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老人的画看着简单,为什么那么值钱?

深蓝大将军


齐白石老人的画很有精气,栩栩如生,从他的画里你能感受到精神与灵魂的存在。







勇搏逆流


答:齐白石的画越画越简单,收藏价值却越来越高,原来是因为学会了取舍,有舍才有得,做人何尝不是如此。具体分析如下:

齐白石是一位十分传奇的老人,他的一生用“传奇”二字来形容真是一点都不过分,众所周知,齐白石早年的生活并不好,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替别人放牛来贴补家用,后来大一点就有开始做木工,做木工以后才算是开始接触绘画,都说不想做一个画家的木工不是一个好木工,齐白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通过做木工开始接触绘画,从此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大家都知道想要在作画上面有一定的成就那是很困难的,是一个常年累计的事情,普通的人都很难坚持,更何况是贫穷的齐白石。

但是齐白石认定的事情没有放弃,他一点一点的学习画画,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不用再做一名木工了,可以靠着给别人画肖像来赚取生活费了,自己的生活也慢慢的走向了小康,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聊聊天,喝喝小酒,日子过得很安逸,很多人如果有齐白石一样的经历都会很满足自己的生活了,但是齐白石并没有满足,他决定走出去,走出自己那个安逸的生活圈,四五十岁了还决定走出去,从零开始锻炼自己的画画技巧。这份魄力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我们来看看齐白石早期的作品。

齐白石早期的学画画的时候,也是从模仿别人开始,他不仅模仿金农,还有八大山人甚至连洋人的绘画技巧他都了然于胸,正是因为有了他这种吸取百家之长的特点,他的画才能越画越好,从齐白石早期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的特点,那就是一个字:“像”,画什么像什么,但是自己画的画都那么像了,为什么还是很少有人来买呢?齐白石一直也弄不清楚,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作品,那就是清代画家黄慎的画册,顿时就感悟了。

原来自己的画并不是画的不好,也不是因为画的不像,而是因为画的太像了,画的太像就会给人感觉很俗气,艺术一个东西只要和俗沾上边,那么这幅画就算是完了,想要将画画的脱俗就一定要先从这个上面着手,大家要知道他那时候已经是古稀之年,生活条件也意境很不错了,但是为了让自己的画技更上一层楼,他还是决定放弃自己已经锻炼了几十年的画技,从零开始,学习更多大师的绘画技巧,他并不是照搬,虽然是模仿,但是他还是将别人的技巧和自己的作画风格融会贯通,将实物简化,只把绘画对象的特点画出来。下面这是一幅早期虾和晚期虾的对比图,大家一起来看看。

齐白石的这种变化,在他画的虾的上面最为明显,让我们看看他早期画的虾,甚是相似,他从小就开始画虾,后期为了将虾画好,更是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每天都在观察,画的虾也是极像,但是他学会简化以后,就开始只画虾的特点,虾身节数越来越少,虾腿也越来越少,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将整个虾画的活灵活现,想要得到就必须先要舍去,这就是他悟出来的道理。让我们来看看他九十岁时候画的虾。

齐白石的虾越画越简单,收藏价值却越来越高,原来是因为学会了取舍,有舍才有得,做人何尝不是如此。









魅力华夏文化中原


齐白石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这句话一语道破国画与西画逼真细腻或抽象狂乱之大别,也是中西文化差异之所在。齐老简化的画风,强化了“步似之似”的造型,一片树叶,一片瓜果,一只蜻蜓,道出了老人的生活情趣和真性情。水墨极约简,自然有真趣。必欲求本事,本统顺中道,大师,神韻自笔尖流出。学得了画,但学不了其神“有真趣”



法图麦baby


齐白石的作品已经无需太多的言语来宣传了,白石老人作为我国近现代最顶级的艺术家,一生留下许多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随着时间的延长,价格也在日益激增。

讲到齐白石,我们都知道老人家最擅长创作小动物,在他笔下,有虾、螃蟹、鸣蝉、蟋蟀等等小昆虫。尽管这些昆虫都是司空见惯的小生命,但是白石老人却能通过他的神来之笔,赋予这些普通的小生命不平凡的灵魂。让它们都能融入自己的作品,成为人类智慧精神的寄托。白石老人曾说过,他画小昆虫、小动物是“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究其根本,齐白石的画作就是要体现大自然原本的美,留住世界的天然之趣。而这个“趣”字,就是白石老人一生的艺术追求。

