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林徽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默然前行L




1921年,雾都伦敦的天像一缸春水注入了一杯牛奶,上下乳白。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开眼,如在春梦,心儿好生欢喜。那年她才十六,二八女娇艳。

父亲威名,引得青年才俊徐志摩前来拜访,林徽因打厅前飘过,恍如春桃含苞。徐志摩一时丢了魂,落在林徽因的身心里,从此三生不捡。

相思浓烈,徐志摩日日寻些理由来林家住处,都是为了见上林徽因一面,以解撒哈拉原上的干渴。徐志摩甘愿做林徽因的私人向导,带她来到康桥寻梦。

“花红万千,有一种独特花我才刚刚看到,徽因,你想不想看一看呢?”徐志摩说道。

林徽因回答:“我才不信呢!一花一世界,各自有芳香。”

“你过来嘛!”徐志摩把林徽因引到桥头清浅的水边,“她在水中间!”

林徽因低头看时,水中自己的脸盘如桃花盛开。少女怀春之心随康桥水波荡漾,林徽因一时不知道身归何处,好像徐志摩揽过她的小蛮腰,轻轻的亲过她的脸颊,又好像他没有。

徐志摩本是诗人,多日不出产品了。自从遇见林徽因,就好像林徽因是个豪迈的客户,得他这里下了许多订单。徐志摩诗情大发,漫天飞舞,天天念给林徽因听。林徽因被诗歌里的爱情迷醉,激动得扑蝶追花。

为了跟林徽因长相厮守,徐志摩向结发妻子张幼仪提出离婚。徐志摩的父亲听闻此事,用断绝父子关系,断绝经济为要挟,徐志摩不为所动。张幼仪,民国名媛望族,美到天庭,徐志摩宁愿舍她而奔林徽因,林徽因之美,可见都到了何种地步?

徐志摩一身干净地来见林徽因,向她求爱。林徽因激动中又有一丝阴影,想起母亲当年给人做了小老婆,在后院孤清,前院里人欢马笑,便开始犹豫了。虽然徐志摩没有老婆了,我终究是一个继室。

犹豫里,父亲启程回国,林徽因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伦敦,离开了徐志摩。

徐志摩伤心欲绝,写诗道: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也忘掉

在这相会时互放的光亮



林徽因的美名,四处流浪。民国公子梁思成刚刚随父回国,就来拜访林徽因。林徽因被徐志摩挑起来的情愫这时空荡荡的,看着眼前这个气质不凡,风度翩翩,谈吐雅致的少年,又起了几分爱意。

攀谈中,说到各自的理想,梁思成说自己想参军报效国难。

林徽因被欧洲大地上的罗马古城,巴黎铁塔,伦敦康桥的古朴美丽建筑所震撼,想要自己的祖国也如此美丽,就说:“我要学习建筑!”

梁思成内心吃惊,自己读书万卷怎的不知道建筑为何物?为了掩盖自己的无知,梁思成把话题扯开。回到家翻书倒柜,查看建筑知识。

他早被林家少女动心,为了靠近她亲近她,他决心学习建筑。

梁思成出了车祸,在医院养病,林徽因常常来看他。

一日梁思成大胆问林徽因:“我何时能娶你?”

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你!”

不久徐志摩回国,又来找林徽因,两人诗歌唱和,游山玩水。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作为泰戈尔的翻译,带着林徽因,接待了泰戈尔,访问讲学。后来徐志摩随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梁思成每次到女生楼下去接林徽因,林徽因总要梳妆半个小时,才缓缓下得楼来。

林徽因说:“我要是个男人,看见我自己都要晕倒了!”

梁思成逗她:“我就不会晕倒!”

