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被不看好的将领,靠着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不才讲史


不被看好的将领,又通过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人生逆袭的,首推韩信,其次还有刘关张三兄弟等。

首先说说韩信

韩信我们都知道,早期极为落魄,然而他却不屑于做一个普通人,一心想着封侯拜相。在平常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好吃懒做,只会异想天开的无赖!

韩信在从军入伍之前,正是因为被人所瞧不起而受过胯下之辱!

哪怕是在从军之后,早期也是没有受到任何重用的。他先是投奔了项梁,然而也只是留在部队,默默无闻而已。项梁战死后,韩信归于项羽帐下,项羽让他做了一个郎中,他多次向项羽献计也都没有被项羽所采纳!

再后来,韩信离楚归汉,在刘邦的麾下做起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基本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直到后来多次与萧何交谈,得到了萧何的赏识。在萧何的引见之下,才开始被刘邦所重用。

此后的韩信一路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最后更是在围剿项羽的大战中先是用“十面埋伏”之计兵围项羽于垓下,继而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敌兵士气,终而导致了项羽兵败自刎!!

韩信依靠自己的实力封侯拜相,被封为王。

当然,后面韩信的结局并不好,不过,那都已经是后话了。

再来说说刘关张三兄弟(其中有野史与小说的成分)

有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国之初,各路诸侯群起之时,刘关张三兄弟是最为人所瞧不起的。

其中,刘备的祖上虽出身皇族,但是到了刘备这一代其实已经非常贫苦了,早年为了生存,刘备靠织鞋为生。

关羽更是一个因为在家乡犯了事而逃离在外的逃犯!在逃亡的过程中卖过枣.......

张飞就更不用说了,早年就是一个杀猪屠狗之辈.........

桃园三结义之后,三兄弟走到了一起,立志共谋天下大事。可想而知,如此杀猪贩履之辈又如何能够让得其他的诸侯与将军们所瞧得上呢?

后来,曹操假托皇帝诏书,集天下英雄对付董卓。就在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之时,却被董卓方的猛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正在大家头痛之时,仅是马弓手的关羽请缨!!

这才有了温酒折华雄的故事。

此后,三兄弟靠着自己强悍的战斗能力,一路征战,共同打下了蜀汉政权。


暗夜思考


蒋介石:毛泽东就是一个农民。

我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就是长征了。中央红军出发前有8万多人,等到陕北之时,仅剩下数千人。而长征路上,让红军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一战,就是“四渡赤水”了。

当时,蒋介石调动150多个团,想把红军剿灭在云贵川边境。而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将国军耍得团团转,成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也是因此,“四渡赤水”也被认为是毛主席最逆天的军事壮举。

这一战中,蒋介石对局势的态度也很有意思。

一渡赤水之时,蒋在日记中高兴地写到:

“匪向西窜,受川军此次土城之打击,则其愈西愈死矣。”

此时的蒋介石,以为毛主席这个农民要失败了。

等到四渡赤水之际,毛主席对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虚晃一枪。

这一招,吓得蒋赶紧调滇军“救驾”。滇军一走,就给毛主席率军渡过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制造了机会。

事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殊为一生用兵莫大之耻辱”。此后,蒋介石对毛主席的用兵能力,再也不敢小觑。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粟裕。相比林帅和陈赓大将这样成名很早的将领,粟裕曾长期默默无闻,不被人所看好。特别是开始长征之际,他并没有跟随大部队长征,而是被组织上留下来,待在南方打游击,这对他以后的发展相当不利。然而他却硬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在解放战争中打出了威名,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土地革命期间,粟裕默默无闻;抗日战争时期,他依旧默默无闻。抗战时期,他并没有在八路军部队工作,而是在新四军工作,远离军委总部。他先后担任新四军中担任副支队长、师长等职务。相比八路军和军委总部在在一起,留在新四军工作的粟裕,显然有点落寞。而当时新四军中最有名的将领是彭雪枫,粟裕也多少有些暗淡。

当时军委总部的对八路军的关注显然是超过新四军的,即便关注新四军,也不会注意到有个叫粟裕的将领。

然而正是这个默默无闻的粟裕,却在解放战争中打出了威名。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在鲁南战役中歼灭国军五大主力部队之首的整编74师。在济南战役中全歼济南守敌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两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以下将领23名。他率华东野战军参与淮海战役,在整个淮海战役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因为这样的赫赫战功,粟裕成为新中国第一大将。


袁卫宇


蒋介石在当黄埔军校校长的时候,他就没有看好徐向前,当时的他是看走眼了。为此,错过了徐向前也成为了蒋介石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

那么,为何蒋介石会错过徐向前呢?

