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白事越来越大操大办,弄得这边呼天抢地,那边歌舞升平,你怎么看?

娱罢不能乐不休


农村的攀比之风越来越浓,反应在红白喜事上,就是红事,越办越大,白事越来越离谱。让人目不暇接,不止所以了。

过去人们办白事,为了显示隆重和对老人的尊重,也会请来响器班子,大唱三天。但唱的都是悲情的调子,让人听了泪流满面。和丧事悲痛的场面融为一体,让人一边看一边流泪,增加了悲哀的气氛。显示了人们对老人的思念。

现在的白事,完全就是为了排场热闹,增加面子,发一个悲愤的场面,如同喜事一般。唱情歌,跳艳舞、你笑我也笑,开怀大笑,前仰后合。这哪里是要埋人?,简直就是一个色情的场所。人们喜气洋洋,大饱眼福,兴趣盎然。岂不知这样的场面,虽然红火热闹,但让亡者见了,会作何感想?难道不骂他这个不肖子孙,丢光了祖宗的脸面。

新事新办,但不能悲事喜办。家里老了人,应该展示悲痛的一面。如果像他们这样,家里哭,外面笑,简直是大逆不道,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污辱了祖宗的颜面。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办事主人死要面子

我们这边是一个四线城市,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的白事操办规模是越来越大。我经历过我们这边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白事,是村里一个在本地作生意的老板家操办的。当时他们家请了一个戏班,还有一个那种三低俗歌舞团。整整在我们这表演了一个上午,响声震天。

悲事有了喜感

偶尔我在歌舞团舞台路过或者观看时都会想,主人请这些低俗的歌舞以及表演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显示对死者的尊重还是觉得自己找这种人自己会很有面子?恐怕多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吧。再者,白事本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可是很多死者家人硬生生的办成了带有“喜庆”的节目,真不知道死者高兴还是。

越热闹越开心

也跟这些歌舞团聊过天,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的“生意”范围多半是一些三、四线小城的农村地区。并且以他们的“从业”经验来讲,音箱声音越大越好,甚至于越低俗越受欢迎。碰到一些比较胆大、脸皮厚的还会一起上台“表演”。

随着近些年相关部门的扫黄打黑,比较低俗的已经不多见了,但是还能偶尔看到。真心希望这些文化“垃圾”早日远离农村,永远消失。


农村王小霞


这个事也要看在哪些地方,还有主家人的观念吧。

我老家这边的情况就没那么严重,办白事都是按照传统习俗规规矩矩的来。亲戚、同村邻里,每家至少会来一个人,算是“帮忙”,也算是和逝者告别。来时,亲戚会带一份祭祀用的“香宝”,而同村邻里就会凑几块钱,类似于办喜事“随份子”一样的道理。女人,会做一些“陪哭”,以表对逝者的不舍和歌颂。男人,会做一些体力活,抬棺材、挖坟坑之类。到饭点时间,主人家会煮餐便饭,也不算很丰富。有些关系好的来宾,还会留下来和主人家一起守夜。

这里办白事还有个习俗,会请本地的“八音”来演奏(办红事也一样),当然这个其实花费不了几个钱,最多几百块。还有,如果是老人寿寝正终,一般会放“大炮”,间隔十几二十分钟就会有一次三连放,小时候半夜经常被这种土炮吵着睡不着觉,还吓得不轻。整个事办下来,算上棺材、爆竹费用,可能四五千块也是要的。至于那些请女郎表演、歌舞升平之类,就没见过。

其实吧,过分的大操大办,甚至请一些外人来进行一些粗俗的表演,当真没必要。一则铺张浪费,二则显得愚昧,搞不好还弄出笑话来。有个数据显示:中国60%的人,在生命的最后28天,花掉了一辈子中60%的积蓄!所以,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人生观了。人来到世上一辈子,也就只有一辈子,死后就化作尘埃了。所以,一定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善待我们的父母长辈,莫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农夫三哥


我也来参与,这个问题极简单,死要面子活受罪。过去农村老话常说娶媳妇盖房提起害怕,现在连埋葬老人也害怕了。分享一下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吧。

