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四处征战,为何要带上大量母马随行?

simon0813


10万蒙古骑兵征战四方,建立3300万平方公里大帝国,这一秘密武器功不可没

在骑兵为高级兵种的时代,一万骑兵就能征服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拥有十万骑兵的蒙古,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带领下,建立起占据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大帝国,总面积超过了3300万平方公里。这个大帝国东到太平洋,北达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可以说是举世无双,旷古绝今。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蒙古骑兵征战四方时,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母马。

母马在蒙古骑兵中有怎样的作用呢?听我给你仔细聊一聊。

1,母马,在行军途中,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蒙古骑兵打仗,通常来说一名战士至少有三匹战马可供使用。三匹战马轮流充当坐骑,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促使蒙古骑兵的行军速度最大化。

蒙古的骑兵总数量在各种记载中说法不一,主流观点认为,蒙古骑兵总数量就是10万上下,其他都是依附民族和大量步兵随从。典型例子便是,成吉思汗汗西征西夏时,给木华黎留了一个万人队,就控制了人口超过1000万的金朝,足见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之强。

以蒙古军队数量推算,蒙古一次出征的马匹数量保守估计是二三十万,庞大的马群,其实在军营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结构。如果马群的社会结构不稳定,就意味着整个军队面临崩溃。

而母马,能够维系整个马群社会的稳定。因为马群的社会结构和皇宫是一样的。马群中有少量的种马,相当于皇帝;马群有很多母马,一方面是种马的后宫,另一方面也是种马的侍卫;占马群绝大多数的战马,其实是太监,战斗力虽强,却没有领导力和生育力,居于马群的最底层。

这样一个金字塔形的马群社会结构中,母马的位置至关重要!

在《狼图腾》中,讲过一个故事。一群战马被狼群围攻,没有种马的领导,也没有母马的维系,整个马群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最后精疲力尽被狼群全歼。

2,母马,为骑兵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延长到天际的地平线远处,有无数的草场,有无数的敌人,唯独缺少的是食物。成吉思汗一开始就为蒙古骑兵解决了这个问题。成吉思汗说"蒙古战士有两种食物,一种是红食,一种是白食。"

成吉思汗所讲的红食,就是肉类,白食就是奶。这两种食物,恰好母马都能提供。

母马常年生产马奶,这是天然的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和饮料,确保了蒙古战士的食品质量和安全。不得不说,这些母马作用还真是很大。

母马如果不能产奶时,有可能会被杀掉,一顿吃不完,还可以风干做成肉干。占用空间小,质量轻,但是产生热量也不少。

所以,母马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都是蒙古军粮中最重要的提供者。

3,母马,有利于骑兵补充战马,优化种群结构。

母马和种马在一起,往往会做一些不可描述之事。这是蒙古战士茶余饭后的保留节目,同时也是蒙古骑兵壮大的一种方式。母马生下小马驹,不几天就能下地吃草,蒙古骑兵就是在这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当人,母马补充战马的方式,绝不仅仅是生育这样简单。

我们有个成语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一匹马丢了之后,有可能带回来一群马!你觉得一匹马带回来一群马,是一匹母马带回一群种马,还是一屁种马带回来一群母马?我猜想是第二种,但第一种也并非没有可能。

在漫长的征程中,蒙古马也许不是最优的品种。蒙古马身材矮小,耐力强,其他品种的马也许有别的优点。如果母马能够带回来一些优质种马,或者说母马能借到优质的野马品种,这对于蒙古马群整体质量的改善,是很有好处的。

4,母马,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战功。

波斯王大流士如何上位的?在西亚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

刚比西斯二世死后,波斯帝国乱作一团,大流士和另外七个寡头争夺皇位,大家约定,一起去打猎,谁的马先叫,就让谁当皇帝。结果,大流士的马夫从母马身上取到了让种马兴奋的某种东西,大流士的马先叫一声,大流士就当了皇帝。

至于马夫如何让大流士的马兴奋起来的,请自行脑补。

总而言之,对于草原民族来说,马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母马恰恰是这些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如果你觉得增长了新知识,就关注点赞一下吧!