林徽因就追着他打。

林徽因总会收到徐志摩寄来的情诗,让她甜蜜的度过每个跟梁思成甜蜜的日子。

有时跟梁思成起了矛盾,林徽因也会写信给徐志摩,来排解小女人的忧愁。

不久林徽因痛失父亲,缺了经济来源,一切便由梁启超接应。一定有一丝无奈,因为自己的靠山父亲倒了,自己便成浮萍飘零了。这只飘飞的蝴蝶或许受到生活的压力,只有栖憩在梁家了。梁家的气度,梁公子为人也不错,无可挑剔。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美国结婚。

梁思成的弟弟做对联说:

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

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婚

1931年,定居上海在北平任教的徐志摩经常到香山去看望病中的林徽因。那个时候,梁思成在外,徐志摩给林徽因带去了诗歌,爱慕,欢乐和笑声。常常在分别的时候不忍离开。

徐志摩的诗歌《你去》就描写了两人离开的情景:

你去,我也走

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这也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最后一首情诗。

不久,徐志摩坐飞机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飞机失事,别了人间!

徐志摩死后,林徽因真情流露,两次发文纪念他。

徐志摩是一个让她在云端漫步的男人,她的诗歌就受到了徐志摩深深的影响,他们应该有着超过普通男女关系的行为的。

因为徐志摩生前把一个箱子交给朋友保管,说:我的秘密都在里面,万一我出事了,就交给为我立传的人。万不得已才给陆小曼!

果然出事,林徽因知道了,就来要箱子,凌叔华不给。林徽因找胡适出面把箱子要了过来。

林徽因为什么那么怕箱子里的秘密?她跟徐志摩的感情谁都知道,梁思成也知道。箱子里该有更深的她跟徐志摩的秘密吧?

秘密也真心。

如果说徐志摩是林徽因的爱情精灵,那么梁思成就是她的婚姻基石。徐志摩热情似火,容易化为灰烬。梁思成生活稳重,但是无法跟林徽因心灵起舞。而另一个人,才是真正看穿了林徽因的人。林徽因在他面前,思想情绪一丝不挂,昭昭天下。

他,就是金岳霖。

金岳霖,哲学家,清华北大教授。徐志摩的好友,见证了徐志摩跟林徽因的爱情,也是一个林徽因的追求者。

1931年后,林徽因夫妇常在家中举办沙龙聚会。北平名流多会于此,林徽因妙语连珠,众星捧月。在言语交锋中金岳霖总是最能懂得林徽因的那一位,林徽因的情感波动的一丝一毫金岳霖都能把握得到,两人惺惺相惜,交情很深,一生的知己。

1934年的一天,梁思成明显感觉林徽因闷闷不乐,便问什么事?

林徽因回答说“怎么办?好像我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

梁思成想了想说:“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林徽因找到金岳霖,说:“我现在很爱你的!”

金岳霖泪如雨下。

金岳霖思虑良久,痛苦的说:“你回去吧!老梁是爱你的。我会一直爱你,不找任何女人来爱你!”

金岳霖把家搬到林徽因隔壁,两家人亲如一家。

有时林徽因梁思成起了争执,金岳霖就去当裁判。当然裁判梁思成不对。

1937年,林徽因开始了流亡生活,颠沛流离,生活凄苦,她都乐观面对。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是国徽和人民种种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

1955年,林徽因离世。

追悼会上,金岳霖写了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人间万古四月天。

1962年,梁思成再婚。

期间有外国美女追求金岳霖,金岳霖依然爱着他的灵魂伴侣林徽因,单身一生。信守了对林徽因的承诺,日月可鉴。

林徽因来到人间,三种爱她都得到了。徐志摩的爱情之恋,梁思成的婚姻之恋,金岳霖的灵魂之恋。

便不提遗憾二字。





独行的猪


林徽因一代才女。

之所以大名鼎鼎,不是因为她嫁了个很有名气的男人,也不是因她与哪个大诗人谈过感情,也不是因为有多少人暗恋,某个人非她不娶,她是靠自身的光芒让人眼前一亮的。

她也写诗,也作文,也编剧,也译书,也是诗人,也是作家,也是建筑学家,也参与社会活动,也搞美术设计。她是国人眼中样样通,样样都拿得出手的人中翘楚。

其诗《你是人间四月天》其文《九十九度中》等等,都是由立得起来的文字写就而成的。

而林徽因的美术设计,美到了中国的国徽上,涉及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改造到了传统工芝景泰蓝。

