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好朋友或親人得了癌症,你應該如何安慰他?

四川大眾健康網


這個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其實真的難以回答,最近一個關係比較好的高中同學,做腸鏡後發現腸道惡性腫瘤,四十歲的不惑之年,家裡的頂樑柱,突然獲知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作為朋友,再多的語言上的安慰其實都顯得蒼白無力。有人說,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這話一點不假,朋友的安慰、關切在真實的疾病面前大多是隔靴搔癢,作用極其有限。與其蒼白無力的安慰,不如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這個朋友生病後,我第一時間把報告發給了普外科、消化科的同學會診,綜合大家意見建議儘早手術,於是幫他聯繫省級醫院的床位,我相信做這些有價值的事比幾句安慰有用的多。

當然,事情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很多女性朋友感情細膩,內心比較敏感脆弱,一旦得知自己生病,可能會終日以淚洗面,甚至情緒低落到做出極端的事情,這時候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極其重要的,看病之餘,帶她出門散心,會友,看電影,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儘量分散注意力,不要總是提及病情。

如今癌症發病率很高,生癌症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大部分生病的人也並不像過去那樣談癌色變,尤其是有一定知識文化的人。雖然初始會有不敢相信、痛苦的瞬間,但接下來不應該是焦慮和抱怨,而是認真的思考怎麼處理。作為親人和朋友應該是與病人一起面對“接下來怎麼處理”的問題。現代醫學飛速發展,大部分癌症也不再是不治之症,經過積極治療,早期病人手術後可以完全治癒,而有的病人可能一輩子都與腫瘤共同生活,也可相安無事,只要按時複查,堅持積極治療,還是可以如健康人一樣享受生命。這時候可以告訴他(她)身邊的抗癌成功的例子,用成功的案例來鼓勵他,增加治病的信心。如果是朝夕相處的家人,除了語言上的鼓勵,生活上也要給予一定的照顧,更重要的是經濟上的支持,讓他治病無後顧之憂。

今天我發了這樣一段話給這個朋友“生病不可怕,只要信念在,康復不是夢,把病魔看作挑戰,把信念當作武器,祝早日康復。”結果他回覆我,“我相信否極泰來,多想無益,積極治病才是王道”。看,他根本不需要我的安慰,清醒理智的頭腦和積極向上的心態,我相信他肯定能戰勝這次人生危機。沒有誰的一生會永遠一帆風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應有的人生態度。


胡洋


啥?

誰?

阿?!

得了癌症,我前幾天看到他還好好的,咋咋就,就是癌症了!而且還是晚期。

這是很多癌症患者家屬的一個共同現象,查出之後,家人的第一反應。那麼做為親人,朋友該如何面對病人,我先說個在病房看到的病人。

大家都知道北京腫瘤醫院,來到這裡住院意味著什麼。有一位山東的小病人,說小也不小,有十三四歲,住進了北腫,孩子挺樂觀的,我小聲問了病人的父親,咋回事,父親當著孩子的面說,是積水,北京這好多醫院都沒床位,這不託人才住在這裡,等把水抽了穩定再說,要不是一個朋友幫忙,這也不行,說著還看看孩子,但轉過身眼裡充滿了無奈。孩子在天真的一邊玩著手機,一邊在說出院後要做什麼呢!可見孩子還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

還有一位,這位病人自己也知道是啥病,也積極配合治療,但就是不想讓家人和朋友在自己面前提病情,也不問,都是家裡人拿各種結果。

那麼做為親人和朋友該如何面對癌症病人,對於那些知道自己病情的病人,我覺得默默的陪伴,有時間多看看,聊聊天,再病人情緒低落時,分享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或者說,說一些在治療癌症方面的先進療法和案例,給病人予希望。對於那些不太清楚病情的病人,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安撫病人,不提病情。就現在的病人而言,如果持續不能治好,其實病人本身就懷疑自己得了不是什麼好病,當病人持續懷疑,且到後期時,與其讓他猜疑,不如告訴實情,讓病人清清楚楚。


東72607259


作為朋友,我理解你,有時候不知道說什麼,做什麼,想表示關心,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每個人面對不一樣的病情,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回想當初,我患上這個病之後,心裡的負罪感特別強烈,希望一個人在房間裡,不要有人來看我,看著同事同情的眼神,我一下子真接受不了。雖然,每個看望我的同事,領導都會安慰我,但我知道自己的病,所以當初朋友親戚們看望我時,那種環境比較壓抑,話題比較敏感,所以我比較不習慣!甚至有點牴觸!