历史知事


蒙古骑兵四处征战,不只是带着大量的母马,还带有很多的骟马、公马,甚至还有小马驹,这与蒙古军队作战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应对战马的发情期

蒙古人出征作战,一般来说每个骑士都会配备4-6匹马,有的是战马,有的是给养马,有的是替换马,这些马匹都各有各的作用。

这些马匹肯定有部分是公马,因为公马的脚力强劲,爆发力强,适合于冲锋,既然有公马,那这些公马就有发情期,这是动物的本能,而在发情期的公马脾气暴躁,非常不好管理,蒙古人给它们配备一部分的母马,可以在公马发情期间进行交配,安抚公马。

主要的粮食来源

那么既然公马有发情期,为什么不全部把公马阉割了,变成骟马呢?

这就是蒙古人配备母马的第二个用途——军粮。配备了母马,当母马与公马交配,生下小马驹后,哺乳期内的母马会产生大量的马奶。

马奶是高能量食品,而且蒙古人能够把马奶制作成奶酪和酸奶,便保存,这些奶酪既可以给蒙古人带来高能热量,更是可以不需要生火做饭,对于蒙古人偷袭敌人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且酸奶还是蒙古人治疗创伤的一种药物。

母马是天然的运输队

蒙古马种比较矮小,不如西域马匹高大,但是耐力非常的强,蒙古母马脾气温顺,很能负重,蒙古骑兵出征的时候,自己骑乘战马,而用母马驼着他们的帐篷,盔甲,甚至是兵器。

母马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蒙古人每到一地后,攻城掠地,肯定是会抢夺很多的战利品,蒙古人需要有强大的运输队伍把这些战利品要么随身带着,要么运输回后方。母马的运输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繁衍小马,确保马匹数量

既然母马要产奶,制作奶酪以供士兵食用,那么母马势必会生小马驹,那么这些小马驹如何处理呢?作战期间不可能带领一群小马驹去冲锋,蒙古人不是在非常时期更不可能杀马吃肉。

蒙古人是有后勤保障的,大家不要以为蒙古人打到哪里就算哪里,不需要补给,不需要后勤,这是错误的。至少,蒙古人出征会有一队人跟随在后方照顾马群生产的小马驹,并且在等马驹成年后,要么送与前线作为战马,要么送与后方作为运输马匹使用,而照片小马驹,肯定是需要部分母马相随。

综上来看,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和对马匹的严重依赖,才会在作战部队中配备各种马种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沉墨I方之城


在军事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安史之乱时,史思明命人在河边刷马,以向唐军炫耀武力。不过,李光弼却在士兵的建议下,从军中找来了五百匹哺乳期的母马,故意让他们嘶鸣。结果,对岸史思明部的雄马安奈不住,纷纷跑到了李光弼军中。

这虽然是个故事,却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古代征战时是带有一批母马随行的。历史上唐朝军队如此,后来的蒙古骑兵也是如此。通常来讲,在选用战马时,多用雄健的公马,以便满足长途奔袭和迅速挺进的需要。那么,带母马随行又是为了什么呢?

概括起来,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战马会在作战和行军中产生伤病,不可避免的存在“减员”现象。古代军队行军,有时会长时间相持,因而势必要考虑战马的补充问题。携带母马出征,就是为了不断繁育马匹,以便用于满足作战需要。

当然,有些战争数月便已平息,母马的作用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可是,有时候一场大的战事会持续数年,这时母马便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财富。

另外,一些游牧民族在饮食上会将马奶作为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比如,蒙古人平常会喝马奶酒,有时候还会拿马奶做奶酪。如果征战在外的骑兵,所带领的全是雄壮的公马,那么自己在食物补给上又势必会陷入困难。

当然,有时候马匹紧张,一些队伍也会将母马作为战马来使用。不过,这样做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一旦有母马发情,且它们又与公马混处,那么公马便会变得暴躁起来,很难控制。也正因如此,古代军队多有专门的饲养员来分开照料战马和用于繁育的母马。

另外,有时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古人会将公马阉割,以便避免有母马发情时,公马暴躁难以驾驭。从这一点来讲,此类战马倒也蛮“可怜”的。


史海烂柯人


带母马是因为母马更适合打仗需要!整体来说公马性子烈,发情期容易在荷尔蒙激素刺激下出走鬼混,正常来说长途出征都是选用骟马(公马阉割掉)或者母马,这种比较不会出问题,不然很可能一大早醒来会发现马都跑光了。公马更多是用在短途奔袭上面,因为公马力大,冲刺能力强,适合快速奔走,只是要避过公马的发情期。

其次,蒙古人出征的话往往是一人带3~5匹马,骑士在马背上轮流骑坐。实际上每匹马的负重都不会很大,基本上是够用的,但是相对来说母马比较温顺,聚在一起成群的时候不至于打架,放两匹公马在一起,又有大量母马在旁边肯定是要打架对着干的。

