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機槍一般能連續打多少發?為什麼?

角樓日落


圖片上是參加一戰的“英屬印度軍隊”的重機槍陣地,使用的是“英版馬克沁重機槍”近距離觀察這一挺可以看到有比較長的橡膠管與機槍套筒和外水箱之間相連接,因為馬克沁重機槍是水冷散熱的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的333發帆布子彈帶,在水的強制冷卻散熱下,這條彈帶可以連續發射完畢,也就是說“馬克沁”可以不間斷的一次射擊333發子彈。

來福線槍械出現之後,槍管散熱的問題就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為子彈在發射的過程中先要擊發彈殼裡的發射藥,產生高溫膨脹氣體推動子彈頭在槍管內高速旋轉,然後飛出槍口...但是發射藥的膨脹氣體溫度很高,再加上子彈頭與膛線的高速摩擦,所產生的熱量非常高,早年間的步槍都是“拴動式”,也就是打一發子彈拉動一次槍栓使第二發子彈上膛,通常情況15發/分鐘就是非常高的射速了...射速慢這對於槍管起到間接散熱的作用,可以讓槍管耐久性能得到了提高。

美軍的M1917重機槍也是水冷散熱,這槍從一戰開始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甚至在“東北亞戰爭”當中也使用過,出現了“民二十四”與M1917兩型水冷重機槍對射的戰鬥。

但是,自動武器出現了以後,槍管的散熱問題越發突出了,早年間的鋼鐵冶金工業水平很低,槍管的強度和耐高溫能力都很差!如果較長時間的連續射擊(馬克沁是600發/分鐘)也許射擊不到200發槍管就耐不住高溫出現紅熱狀態,再進行射擊槍管有炸裂的危險!

槍管紅熱之後會讓鋼的結構發生變化,也就是鋼的結晶體和晶體鏈之間的間隙增大,從而導致了鋼材的內部的疏鬆和“理化性能”改變,使槍管強度大幅度的降低...為此早年間的機槍必須在槍管外面加上“水冷套筒”採用水冷強制降溫的方式不使槍管出現紅熱,水在100度才能蒸發,所以機槍在射擊過程中槍管不會出現紅熱狀態,如果水形成蒸汽可通過膠管被引導到外水箱與冷空氣接觸後冷凝,又恢復到水的狀態,再將水重新倒進槍管套筒內就又可以進行水冷降溫了,所以“馬克沁重機槍”才可以連續射擊333發的一條彈帶。

由於水冷機槍重量太大,不裝水的重量就超過了40公斤,嚴重的減慢步兵的行軍速度,使部隊機動能力大大的降低,並且在戰場上並不是任何地方都有水源的,沒有水怎麼給槍管散熱?正是由於這個弊端,一戰結束後各國在解決機槍散熱的問題上出現了兩種方式,一種就是給機槍增加“散熱片”或者將槍管加工成“螺旋狀”,有了散熱片或者散熱螺旋,機槍的槍管進行戰鬥射速時就不會出現紅熱狀態...散熱片或者散熱螺旋這類機槍,包括我們熟悉的:ZB–26、大正十一式軽機関銃(歪把子)和九二式重機関銃...等等,散熱片雖然代替早期的水冷套筒,但是機槍的重量沒有多少降低,機槍組的負重和連隊的機動能力並沒有提高,而散熱螺旋機槍在進行連續射擊的時候,升溫熱量高於散發熱量也會讓槍管出現紅熱狀態。

而另外一種給槍管散熱的方式就是更換槍管,比如說:德軍的MG–42通用機槍,由於理論射速到達了1200發/分鐘,它還沒有單發射擊能力,扣一下扳機十多發子彈就打出去了,射速極高,有“希特勒電鋸”之稱,這樣的高射速散熱片和散熱螺旋顯然是不管用了,所以德國將MG–42採用更換槍管散熱的方式,有就是當它射擊完成100發(125發)的彈鏈之後就要更換一根備用槍管,這樣就可以繼續射擊了,而射擊完的槍管待在一邊散熱,等不燙手後再繼續週而復始的更換,直到戰鬥結束。

