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品的畫質,是由機身決定的?還是由鏡頭決定的呢?

柳侍墨


攝影作品的畫質,是由機身決定的?還是由鏡頭決定的呢?

畫質,是我們攝影人作品的一個追求,優秀的畫質是好作品的一個前提。

實際上,好的畫質與很多要素相關,不只是機身,也不只是鏡頭,還是其它方面,下面我們共同來交流一下這個問題。

1、機身

優秀的畫質確實有機身有關,試想,寬容度優秀的機身,它的成像畫質肯定也是很優秀的,另外一些機身的圖像處理系統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這也就影響到了畫質的差異,另外,有些朋友認為全畫幅一定畫質好,這也是錯誤的一個想法,有些半幅高端機型,成像畫質也是相當優秀的。

機身算法先進的機子,尤其是在弱光和高感下的拍攝,控噪很好的,這也是好壞的直接差別了。

2、鏡頭

鏡頭的好壞,也是直接影響畫質的表現,這就是我們很多朋友購置高端鏡頭的原因吧,一個高分辨率的鏡頭,在畸變控制、炫光控制、紫邊控制、色彩還原……等都是比較優秀的,而恰恰這些直接影響畫質表現,所以,鏡頭的好壞也影響著畫質的好壞。

3、拍攝設置

可能有些朋友會說,畫質與我們拍攝設置有啥關係,其實是有很大的關係呢。


影響畫質的拍攝有:曝光時間長短、感光度大小、白平衡設置、銳度設置、個人拍攝習慣……等都是有關係的。

比如,我們常聽說向右曝光,這就是我們拍攝時的設置,我們儘量用RAW格式拍攝,拍攝時向右曝光(略過曝一點),這樣出來的畫質肯定比欠曝的畫質要好。

再比如,我們設置高感拍攝,你說畫質能好到哪兒去呢?

綜上所述,影響畫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合理設置,應當可以拍攝到完美的作品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或提出評論。

劍舞影像,一個西部攝影人,期盼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劍舞影像


畫質是很多攝友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因為畫質優劣是我們選擇器材的一個重要依據,但不少攝友對畫質影響因素的瞭解並不全面。從技術層面來看,器材或攝影作品的畫質並不是由機身或鏡頭其中一個因素決定的,而是由二者共同決定的:




一、機身對畫質的影響權重:40%



機身對畫質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兩點,一是感光器的尺寸、結構和性能,二是處理電路及算法。其中感光器尺寸是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



從總體來看,機身影響的畫質指標如下:

1、寬容度

寬容度可以理解為相機可以正確記錄和還原的明暗光線範圍。寬容度越高,相機記錄和還原的光線明暗信息越豐富;寬容度越差,相機對光線的還原能力越差,越容易出現“死黑”或“死白”的現象,導致部分細節丟失:




2、純淨度(噪點控制能力)

一般來說,越好的機身,感光器尺寸越大,結構越先進,對噪點的控制能力也越強。具體的體現就是在高感光度下能擁有更加純淨的畫面效果,這也是大尺寸攝影器材的主要優勢之一:



注意:

(1)除了感光器尺寸,像素數量對畫面純淨度也有影響。在相同感光器尺寸下,像素數量與畫面純淨度反相關,因為像素越高,單位像素面積越小,單位時間接受和還原光線的能力越差,純淨度自然會下降:



(2)處理電路的設計和算法也對畫面純淨度有影響,這些算法通常固化在相機的圖像處理器中,比如佳能的digic處理器和尼康的expeed處理器,其中影響最直接的是就是圖像降噪算法:





3、色彩還原質量

色彩還原質量也會受到機身硬件性能的影響。好的機身能夠更真實更準確地還原色彩,使畫面栩栩如生:



注意:

色彩還原質量和色彩飽和度(鮮豔程度)不是一個概念,前者主要取決於相機的硬件性能,後者通常受後期潤飾算法的影響:



二、鏡頭對畫質的影響權重:60%



1、畸變控制

注意,這裡的畸變不是透視形變。透視形變也就我們常見的近大遠小現象,是一種自然的透視現象,是客觀存在而且無法改變的光學現象。而鏡頭畸變與透視形變不同,畸變是指由於鏡頭結構或精度的侷限性,導致出現畫面部分線條彎曲的現象,對畫面觀感帶來不良影響。最常見的就是廣角鏡頭的桶形畸變和長焦段的枕形畸變:



鏡頭對畸變的控制水準主要取決於鏡頭的光學設計,也就是鏡頭結構。越高端的鏡頭,會採用更多的非球面鏡片等特殊結構鏡片,努力抵消某焦距下產生的鏡頭畸變,但成本、體積和重量也會隨之增加,特別是對於高端變焦鏡頭,由於需要兼顧和處理不同焦段下的畸變控制,特殊鏡頭往往更多、鏡片口徑也更大,所以體重、重量都很可觀:



隨著相機後期潤飾技術的進步,現在很多相機都支持機內畸變矯正,比如尼康內置的“失真變形控制”功能。這種技術手段的出現,使最終圖片的畸變控制效果不再僅取決於鏡頭硬件,還受機身內置畸變控制算法的影響。

2、色散控制

色散是複色光被分解成為單色光的現象,主要和鏡片材質和製造精度有關。高端鏡頭通常會採用較多的低色散材料鏡片和優良的製造工藝,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散,確保對色彩的還原質量:



3、銳利度

畫面銳利度也是受鏡頭影響的一個關鍵因素,主要和鏡片口徑和製造精度有關,特別是邊緣成像銳度受這兩個因素的影響會更加明顯:





4、焦外質量

焦外質量是一種相對比較主觀的指標,一般好的焦外過度柔和自然,沒有明顯的二線性。焦外質量也主要受鏡頭光學設計和鏡片精度的影響,其中鏡頭光學設計的影響最大,無論對定焦還是變焦都是如此: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關於攝影的相關問題,朋友們可以關注小k後發送下圖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攝影作品的畫質是由機身還是鏡頭決定?這個問題我們要綜合來看:

機身方面

對攝影瞭解比較深的攝影師,都知道,好的畫質是離不開機身的,而很多人認為只有全畫幅機器才是畫質好,其實很多半畫幅的機器同樣不弱,半畫幅很多中高級機器,甚至是專業級機器,畫質好壞並沒有畫幅之分,只有級別之分。

好的相機為什麼拍的照片畫質好?是因為相機的成像處理器決定的,尤其是在弱光的環境下,相機對於噪點的控制就體現得非常突出,好的相機跟普通的相機差別在弱光環境下,一拍照片就能夠看出差別來。

鏡頭方面

從鏡頭上來說,器材的級別之分更加明顯,好的鏡頭跟素質一般的鏡頭相差很多,那麼都表現在哪些地方呢?

比如成片的清晰度,比如抗眩光能力,又比如色彩還原度等等;有些朋友可能會說鏡頭關色彩什麼事?但其實這是有區別的,我們看以前的德國老鏡頭就能夠清晰地對比出來,我以前也用過德國那些手動毒頭,同樣的參數下,拍出來的色彩感覺差別很大。

因此,鏡頭也是決定畫質的因素之一。

好鏡頭與好相機相結合才能出最好的畫質

單一的說相機好還是鏡頭好我們都不能決定最後成片的畫質,好馬配好鞍,只有高素質機身與高素質鏡頭相結合才能夠拍出最好畫質的照片,如果相機很好配的鏡頭一般或者鏡頭很好配的相機一般,都不能將片子的畫質拍到最好。

大貓影界


畫質一般由以下幾個指標決定的:清晰度、銳度、鏡頭畸變、色散度、解析度、色彩純度、色彩平衡度等指標決定的,而這些指標當然與機身和鏡頭息息相關。

首先說機身對畫質的影響,許多初學攝影的人選擇的人,看相機和手機攝影的硬核指標,第一個看的就是相素,認為相素越高清晰度就越好,但其實這只是一個次要的指標。最重要的是機身感光元件的大小。比如,手機2400萬相素、半畫幅2400萬相素以及全畫幅2400萬相素,誰更好呢,肯定是全畫幅機身,因為他感光元件最大,解析度就高啊,所以照片也越清晰,銳度也高。

其次,鏡頭對畫質的影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佳能來說,半畫幅的機身,如果你配一個全畫幅的鏡頭,畫質立馬就看出區別了。好的鏡頭對色散,色彩的還原度及色彩平衡度都控制得很好,同時清晰和銳度也高。所以,許多攝影發燒友,大部分投入都放在鏡頭上,不同的鏡頭除了滿足焦段上的需求外,成像質量也是發燒友所追求的。

另外,畫質還與拍攝過程有關,比如對焦是否準確,拍攝時環境的光線是否柔和,光比太大或光線太暗都會影響到畫質。



安順影像


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最關鍵的是人腦,一切的一切全靠人來控制,只要善於把握時機又有基礎知識的沉澱,總會拍出賞心悅目的照片。








文武斌哈哈


攝影作品的畫質主要是由機身與鏡頭決定的。所謂底大一級壓死人就是說感應器越大畫質越好。但是,成像不單靠感應器,還要靠鏡頭,正如“好馬配好鞍”的道理一樣。如果一款高檔相機配上一隻狗頭,進入感應器的光線已經打了折扣,無論如何不會有高畫質的。另外也不可忽視濾鏡的質量。即使感應器與鏡頭都很好,一塊質量很次的uv鏡、偏振鏡、漸變鏡等同樣會導致畫質下降。最後,就是攝影人操控相機的能力了。曝光嚴重不足即使後期能將亮度調回來,也會出現大量噪點。拍攝時持機不穩必然導致畫面不清等。所以硬件配套是“先天性”的,攝影技術是體系配套的。忽視任何一方都會導致圖片畫質下降甚至失敗。





洛陽艾農


攝影作品的畫質,是由機身決定的?還是由鏡頭決定的呢?