第三点,补充水分跟食物。蒙古处于草原地区,那里很多是戈壁荒漠,极度缺水,士兵们很难找到有水的地方露营。这时候母马就可以起到一个活动水源的作用,母马可以通过食草从草中摄入水分产奶,这是蒙古人骑士补充水分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且在断粮的时候,马奶也是一种粮食,这是蒙古军重要的军粮来源,蒙古军在外打仗的时候都是以战死的马肉配以马奶作为食物。


优己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公元759年,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被史思明杀死,标志着安禄山集团的彻底覆灭。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史思明又杀死了安庆绪,貌似史思明是在为唐朝做贡献,其实他只想大鱼吃小鱼,壮大自己的力量和唐朝对抗。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史思明就自立为大燕国皇帝,然后挥师南下,直取洛阳。

唐肃宗听到奏报,急忙任命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堵截叛军。李光弼是一位非常富有谋略的大将,他并没有率军去守洛阳城,而是将大军驻扎在河阳准备与史思明决战。史思明发现洛阳只是一座空城,于是率兵继续南下到达河阳与李光弼对峙。

史思明为了显示自己兵强马壮,每天把战马拉到河边给马洗澡,一连十多天都出来虚张声势炫耀一番。史思明原本想以此打击一个唐军的士气,没想到李光弼不但不惧怕,而且还将史思明的大部分战马夺了过来。


李光弼原本就是契丹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因此他对马的习性非常了解。于是他找了五百多匹母马,把小马全部关在马厩里,然后把母马赶到城外。这时母马因思念小马而不停的嘶鸣起来,而在河对岸正在洗澡的史思明的战马听到母马的呼唤,纷纷挣脱缰绳跑到了唐军这边。李光弼不废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好几千匹战马。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史思明的军营里没有母马而吃了大亏,所以蒙古骑兵打仗的时侯带着大量母马随行,主要原因就是安抚公马的情绪,防止被对方拐跑。因为动物之间都有“同性互相排斥,异性互相吸引”的共性。


其次,马奶性味甘凉、营养丰富,是军士们补充体能的重要来源,还有清热去火的功效。虽然量不一定特别充足,但关键时刻能解燃眉之急。有人说,不是有牛奶了吗?一头乳牛产的奶确实要高出一头马产出的奶多许多,但是牛不听使唤,慢慢悠悠不说,有时候还赶上不走。机动灵活,能跟上节奏,这也是母马被委以“重任”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母马负责战略物质的运输,提供后勤保障。

总之:母马好比公马的随军家属,虽然很少被军士骑着冲锋陷阵,但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近千年来,西方世界一直流传有所谓的“黄祸论”,最早的时候,黄祸指的是入侵欧洲的蒙古骑兵,后来日本崛起,这个锅就由日本人来背了,等到了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用多说,这个锅肯定也就落到咱们头上来了。

“黄祸论”因蒙古骑兵而起,可见当时的蒙古骑兵,确实给欧洲人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事实上,相比起欧洲,蒙古人对亚洲尤其是我国中原一带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蒙古人原本只是漠北大草原上的一些松散的小部落,起初还归金朝管辖。比如在《射雕英雄传》里,金国就派了两个皇子去蒙古封赏,可见那时候的蒙古诸部,都是金国名义上的臣子。然而当时的蒙古人中,却出了铁木真这么一个万古难遇的大英雄,他不但统一了蒙古各部,而且还把宗主国金国给征服了,短短几年内,野鸡就变成了凤凰。

不仅如此,征服金国还远远满足不了蒙古人的胃口,自铁木真开始,蒙古人就不断地向外扩张,试图把整个欧亚大陆都变成他们放牧的草原,其中的一支,更是打到了欧洲的多瑙河畔。虽然蒙古人并没有在欧洲真正站稳脚跟,可是在亚洲,却建立起了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

蒙古人的迅速扩张,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人们见识到了蒙古骑兵的凶悍

蒙古人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靠的就是它那战无不胜的骑兵。

在当时,蒙古骑兵对其他国家的威慑力,恐怕不亚于今天的美军。蒙古骑兵为什么这么厉害?首先,蒙古人天生就很骁勇善战,大漠的生存环境,比起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是要恶劣许多的,蒙古人能够在此繁衍生息,就足以证明他们强大的生存能力以及战斗能力。