MG–42通用機槍更換槍管的速度取決於機槍副射手的熟練程度,通常情況下幾秒鐘就能更換完成,但是在戰場上射擊完的槍管是炙熱的,絕不能這樣徒手更換,需要使用石棉布,如果石棉布丟失了可以直接將卡箍打開再將槍管倒在地上就行了。

實際上不只是MG–42進行更換槍管散熱

,美軍的M2重機槍也採用這種方式,圖片上正在給M2重機槍更換槍管,需要戴石棉手套,否則把手燙掉皮了,不過M2重機槍使用50發彈箱+彈鏈供彈,打完後要更換彈箱,這也能讓槍管得到一點冷卻時間。

二戰結束後,由於武器裝備已經多樣化了,重機槍的戰場任務大為減輕,作為營連作戰分隊的主要核心裝備,它的火力打擊距離是600~1200米,再往上有自動榴彈發射器,2000米外則是營連所屬60/82(81)毫米迫擊炮的火力打擊距離,5000米外還可以呼叫師團(旅)級火力支援,重機槍在這麼多的增加武器裝備當中的地位顯著下降了,看好800~1200米這一段的射擊距離就可以了,而且也不在像一戰、二戰時期那樣持續不斷的射擊,一次戰鬥能打上2~4個彈箱100~200發子彈就已經很多了。

注意W85重機槍在射擊時的射速,看彈鏈...通常都是3~5發的短點射,其實重機槍根本不是影視劇裡的那樣,像潑水一樣的射擊,要是那樣射擊槍管早就完蛋了!一個步兵連在徒步行軍的時候重機槍班組最多攜帶8個50發彈箱,哪能允許你那樣“痛快”的射擊?重機槍是壓制敵方火力核心裝備的,子彈沒等開戰幾分鐘就打沒了,這仗還打不打了?

我軍89式重機槍的組成,圖片裡可以看到有兩名供彈手,

背上被了三個50發彈箱、手裡還提著一個,加一起是8個彈箱,我軍步兵連一般配置兩挺重機槍,平均每挺配備200發子彈和一根備用槍管。

所以說,重機槍雖然理論上射速在600~1000發/分鐘,但是到了真正的戰場上根據戰鬥的激烈程度,戰鬥射速也就50~100發/分鐘了不得了,就這個射速還得省著使用,既要讓槍管得到較長時間的冷卻,又要節省彈藥。


皇家橡樹1972


對於重機槍來說,通常是射擊500發左右的子彈就是要更換槍管,如果是高射機槍一般是發射100-150發子彈就需要更換槍管。
機槍打紅了的照片,這個是打了700發。
打的子彈太多,槍的護木就會著火,步槍著火更容易,步槍的槍管薄,載熱量太小。


一開始機槍是用水作為冷卻劑,但是水是很多時候不容易找到。

現在的輕武器都是使用火藥氣體作為自動射擊和彈丸運動的動力來源,在火藥燃燒的過程中,在發射藥從固體變成氣體的同時,還會放出大量的熱,由於現在自動武器的射速很高,釋放的熱量來不及散發走,這樣的熱量越積越多,這個時候槍管就會發熱,而且溫度會很高,如果不對槍管進行冷卻,那麼槍管就會損壞,一方面是由於溫度升高,槍彈對槍管的磨損就會加劇,同時槍管溫度太高這種熱量會傳導到後邊的槍機導致待發彈自燃,造成故障。


通常可更換槍管上都有一個把手,這樣換槍管的時候方便,原來有的機槍比如M-60沒有這個把手,換槍管的時候還要帶上一個石棉手套,但是石棉手套丟的時候很多。
最右邊的黑叔叔拎著的就是兩根槍管。一般可更換槍管的機槍都是配2根槍管,據說也有配3根的。

