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有多危险,会死人吗?为什么?

6神医学


心脏就像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出问题了、那车在行驶途中,要么抖动、要么罢工不走了!肯定危险!首先要找到引起心衰的原因、如果是瓣膜早期问题、可以考虑手术,就看患者体质能耐受不!目前心力衰竭是一个慢性消耗性疾病、无论是家属在精力上还是经济上的投入都是很大的,在80年代,对心衰患者,我们只能使用利尿剂及卡托普利。回顾这些,心中有担忧和反感。然而现在,我可以很有把握的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及拯救生命【关键是疾病管理,按时服药、低钠饮食,甚至手术,平时千万不要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很危险】。可以放慢速度,花一些时间,问一些问题,给一些基本的指导,无论我们是普通医师还是心脏病专家,我们都可以挽救一颗“受损的心。谁知道呢,也许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我们说不定可以治好心脏呢!希望这一天早点到了,让受伤的心不在痛苦……



意医


大冯,41岁,是我的一位朋友,在生命的最后15天,一直坐在床上,痛苦的憋气的15天后,走了!


当初,我告诉他,如果早点心脏移植,说不定还能控制住;可是一方面花费太大,最少需要四五十万;一方面也不是百分百成功;于是大冯告诉我他要把钱留给孩子,不能到时候他走了,钱也没了,于是大冯就放弃了心脏移植这个计划......

大冯走了,妻子拼命的哭泣,可是15岁的闺女反倒没有流泪,一个劲的劝妈妈:妈您别难受了,我爸这也算解脱了,他现在活着连觉都没法睡,真不如走了。

当时大冯走的时候,虽然我之前给他妻子交代过好多次,但真的走了,我最担心的是妻子闺女一起哭,我都不知道怎么劝她们;最后还是闺女帮我解了围!



大冯6年前因为心衰找我看病,后来我们越来越熟悉,他一难受,就会给我打电话,给他留床,这几年我也不记得大冯住过多少次医院了。至少一年四五次,一次比一次重,一次比一次间隔时间缩短。

大冯是一家酒厂的工人,6年前突然觉得胸闷憋气,一走快就憋气,一躺下也憋气,后来托朋友找到我,经过详细诊治,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当时心脏已经明显扩大,心功能射血分数不到40%,于是开起来长达6年的与心衰斗争,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干过心衰,才41岁就走了。

心衰到底什么病?这么年轻,就心衰?心衰这么可怕,发现6年就没了?还能治疗吗?

心衰其实准确的说不是一个病名:

心衰是一个综合征,简单理解就是心脏的功能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衰竭了,心脏不能正常工作了,严格的说心衰包括左心衰和右心衰还有全心衰。

心脏的功能就是把血液源源不断的送到全身,心脏有两个功能,第一收缩,心脏收缩就把血液挤出去了,就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这是心脏的最重要功能。泵血主要和心脏的左心室有关系,所以这个也叫左心衰,常见的表现就是胸闷憋气,呼吸困难。

心脏第二个功能就是舒张,储存血液为下次收缩准备,这叫心脏的舒张功能。右心衰的表现是下肢浮肿,食欲减退。

我们常常说的心衰主要指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就是心脏往外泵血的能力不行了,您想想心脏泵血不行了,那全身就会缺氧,因为动脉血就是携带氧给全身每个细胞的,所以心衰的人就会缺氧,就会胸闷憋气,就会呼吸困难。临床上这两种心衰常常合并出现,有时候以左心衰为主,有时候以右心衰为主,有时候是全心衰。

心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几乎所有的心脏病都可能会引起心衰,比如说长期高血压不控制,长期心肌缺血不控制,心肌梗死没有及时治疗,心肌梗死面积大,长期喝酒导致的酒精型心肌病,各种严重的心动过速,各种心脏瓣膜疾病,各种心肌病等等。这些心脏病只要导致心脏扩大,心脏变形,就可能会出现心衰。所以说心衰不是一个一个疾病,而是这些心脏病导致的一组综合征。

心衰有那么可怕吗?