最好的還是那幾個閨蜜,陪著我說說話,天南地北地八卦,也不問病情,也不問身體,平時怎麼說話還怎麼說話,我倒是一點壓力都沒有,聊著聊著,心情好了很多!但到了後來,我慢慢接受了這一事實,也能平和地面對親戚朋友,甚至是投來的一些異樣的眼光! 如果沒有經濟上的困難,作為很要好的朋友,我給你的建議是,該幹嘛還是幹嘛,平時怎樣還怎樣?

不用刻意表現地對方是弱者,不要特意營造壓抑得氛圍,給朋友一個寬鬆的交流環境。如果經濟上有困難,咱該出手時還是得出手!


kitty1380


這個問題,還真問對啦。即有朋友,又有親人,先說說朋友,也算同事,四年前,我朋友得了,白血病,因為離的遠消息也不靈通。有半月啦。我也不知道,我朋友就給我,打電話,說她得了白血病啦。出於對我的,信任和依賴才打的電話。第二天,我和我愛人,就去了醫院,到醫院後,我不像我去以前,去的同事,由於年輕,感情用事,抱頭痛哭,反而加重了朋友的病情。她也不敢在病房裡住,天天都有出世的,她在走廊裡放一張床,我去了以後,就安慰她,沒什麼大不了得,要遵醫囑按時打針吃藥。鼓勵她要有戰勝病魔的決心。相信科學,奇蹟會出現,等我們回來時,我朋友說=賈老師你這來,我的病感覺輕了一半。在病人面前,控制不好,情緒是一大忌,現在我朋友的病已基夲控制。


真善美58265


癌症,當降臨到任何一個人身邊的時候,我想開始時都會天塌的感覺。

如果有一天癌症發生在自己的朋友或者親人的身上,該如何去安慰是個很大的難題。

首先就是患者本人的心裡創傷會很大。無論把生死看的多麼不重要的人,其實都是害怕死亡的。由於癌症的治癒率太低(我國總體癌症做好生存率才40%,而歐美髮達國家已經達到70%)。

所以,我們面臨著很大的生死離別的悲痛和現實。如果患者本身對癌症的看法很輕,我們就可以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科普,多一些治療上的探討和計劃。

如果患者心裡承受力很低,那麼我們就要多一些安慰,多一分解釋,多一分體諒,多一份迴避。不要輕易討論癌症的預後問題,治療及相關副反應問題。多聊一聊生活,積極向上的話題也不要過多,反而會讓患者內心更過於焦慮。

安慰病人是個很難的問題。首先我們就要過自己心裡這一關。才能從容地去陪伴患者本人。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健健康康,幸福快樂地生活每一天!


春雷醫生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現象。對於得了癌症的家人,最好的安慰就是陪伴!

我的外公幸苦一輩子,勤儉持家,一直身強力壯,卻得了肝癌,家裡人為他到處求醫問藥,花費大量錢財,只求讓外公好起來。而這一切是滿著外公進行的,到後來外公的疼痛加劇,他才猜想到得了癌症,就堅持要出院回家養病,多年的人生閱歷讓外公很堅強,他沒有因為得了絕症而消陳,每天睡不了幾個小時,總是痛醒,卻從不大聲呻吟,還與前來探望的親友淡笑風生。倒過來勸家裡人不要傷心,早早的把後事安排好,可以說是知天命盡人事了。外公的忍耐力很好,很少用止痛藥,一直不讓打杜冷丁,直到臨走前幾天,疼痛讓他不能入睡才讓打的杜冷丁。

外公走了十八年了,每每想起與他在一起的日子,心中不免有愧,十六個外甥中就是我讓他不放心,是我讓他留有遺憾走的。當初的我要是少些折騰,回家多陪陪外公,也會讓他走得安詳些。所以我認為對家人最大的愛就是管好自己,陪著絕症的病人,讓他們的眼一睜開就能看到你,這就是對他們的最好安慰!


