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漢代司馬遷說的“富貴多士,貧賤寡友”這句話?

亦涵9966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富貴多土,貧賤寡友”這句話成為現在的絕唱,“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讓人聽後認為世態炎涼,從中悟出人生哲理,這就話的意思:有錢有地位的人有很多人願意幫助他, 而那些貧窮的底層人民連朋友都很少。



在古代封建社會司馬遷經歷了人生繁華與落魄的重大轉折,剛開始司馬遷的家境條件很好,這個時候他有很多朋友幫助他,後來由於司馬遷得罪了漢武帝遭受到了貶謫,他的朋友也就越來越少,這讓人感到世態炎涼感觸深切,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記述是蘇秦得志前後的生活。

在前期蘇秦沒有得志,經歷幾年以後蘇秦一無所獲地回到家,這時蘇秦的親戚朋友都取笑他,直到蘇秦獲得成功時回到家時,這些景況完全不一樣了,蘇秦的親戚朋友對他恭維有佳。
在現在社會窮困被人瞧不起也是屢見不鮮了,“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也是一個現象。


文化指路人


得意的時候,無數人湧過來,捧起臭腳說奇香無比;落魄的時候,所遇皆是白眼,避之惟恐不及。人富貴時有很多朋友,一旦落魄朋友全無,司馬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太史公給了我們很多經典案例

他寫的傳世之作,是被稱為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一書。這本書讓我們有了機會了解到幾千年以前的中國歷史,窺見神秘的歷史一角。讓我們跟隨司馬遷一起,感受一下他筆下的世態炎涼,從中體會到太史公的人生感悟。

1.孟嘗君。

賈誼的《過秦論》中,提到“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由後世評價,可見,孟嘗君在當時,是怎樣的一個風雲人物,而且,門客三千又是何等的富裕強盛。

虎落平陽被犬欺,據《史記》記載:秦、楚二國君主,為離間齊王與孟嘗君的關係,以便減弱齊國的國力。誰料,齊王倒真信了他們的花言巧語,接受了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的說辭。於是,便罷了孟嘗君的官。正如樹倒猢猻散,孟嘗君原有的三千門客,紛紛離他而去。

  最後,只有一個叫馮歡的門客留了下來,並繼續為他效力。然後,他二人用計重新奪回了政權,拿回了昔日失去的一切。之後,孟嘗君便憤憤地對馮歡說:“而今,我依著你重新奪回了權力,那些離我而去的人,又有何面目再來見我。若他們再來找我,我必定對著他們的臉吐口水,狠狠地羞辱他們。”

  然而,馮歡只是一臉平靜地勸道:“福貴多士,貧賤寡友,世事本就如此,孟嘗君不必太過在乎。”可見,世態炎涼,真是自古有之啊!

2.成語“門可羅雀”,說得就是世態炎涼。

《史記·汲鄭列傳》載,“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下邽人翟公,是漢文帝時期的大臣,一直做到了廷尉,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位高權重。

翟公擔任高官時,家中每日車馬盈門,賓客如雲,絡繹不絕,水洩不通。等到他丟了官帽子之後,賓客絕跡,門可羅雀,都可以設下小機關抓鳥了。又過了一陣子,翟公官復原職,當初那些賓客又不知道從哪裡冒了出來,排著隊登門求見。如此強烈的反差,讓翟公很是忿懣。

老頭兒在自家大門上寫下一行大字:“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翟公這個例子是司馬遷在記述汲黯、鄭當時二位大臣的事蹟時提到的。汲黯和鄭當時位居高官的時候,門前車如流水馬如龍,丟官失勢的時候,門前冷落車馬稀。

3.蘇秦。

  我們對於蘇秦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後期合縱抗秦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他執掌六國帥印,是何等的風光啊。但是,他本人倒沒有太多的欣喜,只是在盡力去解決這件事情,因為,他的雲淡風輕,只不過是早已品嚐到世態炎涼之後的釋然罷了。

  在司馬遷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早年的蘇秦鬱郁不得志,遊學歸家時兩手空空,鄰里鄰外都在笑話他。他的兄弟叔嫂尤甚,並說:“我們普通老百姓靠種地經商賺錢謀生,你倒好,總想著憑自己那一張嘴去謀生。現在的你,若不是窮困潦倒、一事無成,那這世道可就怪了。”

  當時的蘇秦,只是低頭不語,以沉默來對抗眾人的冷嘲熱諷。後來,當他的合縱計策成功,身掛六國相印之時,再次回家則又是另一番景象: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甚至,“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蘇秦笑問道:“何前倨後恭也?”兄弟妻嫂忙恭恭敬敬地答道:“是見你位高金多啊!”

