,并为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历史微点


很多人的答案是“朱毛二人组”,我认为不对。毛主席文有煌煌巨作,武有赫赫战功,自己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刘朱周等都是团结在主席身边,起到辅助作用。所以他们不是文物二人组,而是革命多人团。

最经典,影响也最大的文武二人组,应该是主席麾下的“林罗”组合。1945年,十万壮士出关进入东北,用了三年时间发展成百万大军,然后发起辽沈战役荡平东北,参加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再一路血战渡过长江最后解放海南岛。成就了非凡伟业。


这是中国革命诗篇中的壮美华章。他们能够成就如此功业,除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的指挥外,林罗两人的文武搭档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林总战争经验丰富,胸中自有百万雄兵,战略格局宏大高园,战术应用炉火纯青,但他们不苟言笑御下极严,很多时候手下的将领都是望而生畏。罗荣桓却恰恰相反,温文尔雅儒将风度,很多时候会起到至关重要的调和作用。

林总攻城掠地,指挥部队如同秋风扫落叶,歼灭残敌光复东北全境;罗荣桓则指挥思想政治工作地方政权建设自己后勤等工作,两人可谓相得益彰。


从解放战争的总体而言,四野解放了大半的中国。可以说,没有这对文武二人组,估计解放战争的时间或许会延后吧?这也能看出两人的重要吧i!


李飞叨


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文武二人组”因为相互配合默契,取得了很多卓越的历史功绩。说到这样的文武二人组,给我们带来变化最大,就是毛泽东和朱德两个人了。纵观中国历史,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没有人能超过他们。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当年正是他们一起带领我们,打败了一切国内外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正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享受到了独立与自主,公平与自由,我们才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可以说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和毛泽东和朱德分不开的。

毛泽东和朱德第一次会面,他们也是在战火之中,在动荡年代,那时候毛泽东已经上了井冈山,并且开辟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正是在这个时候,朱德也到了井冈山,两个最为伟大的历史人物,在井冈山会面了。正是他们这次的会面,为我们的革命照亮了前途,不仅挽救了红军的命运,同时,也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革命的意志,如同星星之火一般,从井冈山烧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土地革命的时候,毛泽东和朱德带领工农红军,打退了国民党发动的第一到第四次“围剿”,为中国早期的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积极呼吁国共两党合作,他意识到大敌当前,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我们的共同的敌人。

正是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抗日统一联盟达成,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朱德作为抗日总司令,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奔赴前线带领八路军打仗的,在这期间,他们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阻击日军的进攻,并且打了百团大战这样歼敌数量庞大的战役,为中国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毛泽东和朱德抗日的事迹,也永远的被载入了历史的史册。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面对蒋介石挑起的内战。毛泽东和朱德积极响应,为解放全中国而迎战。

在这期间,朱德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策划了三大战役,可以说正是三大战役的打响,彻底的结束了蒋介石的蒋家王朝,他们为中国的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和朱德再一次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正是在他们两个人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尤其是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原子弹和氢弹爆破成功了。

这标志着新中国也迈入到了世界的大国之列,我们再也不用受任何人欺辱了,我们真正的享受到了公平与自由,独立与民主。

所以,要说到什么样的人,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最大,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人能够超越毛泽东和朱德。

正是他们带领我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


不才讲史


实话实说,这明显是钓鱼式提问,答案就在你心中,只是你想借别人写出来而已。

战争年代的二人组:毛泽东+朱德;新中国成立后的二人组:毛泽东+周恩来。这两组组合,是是给我们中国人带来的变化最大的组合。

毛泽东和朱德,在革命年代即有“朱毛”之称,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军委主席,一个是总司令。一个负责总战略,一个负责总指挥,无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管党,周恩来主持政务工作,新中国初期即从1949年至1966年到这个时间段,二人配合默契,各项事业的建设初见成效,让人民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

无论是毛泽东+朱德组合,还是毛泽东+周恩来的组合,都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强的组合,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事业立下了不休功勋。


袁卫宇


   

“文武二人组 ”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

  1、 毛泽东、朱德

        毛泽东和朱德都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曾以“朱毛”之称传遍中国大地,在党和人民军队中树立了表率和标杆,成为党内团结的象征。这个赋予两人亲密关系的特殊名词因而载入史册。因为他们创造了朱毛红军,现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地方组装到统一中国,打赢联合国军,爆打印度阿三,和苏联也不吃亏。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朱毛红军”,是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称谓,由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保留下来的部队会合组成。朱毛红军”在红四军刚刚创建之时,就成为红四军的代称。不仅如此,短短两年时间,就扬名国内外,深受中共中央和全党全军的认可,成为全国第一支正式红军的代称。  

        红军之所以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之所以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与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的亲密合作是分不开的。二人身上的诸多不同,并不影响他们的合作,反而互信互补、相得益彰。