天台觀寧波


當朋友身處逆境,我們如何才能讓他們更快地走出來?

親人離世,親人患病,戀愛分手,考研失敗,還是心理受傷,當這些逆境圍繞在我們朋友身邊時,你通常是會怎麼做的呢?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自己,肯定去安慰她,撫平朋友難過,悲傷,痛苦的心情,但是心理學研究顯示——緘默效應,人們會避免談及令人悲傷的話題,因此,你很有可能會對他人的逆境避之不談。

Facebook的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的丈夫意外的去世,她整天都沉浸在悲傷中,想著以後再也不會快樂了,孩子們永遠失去了父親,面對她中年喪偶一時間的朋友都很少傳遞出關心的信號,為什麼呢?

原來他們下意識地以為這時提出關心是不合時宜,他們害怕說出的話又勾起被傷害者的痛苦回憶,他們都會選擇下意識的迴避這個話題。

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傾訴的願望,連最不幸的人也一樣。對所經歷的悲傷事件敞開心扉,有助於提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水平。

那麼你應該如何安慰,經歷逆境的朋友呢?

  • 第一,你可以做朋友的傾聽者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經說過“覺察就是改變的源頭”當朋友開始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把自己內心無助暴露在在陽光之下時,她們就開始覺察了自己內心的情緒。

朋友的爺爺年齡大,再加上子女都不在身邊,漸漸的老人也不愛說話,整天把自己悶在房子裡,家人都認為老人可能抑鬱了。

我朋友與老人通了個電話,在電話中傾聽老人說,最近的苦悶才知道,原來老人是覺得太孤單,孩子忙著打拼事業,把自己忽略掉了。之後朋友經常去跟老人通電話,他的情緒明顯比以前好多了。


每個人都渴望被別人理解,被別人傾聽,就連遭遇最大不幸的人都不例外。

找個單獨的時間與朋友坐在一起,互相傾訴彼此之間的看法以及內心的負面情緒,不帶任何評價的傾聽,創造出完全不同的環境。

傾聽別人的苦惱,也是有技巧的。很多人在傾聽別人的苦惱的時候,習慣性的去給出他們解決的辦法,但是根本不用給出解決的辦法,你只需要體會,理解他們的感受就可以了。


正如,武志紅說:“很多時候,我們向別人倒苦水時,其實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並不是去尋求那個人的幫助。如果那個人只是傾聽,並表達出對我們的理解,這就夠了。”

  • 第二,你可以做朋友的堅強後盾,給她們巨大的安全感

在一個吵雜不已的環境中,當科學家給測驗者一個可以按下去的按鈕,告訴他們,如果實在忍受不了這些噪音時,按下按鈕就可以直接讓噪音消失。

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原本暴躁的人情緒出現了明顯的緩和現象,不再急躁。是噪音的消失才讓被測試者減輕壓力嗎?

其實,並不是,按鈕的存在才是關鍵。按鈕給了被測試者一個可以操控的空間,這讓他們知道,即使他們的情緒出現了再大的波動,都會有一個解決方法。


這個按鈕就相當於是一個安全的空間,給經歷痛苦的人一個巨大的心理安慰,讓她們知道,無論她們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都會有朋友陪伴著他們。

因此,當朋友遭遇逆境,你可以告知朋友“無論如何,我都會陪伴在你身邊的,當你出現情緒波動都可以來找我。”給朋友吃了一個定心丸就可以緩解悲傷的情緒。

  • 第三,按照朋友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們。

每個人在出現逆境時的時候,情緒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有的需要陪伴,有的需要安靜,有的需要走一走,當我們用他們喜歡的事情對待他們,能夠緩解他們的情緒,不造成任何的心理負擔。

曾經我看到過一個新聞報道顯示,一女子在與丈夫發生爭吵之後,丈夫給她10萬現金讓她去各大商場購物宣洩自己的情緒。當時看來是一則笑話,而現在看來確實是有其道理可言的,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現在來回顧一下,當朋友遇見困境時,並不是一味的逃避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以及呵護,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能夠傾聽他們說的話,製造安全的後盾,如其所是對待他們走出困境。


