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名人有哪些关于吃的趣事?

元元的天下


最有名的当然离不开杨贵妃,杨贵妃生平最喜荔枝。而由于深受唐明皇的宠幸,所以皇帝对其言听计从。据史料记载,当时远在长安的皇室为了尝到荔枝,竟然从广东通过驿站运荔枝。所以才会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二个就是“珍珠翡翠白玉汤”,在朱元璋少时,曾有一户人家可怜他给了他一碗汤。朱元璋觉得天下竟有如此美味,在感谢那户人家后继续上路。之后,朱元璋起兵反元,最后建立大明王朝。当上了皇帝的朱元璋吃惯了山珍海味,想起了当年的那碗汤。于是派人去找到当年做汤的人家,并让御厨做出汤来。但御厨却无论如何都做不出让朱元璋满意的味道。有一户人说自己就是当年做汤的人,朱元璋亲自去讨教。病榻上,老者奄奄一息地说当年的汤不过是用糙米、青菜、豆腐煮出的汤罢了。


还有一个就是苏东坡,为什么不写菜名?废话,他的菜太多了不仅自己吃,还要推广大家一起吃“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据统计,以东坡为名或有关的菜肴有至少几十种.....古往今来第一大吃货!非他莫属。

(选自哔哩哔哩的历史那些事,很推荐去观看)



最后,欢迎一下乾隆。辣个一路吃喝的男人(滑稽)


作者球



蒋介石作为中国的统治者,虽然政治上腐败,军事上独裁,但是在生活上却很简朴,不喝酒,不抽烟,不喝茶,终年喝白开水,在饮食上也很清淡,基本上是小米粥加咸菜,或者以素菜为主,遵从少食多餐,每顿饭吃的都不多。


在蒋介石厨师的记忆中,蒋介石每天吃什么基本山都是厨师说了算,有什么烧什么,蒋介石也就吃什么。蒋介石经常吃的是咸芋头、烤地瓜,还有炒冬笋和雪里红之内,大鱼大肉基本上是不碰的。


正因为蒋介石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其他人最害怕蒋介石请客吃饭,吃不好,更吃不饱。有时候对方身上有烟味,就会遭到蒋介石的一再追问,搞得吃饭的人很尴尬。



蒋介石又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人,十分讲究请客时的位置排序,吃什么菜这是宋美龄来安排,但是座次却是蒋介石关心的事。而且蒋介石请客不喜欢单数,尤其是“13”这个数字。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就只好找身边的亲信来凑数。这对于亲信来说,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受罪。


而关于吃饭,蒋介石在第三次下野时还闹过一个笑话。


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下野后的蒋介石依照惯例回到了家乡奉化溪口镇。以前蒋介石都是待不了多少天又卷土重来,哪知道这一次居然呆了几个月,使得溪口的后勤没有跟上来,让蒋介石的随从们吃不饱,也吃不好,可是又不敢跟蒋介石说。



有一次蒋介石问自己的医官熊丸:“在溪口住的怎么样,吃的好不好啊?”


熊丸也不敢直说,而是拐弯说:“吃得好,顿顿吃鸡。”


蒋介石听完很满意,而宋美龄听后则忍不住笑出来。宋美龄说:“他说的吃鸡,其实是咸箕,咸箕也就是腌制的青菜。”蒋介石听完也是尴尬的笑了几声。


没多久,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后勤逐步得到改善。


以上细节都是蒋介石身边的随从或者亲信的所见所闻,可信度还是很大的。


对此,你还知道蒋介石关于吃的趣事吗?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毛主席请溥仪吃饭。

末代皇帝溥仪因为层给日本人当过“傀儡皇帝”,在日本战败后被苏联抓了起来。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将其移交给中国。1959年,溥仪经过多年劳动改造后,被列入首批特赦名单。溥仪回到了阔别35年的北京。

