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在历史上人们认为是最狠毒的女人,为什么司马迁还给她立传?

趣谈汉史


吕雉是刘邦的皇后,刘邦还未起兵的时候就嫁给了他,是刘邦的绝对原配妻子,后来刘邦当上了皇帝册封吕雉为皇后,就算当上了皇后,吕雉依旧非常的认真的辅佐刘邦,我个人认为吕雉的性格有些自私,为了丈夫儿子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被项羽俘虏的时候,也依旧的没有出卖刘邦。

但是话说回来了,有人说吕雉是一个非常狠毒的女人,这点我不否认,从两件事情上可以看的出来,一个是杀韩信另一个是杀戚夫人。

先说说杀韩信为什么残忍,那是因为韩信被人们称为兵仙,对于带领军队有着一系列的手段,军事的造诣十分的强悍,没有他刘邦没有机会干掉项羽,韩信也是留了一手的,为了避免兔死狗烹,香刘邦要要了一个圣旨,要是了个五不死,什么事无不死的。

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王不死、天下没有捆绑你的绳索、没有杀你的刀。

而吕雉也是耍了个鸡贼,用布将韩信蒙住,然后将他吊起来用棍子打死的,所以为刘邦的无不死成了空谈,一代兵仙就这么被宫女用乱棍打死,真的是残忍啊!

这个不算啥吕雉杀戚夫人的时候,竟然将其做成了人彘,是把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用喑药灌进喉咙,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言语,然后扔到厕所里,有的还要割去鼻子,剃光头发,剃尽眉发(,然后抹一种药,破坏毛囊,使毛囊脱落后不再生长,永不再长毛发,然后一根根拔掉,有的嫌累,就一起拔掉。如果有皮掉下来,或者在行刑中就死了。

吕雉非常嫉妒这个戚夫人就用这个方式搞死了她,并且怕戚夫人的儿子撺掇自己儿子未来的皇位,还要将戚夫人的儿子也杀掉,甚至戚夫人被做成人彘以后,还让自己的儿子去看,结果吕雉的儿子被吓得够呛。

这是吕雉残忍的一面,司马迁是汉朝时候的人,毕竟吕雉对于大汉还是有功的所以也会为她立碑。


历史情报官


吕后的狠毒体现在她把貌美如花、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历代文人墨客为之胆寒,认为她恶毒凶狠。其实反过来,如果刘如意成为了太子,戚夫人母凭子贵后能走向西汉政治舞台中心,吕后在刘邦死后,下场好不到哪去!历代的政坛如战场,都充满了腥风血雨,不是吗?

至于说灭了韩信、把彭越剁成肉酱,这是出入稳固西汉政权、杀一儆百,为刘邦解除后顾之忧的需要。项羽有妇人之仁还坑杀过降 卒,齐王也将郦食其活活煮死了;这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为什么后者没有人谴责,而我们总是抓住吕后的狠心不放呢?

太史公司马迁把吕太后列入了本纪,给了她帝王一样的传记待遇。这说明吕后在政治上是有作为的人,评价吕后时,如果我们只把目光局限于她把一个佳丽做成了人彘用一人毒字作总结了事,显然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刘邦去世后,刘盈怯懦,吕后实现了大权独揽,但,做为女政治家,她国家是有贡献的。

1.在她执政期间,西汉的农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吕后沿袭了刘邦后期“与民休息”的国策,奉行“无为而治”的老黄之术。

还鼓励发展生产。在公元前191年,她诏令各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率先提出了以免除徭役为优惠措施,来鼓励农民从事生产,还“减田租,复十五税一”。让百姓安居乐业,以增强国力。

又诏令“除三族罪,妖言令”;厉行勤俭治国、杜绝铺张浪费的风气。在她的长袖善舞下,西汉的政治面貌为之一新。这是政治家的举措,她以法治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在重视,恢复生产的同时,有步骤地放宽经商政策。

高后时期,能不拘一格,使朝廷“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从而解除了商人身上的制度与精神枷锁,使商业也逐渐恢复、兴旺起来。国家出现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只知道复仇的狭隘女人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吗?