我们从头来说一下吧,大家都知道徐向前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而且他还是黄埔军校最为优秀的学生之一。

他进入黄埔军校的引荐人正是毛泽东。

当徐向前来到黄埔军校的时候,他还认识了很多当时比较有远大志向的人。可以说能够入读黄埔军校的学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

蒋介石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他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心腹了。

那么,要如何找到最为优秀的学生呢?

蒋介石想来想去,只有通过谈话来了解了。于是,蒋介石就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然后找一些学生谈话。

我们都知道的杜聿明、胡宗南、郑洞国等等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们都是黄埔军校时候,被蒋介石提拔起来的。

有一天蒋介石也找到了徐向前谈话。

但是,徐向前一项都是话不多的这么一个人。有的时候很多厉害的人物,他们都是不显山不漏水的。

徐向前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但是,当时的蒋介石觉得徐向前不爱表达,应该不是自己要找的人。于是,他就这样和徐向前擦肩而过了。

当然了蒋介石即使想要拉拢徐向前,徐向前肯定也会拒绝他的。因为徐向前早就认识毛泽东了,他们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战。

事实上到了战场上,一打仗的时候,蒋介石才叫苦不迭,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徐向前在太行山打的一些列的战役,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这时候的蒋介石才知道,原来徐向前才是那一个擅长打各种战役的优秀将领。

我们都知道,解放战争的时候,也是徐向前带领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阎锡山,解放了山西全境的。

可以说徐向前就是这样一个一开始没有被蒋介石看好,但是,到了战争的时候,靠着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成为了最为顶尖的优秀将领的人。


不才讲史


1928年初,第一次下野的蒋某人复出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他深刻反思了前一年8月桂系的“逼宫事件”,认为军事情报不及时和军队思想掌控不得力是两大原因,遂“痛定思痛”在总司令部内一口气任命了几十名侍从副官和联络参谋。其中“联络参谋”的主要职则。就是搜集各部队的内部情况和军事主官的思想倾向,这批新增联络参谋中有两个家伙,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军统大特务。



其中一个是黄埔二期的郑介民,另外一个就是黄埔六期肄业的戴笠,联络参谋的工作虽然名义上直接对蒋某人负责,但是却由其亲信王柏龄统一管理。之前戴笠在蒋某人下野期间仍然没有闲着,四处搜集情报工作“颇有成效”,加之原密查组长胡靖安的力荐,才被破格任命为总司令部上尉“联络参谋”,但是在1928年的那个时间段里,戴笠还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因为在当时的总司令部里,新锐军官和副官、参谋等几乎都是黄埔前三期的毕业生,拉帮结伙各具势力,唯独这个戴雨农是六期的小弟,地位不高,人微言轻,很是被那帮子黄埔学长瞧不起。戴笠甚至不具备直接晋见总司令和随意出入官邸的权力,许多辛苦搜集来的情报不能面呈,尽管7月间被任命为徐州戒严司令部少校副官,情况仍然没有多少改善。



不仅是他的黄埔学长们,甚至连总司令官邸的警卫、司机、厨师、娘姨们也都非常轻视戴笠,每次看见戴笠都直接喊:“小瘪三又来了”。尤其是侍卫长王世和最瞧不起戴笠,这个黄埔一期的奉化籍军官仗着宠信,一贯专横跋扈欺上瞒下,可他又是戴笠晋见必须过的一关,当时的戴笠又囊中羞涩没有多余的银子孝敬王世和,便只好使小钱买通警卫和司机等人转呈文件,这就犯了王世和的大忌。

有一次,王世和再次发现戴笠绕过自己晋见,于是在戴笠出门时破口大骂:“戴雨农,我下次再看见你私闯官邸,非把你关起来不可”!而未来的陆军中将(职务军衔)、军统大老板戴笠也不敢还嘴,只能默默夹着尾巴离开,并引以为奇耻大辱。戴笠发迹之后,终于动手脚把王世和赶下了侍卫长的位置,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这时候的戴笠因为没有专门的特务机构,几乎就是个“情报个体户”,工作起来不仅要起早贪黑,还要遭人白眼,没有什么人会认为他有出头之日。他每天很早出去搞情报,半夜三更回来后要分类整理,然后再请自己的同期同学徐亮用正楷誊写出来,草草睡一会之后,天不亮就要去总司令官邸候着呈交,手头有几个钱时坐黄包车,没钱时就要走着过去。

