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和哲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飞龙在天9783


哲学是站在人的角度去刨根问底解释世界的本质。

数学是人发明出来去描绘世界的工具。

一个务虚,一个务实。

都是追究本源的问题。

一个主观,一个客观。

都是在谬误中不断前行。

哲学指导人们探索,数学牵引人们探索。

失去了哲学和数学,人将成为低级的群体。


赵民强


如此深奥抽象庞大的问题,可以说是博士级选题,如何让人通俗易懂?笔者查阅大量文献,用自己的观点表述如下,不当之处,留言点评。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也是哲学的基础。

为什么说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不管是物理、化学、生物等所有科学分科,都要用到数学。物理要计算力的大小,需要数学知识,化学、生物进行实验,也要精确计算实验材料,其他的如温度、重量、密度等,都需要数字来表示,或用数学来计算。

为什么说数学是哲学的基础,因为哲学也属于科学的一种,根据三段论自然可以推导出数学也是哲学的基础。但今天我不打算用三段论的逻辑来推理。我认为哲学的核心是:怎么理解“人之所以为人”,人怎么来看待这个世界,所以说哲学是一门人怎么看待世界的学问。我认为人是通过数学来看世界的,所以数学是哲学的基础。

数学是哲学的婢女

在古希腊,哲学家大都格外重视数学。很多伟大的人物既是哲学家又是数学家,比如,毕达哥拉斯,他在当时的哲学家当中是最推崇数学,在数学上成就最大的人。他和他的学派认为,1是最神圣的数字,一生二,二生诸数,数生点,点生线,线生面,面生体,体生万物,也就是说数是万物的本源,数的规律统治万物。其实我们古代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也是万物皆数的哲学思想,当然,“万物皆数”在今天看来,是片面不严谨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数学跟这个世界,跟人生哲学的关系。

历史上很多知名的数学家也是有影响的哲学家,他们既研究数学也研究哲学。

古希腊的泰勒斯(约公元前624一前547),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希腊几何学的鼻祖,也是天文学家。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一前497),他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还是音乐理论家。他的学派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他们的哲学基础是“万物皆数”,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不能没有数学。

哲学家柏拉图(前428一前348)对严密定义和逻辑证明的坚持,促进了数学的科学化。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他也是逻辑学的创始人,却为几何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他的公理化思想促进了几何学的诞生和发展。

法国的笛卡儿(1596—1650),他是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7世纪上半叶划时代地在数学中引进了变量的概念和运动的观点,被恩格斯赞誉为是“数学的转折点”,它导致了微积分的诞生,进而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几何学》虽是这位著名哲学家唯一的一篇数学著作,然而它的历史价值却使笛卡儿的名字在数学史卷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德国的莱布尼兹((1646—1716),他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是“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在数学上,他独立创建了微积分,并发明了优越的微积分符号。在哲学上,莱布尼兹的乐观主义最为著名,比如他认为,“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他和笛卡尔、巴鲁赫·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我们常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是他的名言。

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都与哲学有关:

哲学家芝诺于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几个著名的悖论,加之西帕索斯对无理数的发现,使人们对于数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产生怀疑,这就是第一次“数学危机”;由于初期的微积分逻辑上的缺陷,围绕微积分基础开始了大论战。英国的唯心主义者大主教贝克莱对微积分的攻击最为激烈,数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都纷纷介入,引起了第二次“数学危机”;哲学家罗素在集合论中发现的“罗素悖论”,震动了整个数学界,引起了数学界、哲学界激烈的争论,史称第三次“数学危机”。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物理和数学,它们有个本质性的区别:物理是经验性的真理体系,可以被实验推翻;数学是先验的真理体系,不可能被实验推翻。

数学最明显的本质,就是它是一种先验的真理体系,不是经验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门类,正确性是由实验来判定的,公认多年的“真理”被进一步的实验证伪是经常发生的事,如牛顿力学被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否定。数学却跟实验没有关系,你不可能通过数一数,看1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不是等于2个苹果,来判断1+1是否等于2。