1962年新春佳节,毛主席以私人名义在颐年堂内宴请溥仪、章士钊、程潜、仇鳌、王孝范,等多位社会名流乡友。菜肴也比日常要多一些,还喝上了葡萄酒。

章士钊、程潜等人到的比较早,毛主席幽默的说:“今天请你们来,是要你们陪一位客人。他以前还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

在座的各位名流不知是谁,正在纳闷之时,一位50来岁,瘦高个的人,面带微笑地走进来了。这人大家都没见过,也是一头雾水。毛主席热情的介绍说:“不认识吗,他就是宣统皇帝嘛!大家的老上司啊!?”众人才知道,原来毛主席今天请的主宾是溥仪。

溥仪对于“皇帝”一词很怕,出了一身冷汗。溥仪是真怕新政府追究他以前的事,所以,心里也有些拘束。毛主席看出溥仪等人的拘谨,说自己爱吃辣椒,还给溥仪夹菜。溥仪有些“受宠若惊”,也不管毛主席给他夹什么菜,两三口就给吃完了。

毛主席给他夹的菜是辣椒炒苦瓜,等他吃完以后,毛主席问他:“甜吗”。正在紧张的溥仪慌忙回了一句,甜。众人哈哈大笑,被溥仪给逗乐了。宴会的紧张氛围,也少了很多。

毛主席还开玩笑的指着仇鳌和程潜等人,对溥仪说:“他们的辣味最重,不当你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这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喽。”溥仪和程潜等人听毛主席这么说,也是乐的前合后仰。

宴请结束以后,溥仪对那道辣椒炒苦瓜印象很深。这道菜吃下去是又辣又苦,但是,嚼起来很香,还有些发甜。溥仪的以前生活,就是充满苦涩。溥仪也希望在新社会,能够有新生活。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与你分享。


“吃文化”是咱们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给咱们中华文化添加了色香味。毫不客气的说,其他领域咱们不敢称第一,但是在吃方面,我们称老二,没人敢称第一。简单的总结一下,俺们的吃文化就是:吃得精、吃得香、吃得有味。



但是,也不是任何关于吃的都很美好,清朝的“祭肉”就贼难吃。

白水猪肉

清朝起源于东北,入关后为了提醒后辈们不忘本,祭祀的时候会给王公大臣们分食“祭肉”。别想着这是重大宴会,食物一定很好吃,我给你说说这祭肉的做法,看看会不会流口水。

将一大块猪肉放入锅中烹饪,一般猪肉翻卷即可,不放任何佐料,就是简单的清水猪肉。如果全是瘦肉那也倒还好,可现实很残酷,往往是肥瘦搭配。这种清水肥肉,一口下去,啧啧,想想就很销魂。

《延禧攻略》中就有一个场景,大臣们在食用祭肉的时候,有人偷偷夹带食盐,被大猪蹄子乾隆识破后处死。在历史上确实也是这样,往祭肉里偷抹上食盐,是亵渎祖宗,属于重罪。

我曾经因为腰伤,食用过白水煮老母鸡,那味道甭提了,一口下肚,瞬间灵魂升华。

梨子沾辣椒

身为湖南人的毛主席,喜爱辣子那是出了名的。

1935年9月29日,杨得志率部占领了渭城,刚入城不久,主席就来到渭城。

因为主席事先没有打过招呼,来得很突然,杨得志一时半会弄不到好吃的,就只得急匆匆叫人去附近街上买一些当地产的梨子。

主席到来后,看着桌子上摆放着梨子。杨得志不好意思的说道:“主席来得仓促,实在找不到别的好东西,只能在街上买了梨子”。

“梨子是好东西,甜润可口,你们这里有没有辣椒粉?”