人们治疗心肌梗死发明了支架,发明了溶栓药,大大的降低的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发明了起搏器,只要不猝死的缓慢心律失常,都能通过起搏器治好;各种瓣膜疾病,发现早也能通过手术根治;但是一旦这些心脏病发展到心衰,即使这些年治疗心衰的药物也在进展,但并没有突破性的改变。心衰住院死亡率6%,严重心衰5年死亡率和肺癌一样,所以心衰真的很可怕。

因为心衰只是一个结果,一般先得找到心衰的原因,比如高血压导致的,先积极控制血压;心肌梗死导致的,先治疗心肌梗死;瓣膜疾病导致的先治疗瓣膜;等等。

但心衰本身有一个基本治疗,那就是金三角:普利类药物(部分沙坦)、洛尔类药物、螺内酯,以这三种药物为基础,在改善症状的时候,还可能会用到利尿剂,以及部分输液。对于难治性心衰,理论上还可以外科手术、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脏移植治疗,但是一方面花费太大,并没有广泛开展,很难大规模推广。

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

大部分心衰都能预防,比如高血压导致的,冠心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导致的,只要发现及时,早点治疗这些疾病,就不会发展为心衰,也不会面对反复住院,面对寿命缩短,面对各种痛苦。

大冯走了,坐了15天走了,我也觉得这对大冯是一种解脱!


心血管王医生


心衰有多危险,会死人吗?为什么?

心衰又叫做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冠心病等因素致使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心功能受到损害,造成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或舒张能力不充分而难以推动正常的血液循环,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严重者出现端坐呼吸、咳嗽并伴有大量泡沫样痰、食欲不振、双下肢浮肿等。心衰的这些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

据相关统计,目前心衰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我国每年大约会新增50万心衰患者,心衰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死亡率占40%,病情复杂,预后凶险,五年存括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因此心衰己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需要积极干预。

干预危险因素预防心衰

心衰危害巨大,因此要积极预防。专家指出,心衰的预防,关键在于干预心衰的危险因素。首先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据调查显示,20年来,我国由风心病发展而致的心衰所占比率由46.8%降至8.9%,由高血压和冠心病导致的比率则由33.1%升至69.6%,这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已成为心衰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第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心功能恶化,有心脏疾患的人群,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不能随意换用药物或擅自增减药物用量,否则不仅收不到治疗效果,甚至还会让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心功能恶化,引发心衰。另外,冠心病等心脏疾患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切不可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

第三,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心肌,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因此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发时节,心血管病患者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

第四,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心脏功能。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会加速这些患者心脏功能的恶化,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保护心脏的功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加强和改善心脏功能;饮食上需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且应做到三餐有节,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保护心脏功能也大有好处;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一大因素,因此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遇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心衰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临床上所说心力衰竭,一般是指第二级以上的心机能不全。

心机能不全的临床分级第一级(轻度),仅在较强的体力劳动时才有心机能不全的症状,如气促,心跳等。

第二级(中度),在轻度体力劳动时,出现心机能不全的症状,休息后消失。但肝脏大,水肿等体征不一定能完全消退。

第三级(重度),在安静,卧床情况下,仍然表现明显的心机能不全的症状。

预防,己有心脏病的患者,为了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要把有关心脏病的防治知识交给患者及其亲属,应及早积极治疗原发病和避免各种诱因,例如,合理安排工作,注意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妇女如已发生过心力衰竭者,一般应避孕。因故须静脉输液时,应注意输入速度,液量勿过量等。

一般治疗,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和患者一起找寻引起心力衰竭的具体原因和指导消除各种诱因的方法,适当减轻工作和增加休息,严重者卧床,呼吸困难者釆取半坐卧位,卧床时间的长短,视心力衰竭的程度而定,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饮食以易消化,高维生素B,C,低盐为宜,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中医按摩朱师傅


心脏的重要性,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心衰其实就是心脏的衰竭。

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里看到一剑穿心、掏心挖肺等场面,这代表着生命的离去,而心衰完全可以达到异曲同工之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器官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退,心脏也是如此,跳动的越来越慢,所泵出的血也越来越少,血液的变少代表着力量的流失、生命的流逝。

心衰是最后的阶段,死亡几率50%以上!