数学本身是一个具象化的东西,它是对实际存在的一个统计、演示过程,但是人类科学的发展,除了需要这种具象化的工具和手段,同时也需要抽象思考来对任何未知可能进行诠释和预设。抽象的思考要超前于现有数据模型,去假设未知模型,这是一种数字宇宙发展的前瞻性设计,这种超越当下、现实,透过现象探索本质的天马行空又依之有据的思辨性思考,可以引领数学的发展。但是由于哲学的唯心主义特征,它的本质是脱离现象和具象化,天地万物和宇宙规律这样一个看上去的数学模型实体,在不受物理定律约束的精神世界里,本身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哲学的本质就是拨云见日,撕掉一切表象去发现人生意义的本质,当数学建构的一切模型和轨迹,被哲学思辨追根溯源后,就显得无比虚妄和毫无意义。

神学不同于哲学的地方是,哲学是超脱现实、怀疑一切的精神世界;神学是超脱现实,万念归一的精神世界。当哲学越深入越漫无目的时,精神陷入枯竭疲惫,就容易走向有皈依、有目的的神学之境。世界原本就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其实就是人类发展的铁律。

在人类探索物理时,神学既荒谬又可笑,当物理的发展步伐跟不上人类的精神需要时,人类开始更高境界的哲学思考。当哲学思考到了无路可走时,才发现神学原来是人类精神和生命意义的最后归属。

数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数学和哲学,几乎同时诞生于遥远的古希腊,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文明的骄傲,它们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一直寄托着彼时人们对生活和精神的向往。

1.曾经,它们唇齿相依

公元前三世纪,柏拉图在他的学园入口处写道:“不懂几何者,禁止入内。”

作为古希腊的哲学先贤,柏拉图认为数学就是理性哲学的前提条件。数学和哲学,就这样第一次携手走进了柏拉图的理性乐园,也奠定了西方两千年理性文明的基础。柏拉图的影响波及后世无数杰出的数学家和哲学家,比如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等等都是柏拉图信念坚定的支持者。

柏拉图之所以赋予数学如此重要的地位,将它视作理性主义的基石,其根源在于数学有着超越其他学科的先天优势。数学成了哲学的前提,但是它们又有本质的不同。哲学的基础是数学,却又高于数学。

2.近代数学与哲学:共同成长的热恋期

在哲学家的思想深处里,他们的理念往往是通过数学的圆满来实现的,比如在哲学思辨中大名鼎鼎的反证法,就是一个源自数学创造的关键工具。曾经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是现代哲学的奠基者。他同时也在现代数学史上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坐标,以发明“解析几何“而名垂青史。他基于悖谬推理的数学论证来逐步展开他的哲学蓝图。这种推理形式就是数学的本质。

17世纪的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哲学知识如果没有数学的辅助,人们将无法抵达理性的境界。他的名著《伦理学》采用了类似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结构,赋予其哲学严谨的公理体系和推理证明。从斯宾诺莎开始,哲学开始具有某种几何学的特征,其论证方式因为自然和严谨深受理性主义哲学家的喜爱。以《利维坦》奠定现代政治学基础的哲学家霍布斯也采用了相同的推理结构。他们的思想都受到牛顿通过数学建立自然哲学的启发,这再一次将数学和哲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个世纪后,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更是强调了数学的重要作用。一如当年牛顿对数学的高度评价“没有数学,就不会有任何自然科学”一样,康德指出批判哲学的存在完全依赖于数学的理性推导。

后世很多杰出的数学家,也同样是伟大的哲学家,比如19世纪的大数学家戴德金、康托,以及庞加莱,他们都是从对数学的思考中绽放出哲学理性主义的光辉。

3.蜜月期的结束:巨大的分歧

尽管数学对哲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人们在数学的概念上却产生了分歧,这一分歧导致了后世对数学于哲学的重要意义有了不同的解读。

第一种观点继承了柏拉图的实在论,人们认为数学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对象。这也是自古希腊时代就被人们认可的理念。另外一种观点则将数学归于形式论的范畴,这一派认为数学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人为创造,尤其是形式语言的创造。典型的代表人物如维特根斯坦,他将数学视为众多语言游戏中的一种,并不具备真正的普遍性,人们不能把数学绝对化。

西方哲学的主流开始抛弃了柏拉图的实在哲学,不再将数学推理纳入其思考的体系。从黑格尔到尼采,直至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上的浪漫主义远离了分析证明的理性。