答:

這個問題眾說紛紜,我認為:攝影作品的畫質是由相機機身加相機鏡頭,加攝影師的使用共同來決定的。攝影師的因素肯定是最大的,天下使用相同器材的人很多,而攝影師對器材的瞭解,把握,運用,發揮,後期處理會的多少,是造成照片畫質區別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題主的問題是排除了攝影師的因素,問機身和鏡頭,誰決定的作品的畫質。

大家肯定會說機身和鏡頭都有關係,那末,誰起的作用更大吶?這是問題的關鍵。

相機不可能沒有機身,也不可能沒有鏡頭,對吧?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在問:各種相機之間的差距大,還是各種鏡頭之間的差距大。對吧?差距大的是影響作品畫質的決定因素。

.如果問的是價錢,肯定是鏡頭差的多。索尼全畫幅相機 A7機身¥5599。A7R3機身¥1.72萬,相差三倍左右。索尼FE 28-70mm f/3.5-5.6 OSS¥1999. 索尼FE 24-70mm f/2.8 GM¥1.43萬 相差八倍,

但是這兩隻鏡頭性能差的了八倍嗎?當然不是,差距不是很大。FE 28-70mm 為了降低成本,沒有用24mm 的焦距,也沒有用2.8的恆定光圈,然而28-70的鏡頭素質很高,而且防抖功能強大FE 24-70mm f/2.8 GM沒有防抖,使用起來,差距不是很大,高水平的攝影師完全可以把這隻鏡頭髮揮到極點,(這時說明了,攝影師的作用才是最大的)

再比較相機機身。A7,2430萬像素,非金屬接口,快門聲音和振動很大。沒有靜音快門。

A7R3 4240萬像素,金屬接口,快門聲音很小,而且有靜音快門,一點振動和聲音也沒有。雖然像素超過A7將近兩倍,但是高感,寬容度卻比A7好了很多。這兩者都是全畫幅相機,但是差距太大了。

更別提A7R4,像素到了6100萬像素,拍建築和靜物時用像素轉移模式可以輸出兩億七千萬像素的照片。

2430萬像素與6100萬像素是再有經驗的攝影師也無法忽視的。

鏡頭的差距太小了,相機的差距太大了。由此可以說攝影作品的畫質,是由機身決定的(按照題主的習慣說法)

索尼A7加28-70MM套機

索尼A7R3 FE 24-70mm f/2.8 GM


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照片的畫質最重要是光線決定的,然後是器材,畫質包括幾個方面:像素、色彩、銳度等等,這些都是鏡頭和機身共同決定的,高畫質的相機加上高素質的鏡頭才能有細膩的,首先還是光線,不要太糾結於用什麼器材。


追光自駕攝影


攝影的畫質是機身決定了畫質的上限,鏡頭決定了畫質的下限。

一個機身的畫幅和cmos決定了你能夠拍攝最好得到什麼樣的畫質,無論你使用什麼鏡頭,機身解析力和寬容度與色深就是天花板,不更換畫幅就沒有突破。

而鏡頭保證了你最低能夠獲得怎麼樣的畫質,無論你更換什麼機身,銳度和解析力也還在那裡。

話又說回來,其實拋開鏡頭或者機身單獨說畫質都是耍流氓,就是汽車發動機再好沒有輪子也跑不了。

在我看來,我們實際遇到的問題其實還是像木桶效應,你的最短板才是最限制畫質的地方,機身不好換機身,不好換鏡頭,沒有配件就買齊,補齊了短板才是重點。


sorin索林


畫質是由相機和鏡頭共同決定的

  • 機身的影響

所謂感光板的尺寸和質量,差距一點效果差異巨大,所以“底大一級壓死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舉個簡單例子,你用同樣一根小棍在沙地上寫字和一盆芝麻上寫字,哪個更精細呢?顯然芝麻上的效果不如沙地。因為同樣的小棍相當於外界“關照條件一樣”,而沙地的沙子比芝麻更細,所以能畫出更為精細的圖案來。對應到相機,就是感光板的質量對成像效果是有不小影響的。

  • 鏡頭的影響

鏡頭就更容易理解了,白內障患者看東西總是蒙著一層霧啊,鏡頭就是相機的眼睛,鏡片的質量不好可不就是相當於人的眼睛“有毛病”嗎?

為何蔡司、哈蘇等奢侈品級的產品價格那麼高,效果真特麼好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