而她本身虽然看上去个子不高,小鸟依人,但在我心中绝对是鹤立鸡群,出类拔萃。

而她的美不是妖艳高冷,娇柔造作,而是温文尔雅,仪态万方。

那年我在西子湖畔遇见了她的剪影。其实是由清华大学负责设计的一座纪念碑,是青铜的材质,是一堵墙的形状,但像一幅画,也像一枚书签。

那上面密麻麻的透雕是林徽因的诗句,那婀娜的镂空处是她的剪影,那透雕那剪影被湖水映得闪闪发光,美的好耀眼。

纪念碑旁排了好长队伍,都是想将自己的身体嵌进剪影里拍美照的女人们。

即使些女人中有人能可丁可卯的将自己嵌进剪影里,但林徽因的内在气质才华是谁也模仿不来的。



枫叶173


林徽因的老家在福州三坊七巷,是福州当地的名门旺族。林徽因的爷爷林孝洵是清朝的大官吏:主理浙江杭州布政司衙门。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北洋政府法务部长,是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之一,火烧赵家楼的点火手,燃起了五四运动的熊熊烈火,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受其进步思想的影响,在那风起云涌的年代,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林尹民和另一族叔林文都加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党,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

林徽因的三位叔叔都在广州起义时英勇牺牲。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动了天底下所有男女!当然也在幼小的林徽因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她在姑妈林泽民(也是一位才女,琴棋书画绣样样精通)的教导下长到了九岁,随父亲赴京求学。父亲与梁启超为挚友,所以,林徽因从小就随父与梁家往来,直到后来成了梁家媳妇。这是后话。

林徽因的美丽聪慧令父亲欣慰不已,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去哪都要带上她,以增加女儿的眼界阅历。以林长民的身份,他的圈子自然达官贵人众星捧月,林徽因从小就在高贵中优雅地生长,因此,她身上仿佛与生俱来的气质令人赞叹之余,不能不惊叹人间尤物的神奇。

林长民赴欧公干,顺便携女儿同往游历英国。期间与才子诗人徐志摩相遇,徐见林惊为天人,相见恨晚,竟抛下发妻幼子死乞白赖狂追16岁的少女林徽因。但是,林徽因是何等冰雪聪明的姑娘,她委婉拒绝了诗人炽热的爱慕,告别康桥,与父亲一起回到北京。

梁启超知道了此事,对自已的学生徐志摩严辞批评,但徐仍不服。为断其念,梁让儿子思成与徽因一起赴美留学,最后促成了梁林婚姻的一段佳话。

林徽因在美留学期间,国内发生军阀混战,林长民因为身兼郭松龄的顾问,被张作霖手下于混战中误杀。徽因回国料理后事的时侯张学良向徽因表达过歉意。

林徽因返回美国继续深造她喜爱的建筑专业,並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登记完婚。在美期间,发表不少作品,至今都珍藏美国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家博物馆。

学成之曰,她婉拒了美方的挽留,与丈夫毅然返回祖国,她发誓要创建中国自己的建筑系,积极筹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各项工作都事必恭亲。胡适曾开玩笑夸林徽因:十个大男人都顶不上一女子。

在北京北布总胡同居住期间,林徽因是文人圈中的明星。她的独特气质魅力令人倾倒。引得福州老乡谢冰心的忌妒,她写了《太太的客厅》影射徽因。林徽因不急不躁,趁去山西出差时顺带给冰心送一坛山西老醋作为回敬。邻居钱钟书也以猫借题发挥,讽刺徽因被众星捧月,但钱却否认此意。那一段时光,应当是林徽因最快乐的时光。孩子的出生,她写了著名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倾注了一位母亲的炽热之爱。