与此同时,很多哲学大家仍然支持数学对哲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康德尽管相信数学是某种先验的形式论,但他认为数学的普遍性毋庸置疑。他和笛卡尔、斯宾诺莎一样,坚持认为数学的出现为科学铺平了道路。

后来,它们分道扬镳时至今日,数学和哲学渐行渐远,构成了人们对生活认知的两级。

一点感悟

可以说,哲学是研究世界观的学问,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当然离不开自然科学; 而自然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离不开理论思维,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支,它逻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哲学和自然科学具有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而又有区别。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能互相替代。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支,它的逻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不仅社会科学及其它科学中充满着矛盾,数学中也充满着矛盾。哲学作为世界观,为数学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 哲学作为方法论,为数学提供伟大的认识工具和探索工具。

数学和哲学,应该再度携起手来,为世人共同带来更多理性的光芒,更多灵魂的护航。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柏拉图的学园入口,“不懂几何者,禁止入内”。其实,柏拉图想告诉人们的,不懂数学的人不能进入的,不是他的学园,而是哲学的殿堂。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物理·数学·哲学·神学:

据称,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

物理的尽头是美学,美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又据称,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

物理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

于是,就有了那被广为传播,却不知出处的: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数学:

数学,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在某种程度上,数学,也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根据《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数学又可分为26个侧重方向。分别为:

数学史、数学逻辑与数学基础、数论、代数学、代数几何学、几何学、拓扑学、数学分析、非标准分析、函数论、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积分方程、泛函分析、计算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数学、应用统计数学其他学科、运筹学、组合数学、离散数学、模糊数学、应用数学、数学其他学科


数学,一直是抽象的。

而其抽象化,是体现在实体抽离出概念的思考过程

而这抽象又是具体的,具体到我们以为它是简单的。

比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换成能直观理解的语言就是:1+1=2

可是迄今为止,即使是关于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最逼近结果的陈氏定理(陈景润),也不过只证明到1+2=3。

1+1=2的概念,在我们脑海中,早已是约定俗成。

可1+1=2真的存在么?怎么证明呢?

存在:

存在,英语中以Existence表示,也可译作存有、实在。

这是一个哲学概念。

存在主义,同时也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它延续到了人本主义。

而Albert Camus、Jean-Paul Sartre均为其代表人物。

而George Berkeley的“存在就是被感知”;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存在‘实质上仅仅是个人的主观存在”,也算在此命题之上的探求。

同时,存在论(又称本体论),也是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

数学·哲学:

数学中,有数学思想。

而这些思想推导下去,终会回归哲学命题。

哲学,正是以系统化的方法,以理性论证为基础,研究任何东西以获得知识的学科。

故而,也就有了数学的尽头是哲学之说。


以上,但愿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笛卡尔的叨


1,哲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人怎样思维才能科学进行,不走弯路,不被错误思维所干扰?这是哲学思考和研究的范畴,自马克思建立自己哲学体系以后,马克思主义者将其归结为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高度慨括和总结",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常说建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去认识和解释世界,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数学是对思维科学证明的工具。这种思维科学是否正确,需要数学证明。因此,数学与哲学是互相依赖和互为补充的。我们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在于马克思䢖立这种哲学学说后,又用数学予以证明,具体可详见马克思的《数学手稿》。马克思的《数学手稿》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性,尤其是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的是基础科学,它会随着时间与社会发展而发展。其基本公式是

f(x,y,z)=f(x1,y1,z1)-f(x0,y0,z0)

其中,x为时间,Y为空间,z为条件。

根据这个公式,斯大林总结为"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他成功领导了苏联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

根据这个公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改革伟大胜利,又提出与时俱进,治国理政等一系列科学理论,现在正在引导中国走向强盛。


辽海醉仙


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对我很有吸引力。因为既然提出来了,肯定不是让我们简单地回答已有的明确概念和定义。

没有比较深入地探讨过这个问题,就说几个感觉,供网友们指正。

哲学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对一切学科具有基础性的指导作用;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哲学和数学抽象性、猜想性,确定中包涵的不确定性

,对事物探讨的无穷性,以及前面提到的在探究这个世界时相同的基础性作用,冥冥之中,总让人感觉二者之间有深刻的纠结不清的联系,甚至共同的源头。

《易经》是中国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有许多难解之谜。但其中的阴爻阳爻本身,阴爻阳爻的组合,以及其组合后形成的有数和无数卦象背后,一个“数”字或数学问题就放在我们面前,却又让我们无从着手。

或许,真象有人说的:哲学和数学,就象武侠小说中的“气宗”和“剑宗”,看得见的招数是“数学”,看不见的招数是“哲学”,二者都能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但真要解释清楚我们这个世界,只有等到“气”“剑”合一的那一天了。

那一天是哪一天?现在我们谁也不知道。


天泽1967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数学?他们是什么关系?