其次,蒙古骑兵的制度在当时来说,比较先进,底层士兵的向上通道也很畅通,战争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就是一个阶级跃迁的大好机会,所以当时的蒙古人也普遍好战。

但光有这两点,还不足以支撑起蒙古骑兵的强大,真正令蒙古骑兵所向披靡的,是它那完备的补给制度。

蒙古骑兵四处征战,一定会带上大量的母马随行,看似累赘,实则属于必要之举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冷兵器时代,军队的补给是非常重要的。

当年曹操战胜袁绍,就是靠的火烧乌巢,倘若不是一击得手,粮草将尽的曹军就会率先溃败。补给的重要性,对于蒙古骑兵来说,也是如此。那么蒙古人是怎么给军队提供补给的呢?很简单,就是带上大量的母马随军出征。

母马随军出征,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母马本身可以承担运输任务,像一些应急的粮草,就可以让母马来驼,这样就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战马资源;二是母马可以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蒙古人的食谱中,奶制品占到了很大的份额,母马产崽后,就可以提供大量的马奶,既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制成奶酪长久保存;三是母马可以提供后备战马,及时补足军队的自然损耗,母马生下的小马,只需一两年就可以成长为战马,从而实现军队战马的新老更替。

以母马作为军队补给,不但好处更多,效率更高,应急能力更是显著

蒙古骑兵带着大量的母马出征,不但有上面所说的诸多好处,还能让军队的应急能力显著提高。军队在外出征,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缺粮少食。

军队一旦陷入粮食枯竭的境地,根本不需要敌人在外进攻,光是内部,就已经弹压不住了。所以在关键时刻,有充足的应急粮,才能够维持军队的稳定,而母马,正是最好的应急粮。宰杀母马,不但可以让军队得到充足的粮食补给,也不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从而让军队在劣势下更具翻盘的能力。

其实蒙古骑兵采用这样的补给办法,并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只是因为他们身为游牧民族,原本就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母马也是一笔财产,当然是要带着一起走的。正是因为这种习惯的延续,才让蒙古骑兵在出征时带上大量的母马,并由此而意外地获得了许多好处。

相比之下,中原人的军队就不太会这么做,原因就是他们有固定的居所,出征只是暂时的,财产还是要放在老家比较稳妥,所以就算有大量的母马,也是绝对不会带着出征的。


汗青正浩


蒙古骑兵是那个年代,世界范围内最彪悍的存在,来去如风,战力惊人。

既然是骑兵,我们就不得不说说他们的坐骑了,那就是蒙古马。蒙古马个头不大,头却不小,和其它马相比甚至可以用“矮小”两个字。如此看来,蒙古马不是很好看。

但蒙古马的耐寒能力超强,零下40度,对它们来说根本不是个事。除了耐寒,蒙古马的耐力和勇猛也是非常出色的两项指标。

不过,有件事挺奇怪,蒙古骑兵在打仗时,常常带上大量的母马,这是为何?

带上大量的母马,是为了平衡情绪的需要

马就和人一样,越是年轻,越是男性,就越暴躁,越容易控制不住情绪。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是荷尔蒙的刺激引起了公马的急躁。

这种情况放在一般用途的马身上,也无所谓,毕竟拴着它,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是,在战场上的军马情况就不同了,如果因为公马的急躁情绪导致战斗出了问题,那士兵的生命就可能会出问题了。

所以,带上大量的母马,有平复冲锋陷阵的公马们情绪的作用。

带上大量母马,是为了能壮大马群

蒙古骑兵在外征战,时间很长,损耗是避免不了的,有时候是大量的人,有时候是大量的马匹。如果一个军队的马匹损耗量巨大,骑兵的性质慢慢就会变了,很可能会沦落成为步兵。

带上大量的母马,可以起到壮大马群的作用,可以完成新老马匹的替换,可以对损失的马进行有效的补充。

这对蒙古骑兵的影响太大了。

可以这样说,没有大量的母马,就没有层出不穷的优秀马匹补充,也就没有了蒙古骑兵的强悍。

带上大量母马,能给士兵们提供食物

野外行军打仗,食物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因为没有食物,最后导致功亏一篑的军队。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有人就问了,那带着母马是为了吃肉吗?非也非也。一般情况下,蒙古骑兵不吃马肉,他们把马当成他们最亲密的伙伴,除非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为了保命,一些人会吃马肉。但凡有一点办法,蒙古骑兵绝不会吃马肉。