昨天邻村正月初一去世了一个老人。因为非常时期抗肺疫不准大操大办,这家省了几万元,可以说减轻了多大的生活负担。

在平时如果一家仙逝了老人最少得五六万元开销,如果小有积蓄还可,没有积蓄将几年不得翻身。粗算一下大帐吧,老人去世后寿衣棺木得一万,花圈纸扎得五千,烟酒得一万,待客席钱六十桌得二万块钱,唢呐军鼓锣鼓军号四班也得万数块钱。再加上不起眼的杂七杂八小零碎也得一万多块钱花,算下来六万多就完了。这些还是节省,如果大操大办也得十几万。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埋葬老人适可而止,不能你强我比你更强。老人入土为安虽然是儿女们的最大心愿,但老人在天之灵也不希望后辈们穷困受苦吧。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美好生活。








王银令


这个主要就是攀比之风

其实在农村攀比的风气很严重,比如你家买了车,那么我家不管是去借还是分期付款都是要买的。如果我家在城里买了房子,身边的亲戚也都会蠢蠢欲动,但限于自身条件可能还会有所压制,毕竟买房还是要看自家的条件的。当然了回归正题,我就说说我们那边白事吧,一般老人去世一直到出殡之后的酒席,中间都会有3到5天时间。做道场最少两天最对多可能都有3天半。我们那个村也是比较大,只是居住的比较散落。如果村里有哪家办白事,周边的邻居都会去帮忙。离得比较远的除了亲戚可能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去的,当然了还有一种不正常的,那就是主家办的很热闹,留在农村生活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老年人一方面喜欢热闹,一方面也是羡慕主家的儿女能舍得,就算自己过身后没有这样的场面,那自己也要提前感受下。对于主家来说来的人越多,自己越有脸面,虚荣心也会得满足。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攀比之风了,不管别人家办的怎么样但我家就是要比你办的更好。等办完丧事之后看下自己的口袋发现钱已经花完了,甚至已经背负不少的外债,我相信如果老人泉下有知的话也会感到惋惜,老人在农村省吃省喝一辈子无非就是不想给儿女添麻烦。所以也劝解各位条友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在去做些表面工作。


无忧青年


怎么看?纯属表演,演给外人看的!
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红白喜事操办都往场面上搞起,结婚的话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大操大办还可以理解,但是在白事上也盲目跟风攀比这就有点过分了,有的只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孝子,今天我就严肃的讲讲这个话题!

一、白事操办要讲究礼仪习俗及尺度

自古以来有人去世,在送别之日是悲痛的、是肃穆的,各地有各地的“丧事文化”,这是一种传统,所以要遵守当地的礼仪,就按最传统的来办即可,不要自己发挥;在白事上如果你没有经验或者手忙脚乱,最好先在村里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主事人进行操盘,安排流程,人员分工等程序进行,这样不仅是给亡灵最后的告慰与尊重,也是对前来吊唁者的尊重;有的地方竟然出现“丧事喜办”现象我觉得这完全是价值观问题,如果百岁老人过世,来个“喜丧”我理解,“喜丧”只是在定棺颜色、衣服选取,拦棺发红白等流程上适当的进行调整,这个是讲究一定的分寸的,有经验的唢呐班一般会考虑到的,有的丧事喜办简直是低俗的表现,设置灵棚跳艳舞、唱流行歌曲,给整个白事氛围远远相悖,这种方式我建议要取消,这样显得也太不尊重死者及周围人了,你这么做是让死者感受到快乐还是死者生前有临终交代按此种方式办呢!

二、生前不孝,此时再悲痛再排场又有何用?