辣椒粉?杨得志不知道主席要干嘛,叫人取来辣椒粉。只见主席将切好的梨子沾着辣椒粉吃。

“酸甜苦辣,人生四味,这沾着辣椒的梨子酸甜辣都有,就是没有苦啰,来,来,你们也尝尝。”

众人听得此语,也饶有兴致的吃将起来。


想想我也流口水,在云南有一种吃法跟这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青木瓜沾着辣椒面吃,那可真是绝妙的味道啊!

青木瓜的选择,得用那种接近成熟的,这样不至于过酸过甜,淡淡的酸味恰好。木瓜酸的味和辣椒面的麻辣混在一起,送入口中,跳动着舌头上的每一个味蕾,那味道不摆了,爽口开胃。


贱议你读史


周总理的酒量很好。他曾经说过:红军长征路过茅台镇时,一两多的酒杯,喝了二十五杯,神智清醒,没有耽误一点儿工作。


开国上将许世友出身少林,在战争年代曾当过十一次敢死队长。

许世友有两句名言。第一句,“戒饭可以,戒酒不行”。第二句,“冷酒伤肺,热酒伤肝,没酒伤心”。

许将军把茅台酒当成了命,号称是千杯不醉,最多的一次喝了整整一脸盆。

据他的秘书回忆,许世友一生喝过的茅台酒能有30卡车之多,每次发了工资,都要拿出一半的钱来买酒。


许世友酒量大,酒风强悍,与别人拼酒时,派警卫员监酒,谁少喝一滴酒,非打即骂,久而久之,大家都害怕和许世友喝酒。

后来消息传到周总理耳中,就找了个机会敲打许世友。

周恩来请许世友喝酒,两个人一人一瓶茅台酒,喝完后没分出高下,又上了两瓶,许世友渐渐喝得慢了,周总理豪情不减,喝完后再来两瓶。最后把许世友喝到桌子下面去了。


醒酒后周恩来乘机开导许世友:年纪大了,和人拼酒不但影响身体,还影响团结,我给你定个规矩,每次喝酒不要超过半斤。

许世友对周总理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喝酒没有再超过半斤。


花近高楼1


说起鲁迅先生,一名斗士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脊梁也会涌上心头,其实鲁迅先生同时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有血有肉的人!

鲁迅先生先是在日本求学,学习医术,后来弃医从文,回国后投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大学任教!

鲁迅先生在吃这方面有不少趣事!

一、酷爱甜食,如同小孩一般可爱!

鲁迅先生比较喜欢吃甜食,特别是糖果和糕点之类的,每次发了工资都要买上一些。

一次,一位朋友从河南带回来两包柿霜糖送给了鲁迅。鲁迅收到后就开始大吃特吃起来,待到许广平看到的时候就对鲁迅说,柿霜糖是用柿霜做成的,如果嘴角上火生疮,用这个糖涂一涂就好了。

这个时候柿霜糖已经被鲁迅吃掉了一大半,听到许广平这么一说,鲁迅就如同小孩一般赶紧收了起来,以备以后可以当药用。

可是半天没过,鲁迅先生看着那些柿霜糖,就忍不住了,觉得已经吃掉了一大半,而且上火生疮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儿了,于是乎,一口气吃了个干净!

二、爱吃辣,原因让你我惭愧!

据说,有一次鲁迅先生宴请胡适(这个时候两个人还没闹僵),席间有一道菜——梅干菜扣肉,这是典型的南方菜,胡适非常喜欢吃,吃了几口以后非常差异,就问道:菜里为什么有辣椒?因为他认为绍兴一带的人并没有吃辣椒的习惯。

而鲁迅也坦言,家乡的风俗是不喜欢吃辣椒的,但这是自己独有的习惯。因为当年求学,到了夜深人静苦读之时,就困意难耐,鲁迅就采用吃辣椒的方式解困,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喜欢辣椒的习惯!

鲁迅先生求学惜时刻苦的态度,真是印证可他那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

三、豪气大方,招待客人不含糊!