       毛泽东与朱德从1928年井冈山会师开始,就合作得很愉快,关系十分密切,几乎形影不离,成为世人眼中难得的“朱毛”合体,直到1976年两人相继去世,长达48年之久。 一起经历血雨腥风、面对生死考验的毛泽东和朱德,彼此相互帮助、信赖和尊重,对两人的关系都给了出奇一致的高度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濡以沫变得愈加强烈,经受住了历史的重重考验。他们个性和经历的互补,造就了人世间最深厚的友谊,谱写了动人的篇章。

    2、廉颇、 蔺相如

      廉颇与蔺相如时战国赵国人,赵国文武两大支柱。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赵惠文王时,秦强索赵“和氏璧”。他受命携璧入秦,当廷陈词力争,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随赵王赴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因善于应对,使赵王免遭屈辱,擢为上卿。对赵相廉颇能一再容忍谦让,使其感悟,成为知交。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件事件。

        文相如顾全大局国为先,武廉颇勇改过错和为。将相和而安家邦,文武并而治天下贵。

    3、项羽、张良

       武有项羽, 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他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以一敌百的事情更是家常便饭 。 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张良:中国文人的巅峰,千百年来仰视的高度。他身为文臣谋士,进则为帝王师,可谋国兴、立邦安;退则为逍遥身,可保自身、延富贵,是千百年来文人无限向往、无法企及的高度,纷纷效仿、而望尘莫及的典范。张良,预知全局,深谋远虑 。他曾投项羽,不过张良出的计谋,项羽不明白,就投了刘邦,给刘邦出的计谋,刘邦很认同。张良就死心踏地跟刘邦了。若是张良能在项羽帐下,历史就会改写。


一湖涟漪11


中国历史上最绝佳的文武三人组,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武三人组,更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伟人组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搭档,珠联璧合绝配。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他们三位伟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他们都是上马击狂胡,下马书狂草的世所罕见的文武全才之人。他们的合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个第一,他们合作时间之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们优势互补,各取所长。他们公者千古,百世流芳。他们勤俭节约身体力行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了一切。


毛主席和朱德的合作开始于井冈山,朱毛红军天下闻名,朱德协助毛主席创建了游击战争,并总结出游记十六字战法,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主席着重于战略高度,朱德具体实施,他们和士兵共甘苦,同命运,他们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改为八项注意。他们共同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他们所领导的红军被人们亲切成为朱毛红军。毛主席曾经幽默的说,你是猪,我是猪身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长征途中,周恩来坚决要带上毛主席,如果没有周恩来的坚持,也许红军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朱德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从此,开始六三人将近四十二年的合作。中国共产党也逐步走向成熟。土城之战最危机时刻,朱德不顾毛主席,周总理的劝阻,坚持前往前线,并且说,打死我朱德的子弹还没有造出来,为了红军,为了人民,喔区区一个朱德算的了什么,正是朱德的坚持,才是红军转败为胜。红军进入四川与张国焘回合和,为了红军的团结,周恩来主动让出红军总政委职务。但是张国焘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深,为了红四军的全体战士,朱德留了下来,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图谋,迫使张国焘取消自己另立中央的图谋。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周恩来协助毛主席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亲自赴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协议,抗日战争期间,朱德总司令亲赴抗日前线指挥对日军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奇袭阳明堡,雁门关大捷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周恩来则在后方,开展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运动,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爱国人士。他们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心细如发,处处为毛主席的安危着想,他亲手安排了一龙一虎,一狗三大武林高手秘密保护毛主席,为了毛主席的安全,毛主席所参加的所有宴会他都要出席,所有敬毛主席的酒他都要戴喝,以防敌人酒中暗中下毒,双十协定签订后,他立即让马歇尔把毛主席安全送回延安。


解放战争期间,周总理和朱德作为五大书记,协助毛主席指挥了三大战役,毛主席和朱德共同签发军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为筹备开国大典,周恩来不辞辛苦,在他的周密部署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顺利进行,。


建国后毛主席,朱德,周恩来更是亲密合作,为建设新中国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们为了新中国奉献了一切,致敬伟人。






约定9521


举世闻名的、唯一的组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三人组合,五十多年密不可分的组合,如同一人。全世界几千年都没有这样的组合。这一组合最终使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山老头123456


其实朱德毛泽东文武二人组在井冈山时期是恰当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毛泽东身为领袖对中国革命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而朱德地位相对弱化,不能再与毛泽东并列,而是与周恩来构成新的文武二人组,共同追随毛泽东,成为毛的左膀右臂。共和国开国三大元勋: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遂成为这几个职位的标称,其资历德望后来人再难企及。

刘邦,张良,萧何,韩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武组合中以这个组合为最。类似的组合还有01.周武王,齐太公姜尚,鲁周文公姬旦。02.秦始皇,李斯,王剪。03.刘秀,邓禹,吴汉。04.曹操,荀彧。05.刘备,关张,诸葛亮,法正。06.石勒,张宾。07.苻坚,王猛。08.刘裕,刘穆之。09.宇文泰,苏绰。10.杨坚,高颎。11.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12.朱温,敬翔。13.赵匡胤,赵普。14.朱元璋,李善长,徐达。15.朱棣,姚广孝。