3.在外交上也取得成绩。

太史公曰:“吕后为人刚毅”。但她执政期间,遵循刘邦的既定政策,未对匈奴大动干戈,而且,降贵纡尊,积极主动地采用了和亲的政策。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孝惠四年(前192年),刚死去阏氏的冒顿单于耍流氓:遣使者送来一封‘下‘求爱信’’。上面写道:

“孤偾之君,……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为了国家的利益,吕后忍辱负重、委屈求全,她在审时度势后,采纳了刘敬的和亲建议,换取了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说明她是高瞻远瞩的人。

“今歌唫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亦即,现在军力国力民力不足以与匈奴相抗衡,宜继续和亲为上。

后来,继续“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以和亲。这样,汉匈之间及时避免了一场兵燹之灾。没有点胸怀与气度,恐怕西汉在刘盈手上就玩完了

正是由于吕雉统治期间,具体国情具体分析,实行了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鼓励、奖赏民间藏书、献书,以恢复旧典等等符合国情举措的实施。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她没大动干戈,天下风平浪静。刑罚很轻,人民很少犯罪。百姓们喜欢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衣食丰足!这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所以,司马迁才给她做传记。


希望星晨58298869


吕雉哪里狠毒了?不过是对付一个戚夫人罢了,一个跟她争宠,跟她争夺太子之位的人,一个政敌,对待政敌不是应该如此吗?怎么就成了最狠毒的女人了?

她实际上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并非只是一个争宠的女人,并不比孝庄太后差,手腕非常高明。

而且,司马迁并非仅仅给她作传,而是给她写了“本纪”,何为本纪?帝王的传记,把她归为帝王了,并得到了大汉朝皇帝的认可。

她本身就是帝王了,只要看一枚玉玺就知道了,皇后之玺

看历史不能以好坏评价帝王将相,吕雉也并非普通的女人,而是优秀的女政治家、太后,大汉帝国的天子,给她作传记一点问题都没有


讲坛视频


司马迁写史记不只是王侯将相,还有很多只要是对历史有过重大影响的人都会被写入史记,作传记载,比如陈胜吴广,作为封建帝国第一个进行起义的农民,也被司马迁认为对历史影响深远,而被写入史记世家中,更不要说像吕后这样临朝听政,掌握实权的人物了,直接写入史记本纪帝中,还有一个没有做皇帝而写入本纪中的,那就是盖世英雄项羽。那就通过史记来看看刘邦的第一位、也是封建帝国的第一位皇后吕雉,是怎么狠毒的吧!

第一,吕后与戚夫人的矛盾世人皆知,而史记开头也是以她俩矛盾形成写起,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看得出戚夫人是吕后最大的情敌和政治敌人,争夺刘邦的宠爱是为情敌,要刘邦改立自己儿子如意为太子,是为吕后政治上的敌人,所以吕后最恨戚夫人,吕后最终胜利,刘邦死后,开始报复戚夫人做成人彘,残害赵王如意,这件事吕后做的确实狠毒,也是很失策的,以致后人对吕后的第一印象就是强势狠毒,影响很不好。

第二,杀害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很多大臣。其中要数韩信最为冤屈,死在吕后手里,虽说是刘邦来平定自己分封的九个异姓诸侯王,其中多为吕后出力,史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第三,惠帝死后无子,取惠帝嫔妃的儿子立为太子,然后杀其嫔妃。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

多么残忍的女人呀,抢其儿子,又杀其母,后来太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太后怎么能这样狠毒杀我母亲,而 把我当成太子,现在我还年幼,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报仇。’吕后听说后很是担忧,就把刚立的太子囚禁起来,废掉,不久后就杀害了。

第四,吕后之所以要立太子,自己不去称帝,主要是受制于刘邦生前与诸位大臣的‘白马盟约’,生前刘邦杀白马与大臣歃血为盟,①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②无功者不能封候③违法以上两点的,群臣共株之。刘邦死后,吕后残害刘邦子孙后代,立吕氏家族为侯、为将,得罪一大批朝廷重臣,所以在吕后死后两个月,吕氏家族无论男女老少,惨被灭族。也许是吕后做事太狠毒,太绝情了吧,这也是上天的报应。

最后,虽然吕后当权,残害大臣与刘氏子孙,但是天下还是太平,人民发展生产,无为而治,废除刑法,与民休养生息,史记载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我想这也是吕后最大的贡献,能让平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就是人民最大的救世主。