50%以上的死亡率不是我说的,而是临床大数据表明,这个几率只低不高。

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死亡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不是故意吓患者,而是需要让患者明白疾病的严重性,做好最坏的打算。

心衰是一个大的阶段,心衰患者之间也是有所区别的,基础疾病不同、部位不同、程度不同,三种情况决定了患者的危险性,由于患者描述不全面,只能进行简单的说明,EF值是射血分数,在心衰的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单纯从EF值考虑,这名患者的心功能较差,应该处于心衰Ⅲ、Ⅳ级左右。

这种程度的心衰患者症状明显,日常的活动应该受到了限制,甚至在静息平躺时,也可能感觉呼吸困难,如果要对其生命长度做个预估,那么情况并不乐观,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首先需要服药(强心利尿扩血管),控制病情的快速恶化。

然后考虑除颤器(适用于EF≤35%,药物治疗后依然处于Ⅱ级以上心衰患者),保证生命的消逝。

最后进行神经调控(不适合所有心衰患者,但冠心病导致的心衰是可以的),提高心功能,消除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神经调控是一种对因治疗,源于对冠心病机理的补充,通过对隐蔽病灶的探查发现,反向验证与症状的联系,然后对于进行治疗去除,然后继续对紊乱的神经系统进行调控,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恢复心肌血供,恢复心脏正常功能。

(我是罗民,三甲级医院在职主任医师,有着三十多年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医生,我的努力只为收获大家的认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希望您能点赞、关注,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或私信我,我会尽力帮助大家!)

罗民教授


心衰不仅可以导致患者死亡,还导致生活质量和劳动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心衰主要由心脏本身病变和人体大血管的病变引起的。

导致心衰的心脏病变比较常见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糖尿病和尿毒症引起的心脏病变。

另外高血压、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严重贫血。

心衰可以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临床上以左心衰最为常见。

引起慢性心衰最为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和高血压。



心衰有多危险,心衰随时都面临死神的眷顾,患者有可能出现突发的出乎意料的死亡,也就是常常听说的猝死,而且冠心病引起的猝死非常常见。

提问中冠心病心绞痛,射血分数EF 29%左右,已经明显低于50%(正常人射血分数通常大于50%),射血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的心力衰竭越重,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性越大。

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关键是及时识别和发现容易发生猝死的高危患者,而后减轻心肌缺血缺氧,预防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心肌梗死,尽可能的挽救梗死的心肌,同时预防梗死面积扩大。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病情,避免因为血压和血糖持续升高引起心脏受损。


佳园道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1.基本病因
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2.诱发因素
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如下:
(1)感染 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严重心律失常 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心脏负荷加大 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4)药物作用 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5)不当活动及情绪 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6)其他疾病 如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小星星爸比


LVEF就是射血分数,我们心脏在收缩时,并不能把心脏里的血液全部射出去,而每次射出去的血液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就是射血分数,它反应的是心脏的收缩力,正常范围是55%-65%,当各种心脏疾病(冠心病,先、肺心病、高心病、天性心脏病等)没有规范治疗,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心脏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刚开始还能通过心脏扩大进行代偿,当代偿不了时,就会出现心衰,心脏的射血分数就会下降,心脏射血分数下降到一定程度,甚至不能维持我们的血压,身体其他的组织器官也会供血不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出现生命危险。


蜗牛儿爱吃肉


心脏功能衰退了,使全身的血液得不到供应,肯定有危险的,因为心脏好比水泵,泵有问题不能正常的维持的血液循环,人也没法活下去了。


紫苏大蒜


心脏功能衰退了,全身的血液得不到供应,肯定危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