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献血的话,会不会有利于降血压呢?高血压患者能献血吗?

不要菜


有病人来问我,献血是不是就可以预防高血压,我觉得大家会有这种想法,可能认为高血压是因为血太多导致高血压的。所以我的答案是否认的。高血压不能献血。

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呢?

高血压的原因包括血容量增加、还有血管硬化弹性下降,所以献血减少血容量,也不能改变血管的弹性,仍然是高血压。

高血压的人为什么不能献血?

高血压的人,献血后可能导致血管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出现心肌梗死,有风险;同时,如果这个高血压的人有在吃药的话,血里也有降压药,如果把这个血输给某个血压正常或者是血压低的人,就会导致血压更低,有风险。所以从献血者或者是受血者来说,都是有风险的。高血压病人不能献血。



大脑梗知识


高血压患者不建议献血,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应该已经知道了,高血压患者是不可以献血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患者的血液质量不够,还有一点最为重要的,就是高血压患者献血对自身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高血压患者为什么不能献血?

高血压患者如果献血,特别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绞痛”与“心肌梗塞”。高血压患者总体来说血压不稳定,血压上下起伏还很大,在这种不稳定的情况下,献血时心脏的冠状动脉非常容易发生痉挛,痉挛之后,就会引发心脏供血和供氧不足,出现心绞痛。

我们需要明白,高血压重点在“压”,而不是在“血”,并不是说将身体中过多的血液献出去就会将高血压治好,而是需要将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降低才行,所以高血压患者献血并不能对自身的血压控制有所帮助。

虽然说有些患者血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以内,但实际这很可能只是药物的作用,一旦献血会引起不好的结果,所以说并不是高血压患者不能献血,而是怕高血压献血时出现危险,毕竟每个人的生命都重要。


罗民教授


高血压患者能献血吗?

先说第二个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有关献血主体的规定只有一句话:

“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

自愿献血

就是说,只要是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都可以献血。

如何才算“健康”呢?

只有由法律释义和实施办法来具体规定。

目前的规定足有10大条款: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性50千克以上,女性45千克以上。

3.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4.脉搏:60-100次/每分钟,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每分钟。

5.体温正常:不能高于37.5℃。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按照这个规定,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不宜献血

高血压患者献血的话,会不会有利于降血压呢?

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严格规定高血压患者不能献血,题主的第一问就会成为永远的谜。

好在,国际上并没有所有高血压患者不能献血的严格规定,这才有了下面这项给题主答案的研究。

德国一项研究说,规律性献血有利于高血压管理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说定期捐献全血与降低心脏病发作相关。对于这种关联给出的解释包括,献血可以降低铁和铁蛋白,以及“坏”胆固醇水平。

有人就想了,会不会因为献血还可以降低血压呢?

德国一个小组在2015年发表的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连论文标题都直接说“定期献血有助于高血压管理:292例献血者的观察研究”:

结果发现,在146例高血压(> 140/90 mmHg)患者中,四次献血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从155.9下降到143.7 mmHg,和从91.4降至84.5 mmHg。

分析还发现,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与血压下降之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

这是大好事啊,高血压患者只要定期献血,血压就能乖乖地下来。

于是,作者忙不迭地给出指导性结论:

“定期献血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明显降低之间有关。

献血的这种有益效果可能为社区医疗保健和降低高血压治疗成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问题是,这个结论是建立在他们这一项仅有292例病例,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观察性研究上。

他们似乎忘记了,对于小型研究的初步结论首先应该进行更大规模研究来验证。

美国大型的分析研究说,那可能是假象

美国人没有忘这一准则。

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一个小组对纽约献血中心2014年和2015年近15万献血的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其中资料齐全的有接近10万人。

研究者首先将被研究者以第一次献血前基线血压数值分为收缩压至少140 mmHg组,和收缩压低于140 mmHg组。

研究结果非常“理想”,血压正常组四次献血血压一直保持平稳,而高血压组经过第一次献血后,血压就下降到正常水平,并一直保持平稳状态。

如果研究就此截止,那么似乎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定期献血将会一举解决血源不足和高血压两大世界难题的神兵利器。

但是,当研究者分别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献血时测量的血压值进行分组后惊奇地发现,收缩压高于140 mmHg组,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三次的血压值都有明显下降,趋于正常。

当研究者以收缩压高于140 mmHg,100~140 mmHg,低于100 mmHg进一步分组,并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三次和第四次测量值为基础,重复了上面的发现:

除了观察的那一次血压特别高或者低以外,其他的几次都趋于回归平均值。

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观察到的定期献血可以降低血压的结果是测量偏差导致的统计学误差。如果进行多次测量,测得值将会纠正偏差,回归于平均值。

研究者给出的最终结论,也是论文的标题,是:

定期献血看上去似乎可以降低血压,但这种表观现象是骗人的

Donating blood on a regular basis appears to reduce blood pressure, but appearances can be deceiving

双方都直接用标题来直抒胸怀,都够直白的。


挣脱枷锁的囚徒


首先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血压高是一件坏事情么?

