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這個城市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邁克兒流


瀋陽是目前東北地最大的城市及最大的交通中心。城市等級為特大城市。城建綜合水平、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均居東北地區第一位。瀋陽已連續2年入圍新一線城市行列,未來瀋陽可能率先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國家中心城市,雖然瀋陽的發展還與發達的一線城市有不少的差距,但瀋陽目前也有自己發展的獨特優勢。

瀋陽是我國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就老工業基地而言,都面臨產業轉型、產業升級改造與優化調整升級等問題,有些是難題,有些則成了問題!同時人們還面臨思想觀念轉變等問題,瀋陽也不例外!

目前隨著營商等環境的不斷優化,瀋陽經濟的短板~民營經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整體經濟發展形勢不斷向好向優發展。瀋陽市目前已榮獲中國營商環境前十佳城市行列!

目前沈城建成區面積已突破600平方千米,居國內主要城市前10位左右,20年前瀋陽的建成區面積只有200平方千米左右(佔三環82km以內百分比約為45%左右),城區基本在2環以內,渾南除蘇家屯城區外,基本全部為農村!沈北三環以外也同樣大部分為農村!目前,隨著沈城的不斷南拓與北進城市已形成四環路(長132km),城市建成區最大直線距離已超過40km!城市高樓數量居全國第7位,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形象已初見端倪!


2000年的瀋陽城區



瀋陽四環圖


海闊天空218505852


瀋陽未來具體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是當然是不知道的,但這座城市需要經濟轉型,進一步解放思想,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瀋陽曾是全國十大城市之一,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沿海和中西部地區的城市相繼崛起,瀋陽這座城市是不斷在沒落的。就以GDP為例,1978年瀋陽GDP達到43.6億元,位居全國第五;而到了2018年瀋陽GDP只有6292.4億元,位居全國第32。

其實不只是瀋陽,東北城市相對來說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改革開放以來,東北三省GDP佔全國的比重不斷下滑,而在近日公佈的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顯示,東北三省的GDP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水,其中遼寧相比去年縮水了400多億元,因此2019年瀋陽GDP可能不增反降。

瀋陽是東北的工業大城市,經濟主要以重工業為主,而且國有經濟佔有重要地位,民營經濟活力不足。作為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瀋陽應該做好帶頭示範作用,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激活民營經濟,引領東北經濟發展。


錦繡中源


一座城市的發展潛力通常和區域位置、產業、政策及人的因素及息息相關。

區域位置能夠讓城市作為地區中心承擔起各種功能與產業轉移,使其成為地區交通樞紐,地區科研/教育/醫療中心;優勢產業能夠加快發展速度,提升經濟質量和城市競爭力;政策能夠讓城市獲得來自國家、省裡的資金、資源的支持與傾斜,包括設立多個經濟功能區;人包括人才和人口基數,人才能夠優化加強其產業競爭力與提升地區科技研發水平,人口規模又能促進城市旺盛的消費需求,從而帶動商業與服務業的發展。

先看一看經濟方面:2018年遼寧省GDP總量複核後減去1805億。而作為省會的瀋陽佔比全省經濟比重約為25%,在這次複核後大概率也會扣掉25%(450億元)左右。意味著最終2018年瀋陽的GDP僅為6292-450=5842億元。去年遼寧省增速為5.5%,如果套用在瀋陽上面則GDP總量為6163億元。

一個曾經的老工業基地,全國排名前10,800多萬人的特大城市,時至今日,經濟總量僅為6000多個億。被無數城市先後所超越,2018年排名全國第32位。雖說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不可否認,近二十年瀋陽的發展持續慢了,意味著瀋陽的經濟結構有問題。


現時國家經濟重心由北方移向南方,南北差距也在日益拉大。城市間形成以北上廣深為首,長三角、珠三角都市圈領銜發展的格局。作為東北地區的瀋陽說實話,無論在城市競爭力、區域位置,對人才的吸引力方面顯然不如飛速發展的東部、中部、甚至西部城市。回溯過去,展望未來,在過去的20年間瀋陽發展得如何,大概率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也是如此。

一、區域位置

從區域位置來看,由於經濟重心與產業優勢都偏向南方和東部沿海城市,地處東北內陸的瀋陽顯然並不具備多強的區域優勢。雖然交通、科教文衛都是東三省首屈一指,然而吸引不了人才與省內人口流失率嚴重卻是個問題。

二、產業

在經濟結構方面瀋陽是沒什麼問題的,和其它城市一樣,農業經濟佔比逐年減少,由曾經的老工業、重工業經濟轉向商業和服務業。三次產業佔比為:4.1:37.8:58.1,看似比較優化,不過經不起細看。在上規模企業數量上,截至2017年僅有1379家,並且其中1110家屬於內資企業,港澳臺和外資企業不足2成。說明經濟的開放與外向力度不足,難以吸引大量外資企業進入。而經濟的增長通常又取決於投資、消費及出口,沒有外資,沒有外企和優勢產業,哪來的出口?