品史记看人生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给吕后立传,而且她是归于最高级别的本纪,是皇帝的类别。对于一个女流之辈,又没有名义上的皇帝,她怎么能够归入本纪序列?以皇帝的名义为她立传记叙大事呢?在这里就可以看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编著《史记》这部历史文献上的独到眼光,他甚至不愿意去给汉朝实际的皇帝刘盈劳心费神立传,而去给吕后立传,为什么呢?严谨的史学家司马迁用他那唯物的辩证观点去看待历史,甄别朝势,一切用唯物的态度来对待西汉草创时期的这段艰辛历史,吕后是亲历者,参与者,并且是朝中大势的把握者,尤其是后刘邦时代,西汉政权的实际掌控者就是女强人政治家吕后。司马迁给她的驾驭政务的出处是为“称制”,一个活脱脱女中之杰,非凡伟略的政治家印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诚然,吕后在历史上是有过多的狠毒,毒到令人胆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史书上也多次提到她的狠毒手段:“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及大功臣。”诛韩信、戮彭越,这是对影响汉朝国祚的王侯的狠毒对待。更令人心悸的事她竟把戚夫人惨绝人寰的给虐待之死,历史上称为“人彘”这也绝了后了!

但是,司马迁的《史记》更多的是记叙国祚的长久与兴衰,围绕这一主线来描绘历史,记叙历史,西汉时期的吕后正是在这样的国祚面前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施展了她的个人能力,“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不论在汉朝的草创时期,还是在后刘邦时代,吕后作为一个女主称制,把汉天下稳步的推向前进,脱离战乱之火,务实庶民耕种,努力休养生息。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评价吕后的称制过程很是中肯认可,着意为她立传《史记·吕太后本纪》就是认可她的执政作为,执政能力,并且说孝惠皇帝和吕后在位的时候,百姓得以脱离战国时期的苦难,君臣都想通过无为而治来休养生息,所以惠帝垂衣拱手,安闲无为,吕后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吕后这样的能力,在汉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国祚波澜惊险的时刻,吕后能够掌控着汉天下的局势,顺应历史规律,把汉天下稳步推向前进,可以想象司马迁就是看到了这一点,然后用唯物的观点给这个女主立传记述。传中人与立传人都不一般,都是中华民族具有非凡杰略的人。


杨柳青青春之声


司马迁独特的历史标准、文学标准,以及吕雉独特的历史功绩,是司马迁将吕雉这个狠毒女性纳入《史记》之“本纪”进行立传的原因。

吕后,即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候的皇后,刘邦驾崩后成为皇太后。吕雉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后,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吕雉还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政的先河。

吕雉是一个很残暴的人,和唐朝的武则天合称为“吕武”。吕雉掌权期间大肆诛杀功臣,对她的“敌人”毫不留情,将汉高祖刘邦宠幸的戚夫人砍去手足、弄哑、弄瞎后丢到粪池之中,其生性之残暴,确实令人发指。

那么,如此残暴的吕雉,为何还被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本纪》进行记录呢?并且之后还被班固《汉书》予以沿用。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如下方面:

第一,司马迁独特的史学标准。

司马迁《史记》在我国历史典籍中居于极高地位,作为史学大家的司马迁的史学标准也是独特的,司马迁以史学大家的风范,确立了自己《史记》的史学标准,自有一套《本纪》的标准,而非以一般的“好人”、“坏人”的狭隘眼光来进行评判。这就是说,司马迁的史学标准突破了“非此即彼”的单一模式,而是对人物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功是功、过是过,功不可敌过,过亦不可掩功。

第二,司马迁独特的文学标准。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给予崇高评价,《史记》既是千古难得的史学经典著作,也是具有崇高文学地位的文学著作。从作为文学著作的《史记》来看,吕雉这个人极富有传奇性,将其纳入《史记》中予以记载,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阅读《史记》,从而扩大《史记》影响力。