我们在白石老人的许多画作中,都能感受到一股质朴之前,还有白石老人童心未泯的心灵。因为我们看到的画作,往往都是生活中的一瞬间。比如残烛下的熟螃蟹、公鸡脚下的蟋蟀、柳条上的鸣蝉等等。白石老人的作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都知道老人家的作品经历过两个阶段,而这个转折,被称为“衰年变法”。这种创作手法,是白石老人步入知天命之年后,自创红花墨叶新画法。在齐白石定居北京后至去世的近四十年里,风格日臻成熟,最后达到炉火纯青、返璞归真的境界。而本文所讲的这幅图,就是白石老人“衰年变法”的标志代表作。这幅画很特别,主体是一只很奇怪的鸟,有一半篇幅却是白石老人的文字说明。

这幅画中的鸟儿叫做“趣儿”,它可是一只了不起的怪鸟。这幅《趣儿》最后竟被人以4.2亿的天价收藏,此外,在北京白石故居举办的“天然之趣”展览会上,白石老人的这幅《趣儿》还被安排在C位。可是,这幅怪鸟图,网友们看后,却纷纷感慨:“我不服!”到底有什么不服的?要知道,这可是4.2亿的作品,是白石老人的代表作啊。大家不妨参照一下图4。

图4《趣儿》

看到图画后,大家是不是愣住了?是的,就是这只怪鸟。乍一看,这只鸟的线条非常简单,甚至没有任何的细节刻画,只是一个简单的轮廓而已。更有甚者,这只鸟还非常大,到底是什么品种的鸟?一时半会还真看不出,麻雀?不像!喜鹊?更不是!乌鸦?也不是……这么简单的鸟,我们也都能画出来吧?难怪网友会不服。这只大怪鸟到底有何内涵?白石老人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了这幅作品?

其实,关于这幅作品的来历,白石老人已在落款中做了说明。原来这幅作品的成画时间是在1919年,那是一个风云突变的年代。而就在那一年,白石老人开始了他的“衰年变法”。换言之,这幅作品就是白石老人顿悟的标志。此外,画中的这只鸟,它的原型并非真实的鸟,而是一块砖头上自然呈现出来的印记而已。原来当年齐白石和张伯任在法源寺中畅谈,闲聊之际,白石老人突然发现地砖上有一鸟儿的痕迹。齐白石恍然大悟,这个印记可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没有任何的人为痕迹。于是,白石老人立刻将这一印记画了下来。这就是这幅《趣儿》的由来。

这幅作品是齐白石衰年之变的见证,对齐白石而言,绝对珍贵!因此,在往后的40年,白石老人更是将其随身携带,每逢闲暇,都会掏出来细细琢磨。画作的线条虽然很简单,但恰是这种返璞归真的神来之笔,才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杰作。白石老人一生都在追求这种境界,而这幅“趣儿”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白石老人后半生的创作指引。[笑]








淡看云卷云舒之善者


说齐白石的画看着简单,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因为那只是看起来简单而已。事实是,齐白石的画一点都不简单,因为看他的画不能看他画了什么,还要看他没画什么,这才是最难的部分。齐白石的厉害之处是不落古人窠臼,独成自己的图式,比如大写意的植物,配工笔动物、草虫,墨叶红花,色彩浓艳,堪称一绝。比如他的山水,看似随意涂抹,不事细节,其皴法为古人所无,造景写境,都能自出新意,一改旧风。这些都是他的画作值钱的艺术原因。至于商业上,当然还有操作的原因。





性命幽观


天地一人齐白石(连载10)

刘晓林

四、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白石老人终生在向宇宙的“造化”最大限度地学习,前贤与今人都是自己的学习对象;他也终生在向自己的“心源”最大限度地攫取,以至于给我们造成了错觉:他的学习他人莫非是为了最终树立自己?我认为齐璜可能有如此的些许“野心”,但更多的则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你我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艺术家更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则,一个笼罩在他人光辉下的“画匠”,纵使技艺再娴熟也只是他人的影子而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白石老人的艺术感悟与创作原则,他也希望喜欢自己艺术且从事艺术的工作者们能够践行。