從主要工業品來看,包括飼料、飲料、橡膠輪胎、瓷磚、發動機、機電產品、汽車等為主,缺少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和高新技術行業。

三、政策

雖然城市交通發達,作為東北地區鐵路樞紐中心,航空中心,然而其城市競爭力卻因為區域位置、氣候環境,發展水平等因素而難以提升。在政策經濟功能區方面屬於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之一,擁有1991年便成立的瀋陽高新區及兩大國家級經開區。種種優勢之下,其發展速度還是有些滯後。關鍵在於大環境整體發生了變化,由以重工業為主導的計劃經濟,變成以高新技術和商業服務業為主的市場經濟。而這正是東北地區包括瀋陽所欠缺的。

四、人的因素

雖然常住人口有831多萬,但戶籍人口就有746萬,除去45萬的本專科生和研究生,流向瀋陽務工和居住的外來人口最多50萬左右。意味著城市對於周邊人群的吸引力不強,難以形成有效的輻射和聚集。更多的東北地區人口流向北京以及長三角。既然難以吸引常住人口,也就更難留住人才了。而沒有人才就談不上創造力和加強地區科技研發水平和提升產業競爭力。另外氣候方面也是一大問題,東北太冷,也是促使人口流失的一大原因。


整體而言,瀋陽還是面臨不少深層次不可說的問題的。但同樣我也相信,瀋陽的未來必然也是會變得更好的。至於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的便捷,地區之間的進步是必然趨勢。


極度深寒


瀋陽的未來可期。

作為東北第一綜合強市、第一大樞紐城市,瀋陽是東三省最有可能成為國中的城市,沒有之一。

縱觀已經入圍國中的九個城市,全都來自一線和新一線,全都是一流樞紐城市。而整個東三省,能滿足這一標準的只有瀋陽市。

要說國中的影響有多大?看看成都、鄭州、西安就知道了。這三個城市先後成為國中,存在感相繼報表,成都直接成為超級網紅城市,西安外來人口落戶規模刷新紀錄,鄭州更是憑藉一己之力讓河南不再是外出務工人口第一大省。

就連合肥成為長三角副中心都足以吸引力驟增。試想發展瓶頸期過程中的東三省如果迎來國中落子,其核心價值和人才吸引力會有多大提升?關內且不說,至少對東三省的企業投資和人才引進將會有質的飛躍。

雖然東北近十年來整體經濟趨弱,但瀋陽卻持續保持穩增長,收入水平和人均存款也位列東北之首。一旦得到重大規劃必將迅速迎來發展轉機,未來必將可期,重塑輝煌也將指日可待。


城市發展報告


遍地都是空房子


咱樓我最帥


最應該把四環改造成高速,三環改造成市內公路,現在正好相反,太奇葩!


步青雲51


這幾年國家也有些重視東北的發展,但是我覺得現在就目前的現狀來看,東北三省的四個主要城市瀋陽 大連 長春 和哈爾濱都把握的不怎麼好. 那瀋陽我個人覺得是這四個城市中最具經濟活力,最有競爭力,也是最值得投資的公司.但是大連這個近敵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我覺得瀋陽的前景要看現在的政府領導班子以及瀋陽人的覺悟了! 我覺得現在瀋陽人的覺悟剛剛感上二十年以前的大連,因為我的老師是大連人,他跟我們講,二十年以前大連人就非常注意出行,和公共安全,不走斑馬線,不按燈停走的人非常少,瀋陽在這點做的還不好~我覺得全民提高素質,才是本質..至於發展的前景,那是政府嘍,我們普通平民做的只能是按照法律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


美食狂魔


莫不會房價要漲到5萬/平米?


沐風72627


瀋陽一定會好!而且會更好!我堅信!但是時間要快呀!當然一個城市想變好需要錢!只要國家重視有好的領導班子瀋陽前景無限美!為瀋陽振興幹些實事人民不會忘記你們!加油我們的大瀋陽!


手機用戶15904082614


一個城市的發展不能只注重某一個區域,像鐵西區的盛發果蔬批發市場一帶又髒又臭又亂大卡車滿街跑,實在不符合一個一線城市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