中间还有一段插曲,张学良创办东北大学,邀请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北上协助筹办。梁林欣往,林徽因还设计了白山黑水为主题的东北大学校徽和标识,张大赞。在校庆周年晚会上,花花公子想揩油,邀徽因跳舞,林徽因识破小六子的花花心肠,拂袖而去,第二天便辞去教授之职,携夫婿同返北京。潜心研究专业数年光阴悄然而逝。

抗战开始之时,随着清华西迁的漫漫征途,林徽因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开始了。

在扬子江畔的李庄,有了短暂的养病时光。傅斯年为她争取到了政府补贴,给她治疗肺病。但她强撑着病体,仍为撰写《中国建筑史》夜以继日,她说这是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必须署名她的丈夫梁思成,我只是助手而己。听闻远处的炮声,孩子问妈妈,若是鬼子真打过来了,我们怎么办?林徽因镇定自若地回答:咱门后边不就是扬子江吗?她的回答令人肃然起敬。

为了调查整理中国唐式古建概况,她风餐露宿,拖着病躯,翻山越岭,做了大量精细的勘察测绘,光手槁照片胶卷就装满了一大卡车。这可是国家瑰宝啊,因为当时世界学术界已断言中国唐式古建己消失了,只有日本才继承了中国唐古建。她的发现填补了世界唐式古建的空白。

当时,抗战已到了最紧要关头。她的三弟林恒也加入空军序列。三弟同期的十四名飞行员与她相邻而居,战乱之时,无法联络各自家人,便选择林徽因梁思成为名誉家长,负责接收军方信邮包裹。随着空战激烈进行,隔几天林徽因就会收到一封或数封“弟弟"阵亡的通知。每当此刻,她的心如刀绞。终于有一天,她收到了三弟阵亡的通知,她满含热泪写下了《为了谁?一一哭三弟》诗章,把宋美龄送给她的林恒的飞机残片挂在床头,对弟弟的思念使她更坚定了报国的信念。

抗战胜利后,清华北归。林徽因重返北京,面对满目苍荑,百废待兴,她毅然投入培养后生的工作,不顾病魔,为了抢救濒临失传的景泰蓝,她创造性地开发了新工艺,使景泰蓝重新焕发青春,成了世界瑰宝。此时,她的肺结核已到了严重程度,美国友人费慰梅劝她去美国治疗,费用她负责,美国政府也会出面帮助。但林徽因拒绝了,她说我的祖国在灾难中,我怎么能抛下祖国呢?!费慰梅在她的回忆录中敬仰无比地说:林徽因是她心中的丰碑!

北京的和平解放,有林徽因梁思成的一份功绩。当时为了保护京城古建,极力说服傅作义,免除战火,让完整的京城回到新政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肯定了众多有识之士的积极贡献,同时邀请林徽因组织设计筹建中的人民共和国国徽。在选送的样品中,周恩来指着林徽因设计的大样说:非她莫属!就这样,共和国的标志一一国徽在万众瞩目下挂上了天安门城楼。

接下来就是另一重大任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周恩来再次托付给了梁思成林徽因的设计组。由于林徽因病重,为减少她的工作量,大家都关照她说:你把把关就行,不要到现场了。可她依然由助手搀扶着到现场,亲手抚摸她设计的纹理凹凸,她饱含深情地说:这石头里有我父亲,我的叔叔,还有我的弟弟们!

林徽因,她就是这样真实的一个人。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女人!一个令中华民族骄傲的女神!