兹要避开王世和的纠缠,使情报顺利送给总司令秘书毛庆祥,那么比较重要的内容就会转到蒋某人手中,如果情报一旦被肯定,需要进一步调查和补充资料时,蒋某人就会嘱咐毛庆祥发给戴笠一笔经费。拿到经费的戴笠照例会抽头给警卫、司机、娘姨们一点好处,剩下的钱才留着自己花以及调查之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远不是后来那么权势熏天。



转机出现在1929年冬天,重掌兵权的唐生智宣布反蒋,戴笠奉命潜入河南进行策反活动,他首先拉拢了唐军总司令部军警稽查处长、黄埔二期生周伟龙,并通过他收买和串联了一批唐部军官,造成唐生智所部分崩离析,进而在中央军的武力攻击下很快土崩瓦解,唐生智被迫通电下野。而完成任务的戴笠受到重奖,同时晋升中校联络参谋,成为总司令部的后起之秀。

从此戴笠的份量明显加重,中原大战期间负责瓦解西北军,成功收买石友三等人倒戈,再单独负责张学良东北军的对接工作,开始独挡一面。



1930年末成立第一个特务组织调查通讯小组,建立所谓的“十人团”,开始与中统特务机关的前身“党调处”分庭抗礼,1932年复兴社成立,戴笠在胡宗南的力荐下出任特务处长,力压黄埔二期的郑介民,1934年再兼南昌行营调查科长。

也就是说,从1928年正式从事特务工作开始,戴笠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成为军统前身“特务处”的老大,完成了从“小瘪三”到令人谈虎色变的特务头子之逆袭。1937年成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老军统)二处少将处长,1938年成为新成立的军统局副局长,从上尉混到少将,也仅仅用了九年光景。


度度狼gg


粟裕大将。彭总贺总等人干总指挥的时候,粟裕才是警卫班长。随着时间推移,杰出的大兵团指挥能力逐渐显现,十大元帅之后的十大将榜首,威武。胯下之辱的韩信在项羽账前干的是执戟郎,官职和粟大将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项羽处志不能伸加入刘邦阵营,没想到仍然不被重用,于是当了逃兵,抓回来喊冤称才能无法施展,被封为治粟都尉,以观后效!再一次辞职开溜。于是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登台拜帅,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等等等,实现了人生逆袭


内事外事不决问我


刘源上将绝对能上榜,41岁入伍,49岁做到中将,58岁到了最高军衔。


重名又重姓


从骑奴靠裙带关系而一飞冲天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卫青本就出身低微,而且还是私生子,长大后跟随二姐卫子夫在平阳府做骑奴,后来汉武帝一次打猎后到平阳公主府看上了做歌女卫子夫,并且将他们姐弟俩一同带进了皇宫。

卫子夫得到汉武帝宠幸后,遭到了皇后陈阿娇的嫉妒,卫青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好在得到了公孙敖帮助才死里逃生,汉武帝知道这件事后开始重视卫青。

汉武帝决定向匈奴开战后,便派出了四路大军,分别由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卫青各统领一路。这其中最被人瞧不起的是骑奴出身的卫青,最被重视的则是被匈奴称为飞将军的李广。最终战役的结果却出乎意料,李广全军覆没惨遭生擒,最后侥幸逃脱;公孙敖部一万军队仅有三千生还;公孙贺部无公而还;只有卫青率军大胆长驱直入,攻破了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打破了匈奴自从汉朝初年以来不败的神话!也从此顶替了李广等将,成为了汉武帝最为倚重的将军。


小伤聊史


这样的将领有许多,远的不说,方城就讲一个红军将领的故事,我觉得他的经历更丰富、更曲折、更有现实意义。

他就是开国上将周纯全。

周纯全,湖北黄安人,出身贫苦。十二岁时,家里东挪西借,供他上学读书。读完初小,家里实在无力供他再读下去,十六岁的周纯全便到汉口一家纱厂打工,补贴家用。汉口,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周纯全由此开始成为了一名工人运动的骨干,“二七”大罢工时,周纯全被选为工厂支援“二七”大罢工后援会的会长。

1926年,回到家乡的周纯全,加入了共产党。转年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不久便担任了信阳县委书记。

1930年,鄂豫皖苏区成立,年轻有为,根正苗红的周纯全被选为特委常委。张国焘到达鄂豫皖根据地后,实行左倾路线,工人出身的周纯全被提拔为鄂豫皖苏区政治保卫局局长。不久,张国焘进行白雀园大肃反,冤杀了许多红军将士,身为政治保卫局局长的周纯全难咎其责。