____雅各布罗


能文能武,一直是中国古代能成就大事的基本配置。遍观中国朝代,能够开元称帝的英雄,没有一个缺得了文臣武将。比如刘邦有张良韩信,魏武有荀彧许褚,刘备有诸葛关羽,洪武有汤和刘伯温,至于哪一个组合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最大,小编以为,还是周总理和朱总司令

清朝末年,天下崩乱。中国历史千年的优越在鸦片战争后一点都不存在,为了挽救中国,农民,洋务派,资产阶级改革派和革命派相继登上历史舞台,然后又无一例外的败下阵来,最后红色政权在浙江开始发芽,中国有了希望

每一个新的政权的诞生都是需要有人努力的,新中国也一样

在漫长的革命道路中,红色政权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总是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他们不但为革命献出自己的一切,而且立场坚定,无论是面对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阴谋还是老蒋的拉拢,都不为所动,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苍茫大地认为:我军文武二人组对我们影响最深的是陈毅、粟裕。

我知道看到我的话语,肯定有人提出疑义:一位元帅,一位大将,都是名将,怎么叫文武二人组?看官莫急,听老夫慢慢道来。

陈粟相识于南昌起义余部转战途中,陈老总时任团政治指导员,粟总为五连指导员,历湘南起义,两人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此后十年,二人罕有来往。

1938年,江南指挥部成立,一支队司令员和二支队副司令、代司令搭班子,陈任指挥,粟任副指挥兼参谋长,两人开始搭档。文友不要被他俩表面的职务所迷惑,两人正好互补,陈长于政工,负责统战、人事、思想等政治工作,粟主管作战、训练等军事工作。陈老总知粟总能者多劳、事务繁杂,曾赠粟总对联一副“轻裘缓带羊叔子,食少事繁诸葛公"。两人搭伙,各用所长,于是黄桥决战我苏北指挥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陈粟联手歼灭李守维八十九军,翁达独四旅,最终以七千之众歼敌1.1万,新四军伤亡900人,此役后新四军夺回华日抗日领导权。

陈粟的第二次合作是共建华东野战军。恕我直言: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将军无数,但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才屈指可数。陈老总在45年10月重返华东,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司令员,粟总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两人一北一南,同国军Pk。46年,粟总在苏中以3万之众七战七捷,歼敌五万余众。徐州国军薛岳从南北两面进攻,目标是淮安、淮阴,陈老总负责北面淮泗地区作战,主席令他仿粟裕办法,集中主力歼敌一部,粟裕负责南面的苏中地区。陈总误判薛岳攻沭阳,粟总准确判断老虎仔直赴两淮,多次向陈老总提出看法、建议,甚至提到了“否则华中局势变化,责任难负"。陈老总仍坚信自己,后果很严重,等陈总发觉上当,率军南下,随即又判断、部署失当;粟总率华中主力驰援,但苦于路遥未及,两淮失守,华中一时陷入被动。陈总襟怀坦荡向中央认错,并主动表示:“今后集结张(鼎丞)、邓(子恢)、粟(裕)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张、邓、谭亦向中央建议由粟总负责军事,主席英明,46年10月1日回电陈毅:“(华野)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负责,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陈粟分工:粟负责军事,其余人事、思想、后勤、军法均由陈负责。46年12月,粟总指挥山野主力、华野一部取得宿北大捷,随后,陈粟联手,鲁南战役、莱芜大捷、孟良崮大捷。47年7月,刘邓挺进大别山,中央严令七月分兵,华野兵分三路,三路出击。于是有南麻、临朐战役的失利,喷粟的网络喷子找到粟总失败的根据。但这段公案待我剥茧抽丝:粟总尽管执行了,但对这种分兵是有自己的不同想洁的,他认为:内线歼敌的条件还是存在的,而大量歼灭老蒋主力,正是对友军最好支援。《传檄到中原》中记载:在山东,陈粟为分兵曾昼夜争论,粟对分兵很有意见,对远距离外线出击的作法不理解。但大政方针一起定,华野其他成员坚持照中央指示分兵,粟总只好执行,南麻、临朐战役相继失利,这是粟总指挥大兵团作战仅有的两次走麦城,他作为华野事实上的军事指挥官,心情沉重,自请处分,陈总出面一同揽过,中央未与处分。48年陕北会议上,主席打算让华野三个纵队组成东南野战军过长江,调老蒋江北主力回防江南,参会的陈老总极为赞赏,奉令向粟总传达,粟总酝酿出集中江北陈粟、刘邓、陈谢三路大军打大仗,改变中原战局的设想。三次直陈中央,后陈粟应诏到河北阜平向中央汇报,最终主席接受粟总建议:暂不过江。让粟裕立下军令状,在4至8月内歼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完成准备渡江的任务。主席予以粟总全面实权,调陈毅任中原局第三书记、中原军区兼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粟裕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后粟裕恳示主席获准,陈老总人去中原,仍保留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粟裕任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

两人暂时分开,华野进入后陈毅时代。华野歼灭国军及土匪247万人。陈粟和林罗、刘邓一样,堪称黄金搭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