5261华华福之州


在我的认知里,对她评价产生过极大的转变。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转变的反差呢?主要是前期对她的了解是从网络自媒体、贴吧和微博等一系列渠道,这些渠道有一个共性就极其想吸引人的眼球,所以从这里了解的都是一些夸张虐情的八卦。后期对林徽因的了解发生转变,主要是通过跟她同期人物的书籍和回忆录,以及她自己的著作和成就,如果你通过这些去了解她你会发现完全不同的一个人。

网络八卦中的林徽因

  • 林徽因与金岳霖

林徽因对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日前,上面这句话在网络上流传十分广泛,这成为网友指证林徽因感情不专一的“铁证”。网友基本上会说,林徽因在已婚而且育有两个子女的情况下,又爱上了比邻而居的大才子金岳霖。各位,这种不要脸的话,我想没有一个妻子会对丈夫说出口。林徽因这样有才学的女子,会这么做么?我觉得不会,因为林徽因是一个爱惜羽毛和注重形象的人,下面我通过她的一个小事儿来说明。

有一次,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坐火车去乡下考察建筑文物,在途中由于盛夏蚊子特别多。林徽因偏偏又穿着旗袍,蚊子在她的腿上不断的叮咬。林徽因是个大家闺秀,为了自身形象,没有去挠痒痒,等到了目的地,浑身都是蚊子叮咬的包。各位看,这种小事儿,她还在意自身形象。“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这种混账和不要脸自毁形象的话,她会说吗?显然不会。那么,这句话出自哪里?出自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的著作:《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林洙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就不在多说了,各位可以去某度百科上搜索“林洙”看一看,黑料比较详细。简单说她就是一个文化浅薄、相貌平平,贪财且有小聪明的女人。林徽因传出的黑资料,几乎都源自她。

  • 林徽因与徐志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上面这句话出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各位再熟悉不过。这首诗描述了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恋,有人根据其中一句“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就说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感情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我觉得有些扯淡,考证如下:

1920年9月 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到达伦敦;
1920年10月 徐志摩到达伦敦;
1921年3月中下旬 林徽因与徐志摩第一次见面;
1921年3月底 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搬到了剑桥;
1921年8月 林徽因中途与其他友人外出旅行;
1921年10月 林徽因跟随父亲回国。

也就是说徐志摩与林徽因认识也就才6个月,那一年林徽因17岁,徐志摩24岁(已婚,育有一子在国内,媳妇怀有身孕待产在他身边)。根据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口述整理而成的书《小脚与西服》记载,因为生活拮据,徐志摩每天中午和傍晚都必回家吃饭,而且林徽因与徐志摩相距又比较远,基本上两人都是书信往来,用现在的话说“徐志摩网恋了”。

回国之后林徽因迅速认清了现实,“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也就是说林徽因与徐志摩两人之间也就是很短暂的爱慕,谈不上恋爱。

网络上,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生活被炒的乌烟瘴气,其实都是了解不深,而被博取眼球的某些自媒体误导了。

现实中的林徽因

现实中的林徽因,是一个健谈、有着个人魅力、非常有才学的女子,是我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而且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大侦探历史摩斯


关于林徽因的人品,早前听闻过很多版本,但第一次被震撼到的还是读她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时,那时书中柔软细腻的情节,经感情丰富的电台节目主持人,深情并茂地朗读出来时,那诗中,情感丰富的流露便深深地吸引住我了。浓情蜜意似当初,恍然一梦少年时。

风华正茂的徐志摩,一遇“林徽因”三个字,从此误了终身,成了徐志摩心中的朱砂痣。仿佛要是徐不存认识她,徐的人生便从此少了精彩似的,从此便没完没了地只要提到徐,必然便会扯上林徽因,好似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雅俗共赏的好奇心,反之则亦然。



她在金岳霖心中的地位,是遥不可及的女神,是光芒万丈的崇拜偶像。 为了她,他甘愿守护着这份最美的痴恋,祝福她一生。她不仅是文坛上的一朵“梦里期待中的白莲”而且还是老公粱思成心中最圣洁的白莲花。她用自己点滴的情感,滋润着老公粱思成的心,以至于,当她死后,若干年,粱思成先生还在把她的遗像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以便自己时时想念。


试问,这世间女子,有哪个可以做到如她般优秀与吸引人?可以上最高的屋梁,跟男人一样地设计修复古文物代建筑,可以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可以让三个男人为她甘拜下风,为她俯首称臣?