一般來說發射500發子彈左右,槍管就已經是暗紅色了,這樣的溫度已經很高了,這個就是根據經驗得出來的結論。而且這兩根槍管通常都是交替使用,否則不經常使用的槍管就裝不上了。


有痰


重機槍能夠連續打多少發這並沒有一個很精準的數值,因為這跟機槍射手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最初的機槍是水冷式的,例如馬克沁重機槍。這種機槍在槍管外面有一個套筒,使用前在裡面灌滿水然後就可以開始射擊了,射擊時槍管的高溫會將水給煮沸,冒出的水蒸氣會通過橡膠管被水袋吸收能夠循環使用。

可是等到上了戰場才發現,想要往陣地上送點水是暫時太難了,所以之後的重機槍基本上就是氣冷式的。可是氣冷式重機槍有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不間斷的連續掃射,只要打個幾百發槍管就會發出暗紅色,這就是槍管過熱的特徵。如果槍管持續過熱,很有可能會點燃還處在未擊發狀態的子彈。

為了避免這種不必要的麻煩,一般操作重機槍的士兵,基本上都會是間歇式射擊,也就是瞄準一個目標並射個十幾發子彈,然後就停個一秒左右,不要小看這一秒鐘的時間差,對於槍管的散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戰事吃緊來不及降溫的話,要麼就拿水壺往槍管上澆水,要麼就更換重機槍的槍管,看情況而定。


九品侍衛


重機槍一般能連續發射多少發子彈。我們經常在電影中可以看到。電影中的主角手持重機槍不斷進行掃射。簡直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但是現實情況卻是不可能的。

無論什麼槍支長時間的進行掃射。槍管就會發熱。這主要是擊發的子彈裡的火藥瞬間爆發燃燒,在槍管裡產生高溫,會形成高溫高壓燃氣,瞬間溫度可達3000°c甚至更高。這已經超過了許多鋼材的熔點。

而子彈又與槍管的旋轉摩擦後射出,產生高溫。如果槍支長時間的進行掃射,槍管過熱不僅影響槍管壽命,而且會直接影響武器的精度,甚至造成故障,危害武器和射手的安全。所以實際上戰場上會更換槍管。和控制射速來防止槍管發熱。所以電影里長時間的掃射,這樣的情節完全是作死行為。

那麼重機槍一般會連續發射多久時間呢?一般重機槍手都不會長時間的掃射。經驗豐富的射手。一般用三五點射而非一股腦的掃射。 我們就拿比較出名的馬克沁水冷重機槍來說。這種在一戰時候的殺人機器。雖然有水來冷卻槍管的溫度。但是不間斷的進行掃射不能超過一分鐘。這不但是考慮到槍管的承受能力。還要考慮到戰場環境和彈藥的補給問題。如果長時間的進行掃射彈藥很快就會消耗殆盡。其實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雖然後世的槍支發展日新月異,槍管過熱的問題依然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所以絕大多數重機槍都不能持續射擊超過一分鐘。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廣元飛龍


重機槍,是相對輕機槍而言,所謂重機槍,一般需要倆人:一個負責射擊,一個負責供彈。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現代反恐戰爭中,恐怖分子開著改裝的武裝豐田皮卡,貨廂必有蒙面人一個人架著重機槍。

重機槍,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美國人加特林創造的加特林機槍,這是重機槍的雛形,真正意義上的重機槍,由希拉姆.馬克沁所創造。

它的製造原理,就在於利用每發槍彈發射時,所產生的後坐力來實現機槍的自動裝填、擊發和拋殼。


起初馬克沁機槍,半秒鐘只能射出6發子彈,到了1884年,經過改進後的馬克沁機槍,可以在一分鐘半完全打出1000發子彈。正是因為這一神奇的操作,俘獲英國佬的心,於是在1887年,率先購買三挺馬克沁機槍。

隨後德國、俄國、等西方列強紛紛加入裝備重機槍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馬克沁機槍還跟中國有著不解之緣。

在1884年,正當馬克沁扛著自己的得意大作——重機槍,到歐洲推銷自己的產品時,誰知有次演示現場,竟有一個留著辮子的老者,驚道“太快了,太快了”。此人便是李鴻章。

可能看到此槍太耗子彈,李鴻章並沒有將馬克沁機槍列入自己的購物車裡。他自然不會想到,馬克沁機槍將引來新的軍事技術變革!