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时,周纯全先后担任红10师政委,红9军,红31军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一跃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四号人物。

1935年8月,在松潘县沙窝寨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为了团结红四方面军,促使张国焘率军北上,中央对张国焘做出了妥协与让步,红四方面军的几位主要领导干部进入到中央政治局,周纯全增选为政治局委员,并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张国焘南下失败后,不得不三过草地,北上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合,周纯全进入抗大学习。

人生有高潮,便有低潮。抗大毕业后,周纯全被分配到陕北公学任协理员,成为了一名营级干部。沉重的思想压力,巨大的心里落差,并没有使周纯全消沉下去。他任劳任怨,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弥补过去自己给革命所造成的损失。

二年后,周纯全被任命为抗大一分校副校长,校长,并率领一分校的全体师生东渡黄河,到晋东南、山东,开展敌后办学。抗战胜利前夕,周纯全任山东抗日根据地滨海行署副主任。

抗战胜利后,周纯全随十万大军入东北,任本溪湖煤铁总公司总经理,一年后,任辽南行署主任。随着东北战事的升级,像周纯全这样革命意志坚定,斗争经验丰富的军地两用人才开始脱颖而出,不久他调任辽南省委副书记,之后又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东线战勤司令部司令员。

林总手下无弱兵,周纯全因支援、保障前线工作有力,被任命为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全国解放后,任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主抓海南岛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

长期的辛劳工作,使周纯全在川陕根据地作战受伤的右眼完全失明,但他无怨无悔,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奋勇向前。

抗美援朝开始后,原本到朝鲜前线了解战场后勤保障工作的周纯全,被彭总当即任命为志愿军后勤政委,配合他昔日的老部下,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的洪学智,主抓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军令如山,周纯全甚至没来的及交接中南军区的工作,便投入到严酷而又紧张的工作中去。

面对美军疯狂的“绞杀战”,周纯全千方百计,创造性的实施战场保障工作。如夜间行车、设置防空哨,重点路段设立对空作战部队,医院靠前设置等等。由于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周纯全与洪学智所领导的志愿军后勤司令部,获得了彭总、中央军委的高度赞扬。

三年的抗美援朝经历,无疑是周纯全一生最为辉煌的时期,他以自己坚定而又卓越的领导能力,赢得了广大志愿军将士的尊敬,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赞誉。

抗美援朝停战协议签定后,周纯全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55大授衔时,周纯全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5年7月28日,周纯全上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方城阙


刘秀。

朱元璋说刘秀曰:

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

刘秀这个人呀,既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一般来说,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被别人评价为好人,心中是会有一点不舒服的。

对不对?

说人是一个好人,这其中有一点点可惜和瞧不起的意思在中间的。

好人!不是褒义词。

但是,朱元璋说刘秀是一个好人,那真的是既实事求是,也表达的是尊敬褒扬之意。

并没有可惜和瞧不起的意思。

甚至可以说朱元璋对刘秀是“心向往之而不能至”也,谁都知道,朱元璋不是一个“好人”!

刘秀真的是一个好人!

所有的人都认为,刘秀这个好人真的不适合去打仗,包括他的大哥刘縯,刘縯常把刘秀“比之高祖兄仲”。

刘縯的意思是说“弟弟你就和咱家祖先刘邦的那个窝囊哥哥似的,只会种地,哥哥我会打仗,会造反,弟弟你等哥哥我做了皇帝享福吧!”

这不怪刘縯瞧不起刘秀,刘秀确实看起来就是一个种地的好手,怎么看也不是冲锋陷阵的人,他一天几遍的往地里跑,每天担心的不是天气就是庄稼,要么是庄稼地里的害虫。

怎么看刘秀他也只是一个过日子的好人,和杀人盈野的大将军实在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天下大乱,好人没有了日子好过。

刘秀也就骑着一头牛上了战场!

一开始,也不怎么的,有他哥哥在前面冲锋陷阵嘛!显不着刘秀的锋芒。

后来,哥哥被杀!刘秀更像是一个“窝囊废”了。

既不敢穿孝也不敢哭泣,反而“害怕”的跑去杀了自己哥哥的刘玄面前大骂自己的哥哥不服皇威,实在该死。

“真是一个懂事的好人呀!”刘玄说。

再后来,刘玄政治集团一直认为——刘秀是一个可以相信的好人。

派他去了河北收拾山河,

于是刘秀北渡黄河,终于露出了狰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