第三,吕雉独特的历史功绩。

上文我说到,司马迁坚持客观中肯的历史标准来评判历史人物,绝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过失而掩盖其历史功绩,吕雉在我国历史上的独特历史功绩,正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鉴于其功绩之大,将吕雉纳入《史记》进行立传,是恰当的。吕雉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第一个皇太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这些诸多的“第一”都无不彰显了吕雉的独特历史地位。吕雉辅佐刘邦开创大汉王朝,之后掌权期间,采取了“与民生息”的政策,促进了汉王朝经济的复苏;下令恢复旧有的典章制度,鼓励民间进行献书和珍藏书籍,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吕雉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为之后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因如此,司马迁不仅将吕雉纳入《史记》的本纪进行立传,而且对吕雉给予很高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吕雉:“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说吕雉掌权期间天下太平、社会政治稳定,连刑罚都很少使用、犯罪人数大为减少,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能得到司马迁如此评价的历史人物,也还是很少的。


青史通鉴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一共3000多年的历史。

而《史记》里面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今天就来说说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可以看到本纪是专门记录帝王的,但是司马迁给两个人都立了本纪,一个是项羽,另一个就是吕后。为项羽立本纪相信很多人能够理解。但是把吕后写到本纪里面很多人就不理解了。

吕雉在历史上的名声确实不太好,两个字就是狠毒。但是狠毒和功绩是不相干的,司马迁给吕后立本纪,首先来说就是肯定吕后的功绩,大汉在刘邦死后,到汉文帝刘恒继位,这十几年的时间吕雉对大汉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刘盈根本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太软弱。是吕雉支撑起了大汉帝国。虽然吕雉贪恋权利,但是对汉朝的贡献也是得到了司马迁的肯定。当时匈奴和大汉之间的矛盾也是与日俱增,吕雉能够把大汉稳定下来就不错了,吕雉对西汉初期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是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就是吕雉在刘邦死后是大汉的实际掌权者,虽然吕雉没有称帝,但是当时大汉的实际掌权者就是吕雉。

吕雉的狠毒,残忍也仅仅只是对刘氏子孙,还有刘邦的宠妃比如说戚夫人,还有她的儿子刘如意,对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老臣还是很器重的。简单点来说就是吕雉贪恋权力,而吕雉贪恋权力,也给大汉带来了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中国历史研究所


吕后本名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据记载,吕后曾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因此,历史上人们对吕后的评价一直是恶毒,但为何司马迁要为这么一个恶毒的女人写传记呢?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1.吕后本身就具有开创性

我们所知道的吕后只不过是刘邦的夫人,在印象中吕后专权,恶毒,十恶不赦,但真的是这样吗?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说出这个身份大家可能会吃惊,难道秦朝就没有皇后吗?根据历史的记载,秦朝确实是没有皇后。因此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吕后本身的身份就具有开创性。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开始开始管理国家的政事,同样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吕后临朝后便开始重用吕氏后人,把权利下放给吕氏后人。因此吕后也成为外戚专权的开创者。

2.吕后推行了好的政策

之前秦始皇在位期间为了加强思想限制,曾下令独尊儒术。吕后掌权后在民间推行民休息政策,废除了限书令。她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这不仅加强了当时的文化繁荣,更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总结:吕后虽然恶毒,但是站在一个统治者的角度再去看吕后做的事情反而觉得觉得不为过,她只是做了一个统治者该做的事。并且吕后作为皇后制度的开创者,推行了那么多的好政策,因此司马迁给她立传是理所应当的。





小生子讲历史


不要以现代人的思维看古代,也不要以自己的立场揣度司马迁。

你们这样不理解司马迁,他会伤心的……人家写《史记》,为了更好的服务读者,还专门写了个《太史公自序》。

为什么要把一个狠毒的女人写进本纪?

大家要是看看《太史公自序》,就会发现人家先刷刷刷的把自家祖宗列了出来,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大门大户——哦,不太对,应该是“什么叫做专业”。

对,司马迁先告诉我们:司马氏一族写史,往上能追溯到颛顼时代,到了周朝的时候,“司马氏世典周史”,然后传啊传,一直传到司马迁这里……

这意味着,专业。

记录掌管史书,怎么样才算是专业呢?那当然是客观中立,以记录为主。你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谁,就不写他的事儿,也不能因为喜欢谁,随便瞎写。所以,就算吕后再狠毒,那也是影响历史的重要人物,必须写,而且还要尽量客观的写。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吕后放进“本纪”,本纪不都是写天子的吗?