那母马如何给骑兵提供食物呢?马奶。

马奶是个神奇的食品,吃了可以让人精力充沛,顶饱。吃不完,可以做成马奶疙瘩,当成干粮,有点压缩饼干的意思。

马奶和马奶制品,是蒙古骑兵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可以在不生火的情况下填饱肚子,让营地不容易被发现,进而征战沙场。

综合说来,蒙古军队在行军途中带上大量的母马,有三种作用,一是平复公马的情绪,二是可以生小马补充马匹消耗,三是母马能给队伍提供马奶食品。


蓝风破晓


想必战马在我国古代的用处无人不知,冷兵器作战时代,骑兵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优势,在我国更是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个非常著名的骑兵战役,所以,骑兵不仅仅被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作战兵种,更是被间接的看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自从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全境之后,蒙古国周围的各大政权便一直受到了蒙古政权的威胁,南宋、金、西夏、大理,这仅仅是东方的四个政权。像西方,蒙古国一直打到了多瑙河畔,中亚和欧洲的国家差不多被消灭了六十多个。

而当年的蒙古政权之所以在全世界所向披靡,靠的就是他们非常强大的骑兵军团。

要知道,长途奔袭的蒙古骑兵的一大特点,同时对于后勤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特别是在战线拉的特别长的情况下,想要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补给军队的所有后勤在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

这种情况下,蒙古的骑兵们一般要一个人配备至少六匹战马,除了提供作战的战马之外,蒙古军队还要带上很大数量的母马,而且是正处在哺育期的母马。

那么,为什么蒙古当年要带上这么多母马随行呢?

一、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蒙古产的马匹,相比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地区的马匹体型上不占优势。

但是,蒙古马匹的适应能力要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马匹,寿命也比较长,无论是公马还是母马,对于蒙古的长战线作战是比较适合的。

虽然母马不被用在作战之中,但是母马的用处还是非常多的。

正处在哺育时期的蒙古母马,总产奶量可以达到300千克以上,大量的马奶是蒙古军队食物的重要来源,马奶在出征的过程中,不仅帮助蒙古士兵解决了食物和水源问题,征途中多余出来的那些马奶也是重要的行军物资,蒙古士兵往往把那些马奶做成奶酪。

奶酪这种东西要远远超过奶的防腐程度,有助于长期携带和储存,很多时候可以帮助蒙古军队达到急行军的目的,免去了生火做饭的过程,节约了很多时间。而且,奶酪热量极高,可以帮助士兵们很快地恢复体力。

二、其次还有母马的繁殖作用,虽然前文中说到了蒙古军队每次出征每人要带上至少6匹战马。

但是,在出征的过程中并不是每次马匹都够用,蒙古军队的作战能力超强,但是在任何科技都不发达的古代战线拉长几千公里,这样的消耗是无法估量的。

随着蒙古军队战线拉的太长,马匹的损失越来越大,也不能从自己的本土及时补给,这个时候母马的作用又产生了。

利用随行携带的那些母马同公马交配,以达到补给战马的目的,虽然母马的繁殖时期在十一个月左右,但是,在我国古代相比从遥远的欧洲地区跑回蒙古补给战马,利用母马繁殖更方便一些。

而且,蒙古军队凭借着强大的作战能力,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维持士兵日常开销的能力还是有的,在母马繁殖的过程中,蒙古军队也根本不用为生存问题担忧。


夏目历史君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蒙古骑兵,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

自成吉思汗起,他们的铁骑几乎无人可挡,迅速的扩张,吞并了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骑兵作战肯定离不开马,但通常都是公马,它们体壮、耐寒、奔跑能力强。但为什么却要带上大量母马随行?



这跟蒙古骑兵作战的方式是分不开的。他们骁勇善战,版图扩张很快,所以要经常长途奔袭。俗话说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他们都生活在蒙古高原上,一是物资贫乏,二是带多了粮草影响行军。

所以他们采取的方式就是以战养战,就地取材。苦寒之地作战也没那么容易缴获吃的,再加上敌军也会坚壁清野。这种情况下怎么办?那就得依靠自给自足,所以母马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蒙古母马在哺育期可产奶300千克。这就是他们作为重要事物的来源和后勤保障。马奶热量高,营养丰富,可快速恢复士兵的体力。