其实几千年前中国的易经就把问题讲清楚了。后来我们引進了西方的说法。東西方文化体系不同,对不少概念理解不同,又要重新进行定义和学习。新老概念混在一起,越说越糊涂。有些人对西方文化又没有深入了解,总以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就影响了大众对哲学和数学的认知。

易经用象,数,理,占四个字,就把问题说清楚了。象就是现象。人只能用感官认识世界。古人用心体察和领悟。科学,用仪器将信息转化为感官可以接受的,然后进行分析。哲学,数学,科学都是从现象开始的。所以易学象列在第一。象包括表象和趋势。

人追问,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后边的理是什么?研究理就是哲学和科学的任务。哲学注意宏观,科学更注意具体。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就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类研究的所有问题,不外乎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己。这也是哲学和科学所面临的任务。哲学研究其共同的规律,科学分别研究他们的规律。最后是殊途同归。知道了象,了解了理,就要追问内在的数量关系。数和量又会影响象和理。这就是西方所说的量变到质变。数学分析,既可以把象和理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又可以具体而形象的表示象和理。具体的有化学反应式,宏观的有宇宙方程。所以有人说数学是哲学和科学的归属。

象,数,理都搞明白了还不够。还得经过客观的检验,这就是占。占不仅仅是占卜,同时也代表客观的检验,是贞和真理的化身。

西方哲学的高度概括是矛盾,东方的是阴阳(我是觉得阴阳比矛盾更好理解一些,也更符合哲学的要求,这是题外话)。中国哲学侧重,从整体到局部,更注重综合。西方哲学注重从局部到整体,更注重分析。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却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法。东西方哲学各有各的优缺点,没有谁高谁低的问题。

西方哲学是二元论,唯物和唯心,争论不休。中国哲学是一元论,阴阳由道生,道为一,一生二(阴阳)。将东西方文化对比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很多问题的理解。


老梁139490047


哲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数学属于自然科学,所以哲学包括了数学。哲学产生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反过来数学检验了哲学。哲学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和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只有唯物辩证法正确。。唯物辨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数学中就有正数和负数,整数和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质数和合数,实数和虚数。一对对矛盾着的数。图形方面有直线和曲线,圆和方。运算方面有加和减,乘和除。乘方和对数,微分和积分等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展的。从最先简单的自然数发展到抽象的虛数。由四则运算到乘方对数。和更为高级的不属于运算的微积分。。。事物发展规律是原来就存在着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不能创造规律。例如自然对数的底e,是本来就存在的,e的导数仍是e是由函数的连续性确定的。由于连续性,必定存在自身的调整使它的导数是它本身,这是必然的规律,要真正理解有点困难。数学丰富了哲学内容。


cx1944


别扯了,真的没有多少联系,你想想,一个是在说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违心与唯物,而数学是一种严密的逻辑过程,可以理论推导,很多数学的理论都是可以相通的,如负数,正数,负数与向量,向量与平面,很多交叉学科都可以彼此转换,但你说哲学能搞出个啥?除了我国,其他国家的哲学并没有什么统一特征,都是零散的,各自成理自其说,为啥别国哲学不统一也能高几个诺奖,我们就没有?按理说你天天讲哲学可以指导方法,那你也做出一点名堂给大家看看吧?其实说哲学是方法论完全就是骗人的,不过是为了某种需要,让大家相信某派的哲学指导下,可以带领光大人民群众怎么样怎么样,说到底就是一种欺世盗名。所以,不要信什么哲学能指导科学,这种可笑的谎话也就骗骗那些无脑的人。你要知道,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尼采最后不是疯了吗?理性就是理性,把感性的东西带进去只会惹麻烦。更何况,哲学也不过都是不同人不同的感受而已。所以,数学就是数学,非要说真理的话,数学就是真理,数学才是哲学。