  蘇秦卻只是無奈的嘆道:“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豈能佩劉果相印乎?”說罷,便散盡家財,一心只謀大業。世人皆知“莫欺少年窮”,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並沒有幾人啊。

4.寧乘

漢武帝時有一個窮人寧乘,西漢齊(治所為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人,方士。他窮的令人難以想象,不僅僅是家徒四壁這麼簡單。在《史記》中是這麼說的:“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這個時候的他,沒有人同情,甚至,連唾罵也無,有的只是無盡的冷眼相對。

 話說,衛青為大將軍擊匈奴有功,漢武帝賞賜甚厚。元朔五年(前124),衛青擊匈奴返,漢武帝再次帝賜他千金。寧乘乘間說衛青,建議:以所得千金獻給武帝所寵王夫人母,以取悅於漢武帝。衛青從看寧乘的計謀,獻五百金為壽,之後,漢武帝問衛青,衛青以實對。

 之後,寧乘因此為漢武帝器重,任其為東海都尉。而當他發跡了,也就是官拜兩千石的時候,人人都爭著攀附他。換句話說,也就是“當其貧困時,人莫省視;至其貴也,乃爭附之。”

“冷暖俗情諳世路,是非閒論任交親。”司馬遷生活在據我們兩千多年的西漢時期,他的一生也如孟嘗君一樣,經歷了大風大浪和大起大落,繁華過也落魄過。

仔細閱讀《史記》,我們就會發現,太史公多是為悲劇英雄作傳,像是項羽,像是李廣。而在飛將軍李廣的列傳中,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來自世間的冷意。戰場得意,榮獲軍功,人人拍馬奉迎;戰場失利,罷免官職,人人唯恐避之不及。連一區區霸陵尉都敢奚落他為“故將軍”,而人生失意之時,不過如此。

 或許,正是因為同病相憐,司馬遷在為這麼一群人作傳時,忍不住多用了些筆墨,好讓後世之人看的清楚明白。

這就正應了《增廣賢文》裡面的話: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門前拴上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

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世人結交需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路行心。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 ...

倡導人走茶不會涼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發財夢”。為了來世成為有錢人,王公貴族穿著金縷玉衣下葬。普通老百姓沒錢買金縷玉衣,抱著用銅錢做樹葉的“搖錢樹”入土為安。清明節掃墓時,燒紙錢來祈禱祖先在另一個世界過上富裕的生活。

但是,有兩種情況不會人走茶涼。

一是建立在真感情基礎上的關係。只要有真感情,哪怕人走了,茶涼了,感情還會在。除了血緣關係之外,像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那樣的難覓知音, 像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那樣的情同手足, 永遠不會斷了感情。

《人民日報》原總編範敬宜退休後曾對人走茶涼有過精闢的論述,他還作打油詩一首:“人走自然茶就涼,不涼反而不正常。只要留得真情在,縱然成冰又何妨?”

二是建立在威望和影響基礎上的關係。威望和權威不是一回事,權威是由權而來,有權就有威;威望是一個人的高尚言行給人留下的影響,是人們由衷產生的崇敬和信任,與其手中是否有權力沒大關係。

還有,領導和領袖不是一回事,領導要有下屬,下屬沒了,領導也就不存在了;領袖是有追隨者的,是靠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感染吸引的自覺的追隨者。

即使領袖不在了,他的追隨者還會在. 這種憑威望和影響形成的關係 不會因為 人在不在走不走而改變。這兩種情況不會很多,但彌足珍貴。

學會感恩

中國人講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來往,平常很平淡。但這並不是說冷漠無情;朋友碰到困難,或生病之類的事,他就來了。平常無所謂,也許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可是有真熱情。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淡如水”,友情淡得像水一樣。