林徽因!一个才情与人生一样辉煌的女子,用她的一生,活出了我们几辈子都难以超越的成就,

用她自己所特有的魅力,滋润着每一个只要了解她历史人的心。这种人格上的魅力,即便是放在历史的今天,也依然会沁人心脾,甘拜下风。



“林徽因与徐志摩”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绝对是一种悲伤,,,自从林徽因、徐志摩”于英国伦敦邂逅分手后、徐志摩一路辗转来到北京;因为徐志摩认识林徽因时已是一个两个孩子的爸爸,为了林徽因这位在他心里的永恒的素材,他抛弃了原配妻子“张幼仪”及二岁的孩子。



这位穿着白衣、容貌纤细的十六岁少女,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一下子让他沉溺其中;他不顾老师“梁启超”在信中的忠告,自认为林徽因虽然订婚,只要还没有结婚,他就有机会。徐志摩在诗中写到:我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的另一半之唯一灵魂伴侣、得之我辛,失之我命!

这位周身沾满了江南女子温婉和诗意的“林徵因”就像梦中天使一样,让诗人“徐志摩”如此放不开手。林徽因:徐志摩的浪漫与漂逸正是她所欣赏的,她从徐志摩的爱里看到了一个从末发现的自己,心中不时展现出二人那时在英国康河边上的美好时光,可是个徐志摩穷其一生追求的奇女子在经过慎重考虑后、终究没能给出徐志摩一个末来。林徽因始终清楚,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漂流的过错,林徽因记录说“我懂得、我怎能应和”这一句是林徽因发自肺腑对徐志摩的真情告自。

林徽因更知道两人思想高度不同,难以有心灵上、情感上的交流,她知道诗人的爱情是不长久的,会跟随诗人情感的抒发而转嫁。由此:林徽因一生没有走出诗人的影子,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梁思成”因为他是学建筑的,并且能给予自己实在的、安定的生活,且门当户对。在“徐志摩”逝世四周年中林徽因写道:我在这一群剧中的角色本身,性情与性格抵触,侧面或背面激成悲痛!

她与徐志摩之间的感情也只是徐志摩曾经的万紫千红;在徐志摩眼里,林徽因永远是他的“人间四月天”,我理解的林徽因既是这样一个人。


日尧居


林徽因是一个时代的传奇,她没有像其他才女那般“薄命”甚至遇人不淑,相反她有着让许多人羡慕的爱情与机遇,所以,很多人评价她是民国女神,是男人的梦中情人。我认为,在不同人的眼中,她的形象也自然不同。

我眼中的林徽因,论才识,她多才多艺,风华绝代,是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论外貌,她温柔娴静,婉丽优雅,让三个男人为她倾心,更让痴情的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你看,她的魅力很大,单从个人能力方面而言,我非常欣赏林徽因,毕竟她的身上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在徐志摩的眼中,林徽因美貌与智慧并存,端庄又温婉,她是他岁月里最惊艳的青春韶华,徐志摩为她写了很多缱绻温情的诗词,甚至徐志摩愿意为她放弃一切。

在梁思成的眼中,他愿意默默地守护着林徽因,愿意当一个好丈夫。梁思成知道林徽因的才能与野心,所以他陪她一起研究建筑与学术,为她锦上添花。

在男人的眼中,林徽因是梦中情人,有才华又有颜值,而且对爱情也有自己的观点,重点是林徽因该粘人时会示弱,该独立时又会很努力亦不打扰男人们的娱乐时间,这想必是一些男人朝思暮想的恋爱对象吧。