马奶不仅能解决水源的问题,多余的也不会浪费。可以发酵浓缩后制成奶酪,这种制作工艺很简单,基本每个蒙古士兵都会。

而且这还不用团体行动,个人就能制作。他的保存时期也很长,携带也非常方便。切成小块儿,放在包裹中,随吃随取。

它还有最大的一个好处,避免了生火做饭。你想想,如果十几万人同时开火做饭,目标有多大?这非常容易暴露。正是因为这种隐蔽性,他们经常发起突袭,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蒙古马优点非常突出,但劣势也非常明显。它不及欧洲马种的高大,虽然适应性很强,但也架不住蒙古骑兵的马不停蹄。所以他们出征,每个士兵都要备上五六匹马。当马匹不够用的时候,母马也可以载重,腾出更多的公马作战。

这样不管是战死的马,还是母马死去。士兵们都可以吃到马肉,快速的恢复体能。母马也可以解决马匹紧缺的困难。

这么多的马,肯定也会有很多小马驹,人是根本顾不过来照顾它们的,所以有母马在人就可以不用操心。

前面也说了,蒙古马的适应能力极强。很多时候不用人工喂料,它们在天寒地冻的场地也能自行觅食。这可真的是吃的是冰冷的野草,产的是热乎乎的马奶呀。


蒙古人本身是马背上的民族,马对他们是十分重要的。蒙古骑兵在征战中母马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既保障了他们的水和食物,还能载人载物。


说史听涛


蒙古骑兵能横扫欧亚,其胯下的蒙古马功不可没。蒙古马产于蒙古草原,乍一看体型矮小,头大颈短,与其它良种马相比,绝对算不上什么良马。

就这种其貌不扬的蒙古马,却是蒙古骑兵征战四方的最佳伴侣。蒙古马有着其它名马不曾有的优点,它皮厚毛粗,能抵御寒冷,耐力强是其标志。

蒙古人将骑兵战术发展到了极致,成为冷兵器时代的一个标本。蒙古人在扩张期间,一度将战火烧到了多瑙河边,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被其征服。

蒙古骑兵一度成为恐怖的代名词,长途奔袭是其战术之精华。曾有传教士在觐见蒙哥大汗后记载道,蒙古人眼睛小,肩膀宽,吃睡时都在马背上。

他们能一连几个月不下马,皮革制的衣服都能被磨烂。令传教士更奇怪的是,蒙古骑兵用的不是高大壮硕的大宛马,而是个头小速度慢的蒙古马。

但蒙古马有自身的看家本领,其耐力是所有马中最强的。它们能适应各种严酷环境,耐寒能力超强,对食物不挑剔,被人赞为“最接近骆驼的马”。

蒙古马能胜任各种繁重的工作,还是蒙古骑兵的食物来源。长途奔袭对后勤保障的考验极大,尽管可以以战养战,但面对游牧民族是很难做的到。

因此,蒙古骑兵在突袭时,给每位骑兵配备3到5匹战马。除此之外,还有带上大量母马与小马。那么,蒙古骑兵为何要带上大量的母马随行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提供骑兵赖以生存的马奶,使后勤保障处于机动状态。另一个原因,就是用母马来拉车载重,可以携带大量的物资。

对战马的这种配备,大大减轻了蒙古军队的后勤压力,使得蒙古骑兵随时都可以高速机动,达到攻其不备的目的,让敌人感到蒙古军是从天而降。

据蒙古史记载,蒙古骑兵每天平均行军90多公里。机动速度同样惊人,攻占北俄仅两个月,攻占匈亚利和波兰仅用三个月,每天速度为60多公里。

蒙古骑兵是二战苏红推进速度的两倍,这主要源于其强大的后勤保障,也就是他们携带的大量母马。这些蒙古母马在哺乳期,可以产奶六百多斤。

这些马奶是蒙古军队的重要食物来源,可以直接用来饮用,也可以通过发酵浓缩后制成乳酪,再配上晒干的马、羊肉干,就成为绝佳的野战套餐。

这些食物既方便又快捷,还不会因生火而暴露目标。马奶做成的奶酪非常坚硬,便于携带食用,可以提供大量能量,直接在马背上就可解决温饱。

这些母马在提供马奶的同时,还能携带一些其它物资,牵拉各种战车和攻城武器。蒙古战马几乎都是阉割过的骟马,不会吸引与扰乱母马的军心。

另外,蒙古军队在军营中还带有一些种马,在战役间隙会与母马相配。往往是一场战争下来,这些母马都会诞下小马驹,既增加战马又产生马奶。

母马除上述用途外,在战马损失较大的情况下,随行的母马也可充当临时战马,也算是一种备胎吧。由此可见,带上大量母马随行,有着巨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