鲁迅先生虽然在吃上颇有乐趣,但是自己在家时,并不十分讲究,喜欢吃糖,吃的却是廉价糖;喜欢喝酒,喝的也是散酒。

但是如果有客人到来,鲁迅的好客热情就会显露无疑。

一是带人下馆子毫不含糊!鲁迅招待客人的时候,会带他们去北京城著名的餐馆,而且不用菜谱就可以点出许多的招牌菜!

二是亲自下厨,做饭讲究。鲁迅在吃上面乐趣很多,做饭上也颇有心得。据说有一次,他给一位友人亲自下厨,做了一道干贝清炖火腿,蘸着胡椒吃,那叫一个美味!

总之,鲁迅先生不客气的讲是一个被文学成就掩盖的“文学家”!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说到历史名人关于吃的趣事,就不能不说天字第一号吃货苏东坡了。

苏东坡有位好友,叫佛印和尚。佛印虽是出家人,但是豁达洒脱、不拘小节。一天中午,佛印精心烹调好一条鱼,正准备吃,忽然听说苏东坡来了。这吃货最怕另一个吃货来抢他到嘴的美食了。佛印急中生智,把鱼扣在了一口磬下面。但苏东坡的鼻子早就闻到鱼香了,他看到佛印有点不自然的神态,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马上心中有数。

于是,苏东坡开口说道:“我今天写了个上联,但是下联想不出了,特来请教。”佛印一听,赶紧谦虚道:“你这个天下文坛领袖都不会,我哪会啊,说来听听。”苏东坡说:“这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听后笑了:“学士糊涂了,这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连忙赞道:“没错,没错,庆有余,磬(庆)里有鱼(余)就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明白,糊涂的是自己。他也哈哈一笑,就请苏东坡一起吃鱼了,因为再不吃冷了就没味道了。

这个故事的真假未知,我估计杜撰的可能性更高。但是苏东坡吃的趣事还有很多。在宋朝,猪肉是上不了台面的。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之后,穷啊,其他肉吃不起了,只能吃猪肉。但他可不是一般的人,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吃货啊,于是自己研究猪肉的烧法,还写了一首《猪肉颂》:

《猪肉颂》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瞬间就把猪肉的档次抬高了。据说他研究出来的烧法,就是“东坡肉”。

关于“东坡肉”,还有一种法。苏东坡被贬到杭州为官的时候,疏浚了西湖,改善了民生,这一年大获丰收。老百姓很感激苏市长,过年的时候送了很多猪肉来。苏东坡推辞不掉,于是叫人把肉按他的方法烧好,送给参与疏浚西湖的民工们。百姓们很感动,就把这肉称为“东坡肉”。饭店还仿照着做“东坡肉”,大受欢迎,遂成杭州名菜,直到现在。

政敌们看到苏东坡在杭州这么爽,他们就不爽了,故意歪解“东坡肉”的来历给皇帝打小报告说:苏东坡在杭州政绩很差,老百姓都恨不得吃了他。皇上一听:再贬!于是把苏东坡贬到了当时还是极恶之地的岭南。

政敌们心想:这下子看你还怎么爽?没想到,苏东坡到了岭南一看,嘿,这里还有一种以前没吃过的好东西:荔枝!一边吃,一边又开始写诗:

《食荔枝》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实,苏东坡的被贬生涯是很穷困潦倒的,而且还有脑袋随时搬家的危险。但是,大诗人在如此穷困危险的境地,依然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乐此不疲地去探索美食,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或许就是坡仙千百年来依然魅力不减的原因所在吧。


牛皮社


历史上名人关于吃的趣事,大宋第一吃货苏东坡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不服来辩。

人生在世吃穿住行,吃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也最能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作为大宋首屈一指的大词人,无论政治上如何跌宕起伏,在吃这方面苏东坡从来不居于人后,而且他做的很多词都和吃有关,如果舌尖上的中国在宋朝出现,那么苏东坡就是拍“舌尖上的宋朝”导演的不二人选。


苏东坡一生三起三落,有人说苏东坡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而正是这种被贬的人生经历,给了苏东坡尝遍天下美食的机会。苏东坡擅长诗文、书法,对于烹饪美食有很深的造诣,一生写了50余首和吃相关的词。

苏东坡即使被贬,也能喜笑颜开的走一路吃一路。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嫡到黄州做官,初到任时,就写了一首词,名字叫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大家看看,这不就是吃货本尊吗?