在文艺青年的眼中,林徽因是一个并不着急做“美人”的女子,毕竟“美人”只能靠外貌吃饭,而外貌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就过期了,但是个人能力永远不会过期,相反会随着阅历变得越来越丰厚。所以,众多文艺青年喜欢写林徽因的爱情与个人才能方面的文章。

在犀利青年的眼中,她可能是一个“绿茶婊”,明明和梁思成在一起了,又还与徐志摩暧昧不清,甚至有一套能够让男人为之神魂颠倒的“本领”。

总的来说,我们评价一个人的目的,不是去给对方贴标签打记号,或者去给对方下定义,而是应当在客观且冷静的理解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对方身上有益的精神品格。


安小念说情感


一、才能

A,国徽设计。

1949年,梁思成、林徽因参加了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的设计,清华大学成立了设计小组,由他们夫妇俩负责。

清华国徽设计小组共设计了二三十个正式完成的国徽图案,送交审查小组和国家领导人审阅。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思考,讨论、修改。终于,国徽定型图案出来,由于过度劳累,梁思成、林徽因病倒了,让秘书拿去送审。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第二天,梁思成、林徽因立即着手修改。最终,他们的设计图案获准通过。

设计国徽是林徽因晚年最辉煌的创造 。


B,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林徽因付出了具大贡献,还为碑座为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以及底座上的花圈。她详细比较了世界各地的花草图案,画了几百幅不同风格花草,最后选定了以橄榄为主体的花环设计 ,并采用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作为高贵、纯洁和坚韧的象征。我们今天看到的纪念碑上的花环,凝聚了林徽因巨大的心血。

C,古建筑学术研究。

和梁思成、莫宗江一起,将多年对中国建筑史的基本观点,做了全面检讨总结,写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长文,回顾从远古时代到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她曾发表了一系列介绍古建筑的文章《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等等

由于林徽因为新中国作出的杰出贡献,她被先后任命为北京市计划委员会会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化会代表等职。

二、才情

林徽因是位被学术研究耽误掉的才女,她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对古建筑的研究上,对诗词没有很热衷,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她留下来的部分作品中看到透露出的才情和风雅。

比方她写一位娇媚可人的女孩子的笑容

《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里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

她写给初生儿梁从诫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把一个新生儿的美好和初为人母的喜悦柔情表达的充沛而生动,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三、学识

林徽因16岁时,父亲林长民即带她出国游历欧洲,父亲希望她“增长见识,领悟父亲的怀抱志向,并且自己养成将来改良社会见解与能力”。可见,林徽因的父亲的开放式教育和目光对子女非常有好处,在民国时期,他没有让女儿以后做个贤妻良母, 而希望女儿也能有所作为。

(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

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均上过学,英语说得非常好,她当时是和梁思成一起游学,两家大人基本上都有这个意思,让这对年轻人一起培养感情。

学业完成后,就在渥太华结婚了,当时,梁思成的姐姐和姐妹是驻加拿大的总领事。这对年轻人的起点可以说非常非常之高,家族有钱有权有势。

所以他们的眼光抱负比一般人都要高出多少个层次出来。

(林徽因、梁思成渥太华结婚照)

最后,至于网上总是拿她的感情来说事,而忽视了她作为一个建筑学者的成就,感觉有点喧宾夺主了。


咪小小猫


最近这几年,火了一段历史,红了一个人,这段历史叫民国史,这个人叫林徽因。林徽因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又是怎样火起来的?