一查一个准


数学和哲学看似没有联系 ,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回顾数学史和哲学史的时候 , 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一是很多人既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例如 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笛卡儿、莱布尼 兹、罗素、希尔伯特等人 。 二是有些哲学家虽然不是数学家 ,但也会精通数学知识,例如 ,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这些有趣的现象说明数学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在古代 ,数学其实是哲学的一部分。在古代 ,哲学和科学还没有分开 ,它们处于浑然一体之中 ,哲学是包括一切理论科学在内的知识总汇,是笼统的直观感觉。 数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比其他科学分离时间要早。 在亚历山大时期几何学开始脱离哲学,导致这种分离的原因是数学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其次,数学和哲学都有高度的抽象性。

数学有高度的抽象性,它仅仅从量的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直线的概念 ,并不是指现实世界中拉紧的线 , 而是把现实的线的质量、 弹性、粗细等具体性质都撇开 ,只留下了“向两方无限伸长”这一抽象的属性。数学的抽象性包含三个特点: 首先 ,它舍弃了事物的具体内容 ,而只保留了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其次 ,数学的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而形成的。 再次 ,不仅数学概念是抽象的 ,而且数学方法也是抽象的。数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思维方法 ,而且 表述数学的研究成果即数学理论只能用演绎方法。

哲学也是高度抽象的学科 , 它的提象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 ,从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经过了抽象、概括的东西。哲学不仅要对关于整个世界的一般问题作出回答 ,提出一定的观点,还要对这些观点作出理论的解释和逻辑的论证。所以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 第二 ,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来看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 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具体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只是关于世界某一局部领域的规律性知识 ,哲学则是从这些具体科学知识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最一般的知识。 所以哲学比具体科学更抽象。第三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数学和哲学都有高度的抽象性 ,这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也是它们相通之处,哲学比数学的抽象化程度更高。

再次,从古代、近代到现代 ,数学始终影响着哲学,哲学家用数学的成果来论证哲学思想 , 或者对数学的成果进行抽象概括 ,建立哲学理论。 在古代 ,哲学家的任务是探求宇宙本体的奥秘。古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是本体论。毕达哥拉斯认为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数,他的数本说的哲学思想明显受到了数学的影响。 在近代 ,哲学家的任务是探索认识规律和人的认识界限。 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认识论对认识规律的不同认识 ,产生了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学派 ,但这两大学派都受到了数学的影响。 唯理论的哲学家笛卡儿和莱布尼兹都是卓越的数学家。与唯理论相对立的经验论哲学学派 ,也受到了数学的影响。总之数学始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 ,数学以其成果推动着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

最后,哲学对数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数学的发生和发展 ,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决定的-。 哲学思想通过数学家而影响其研究成果的获得。正确的哲学思想对数学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错误的哲学思想对数学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总而言之 ,数学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哲学 ,固然难以得知数学的深度 ,然而没有数学 ,也同样无法探知哲学的深度 ,两者互相依存。


数学研究角落


数学和哲学是什么关系?

哲学是研究世界观的学问,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当然离不开自然科学; 而自然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离不开理论思维,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支,它逻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数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哲学是研究世界观的学问,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当然离不开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离不开理论思维,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所以,哲学和自然科学具有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而又有区别。

2、数学和哲学的统一在于,它们所研究的都是不依赖于它们本身的统一的客观世界。区别在于每一门自然科学以自然界的一定领域为自己的对象,研究物质某一种运动形式的特殊运动规律,而哲学则揭示现象中共同的东西,揭示客观世界中各种运动形式所固有的普遍规律和联系。所以,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能互相替代。

3、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支,它的逻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纵观二千年数学里程,数学概念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思维再到实践的逐步发展,显示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无比正确,显示了人类认识必须是在外面世界的反映下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理论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内在规律的系统知识。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4、矛盾无处不在。不仅社会科学及其它科学中充满着矛盾,数学中也充满着矛盾。哲学作为世界观,为数学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 哲学作为方法论,为数学提供伟大的认识工具和探索工具。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是唯物的。因此,对数学的研究必须以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通过科学实践完成所要解决的课题。辩证唯物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哲学,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缺点。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亲爱的朋友,这里期待你的精彩评价......欢迎你留言、互动、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更多精彩分享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