很多人害怕高血压,是因为高血压会让你头晕,头痛,胸闷,四肢麻木,严重时可能会脑梗、心梗等等让人害怕。其实身体升高血压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

怎么理解这个事情呢?

我们知道在剧烈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速,呼吸会加速,血液流速会增加,那么血压也会升高。这个时候血压升高是因为身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能量、营养物质,而血液是运送这些营养物质的媒介。而每个单位的血液能携带的营养是一定的,所以只能靠提升运输速度来提高运送量。

我们健康的血管基本上是下图的状态1或2,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是状态3或4。

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需要血液运输营养。当血管堵塞时,血液运送的营养减少,器官营养不足,这时身体就会命令血液流速加快来补充器官所需的营养。血液流速加快,血压升高,器官缺乏营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又出现个问题。血压升高使得血液流速加快,脑部血液流速也加快,血管扩张,挤压脑部神经,出现头晕、头部胀痛的状况。如果这个时候吃降压药,空腹15分钟,饭后30分钟左右

血管就会扩张,血管堵塞的问题暂时解决。血压就会降下来,头晕、头疼的症状立马缓解。可是等药效一过血管收缩,又堵了。

如果我们只在头疼头晕的时候吃降压药,而不去解决血管堵塞的问题。那么就只有终身服药,等待高血压的并发症的到来。

题主说献血来降血压,是想说用减少体内血液的总量来降低血压么?这样并没有解决因为血管堵塞导致血流量变小,器官缺营养这一根本问题。跟吃降压药一样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想要解决高血压这个症状,解决血管堵塞才是正确的方法。


王铭的生活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据统计我国每3位成年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同时这个比例的整体趋势还在逐年增高,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非常普遍,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是第15个世界献血者日,很多市民都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但许多高血压患者在献血时被告知不能献血,为了鼓励更多的民众参加到无偿献血这个队伍中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无偿献血具体要求,当我们想要去献血时可以提前评估一下自己是否符合条件。

献血时对于献血者都有哪些要求?

1)年龄:18-55岁。

2)体重:男性≧50kg,女性≧45kg。

3)血压:血压范围在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

10)腹部:平软,无压痛,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高血压患者能献血吗?

从以上对献血者要求中可以看出血压正常的患者才能献血,为什么献血法里做如此要求?其实这是基于保护高血压患者的角度考虑设定的,因为高血压患者献血时,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易发生痉挛,可能引起一过性缺血,导致心绞痛的发作;而且高血压患者血管大都有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献血后可造成血流减慢,血栓形成,易发生心肌梗死;加上高血压患者一次性大量失血血压波动会很大,不易控制,会加重对靶器官的损伤,因此不建议高血压朋友献血。

高血压患者献血能降血压吗?

血压是指血管内血流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是其中之一。我们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作用(以男性为例),那么一个体重70kg的成年男性血量约5.6L,每次献血时的献血量不超过400ml,这个量相对于我们人体的总血量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因此献血对循环血量基本不产生影响,所以也不会引起血压的降低,想通过献血降血压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高血压患者还是应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控制血压。


药师方健


有相当一部分人,误以为高血压患者可多献血,来降低血压。其实,高血压跟心肌炎、血栓性静脉炎一样,皆属心血管疾病,都不属于合格的无偿献血者。高血压患者献血也是无法降压的。 高血压不会因献血而缓解。高血压是血管发生了病变,血液从心脏流经血管到达全身各处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叫做血压。某些人血液不能很容易地通过全身,病变使血管变狭窄了,血流的压力就会升高以保证血流通过,这样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就形成了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如果献血,可能发生危险。高血压患者在献血时,心脏冠状动脉易发生痉挛,可能引起一时性缺血,导致心绞痛。另外,高血压患者多合并有血脂异常,常有血流或血管异常。献血后血压下降、血流减慢,可引起血栓形成,易发生心肌梗塞的意外。 有时虽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血管本身的调节异常状态没有改变,献血引起的血压波动也会引发危险。如果高血压患者实在有需要献血,必须要在医护人员监控下进行,以便发生异常状况及时处理。 以上内容就是对高血压献血能否降压相关问题的介绍,相信大家看过之后,对高血压献血能否降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如果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给我点个赞哦,支持我创作更多好用的攻略~头条关注咕咚健康小助手,最新健康资讯抢先看!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关注我们,后台发送私信哦~想了解如何科学有效减肥?关注并私信发送「减肥」,原价159元的专业减肥课程,免费送给你!!这个夏天让你科学瘦,健康美!


咕咚健康小助手


高血压肯定不能献血!



