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在短視頻風口的今天,深度文章還是更受歡迎呢?

衡陽人的一天


人畢竟是高級動物,有思想,短視頻有它的市場,能使人在短時間精神愉悅,釋放壓力,但是隻滿足於觀感還是不夠的,人需要更加了解事物的內在本質,規律,而後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步,這樣社會才能發展,這是趨勢。個人觀點。


tianhongqi5599


短視頻三個字拆開來看可以看作是

時間短 視覺官 頻率快

在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快速發展的當代,人們的時間流逝的非常快,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就會從指尖流走,所以人們越來越喜愛"快文化",而短視頻就滿足了“快文化”的特點,能讓人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接受到想要看到的內容。所以短視頻也深受當下人們的歡迎。

但是短視頻的優勢是短,缺點也是短,再濃縮的短視頻也不能夠一下子就把莎士比亞的任何一部著作講的清楚,例如《哈姆雷特《李爾王》都不可能在視頻中把精髓表現出來。

而一片深度的文章,如果作者有著強大的思維邏輯與大量的閱讀量,那麼一篇好的深度文章更會給讀者帶來莫大的感觸,在思維深入文章的同時,忙碌的心也慢慢的放鬆下來,注意力變得更加集中,結合自身閱歷慢慢的感悟作者的想法,與文章的意義與意境,從而使人的身體和精神都得到了昇華。但前提是讀者一定要靜下心來閱讀。

短視頻和文章一個是新時代的產物,一個是傳統的書寫方式。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兩者誰都離不開誰,文章是基礎,推動短視頻的發展,同事短視頻也激發了文章的發展。

個人簡介 一字一字打上去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野獸啦啦啦


視頻內容的確是在蠶食文字內容,這是毋容置疑的。過去我每年都能看幾十本書,後來智能手機的出現,百度百科和美劇就代替了書本,即使想看,也沒有耐心看下去。現在幾乎一年看不了一兩本。

由於現在是信息爆炸時代,兩天的內容比過去2000年的內容都多,所以大家會顯得特別累,因為接受的信息實在是太多了。從感官上,視頻也比文字更容易接受一些,因為是被動接受,也不需要太用腦。我記得以前新京報以深度報道在圈裡遭到了專家的批評,理由是人們工作一天已經很累了,想看報紙,那麼深度的內容,實在是看不下去,這點我也深有同感。

但是,我認為你的問題有一個不對等的就是,短視頻代表的是短平快,應該和微頭條作對比,這些事碎片化時代的代表;而視頻裡也有深度視頻,那些精緻的視頻應該和深度文章來做對比。

我一直認為,任何時候,只要是好內容,就會收到歡迎。那些花費心思製作的視頻,比寫一篇深度文章更花費精力和財力。所以,未來大浪淘沙,好的內容會更受歡迎,粗製濫造的內容,勢必會逐漸被淘汰。這是歷史的趨勢。

對於年輕人來說,要比別人成功,就要比別人懂得更多。一個習慣了寫垃圾文章的作者,是經不住時代變化風雨的。


老遲


短視頻風靡的今天,短視頻的質量深度參差不齊,多數沒什麼深度,人云亦云,自嗨自樂之流。

而深度好文猶如沙漠裡的一片綠洲,灌溉我們的心靈,點醒我們看清現實,彷彿一盞明燈。

我們需要深度文章,深度文章更受歡迎也是大家心裡的聲音。


伊華愛影視


做自媒體短視頻相對文章來說有著很多的優勢,當然也有一定的門檻。但是這個門檻不高,有很多小白,對短視頻概念比較模糊的,差不多相當於蒙著眼睛過門檻,所以一直沒敢去過。但是,只要做了短視頻,它的優勢就會發揮的淋漓盡致!

第一,短視頻是內容形式的新風口,有頭條平臺大力的扶持。

做自媒體短視頻形式的內容也獨立出來成立了西瓜視頻,在政策上是有傾斜的,這是文章所不具備的。一篇三、五百萬級的文章不好找,但三、五百萬的短視頻要多出一大截。即使在十萬級別的區域,短視頻的內容比例也是要遠遠超過文章的。

第二,短視頻在形式上更容易受用戶接受。

一篇故事或者說明文,遠沒有一段展示故事畫面和音圖具有的短視頻更容易為人所接受。文章能展現的只有文字,而視頻能展現文字、畫面、聲音甚至特效,這是文字所不具備的。區別就在於短視頻的質量,觀看體驗太差的話,所有優勢都會變為劣勢。

第三,短視頻的收益率更高,有效閱讀的積累更容易。

文章的廣告內容,統統都放在文章的最底部,往往幾十萬的閱讀,只有一兩萬是有效閱讀,這就是因為文章形式的內容跳出率天然就高。你可以想一下,完整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多、還是小說的多!

這就把文章廣告展示的劣勢放到最大,而短視頻,只要閱讀體驗不算差,用戶即使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內容上,也很容易播放到能增加一次閱讀的節點上。這是短視頻的高收益概率優勢!