其实,司马迁从来没说过本纪都是写天子的。不仅吕后进了本纪,项羽不也进了本纪么?其实只要简单看看本纪就知道,那都是制霸天下,真正影响天下的人或者政权。

吕后能进本纪,是因为人家是当时整个朝政的实际掌控者;项羽能进本纪,是因为人家在秦末也是天下的实际掌控者,其影响力并不比刘邦差啊……所以,司马迁的“本纪”,是把那些他认为对天下影响最大的政权和人物,记载了下来。


最最重要的一点,当时司马迁写《史记》,可不是为了给老百姓聊八卦的。

《太史公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话:“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这什么意思呢?司马迁告诉大家,我写这么多东西,费劲巴拉的,就是为了对天下兴衰追本溯源。要看兴盛,也要看衰亡,以史为鉴,都上点心吧。

你觉得这是对种地的老农民说的话?这是给天下统治者看的,是

“帝王权术必读书”。所以,兴衰荣辱的大事件、重要人物,都应该记录下来,让以后的统治者警醒一下。

那么,吕后有必要写进《史记》吧?


七追风


答:司马迁给吕雉立传是因为她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间段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吕雉被认为是最狠毒女人,也与她们独揽大权有关。

秦始皇因为母亲的原因害怕外戚专权没有立皇后,所以吕雉幸运的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或许这也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她留下篇幅的原因之一。

吕雉除了身份特殊,她在历史上所做的事才是让她遗臭万年的更本原因。司马迁先生的“故事”并不是所有历史人物都能留名的,只有对历史做出特殊贡献的人或在历史上有不一样表现的人才能留下一笔。

刘邦项羽争夺天下,如萧何范增辅佐之功,韩信战无不胜,张良妙计连连;这些人都是历史的主角,所以司马迁先生毫不吝啬的给予重墨描述

对于特殊的吕雉,司马迁先生也不会吝啬。因为她是刘邦的夫人,是汉朝的皇后;她还是吕氏集团的领军人物。她与历史的主角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吕雉二三事。

一,吕雉与刘邦同甘共苦

吕雉是刘邦的夫人大家都知道,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她并不是刘邦第一女人,也不是第一个为刘邦生孩子的女人。在吕雉之前还有一个女人叫曹氏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叫刘肥。

吕雉是吕家千金,传说吕太公会算命于是在刚搬家到沛县,第一见刘邦时就相中刘邦并将吕雉嫁给了他。她与刘邦同甘共苦,她娘家在刘邦起义时给予很多大支持。

二,天下统一,为刘邦杀功臣

刘邦的名声一直都是仁义厚道,在入关时与百姓“约法三章”成为经典。统一后夺取韩信兵权改封楚王,后来又降级为淮阴侯虽然不厚道但是没有杀他的意思。

杀功臣的角色只能由吕雉来做,她在刘邦带兵讨伐叛乱时将韩信骗到宫中杀害。

梁王彭越被传造反,刘邦将其废为庶人流放蜀地。吕雉知道后建议说“彭越是英雄人物,如今你将他流放他心里一定怨恨你;死后必定起兵造反不如杀了”。于是彭越被杀,吕雉为了震慑其他异性诸侯将彭越剁成肉酱送给他们

三,后宫争斗,刘邦死戚夫人亡

刘邦往年宠幸戚夫人。戚夫人年轻貌美生儿子刘如意,并占着刘邦宠幸天天给刘邦吹枕边风

想要为儿子争夺皇位继承权。

刘邦将换太子之事提上日程,大臣们意见一致(不同意),张良又给吕雉出主意请出了商山四皓使刘邦放弃了换太子的想法。

从此吕雉记恨戚夫人母子,刘邦封刘如意为赵王又派对吕雉母子有恩的人为宰相,目的是想要保全她们母子。可刘邦死后吕雉还是将戚夫人做成了“人棍”(削耳、割鼻、砍手、砍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一个残忍杀害功臣将竞争对手做成“人棍”的皇后,典型的外戚专权。这一切令人触目惊心的行为都发生在一个女人身上,如果我是司马迁先生也会为她留下浓重的一笔。

有一句话说“不能名留青史,就遗臭万年”,所以最恶毒的女人才应该立传,如果吕雉和历史上其他女人一样没有特别的表现或许她的一生就只是一笔带过甚至不会存在于历史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