大家最为熟知的应该就是“东坡肉”了,“东坡肉”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可见人们对苏东坡吃货本性的认可。

苏东坡十分擅长做荤菜,在黄州期间就研制红烧肉,并作了《猪肉颂》这首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连贵族阶级不屑吃的猪肉都能让他垂涎三尺、欲罢不能。直到他在杭州做太守期间,东坡肉才真正发扬光大。当时西湖被水草湮没,经常发生水患,苏东波组织人员治理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重新焕发了青春。老百姓很感激他,知道他喜欢吃红烧肉,就相邀同去给他送猪肉,可他收到的猪肉实在太多,又不方便储存,于是便用自己研制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送给了百姓和民工。大家一吃,我的天哪,肉香味美,肥而不腻,简直太好吃了,人们便将这道菜命名为“东坡肉”。后来这道菜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传统佳肴。

苏东坡无论被贬到哪一个地方,都能化美食为力量,贬谪惠州做官期间,他觉得荔枝特别好吃,就写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贬谪到了儋州,就是现在的海南,他又对生蚝爱不释口,就给他的儿子苏过写信说:“不要让朝廷的士大夫知道牡蛎好吃,我担心他们会争着往海南,来分吃这样的美味。”哎,谁会抢你的生蚝,你已经被朝中士大夫赶到天涯海角了,还担心他们抢你吃的。

苏东坡不但会吃,而且吃完之后还能写出美丽的华章。在他的口中,一切美食都是应对坎坷生活的力量,对之有着无限的向往,他把对美食的爱好,写成一篇篇让人羡慕的诗词,让他的吃货秉性和璀璨诗文相映成辉,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才华横溢、不惧人生坎坷、又热爱生活的光辉形象。


清悠初见


一个爱美食爱生活的吃货特地来报到,闲话不多说,直接开门见山说说历史上到底有哪些与名人相关的美食趣事轶闻。小翰今天就说说以下几个人物吧。

周总理和许世友拼酒,借机劝诫许世友莫贪杯莫逞能

许世友是开国上将,这个人也极其具有传奇色彩,他原是出身少林,视死如归,在战争时期做过十一次敢死队队长。这人生平有两句几乎人人皆知的名言,第一句就是“戒饭可以,戒酒不行”。第二句――“冷酒伤肺,热酒伤肝,没酒伤心”。很多熟知他的人都知晓,此人嗜酒如命,没有酒是不可以生存的,曾被称为“千杯不醉”。更有甚者,他的一半工资都被用来买酒贪欢。



哈哈,不过正所谓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伟大的周恩来周总理的酒量很好,简直称得上是海涵。他曾经说过:红军长征路过茅台镇时,一两多的酒杯,喝了二十五杯,神智清醒,没有耽误一点儿工作。这个说法就不得而知了,或许酒这回事因人而异吧,不过酒多伤身,大家还是少喝为妙。



周恩来总理知道了许世友的爱好,怕他饮酒误事,特地跟他斗酒旁敲侧击一下他。周恩来请许世友喝酒,两个人一人一瓶茅台酒,喝完后没分出高下,又上了两瓶,许世友渐渐喝得慢了,周总理豪情不减,喝完后再来两瓶。最后把许世友喝趴了。

