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字,为何历代皇帝不改正它?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几百年来一直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在结束了封建帝制之后,故宫则是成为了博物馆,每天也是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参观,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每一块匾额上都有着“错别字”,上面所有的“门”字都是没有弯钩的,那么为什么历代皇帝都没有去更改它呢?

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字,为何历代皇帝不改正它?

中国古代的“错字”文化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是相对比较迷信的,在很多的事情上都是希望能够图个吉利,尤其是对于统治者来说更是这样,皇帝对于日常政务的处理以及生活起居可以说都是非常的讲究的,可以说就是害怕影响到自己的帝位,或者说影响到皇室的统治。

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字,为何历代皇帝不改正它?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古代的时候,避讳的东西也有很多,就比如古代帝王的名讳,在百姓那就是不能够使用的,而已经出现的则是要改掉,而在必要书写的时候,也是会出现缺少笔画的情况发生,为的就是这个避讳,据说在康熙帝执政时期,为了避讳其名讳,原本姓玄的人都选择了改行。

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字,为何历代皇帝不改正它?

故宫“门”字的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来自于南京城里最爱杀人也最爱才的朱元璋

马扑《谈误》里记载了这个故事:太祖初命詹希原书太学集贤门……遂杀之,而以粉涂其钩……

在这个故事当中明确的提到了朱元璋建设集贤门的时候,涂掉了门右下角的勾,而朱元璋给出的理由也是十分的正当的,也就是“门”下有钩又怎么能让人才进来呢?可以说之所以这样书写,是为了能够引进人才,而在之后朱棣迁都北京之后,甚至是满清入关之后,对于朱元璋“招贤纳士”的说法都是认同的,所以也就没有更改过。

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字,为何历代皇帝不改正它?

第二种说法是,来自于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

在赵构迁都杭州之后,其宫廷发生了一次大火,而在追究责任的时候,却并没有出来承担责任,最终这个黑锅就甩给了“老天爷”,当时的一些大臣一致认为“都是因为我们匾额上的门字有勾子,代表地火,勾动天雷就形成了大火!”。而就是这样一个愚昧的说法,却是当时的一个完美解释,也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宫中的“门”字也就没有了弯钩。

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字,为何历代皇帝不改正它?

门字本无错

其实就汉字的演变来看,从最开始的甲骨文到篆书、隶书,“门”这个字都是没有最后的一个弯钩的,都说左右对称的,要不怎么说是象形文字一点点的演变过来的呢?而弯钩的出现则是在行书的写法当中,最后的弯钩在最初也是行笔时连带出来的,而最终在楷书当中,“门”字则是固化了有最后弯钩的写法,这样看来故宫的匾额上并不能说是错字。

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字,为何历代皇帝不改正它?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故宫匾额上的“门”字,之所以历代皇帝都没有去改,一方面是出于某种避讳,图吉利的写法,一方面则是有关招贤纳士、防火的说法,而小编最为认同的是“门”字本就没有对错,只是汉字演变过程当中的一种写法而已。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