南懷瑾說:“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也是從人生經驗中體會得來,的確大半是如此。屠狗輩就是古時殺豬殺狗的貧賤從業者,他們有時候很有俠義精神。歷史上的荊軻、高漸離這些人都是屠狗輩。雖說是沒有知識的人,但有時候這些人講義氣,講了一句話,真的去做了;而知識越高的人,批評是批評,高調很會唱,真有困難時找他,不行。

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古詩說“富貴難義合,困窮易感恩”,那是說在困境當中的人更容易感受別人給予的溫暖而懂得感恩。其實,生活在幸福當中的人們,同樣也要學會懂得感恩。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我們要感恩;老師給予了我們知識,我們要感恩;自然界給予了我們需要的物質,我們也要感恩……。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以愛換愛。正如郭沫若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優惠的友情,得到仁惠的友情”。死與生,貧與富,貴與賤,這些人生的反轉,往往最能考驗一個人。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富貴多士,貧賤寡友。

這是司馬遷說的,我們先看富貴多士,怎麼理解。戰國四公子,多養食客,聞名天下。其中孟嘗君,就有門客3000。後來孟嘗君,遭人嫉妒,被齊國拔了罷官,抑鬱不得志,三千食客紛紛離去,一點不顧念往日舊情。最後只有一個叫馮歡的人沒有離開,而且是用自己的智謀幫孟嘗君恢復了權力,在齊國的地位也是今非昔比,孟嘗君十分開心,門客又陸續回來。馮歡就說:“富貴多士貧賤寡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您也不要太過在意。“

特別是司馬遷,生活在當時的那個時代,人生經歷了起起落落,得罪了漢武帝,遭受奇恥大辱,感覺到世態炎涼,人情淡薄。

還有蘇秦早年抑鬱不得志,從鬼谷學完歸家,身無分文。家中兄弟姐妹都嘲笑他。後來,蘇秦配六國相印,路過家鄉的時候,他的嫂子匍匐而前,不敢抬頭。蘇秦感嘆人生,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豈能佩六國相印。

還有漢武帝時齊人寧乘,原本窮人,鞋子有鞋面沒有鞋底,冬天光腳走在路上,十分冰冷。也沒有一個人出來幫助他,但是他後來官到2000擔之後。大家都擠破他家大門來攀附他。

錢這個東西,雖然人活著不能只看錢,但是沒錢真的不好活呀。

錢雖然不能當飯吃,沒錢就不能買飯吃。


一番陳


富貴多士,貪賤少友。詮釋這兩句話的含義的最好註腳是流傳在農村的俗語:窮在階前沒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在你富貴的時候,那些八竹杆打不著的人都會來投靠你,說是你的祖爺的什麼,扯了一百圈來證實與你的七拉八扯的關係。遠的不說,歷史太久遠的只是流傳下耒的故事。就說現在的貪官吧,某君在某地任書記,當官的為了保位,給他送錢送物,有的甚至把自己的老婆也貢獻給他。沒有當上官的,給他送錢買官。除了工作,每天都是車水馬龍的,忙不勝忙。有的為了獻忠心,還把自己未出閣的女兒,親送到貪官的房內,以滿足該人喜歡破處的嗜好。更不要臉的是,貪官在內室搞他的女兒,他還在外面聽房,真不知人間還有羞恥二字!可是貪官一倒,過去給他送錢送物的立即反戈一擊,拿出單位的賬本耒證明給貪官送了幾次,每次送了多少錢,時間地點,數量,筆筆清清。如果要比孟償君,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孟償君如果有知,他應感謝那些不辭而別的食客。他的那些食客僅僅是吃了他幾年飯,他失勢了,沒有人揭發他有什麼醜行啊!

社會進步了,小人們的卑鄙手法也多樣了。富貴多士,貧賤少友。今人應該更看得開!


魏美智


與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一個意思。現實生活中,當官做老闆的多士,有錢有勢的多士,無權無勢的寡友,平民百姓寡友。今天倒臺明天寡友。古人的所謂“杵臼之交,莫逆之交,管鮑之交"。大多為金錢利益或結黨營私所代替。在物慾橫的當下沒有金錢寸步難行,與其空談義不如實實在在談利。富貴仍然多士,清貧照舊無友。