其实,林徽因爆红的原因并不是她的才华,抑或是她的容貌,而是她跟徐志摩、梁思成等民国公子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与林徽因婚外情:

林徽因的第一段恋情是跟当时的风流诗人徐志摩。1921,林徽因在跟随父亲游历英国的时候认识了父亲的弟子徐志摩。

二人相见恨晚,林徽因爱慕于徐志摩“谦谦君子,温文如玉”的君子形象;徐志摩也被林徽因“窈窕淑女,才华出众”的气质所吸引。虽然徐志摩当时已经有了家室,甚至孩子都两岁了,但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在绝对的爱恋面前,婚可以离,妻子可以抛弃。一来二去,两人终于结合在了一起。

然而好景不长,这如胶似漆的二位却因为公事而分道扬镳,一个去了美国一个去了日本。本以为只是暂别罢了,殊不知就此江湖两忘、后会无期,等两个人再度重逢时又各自有了新的灵魂伴侣。

林徽因和梁思成终成眷属:

对于林徽因来说,徐志摩走了,但梁思成来了。1924年,曾经的维新派领军人物梁启超派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结伴前往美国学习,梁徐二人也就此一见钟情,并且修成正果,结为了终身伴侣。

在当时而言,两个人郎才女貌而且门当户对,并且有共同的爱好、同等的思想,是一对真正意义上的金童玉女式的夫妻。此后,两人也终身致力于文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突然爆红的林徽因

早些时候,除了一些喜欢历史、文学的爱好者以外,谈起林徽因是谁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在大脑中产生一个问号,或者说只闻其名不知其人。然而最近两年,林徽因突然火了,火的一塌糊涂,甚至被奉为了国民女神级别的人物。

林徽因爆红的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 一方面是因为林徽因本人确实有着国民女神的气质;林徽因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环境以及先辈思想的熏陶,酷爱文学艺术,并且十分聪敏好学,年纪轻轻就在文学和建筑学方面有了一定的造诣。
  • 另外,除了满腹锦绣文章之外,林徽因思想非常前卫,出身于上流阶层的她曾经跟随父亲多次出国旅游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对她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 第三, 则是因为林徽因一生的经历,尤其是感情故事切合了当今社会的一些主流观念。

新型追星族——林粉:

随着林徽因的突然爆红,网上也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新群体——“林粉”,这一帮子人整天刨根问底、访古讯今,找到了非常多的有关于林徽因生前往事的资料,并对此大力宣扬传播。

然而历史人物的故事终究是有限的,更何况只是一个人,一个民国时期的学者和知名女性的故事,可挖掘的就更少了。这下怎么办呢?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好办法——在已有的基础上大规模添加润色,甚至是杜撰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的丰富饱满。

“林粉”也不例外,经过“林粉”们的大力宣传以及各种网络媒体趁机开始炒作传播之后,林徽因一下子被捧上了神坛,其爱情往事流传于大街小巷之中,说是妇孺皆知也不为过。

褒贬不一的林徽因:

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有支持者就有反对者。在林徽因爆红后,也诞生了一部分对于林徽因其人以及其生平往事持否定看法的人,这一部分人认为林徽因的品性行为并不值得提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反面人物,而其生平事迹也是平平无奇,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从此两大派别各执一词、分庭抗礼,广大网友对于林徽因其人也开始争论不休。

看完林徽因的一生,对于其在各个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我等后辈自然应该铭记于心。对于其为人,个人不敢妄加评断,但林徽因早期在明知徐志摩已有妻室子嗣的情况下,还卷入其生活之中,实在不是一种应当褒奖赞扬的行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徐志摩和林徽因二人之间到底谁是谁非,则又是一个新的疑问了。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喜欢请关注。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林徽因是民国四大美女,也是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国徽的设计者之一,知名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传奇,她的那句: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很哥最是喜欢。



很哥觉得:作为女人,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多了,徐志摩爱了她一辈子,梁思成相伴了她一辈子,金岳霖等了她一辈子,选择梁思成做她丈夫,我能看出她的智慧,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对,心动是一时,心懂才是一生啊!

不知道鲁迅和冰心对林徽因为什么成见很深,可能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林徽因过于圆滑吧,其实,这何尝不是女人的一种智慧。所以我说宁做半个林徽因,不做一个张爱玲。在爱情里委屈着自己,在事业上委屈着自己。我们要有爱情,也要有自己。

最后为大家送上一首一首《情愿》吧: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