本草百曉生


重機槍……heavg.machine.gun

是一種配支架、可持續長時間射擊的機械、可對遠距離目標精確射擊、火力強、威力大。

現代重機槍大多采用氣冷式、子彈發射火藥產生熱量、子彈與槍管膛線高速摩擦對槍管損傷很大、一挺機槍通常配兩根槍管、用於及時更換、大多數重機槍理論上連續射擊300發子彈需要更換槍管、連續射擊產生的高溫、會使槍管發熱變形、不但影響射擊精度、也會使槍管報廢。

經典的納粹德國生產的


MG42重機槍。

MG42通用機槍安1942年研發配毛瑟98式7.92毫米彈、理論射速800~900發/分、最高射速1200發/分、有效射程800~1000米、採用75發彈鼓或50~200發彈鏈。

根據1942年版納粹德國《帝國陸軍教導手冊》規定:“MG42夏季連續射擊300發更換機管、寒區冬季500~600發更換槍管、MG42理論上可連續射擊500~600發、為了確保安全有效射擊必須採用500~650發/分射速點放……”

(MG42極高的射速號稱“希特勒電據”、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射手往往5秒打光125發子彈……、MG42是機槍世界裡射速最高的)



一挺舉世無雙的經典之作“M2/勃朗寧”大口徑重機槍。


M2採用12.7ⅹ99NATO(.50BMG)槍彈理論射速450~550發/分、槍口初速930米/秒、有效射程1800米、採用100~200發彈鏈供彈、具有高火力、遠射程、精度高、威力大、衍生型號有車載式、航空版、從1921年服役一直使用到今天、是一挺機名副其實的“老槍”老古董級別經典武器、勘稱一挺神槍、總產量達到300萬挺。

“勃朗寧


/M2最大射速1200發/分
(“M2/勃朗寧”衍生型雙管艦載/航空版重機槍、採用200發彈鏈供彈)

從《M2系列使用手冊》介紹:該機連續射擊200~300發更換槍管……。

現代重機槍由於採取氣冷式正常連續射擊300發需要更換槍管。


孔乙己亂彈



薯烤條


這個恐怕要看什麼口徑,什麼散熱方式,恐怕沒法一概而論。

如果是現代機槍的祖宗——馬克沁機槍的話,槍管外面有一個粗大的水冷套,可以說只要冷卻水和子彈管夠,機槍可以一直打到槍管耗盡壽命報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馬克沁式的機槍在協約國和同盟國兩邊都充當了死神的角色。在索姆河戰役,德國利用MG08機槍,以每100米一挺的密度進行佈置,在40公里的防禦正面上對14個英軍步兵師瘋狂掃射。由於英國人採用的是密集的衝鋒陣型,因此幾乎是在毫無意義的一波波攻勢中被重機槍掃倒。這期間MG08幾乎沒有停止射擊,最終的結果是這一天內在這一方向上英軍損失了57000人!

MG08機槍

英國這邊的馬克沁式機槍是維克斯機槍,比起MG08也不逞多讓。1916年英國軍隊的一個機槍連使用10挺維克斯機槍在12小時內傾瀉了100萬發子彈,這個記錄保持至今。水冷式機槍驚人的火力持續性再一次得到證明。

