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之前都直接用数字来纪年,汉武帝却偏偏发明了年号制度吗?为何?

小莉²º¹²


汉武帝发明的“年号”是中国纪年方式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着

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严谨的现实考虑。

(汉武帝画像)

年号出现之前,中国大多数时候没有统一纪年方式

在年号出现之前,中国的纪年方式主要有两种:王公在位年次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前者即以王公在位年次来纪年,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等。在秦朝时这种方式尚没有问题,可是先秦和汉初的地方上存在诸侯国,诸侯国内都采用本国君主在位年次纪年,给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一统政治的巩固造成了很大不便。而干支纪年法虽然可以统一,但是在春秋战国以来用得较王公纪年法少一些。

(干支纪年法)

到了汉武帝时,中央政府采取“xx帝xx年”纪年方式,地方上则是“xx王xx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纪年方式的不统一,对于彼此之间的交流是非常不便的。因此为了促进全国经济、文化交流,增强社会活力,汉武帝遂于公元前140年建立年号制度,以“建元”为第一个年号。演变到后世,“建元”既是一个年号(不止汉武帝一人使用这一年号),又可以作为一个动词有“取新年号”的意思。

除统一纪年方式外,年号的创立还有深刻的现实因素

纪年方式的不同削弱了地方官员尤其是地方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感情,使地方容易出现分裂倾向。这种倾向在类似于汉景帝年间造反的七王一类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下就极有可能演变为分裂行为。


另一方面,年号制度不光是一种被动的应对方式,也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组织对匈奴作战的而做的必要准备。

要反击匈奴,汉武帝必须整合全国力量,以确保可以尽全力发动战争。而要整合全国、巩固大一统,首先就要完成思想上的一统,以达到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因此为了强化国家观念,加强皇帝的权力,汉武帝自然而然地会创造出年号(包括其他措施在内)制度。

年号实际上也是皇帝独尊的体现

为什么说年号也是皇帝独尊的体现呢?

因为在这之前,地方上采用王公在位年次纪年法,实际上强化了诸侯王在民众心中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高于皇帝的地位(或者说存在感比皇帝强)。 这对皇帝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和不尊重,因此采用皇帝制定的纪年方式,对于加强皇权和皇帝的地位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司文郎中


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一国两制方针,即中央直属的领土实行郡县制,另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各诸侯王,由他们自行治理。虽然经过七国之乱,削藩政策得以推行,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大大降低,但仍存在一定隐患。

所以,汉武帝又施行推恩令,以进一步削减诸侯王国的势力,而年号制度的创建,同样也是为了从意识形态上进一步巩固大汉天子的威严。

在汉武帝之前,当时的诸侯王以及列候都有各自独立的纪元体系,即在自己封地内,沿用王位纪年法来计时。这样的纪年方式,与汉家天子并没有任何区别,无从别尊卑贵贱,自然无法体现天子惟我独尊的威严。对于汉武帝来说,这自然是无法容忍的。

而当年号制度施行后,诸侯王国纪年往往是帝年+王年的形式,这样一来,秩序分明,尊卑有别,大汉天子凌驾于诸侯王之上的神圣地位就此大大地凸显了。


短画方阵


汉武帝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 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 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