成長擺渡人


我的確有一位親人目前處於胃癌晚期,說句實話,真到了這個地步,你會發現什麼安慰都是蒼白無力的,根本就沒什麼用。根本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對於病人來說,安慰可能根本只是表面的敷衍。

在絕症面前,沒有誰可以做到雲淡風輕。如果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病情,親人並沒有告訴他實情,那麼安慰的人同樣也沒辦法說。如果病人已經知道了自己患有的是絕症,那麼這些安慰對於他來說,有時候更像是提醒自己,你得了絕症。

我的舅舅目前還不知道自己是胃癌晚期,家裡人一直告訴他,是嚴重的胃潰瘍,可是病情逐漸嚴重,治療效果越來越差,經常需要輸血,他自己心裡面可能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安慰,能說出來的都是蒼白無力的話。

與其說安慰,如果真的覺得語言無力,乾脆就盡力多陪伴吧,畢竟這個時間在癌症面前,也許就是越來越少,過一天少一天,能夠多陪伴在親人的身邊,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才算是最好的安慰。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患者真的需要別人的安慰嗎?

癌症是什麼疾病,你明白,患者也明白,所謂的安慰和關心,何嘗不是一廂情願的賦予,說的再多不如做的多,你的安慰哪怕再真誠也會提及癌症,患者現在最應該是忘記癌症的可怕,與其天天安慰、照顧,不如像往日一樣,開玩笑、說趣事、吃好的、多運動。

平淡的對待是對患者最大的安慰!

如果患者本身已經不太樂觀了,那麼你覺得是哭著離開好,還是笑著離開好?

在生命面前,任何人都需要低頭,我們祈求的是站著離開,安慰的話其實非常虛假和蒼白,聽第一次時還會感動,但隨著次數的增多,哪怕脾氣再好的患者,心裡其實都會不耐煩,這不是患者的問題,而是人之常情,他們真的不需要安慰。

如何做才是最好的選擇!

1,欺騙;這是非常老套的辦法,但確實非常有效,不管患者病情多麼嚴重,在別人嘴中一定要有希望,晚期的是說中期,中期的說早期,還可以說某某權威專家,醫療團隊很厲害或家中有祖傳秘方,不為別的,只為了給患者希望。

2,治療:這個因人而異,在家庭能夠承擔起的前提下進行治療,切勿傾家蕩產,為一個未知的結果,而葬送其他人的未來是極不負責和不理智的。

3,願望:每個人都有在乎的人或事,小時候我聽老人說:“死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不瞑目”,其實這確實很有道理,如果患者本身恢復的希望很渺茫,不如用錢完成他的願望,看看他還有什麼放心不下的。

PS:死亡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死亡的態度!


羅民教授


首先,這是個不幸的事。那麼如果我的好朋友或者親人得了癌症,從我的角度來看,人這個時候心裡是最脆弱的,是最需要你的陪伴的。你的鼓勵和支持是對她最好的安慰。

其實這種時候你不用說太多的話,多說無用。說三兩句,讓她明白,她不是一個人在承受,至少有一個人能夠讓她傾訴。多給她講講那些克服腫瘤患者成功的案例。樹立治療的信心!告訴她保持好心情是戰勝腫瘤的致勝法寶!告訴她有很多得了癌症的人每天照樣開開心心的生活。最好不過還能再活過了十年八年的。讓她明白積極的心態才有助於驅趕病魔。

其實如上都是大多數人的觀點。我個人真的覺得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因為人就是因為有了多種慾望才不同於其他低等動物。所以一個癌症病人,不管你怎麼安慰鼓勵都是沒用的。求生的慾望相反也會產生畸形的慾望,正因為死亡的恐懼任何人都無法克服,所以我還是建議不要將真相告訴已經患病的人。直到他離開的那一天。都好過於其他任何的紙上談兵。

講句真話,你越鼓勵安慰,最後患者越反感,只不過那種畸形不良的牴觸消極憤恨報復的慾望無法再有精神力展現出來罷了。

將死之人其言也善,並非適合所有死亡。大家記住!其他不多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