这是献血操作规定里面明确规定的一条:第I.3.1.2 条明确规定,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病、低血压、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静脉炎等。



其实总能碰见这样的高血压患者能不能通过献血或放血降压,这就好比饮鸩止渴,就是很渴,但是喝的是毒酒,喝完毒酒或许能止渴,但很快就会死亡。高血压通过献血或放血来实现降压道理一样,对于某些人来说,献完血高血压或许会下降,但只会一过性的下降,根本不能长期维持正常,很快就会恢复到献血前状态,我们不能每天通过放血来降压吧?更何况本身放血和献血这种失血导致的低血压,道理就和大出血后休克的道理一样。大出血后,体内的血不够了,人就会低血压,就会休克;少量失血后,一部分人的血压会偏低,但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副作用,而不是我们正面得到的结果。所以,献血降血压,一方面不能维持稳定血压,一方面只是失血后的一些副作用而已。


我们再讲讲血压的原理,血压是由这几个因素形成的:1、每搏输出量,也就是心脏每次跳动往外打出血液的多少;2、外周阻力,也就是血管及全身脏器的阻力;③心率,也就是心跳次数;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也就是我们血管里面有多少血。

在5各因素中,第5条确实是跟血液的多少有关系,也就是血液少了,血压确实会下降,这就是上面刚说的,大出血后,人就会低血压就会休克。但这不能改变高血压的根本,这种失血降低血压,只是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而真正的降压,只能通过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目前的正规降压药;这两种方法对人体没有害处,没有危险。

除了高血压,还有那些情况不能献血呢?



1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 气管哮喘、肺气肿、以及肺功能不全等。

2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病、低血压、四 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静脉炎等。

3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胃肠炎、活动期的或经治疗反复

发作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胰腺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4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肾病综合征、慢性泌尿道感染以及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5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治愈者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淋巴瘤 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6 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障碍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 病、甲状腺功能性疾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尿崩症等。

7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动脉炎等。

8 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 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9 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荨麻疹等、支气 管哮喘、药物过敏等。单纯性荨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10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血管病、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 痫等,以及有惊厥病史或反复晕厥发作者。

11 精神疾病患者,如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12 克-雅(Creutzfeldt-Jakob)病患者及有家族病史者,或接受 可能是来源于克-雅病原体感染的组织或组织衍生物(如硬脑膜、角 膜、人垂体生长激素等)治疗者。

13 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4 传染性疾病患者,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感染者。获得性免疫 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麻风病及性传播疾病患者及感染者,如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感 染者、淋病、尖锐湿疣等。

15 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16 寄生虫及地方病患者,如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肺吸 虫病、囊虫病、肝吸虫病、黑热病及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7 某些职业病患者,如放射性疾病、尘肺、矽肺及有害气体、 有毒物质所致的急、慢性中毒等。

18 某些药物使用者,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镇静催眠、精神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既往或现有药物依赖、酒精依赖

或药物滥用者,包括吸食、服食或经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等途径使 用类固醇、激素、镇静催眠或麻醉类药物者等。

19 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 和多个性伴侣者等。

20 异体组织器官移植物受者:曾接受过异体移植物移植的患者,包括接受组织、器官移植,如脏器、皮肤、角膜、骨髓、骨骼、 硬脑膜移植等。

21 接受过胃、肾、脾、肺等重要内脏器官切除者。

22 曾使受血者发生过与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献血者。

23 医护人员认为不适宜献血的其它疾病患者。

还有一部分人暂时不能献血:



1 口腔护理(包括洗牙等)后未满三天;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未满半个月;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及扁桃体手术痊愈后未满三个月; 较大手术痊愈后未满半年者。

2 良性肿瘤:妇科良性肿瘤、体表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后未满一 年者。

3 妇女月经期及前后三天,妊娠期及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 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4 活动性或进展性眼科疾病病愈未满一周者,眼科手术愈后未 满三个月者。

5 上呼吸道感染病愈未满一周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6 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

7 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个月者,急性肾盂肾炎病愈未满 三个月者,泌尿系统结石发作期。

8 伤口愈合或感染痊愈未满一周者,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 满一周者,皮肤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二周者。

9 被血液或组织液污染的器材致伤或污染伤口以及施行纹身术 后未满一年者。

10 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自接触之日起至该病最长潜伏期。甲型肝炎病愈后未满一年者,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

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病愈未满二年者。一年内前往疟疾流行病区者或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弓形体病临床恢复后未满六个月。

11 口服抑制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含阿司匹林或阿司匹

林类药物)停药后不满五天者,不能献单采血小板及制备血小板的成分用全血。

12 一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13 寄生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感染未完全康复者。

14 急性风湿热:病愈后未满二年或有后遗症者。

15 性行为:曾与易感经血传播疾病高危风险者发生性行为未满 一年者。

16 旅行史:曾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检疫传染病疫区或 监测传染病疫区旅行史,入境时间未满疾病最长潜伏期者。

总之,献血对于健康人来说,不会造成身体影响,而且还是积善行德的大好事!

但对于以上情况,不能献血,不但有损自己的健康,还可能会威胁到受血者。

高血压更不可以通过献血或放血来降血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