心吾700


富貴多士,貧賤寡友。

這是司馬遷說的,我們先看富貴多士,怎麼理解。戰國四公子,多養食客,聞名天下。其中孟嘗君,就有門客3000。後來孟嘗君,遭人嫉妒,被齊國拔了罷官,抑鬱不得志,三千食客紛紛離去,一點不顧念往日舊情。最後只有一個叫馮歡的人沒有離開,而且是用自己的智謀幫孟嘗君恢復了權力,在齊國的地位也是今非昔比,孟嘗君十分開心,門客又陸續回來。馮歡就說:“富貴多士貧賤寡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您也不要太過在意。“

特別是司馬遷,生活在當時的那個時代,人生經歷了起起落落,得罪了漢武帝,遭受奇恥大辱,感覺到世態炎涼,人情淡薄。

還有蘇秦早年抑鬱不得志,從鬼谷學完歸家,身無分文。家中兄弟姐妹都嘲笑他。後來,蘇秦配六國相印,路過家鄉的時候,他的嫂子匍匐而前,不敢抬頭。蘇秦感嘆人生,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豈能佩六國相印。

還有漢武帝時齊人寧乘,原本窮人,鞋子有鞋面沒有鞋底,冬天光腳走在路上,十分冰冷。也沒有一個人出來幫助他,但是他後來官到2000擔之後。大家都擠破他家大門來攀附他。

錢這個東西,雖然人活著不能只看錢,但是沒錢真的不好活呀。

錢雖然不能當飯吃,沒錢就不能買飯吃。


博而化易


其實富貴多士,貧賤寡友,這兩詞語差不多相同的(個人之見),以納言,納士,納智……與德,品,行,修,養,育,智,慧,禮等為貴,富才由之而安。而失貧之由起。

如範仲俺它有錢與文化,它把錢與文化放在哪裡。放在損它害它的人身上。而且是一幫廢物。

水滸宋訌有仁德之美,它有把仁德之美放在哪裡,害字身上加貧。


練嶽的暉


富貴多士,貧賤寡友。

輝煌的時候,朋友很多;成“落水狗”的時候,幾乎是孤家寡人呀!

當你真的落魄了,你才能真正體會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一句話,人性如此,人都是趨利而避害的。

還有,當你成為“落水狗”時,你常常會感到迷茫,困惑,悔恨...很多時候低沉,悲觀;這樣的情緒是會傳染人的,和你接觸久了,大多數人也會感到不快的。

不過,從多到寡,也還是有“真金”!有真的朋友一直在你身邊。人生又能有幾個這樣的朋友?而這,就是你最大的收穫之一!

多而爛,寡而精!


5人生過客



"富貴多士,貧賤寡友"這句話的由來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孟嘗君時任齊國相位,為人又好客仗義,有門客三千依附於他。因為某些原因,齊王將他罷官撤職,三千門客一鬨而散。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孟嘗君得以復職,那些門客又不約而同地來到他身邊。見此,孟嘗君氣憤地對心腹說:這些人太不仗義了,我平時對他們那麼好,在我困難之時,他們竟然棄我而去,我一定要‘唾其面,大辱之’。其心腹回答說:您這樣想就不對了,凡事都有自己的規矩,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富貴多士,貧賤寡友,是人情世故的道理。原文為: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



與之類似的有"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數千年來,無數事例都印證了這句話的現實性。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人們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世態炎涼。



然而,世人對這句話頗有偏見。誠然,不乏有大智慧如陶淵明的深山隱士清流,也有不少品行拙劣的富貴之人。但是,絕大多數貧賤之人,文化素養、見識、格局、身後背景資源等,都不及富貴之人,這是一個事實。與狼為伍才能成為狼,與羊為伍便成為羊。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得到什麼,就得接觸什麼樣的圈子、什麼樣的人。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或許"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也可以從這一層意思理解吧。



最後要說的是,富貴多士也好,貧賤寡友也好,與人相交,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七瓣雪花飛


“富貴多士,貧賤寡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門客三千在他落難時大都離他而去,只有一個叫馮驩的門客忠心耿耿跟著他。後來孟嘗君東山再起,說那些離開他的門客再敢來必唾其面。

馮驩對他說:“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趣市者乎?明旦,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願君遇客如故。”孟嘗君再拜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馮驩的大概意思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必糾結過往,還像以前那樣待那些門客。孟嘗君聽從了他的意見。

可見,原文要說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並沒有歧視意,也不覺得庸俗。隨著儒家忠義思想影響的加強,後世人們覺得這種行為非君子所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