20世纪的中国大画家中“信徒”最多者当推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三位,他们以各自的惊魂绝艳之“功”和无与伦比的“魅力”书写着各自“阵营”的传奇。平心而论,三位都在自己进行着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承担了教育家的“育人”工作。他们不仅是在画自己的画,他们也在画自己的人——成就自我,影响他人。相对而言,齐翁较徐张二公更为强调“我之为我”的必要;反映在作品的面貌上,便是“齐派”的夺人心魄。换言:白石老人吸收了许多营养,他在艺术上却始终给人有些“惟我独尊”的感觉。〈徐青藤、八大山人、吴昌硕等人的艺术都曾是白石老人的由衷至爱,齐璜曾在过去的某一大发感慨:“青藤雪各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来世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来世在哪里?你我可以对他人钦佩,但膜拜是不必的。我认为今世的齐白石没有对任何人膜拜过!他遍学百家,他始终是他。一般的艺术家常会在学习之时将自己笼罩在他人光影之下,欲出不能;好一些的艺术家多会秉持“学时有他无我,化时有我无他。”到白石老人这里则是别有洞天的景致: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以“核心构成”存在着。他在早期学清代人物画家焦秉贞、费丹旭、改琦、钱慧安等人时自己没有迷失、向胡沁园、王湘绮等人学习时他没有迷失自己,纵使学艺术特征鲜明如徐青藤、八大山人、吴昌硕等人,齐白石依然还是齐白石!这实在是不得了!齐白石一生都在把他人化为自己的影子与附庸,而自己在不断前行中使个人的艺术更加神采倍增、风华绝代。

宇宙仿佛是无所不能的魔术师,她将万物做了若干的划分。众多的艺术家们不可能整齐划一,处在同一层面。有的默默无闻,有的名声显赫。有的昙花一现,有的日月永驻。黄宾虹先生在1934年的《画法要旨》将画家厘定为“文人”、“名家”和“大家”三个层次;其认为惟有“道尚贯通,学贵根柢,用长舍短,集其大成,如大家画者,识见既高,品诣尤至,阐明笔墨之奥,创造章法之真,兼文人、名家之画而有之,故能参赞造化,推陈出新,力矫时流,救其偏毗,学古而不泥占,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一代之中,曾不数人’。如果按宾虹翁的“标准”来衡量白石老的艺术,我认为可以庶几作等了。偌大的艺术界知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人不少,真正做到的则凤毛麟角了。

艺术上的“排他性”较其他行业更为严重,有了“我”何必再有“你”呢?一切皆可学,一切皆不可学。可学在于人之为人的共性,不可学则在于人之为人的差异性。而似我者必死无疑,除非你甘心于“奄奄一息”的境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成为大艺术家必须遵守的约束所在。于此,白石老人在中国美术史上方可屹立。不幸的是,齐璜的后继者们或才学不够、或心手不逮——濒临一死的局面出现了!


刘晓林九天居士


白石老人的作品融入了他对中国画毕生的心血,他在追寻先人脚步的同时也不断的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国画欣赏的是意境,简约不等同于简单。


素玄NO1艺术杂谈


齐白石大师说过:画画太像了不行,太媚俗;画画不像了也不行,有欺世之嫌!所以大师在像与不像之间平衡的登峰造极,所以看似简单却很有收藏价值!

齐白石先生的画美院出来的画家喜欢,挑着担子的市井百姓也爱看!齐白石以卖画为生,养活了一大家子几十口人,所以对当时买画的消费者研究的很透彻,产品细分到位,覆盖面广!哪里知道大师原本木匠出生,识字不足五百余,却精通国画,木雕,篆刻,诗文,书法……也是绝了


楚襄蛮


白石老人的画、若看似简单、但实在不简单!…

他的画来自生活中最平常的画、一般老百姓、或一般常人、觉得生动有趣、而且真实活現、很受人们的喜爱!…

另外、有艺术的、中上层的人、受到深厚敎育的人: 觉得白石老师的画技法很高、所画的内容: 无论用墨着墨、颜色、轻重佳备、比例准确、题材鲜活、内容丰富多彩!…很受人们的喜爱及赞誉!……


广州一海浪


画虾是虾,画虾还是虾,画活了,价值难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