維克斯機槍

德軍MG08重機槍變態的封鎖能力是英國率先部署MKI坦克的直接原因


當然了,這種機槍實在是太重了,以至於沒有辦法隨步兵班組機動,只能編制到專門的機槍連。後來也漸漸被氣冷式的重機槍給代替了。比如美國的M2重機槍,蘇聯的郭留諾夫。M2重機槍一直被沿用至今。這種氣冷式重機槍散熱能力肯定是不如水冷的,但好在重量還是輕了不少。由於M2打的是12.7mm的大口徑子彈,早期M2重機槍採用輕槍管散熱能力較差,打上80-90發就已經過熱了。後來美國人給M2加上了重槍管,也就是M2HB(Heavy Barrel),火力持續性大大提升。由於M2本身射速不高,只有500-600發/分,所以可以進行長時間的射擊。不過長時間射擊後至少要冷卻10分鐘,否則壽命會大大減少。同樣採用12.7mm口徑的我軍85式,89式重機槍,因為強調的是輕量化設計,散熱肯定達不到M2HB的水平,因此持續射擊能力也要弱些。當然中重機槍在現代戰爭下完全沒有強調持續設計能力的必要,因為實戰用起來基本都是點射。

M2HB使用重槍管可以支持長時間射擊

89式重機槍,基本以點射為主


再說說通用機槍。理論上,射速越快的機槍,槍管就越無法持續長時間的自動射擊。比如德國的MG42通用機槍,德軍就有個條例,如果是250發的彈鏈,嚴禁扣住扳機一次性打完;如果是50發彈鏈,一分鐘之內不得超過七條的射擊,就是為了避免持續射擊導致槍管過熱報廢。所以氣冷式機槍也就是能承受個300-400發左右的持續射擊。當然了,戰場上有的時候是容不得喘息的,所以機槍手一般都會帶備用槍管,方便更換。

MG42持續射擊

那麼現代的通用機槍持續射擊能力怎麼樣呢?國外也有小哥測試了一下M249通用機槍進行持續不斷的射擊,打了700發後,槍管發紅,而槍口的消焰器直接燒了起來,但是槍管沒事。看來比二戰還是有些進步的。


紙上的宣仔


重機槍,是相對輕機槍而言的步兵壓制性火力輸出作戰單元,一般都有穩固的三腳架支撐,具備重量重、槍架穩定、遠距離射擊、火力持續性好等特點,能較方便地實施超越、間隙、散佈射擊,用於射擊集群的有生力量時效果最佳,必要時也可對空中目標實施攔截射擊。

作為掩護支援步兵作戰的有力武器,重機槍有效射程通常大於上千米,射程每分鐘數百發,高的如MG-42能達到上千發,是步兵自動射擊槍械,一般採用水冷(現在已極少採用)和氣冷兩大類型。

由於重機槍射速高,射擊時似流水一般,能形成強大的火力網,壓制、封鎖、阻擋步兵的猛烈進攻路線,但槍彈火藥燃燒產生的高溫燒灼,對槍管的影響非常大,一般重機槍連續射擊500發子彈以上時,就必須考慮更換槍管,因為槍管打熱發紅時,不僅射擊距離降低,而且射擊精度也大幅銳減。

重機槍射擊到一定程度時,溫度在不斷升高的情況下,槍管將無法承受導致輕則槍管前端熔化,重則會導致嚴重的炸膛事故,早期的馬克沁水冷重機槍一般在發射300發子彈時,就必須暫時停止射擊,讓其自然冷卻下來,或給包箍槍管的那隻筒內灌注冷水。

如果是氣冷式重機槍,在打上600發子彈時,按機槍手操控手冊的要求,就必須更換重機槍的槍管了,以保證重機槍的絕對可靠和安全。

當然,這僅是對重機槍操控時的要求,實際戰場上重機槍的使用情況就不一樣了,孟良崮戰役中,我軍發起了對整編第74師的強大攻勢,由於山上缺乏水源,對手的上百挺水冷重機槍一直打到筒內冷水全都變成水蒸氣蒸發掉,無法發射子彈為止。

戰鬥結束以後,突然天降大雨,對手非常感慨,天要滅整編第74師,用參戰人員的話來說,如果戰鬥結束前天降大雨,有水源補充的話,那麼這場戰役的勝負,還真難以預料,至少在上百挺水冷式重機槍能發射的背景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