所以,對於很多自媒體人來說,短視頻是一個“過了這村兒就沒這店兒”的風口期,缺少的只是你邁出去這一步,開始創作短視頻的決心。如果當初選擇了短視頻的同學,收益也絕對會讓你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

當然,如果你不擅長視頻,也不用非要勉強來做視頻,發佈文章賺錢也非常簡單的,趁著現在自媒體的風口,快速賺取屬於你的那一杯。


宇宙探秘者


深度的文章是作者剖析問題後對問題的深度理解。將理解後的思維邏輯整理為具有專業領域研究的材料🍓🍓

視頻是將好的文章裡的鏡頭通過寫分鏡頭,整理成腳本。然後根據腳本理解拍攝視頻畫面🍓🍓

在深度和廣度上有很大的區別

祝君好運





寧夏VIP


2016年,內容創業有幾件最值得關注的指標性事件:

4月,papi醬廣告拍出2200萬元天價,“創下人類歷史上單條視頻廣告最高紀錄”,超過范冰冰1800萬的代言費。

9月,統計顯示人均流量消耗最高的APP不是微信,而是短視頻應用快手。

9月,今日頭條在“頭條號創作者大會”上宣佈投入10億元補貼短視頻創作者。10月,新榜公佈的頭條號自媒體榜單TOP20,有13家已涉足短視頻,半年前僅為8家,一年前只有2家,短視頻成為自媒體大號的標配。

4月,papi醬廣告拍出2200萬元天價,“創下人類歷史上單條視頻廣告最高紀錄”,超過范冰冰1800萬的代言費。

9月,統計顯示人均流量消耗最高的APP不是微信,而是短視頻應用快手。

9月,今日頭條在“頭條號創作者大會”上宣佈投入10億元補貼短視頻創作者。10月,新榜公佈的頭條號自媒體榜單TOP20,有13家已涉足短視頻,半年前僅為8家,一年前只有2家,短視頻成為自媒體大號的標配。

這三件事,都與短視頻相關,其背後,隱藏著內容創業波瀾壯闊的變化。

今日頭條、微博、騰訊、阿里等巨頭今年紛紛進軍短視頻,拼補貼拼政策拼流量,來勢洶湧;最新的入場者是“我心澎湃”的邱兵,其創辦的梨視頻11月上線,兩週時間即估值20億,據說排隊尋求投資的機構超過50家。

豪強密集進場,網紅撈金無數,成千上萬創作者蠢蠢欲動,人和錢統統湧向同一個焦點。此番情景我們不會陌生,在百團大戰、O2O血拼、直播白熱化競爭中就見識過。

風口浮現時候,風景總是相似的。「這個領域至少還能產生10個PAPI醬級別的IP。」有業內人士分析。

風口已經形成

9月份,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做了個判斷:「短視頻是內容創業的下一個風口」。

當不少自媒體還執著於傳統的圖文內容生產時,「短視頻風口論」倒像是震耳的汽笛,提示著整個內容領域基本面正發生的重大變化。

內容產業是否成風口,可從消費端、生產端和投資端三方面來看。最近一年,短視頻恰恰在流量(消費端)、產量(生產端)和資金量(投資端)都出現了井噴現象。

(1)消費端:流量

流量越來越貴,在業界是個常識,9月底爆發的“公眾號刷量工具失靈,部分大號閱讀數暴跌”事件,不過是公號流量遭遇瓶頸的一個註腳。然而,短視頻流量今年卻飛速增長。

微博短視頻流量今年爆發式增長,第二季度的日均視頻播放量是第一季度的3.3倍。微博今年股


五二零魏


以我個人感受來說一說,2020年開始收集和整理深度文字進行發佈,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目前不管是朋友圈還是其他平臺發佈的文章,都屬於碎片化閱讀信息,都是零零碎碎的,沒有結構,主題膚淺,東抄西抄,沒有思考。於是媒體平臺就變成了傳話筒。

2、不管是快手還是抖音,十幾秒乃至60秒的短視頻,不是搞怪就是娛樂片段,沒有思想,沒有分析,吃的是快餐。很多平臺上的短視頻都是搬運工,缺少文化的深度。

3、目前非常缺乏能夠靜下心來,對文化、民俗、人物進行系統學習研究的文章,通過全面收集資料素材,準確表達觀點,深入挖掘價值,傳達自我文化理念的寫作方式,一定會更長久和更有意義。

共勉!


郴州深度


寫文章要長久些。

視頻的記憶是短暫的,文章才會留下長久記憶。

深度的思想永遠是人類最好最高的精神需求。

視頻只能滿足感官,文章思想可以深入骨髓,甚至改變一個人。

視頻長久使人厭倦,文章思想更能得到昇華。

所以文章會更讓人長久和喜歡。


豫州絃歌


這部分群體相對而言比例比較少,視頻不斷蠶食閱讀者,而在一些領域裡,人們喜歡有深度的文章,有些人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並且一直堅持,短視頻是年輕人最喜好的,年歲大一些的人,他們保持著他們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