常言道“真正的孝不是表现出来的孝”,真正的孝是一种无声的付出,你表演不来的!其实真正孝顺的人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孝顺,所以这是一种道德观的体现;有一种方式往往被村里人所不齿,就是平时不孝,老人死了,然后哭天喊地、悲痛欲绝,铺张浪费只顾场面的壮观,这在背后体现的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我门村曾经出现过一这样的例子,男的平时怕媳妇,媳妇说啥就是啥,本身就是独生子,还和老人分家,老人迫于无奈在村东头地里搭了个简易小棚子,老两口就这样相濡以沫,生前说句实在的他们的孩子还没我们村照顾的多,有很多相亲实在太可怜这两位老人了,每逢自家改善生活时候都会去送点饭菜,老人都潸然泪下,“养儿防老”在他们恰恰相反;老人去世了,这小两口开始动情了,“戏精”模式开启,又是趴在死者身上痛苦鼻涕一把泪一把,入棺后双手狠锤棺材,到该入殓土中时候面对拉棺车还做出“撞棺”模样,买了2000多块钱的烟火和鞭炮在坟前大放异彩,知道我们村里人怎么评价吗?人面兽心、天理难容!从这件事之后我们村对该小夫妻极为耻笑及看不起!用臧克家的诗词来说:"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三、死者若有在天之灵

有时候我会这么想,如果死者去世后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般形式进行白事操办,他们在天堂会怎么看?是高兴还是心酸?我真的希望亡者有在天之灵,让孝子笼罩在幸福与平安庇佑,让不孝之子遭受磨难与困苦,这样显得公平!

总结:人死不能复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前我们要善待自己的亲人,做到及时行孝,切勿发出“子愈孝而亲不在”的感慨,善待亲人也就是善待自己,不要在老人去世时候大肆操办,一切要合情合理合乎自身条件,把握好分寸,最好不要被人沦为笑柄,这样才是对亡者莫大的尊重与告别!


三农记事本


更多农村奇闻趣事,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农村知识。

对于现在的农村白事上,这边是哭的一塌糊涂,那边的音乐是“今天是个好日子”这些是也是见怪不怪,对于现在的农村白事,可谓是五花八门,拿白事和喜事来比,白事的人要多于喜事,毕竟在村里的有人去世了,村民都认为这些都是一件痛苦伤心的事,所以很多的人自告奋勇的去给白事家里帮忙,这点估计农村都是的有的,有的人喜事可以不到场,但是白事都必须要到场,毕竟死者为大!在农村都认为白事就要弄的比喜事还要隆重,这样既有了面子还能让人感觉子孙后代的孝顺,其实这白事的排场无非就是给活人看的,死人眼睛已经闭上了,那么也是看不到了!

在我们老家里这里,每次村里有人去世,这边就要联系当地的唢呐表演班进行表演,有钱的都是要请两个团队甚至是三个,唢呐班一般由3-5人组成,每天一天200块,一天就是几千块的支出,一般唢呐班接到通知后都是为期三天的工作量,其中还要管吃管喝,稍有照顾不周可能这些吹唢呐的就会出现招数来整家主,所以白事的唢呐班都是好好的伺候着的,毕竟这些也是为了晚上有“节目”的准备,有的地方晚上的节目可谓是堪比演唱会,有跳的,有唱的,甚至晚上还有真人秀这些节目,每到村里一有人去世,那么都有很多外村的人来看表演,那叫一个精彩!

其实每个地方也是不同的风俗,所谓的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通俗,每个地方的话费也是不一样,就拿我们老家这里来说,现在一般花不了多少钱,现在这里已经没有所谓的表演班了,都是酒席上花的钱,算算现在我们这里也是不准大办酒席,都是4-6个菜,所以花销也不大!

但是对于一些南方的农村可能就要花费比较多了,有的地方还要请道士做法事,几天下来也要几千元,加上现在的天气还要租冰棺,加上宴请宾客的酒席,抬棺人的红包最少要200一个人,那么加起来一个白事也是要4-5万块,现在大操大办主要是给活人看的,主要是不想让农村看笑话,所以才大操大办,而又的则是觉得对父母的亏欠,所以才大操大办!不过现在的种风气也是在减少,毕竟现在推的是厚养薄葬才是最为孝顺!对于现在的殡事大操大办你觉得有必要吗?