醒酒之后,周恩来乘机开导许世友:年纪大了,和人拼酒不但影响身体,还影响团结,我给你定个规矩,每次喝酒不要超过半斤。许世友对周总理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喝酒没有再超过半斤。这个喝酒的趣事实是妙哉,小翰表示很有教育意义,但凡是深爱的事物,只要是对自己影响不好的部分多于影响良好的部分,都不应该太深刻太盲目地去追求,而是随心所欲,动静皆宜。

苏轼与东坡肉、东坡鱼的轶闻

苏轼(即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意志低沉,事业失意,无心政务,幸好的是人比较能处理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到美食上面去了,自发发明了东坡肉。黄州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为百姓们造福和谋福利,深受百姓爱戴。正所谓是“爱屋及乌”吧,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当然,它也成为名垂千古的名菜。

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肉和东坡肘子外,他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文学家兼美食家苏轼雅兴大发,亲自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搞笑的是,他知道自己好友又来蹭饭了,于是乎便急忙忙地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哈哈哈,这个操作真的是骚极了而机智过人。

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字,苏字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左半部分是鱼,右半部分是禾。”(古代的“蘇”是如此写法)黄庭坚又道:“那把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黄庭坚早就知晓他偷偷把鱼放在何处。这次只能哑然失笑了。无可奈何,苏美食家只能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拿出来跟黄庭坚共享。真是可爱极了。


瀚海说史


说个比较神奇的故事吧。

三国的刘表知道吧,他手下的一万多士兵被一个云游道人用一瓶酒和一块肉都给吃撑了!

这位“神人”就是在“左慈戏曹”故事中,把曹操活活气死的的的左慈先生。

左慈,字元放,号乌角先生,庐江人。从小勤习五经,精通天文星象,最擅长道门幻术。

话说左慈这一天云游来到荆州地界,荆州牧刘表很快得知。

其时,黄巾军正以妖术迷惑天下,刘表根本不信左慈是什么得道之人,认定他也是一个妖人,打算就此将左慈除掉。

这天,刘表正在调动部下万余人的大军训练操演,忽然有人来报,左慈求见!

刘表一听,这不是主动来送死么,那就见见吧,随即命令刀斧手准备,一听命令便将妖人拿下问斩。

左慈进来,完全无视兵士们杀气腾腾的样子。看到刘表傲慢的神态,不慌不忙地说道,自己带来一份薄礼,为的是犒赏三军将士。

刘表一听,果然是妖人口气,竟然敢说用一份礼物犒赏三军。就问是什么?

左慈一抬手,说道:礼物在此。原来是一瓶酒和一块肉脯。

刘表看了又气又笑,身边的幕僚们也都掩嘴偷笑。

刘表挥手对身边的兵士说道,拿去吃了吧。

可是一个兵,两个兵,一直来了十几个兵,竟然拿不动那瓶酒和那块肉。

左慈微笑道:还是贫道来吧。

说罢,就把酒和肉拿到大帐之外,放在一张桌子之上。他叫兵丁们拿杯子来分酒,随后掏出一把小刀开始割肉。

他对众人说道:“今天,每人可得美酒三杯,肉脯一片儿。”

兵士们大笑,立刻排起长队,等着看这疯道士出丑。

然而,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排队的人居然全都分到了酒肉,果然是美酒三杯,肉脯一片儿。

于是,来排队的士兵越来越多。

已经吃完兵士们此时已开始赞叹:味道好极了!

后面排队的兵士们一听,甚至有点担心到自己这儿分不到了呢。

就这样,一万多士兵,注意是一万多士兵,每人都喝了酒、吃了肉。

再看那瓶酒,似乎就没有倒完的意思;那块肉,还是能不停地切下肉片来。

虽然每人看似分到的酒肉不多,但却吃了个酒足饭饱。

此时,刘表和幕僚们早被惊动,一同来到大帐之外观看这神奇的场面。刘表再也不敢杀左慈的念头了。

尽管左慈的“神技”听起来不可思议,可确实记载于《后汉书·方术列传》和葛洪《神仙传》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