三农堂广讯


现在农村办白事不仅要考虑到风俗习惯,还要有现在的新花样,比较复杂,现在办丧事越来越注重形式和排场,也养成了攀比的习惯,总之现在农村办丧事的花费越来越高。

个人觉得还是传统方式更值得大家去传承,因为花钱少,而且效果更好。

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增加点现代的东西当然就好了。

毕竟死人为大,办点体面一点也无可厚非。

个人无法接受目前农村白事的一些行为

一、传统的唢呐被现代的乐队代替

以前办白事比较简单,一般就是请几个吹唢呐的就行,而且还省钱,那时候的农村办白事都是这样的,送丧的时候也是吹唢呐,后来大家觉得唢呐的声音太小,不热闹,因此大家就开始请比较专业的乐队,这样更有气势,但是这样价格很贵,一次至少七八百,这些乐队都有很大的音响,声音大的很,每次都响的远近几个村都能听得到。

有的地方除了乐队还会请歌舞表演,唱的歌曲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基本和办喜事唱的歌曲差不多,有的甚至还有黄色小调,本来请人是为了给死人送行的,结果这样下来反而变成了给活者助兴的,这点真的非常不好。

这些表演队庸俗的表演不仅破坏了传统,对于生者来说是极大的讥讽,对于死者来说更是最大的不敬。

现在的社会就是有一家人这样做,所有人都开始模仿,因此这种不健康的做法开始在农村流行。

另外这种花费更贵,没有几千块根本不行,并且这些人来了之后还要管吃管住,好好招待,一般的家庭根本就受不了。

二、白事事大操大办就是在铺张浪费

白事大办要请邻居、远亲、朋友、办事等的人酒席,而酒席一请就是几十桌,一桌十几二十道菜,并且据我观察就没有吃完过的一次的,这对原本经济就薄弱的农村,是一笔沉沉的负担。

三、白事走形式化

形式化体现在送花圈、哭丧、守灵、做法事等多个环节。

现在逝者的亲人并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沉痛哀悼上,而是四处奔波招待办事的人,把这件丧事办好。而且丧事一整套环节下来,整个人非常的的累,心里没有一点悲伤的感觉。

特别是现在守灵的夜里,好多地方会摆几桌麻将,来打发漫长的夜晚。

那么可以想象下,灵堂前,是不断碰撞的麻将声,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难让人接受的事,这样守灵表达哀思的目的就变了样,成为了一个形式。





小杨的天空


农村的白事越来越大操大办?不否认有个别这样的情况出现,但我认为大多数还是实打实的从实际出发,不会说特意的要操办的很排场,很过分,所以很多事情也别拿农村来说事。

打个比方,我们这边农村白事的烟都是五块钱一包的白沙,去帮忙或者做客的一人一条毛巾也是不超过两块钱的便宜货。那一场丧礼办下来,3~5万块钱到底用在了哪里?

唯一的大开支就是伙食费,一般来说几十上百人吃喝几天,那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这都是基本开支,不是出殡的那两餐其实桌也不过四五个菜,刚刚好够吃而已。

现在来说说所谓的歌舞升平。丧礼上一般的鼓乐队都是女儿或者娘舅那边请来的,费用也就是2000~3000元之间。除了出殡的路上会有鼓乐演奏,那就是出殡的前一晚会有歌舞表演。

歌舞表演节目的质量暂且不说,其实我认为这些表演更多的目的,是让来宾或者帮忙的人没那么无聊。大家说的很对,白事本来就是件悲伤的事情,但是悲伤也仅仅限于亲戚朋友和自己家人。



你能要求那些一个家族的人,或者毫不相干来帮忙的人,也跟着你一起哭哭啼啼?想多了吧?所以整个丧礼该哭的还是一样的哭,该笑的还是一样的笑,互不相干的两回事。

所以我认为农村大多数的白事,并不存在大操大办,不了解的人可能看到出殡路上那么多人,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而且也看到了现场的歌舞表演,觉得跟丧礼一点都不协调,要知道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而且那些表演费用也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大。



对于这个话题,我只能说多理解吧,无所谓戴个大操大办的帽子。大家的意思认为如何?留言一起交流,支持的可以关注点赞。(图片来自网络)


农民也优雅


农村人对红白事的大抄大办,也不过是一些有钱人家,一般正常的人家,只不过是尽自已的力和义务而已。应付了事罢了。有钱的做事大抄大办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太浪费气压着没钱的人。好事是搞活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市场繁荣,增加职业收入。没有对社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